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风景园林设计的就业方向,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风景园林专业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以及该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详细介绍了相关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相关学校开设此类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教育;风景园林;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2xjjy081)。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整个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与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并立。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教育体系,风景园林设计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整体建筑设计的认识[1]。在高校专业设置中,相比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而言,风景园林专业独立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院校专业设置中也没有前二者那样普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日益增高,景观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公共环境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建筑市场中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陆续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如何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调节教学课程体系,使之更好适应社会,目前是众多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关注重点所在[2]。
近一个世纪以来,风景园林学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和发展,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和学科也在不断扩展,它逐渐由一门专业化的学科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3]。与此同时,社会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需求变得多元化。比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同于以往相对单纯的实体环境设计,更加注重生态学方面的考量,致力于营造更为健康、舒适、节能的人居环境。再者,景观设计的分工也更为精细,在项目中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需求,如特殊生态保护、废弃用地改造、特定人群需求等,这些都需要更为专业化的人员从事设计工作[4]。
1 国内外景观学专业发展现状
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高校中课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国内外很多高校针对自身的学科优势、面对的市场需求,调整了自身培养模式,教育出更适应当地工作环境的学生。如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和利兹城市大学针对当地拥有众多中小型私人宅邸花园的现状,开设了花园设计本科教育[5]。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花园设计与风景园林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技能要求,但前者更偏向于中小型空间的设计,并更加注重手工工艺技术。还有一些高校根据自身学科设置的特点,发展出各具特色景观专业,比如农林院校中偏向植被生物特性方面;建筑类院校中偏重于工程结构方面;艺术类院校中则更注重艺术特质等。对于新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来说,如何根据本校专业优势及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课程体系,是目前首要的关注焦点。
2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背景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在2012年正式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三届,每届两个班级,目前在校总学生120人。我校新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与原有的建筑学专业同属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长,课程设置较为成熟,已顺利毕业多届学生,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较好。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与原有建筑学专业相同或相关,主要授课教师也大多相同。因此学科课程安排以原有建筑学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使毕业生具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 当前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几大平台:
3.1 公共课平台
由公共必修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构成。公共必修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军训) 、大学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模块主要课程。公共选修模块,是以素质教育类为主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设有人文社科类(含大学语文和中国文化导论)、自然科学类、艺术素养类、教育技能类(含体育)、创业基础类、经济管理类等课程。
3.2 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
由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和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构成。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包含专业主干学科中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风景园林专业与原有建筑学专业具有部分相同主干学科,如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美术基础等,还包括一些特有课程,如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外园林史等。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是指有选择性地开设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程。结合我校已有专业特点,开设了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以丰富学生相关专业知识。
3.3 专业课平台
由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包括贯穿整个学期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等。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是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课程,以本专业学科前沿课程、本学科综合性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为主体设置的课程。如偏重园艺方向的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偏向建筑工程方向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等,以及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表现技法、工程测量等课程。这些课程根据自身接续特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分布在不同的学期。
3.4 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素质拓展3个模块。其中,课程实践模块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如美术实习、快速设计、构成设计等。专业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主要是在学校定点实习基地进行,时间通常为1~2周。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提交相关图纸和实习报告。通过实习环节,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实践,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此外,我校还设置素质拓展模块,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今后学科发展思索
4.1 积极开放思路,迎接新的形势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其中广泛涉及诸如地质学、工程学、地理学,乃至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同时作为设计领域支柱之一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更广泛与深入地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相联系,这些都为本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4.2 突出专业特色,设置子系列课程
可以根据学校已有专业特点,或本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在原先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更多方向的子系列课程。如结合我校地下矿井开采专业,就采矿塌陷区环境设计与开发设置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某类景观环境的特殊性。
4.3 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型人才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原有建筑学专业平台上建立的,应当充分发挥已有专业的优势,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鼓励学生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多学科同时发展。这样既可以拓宽(下转第121页)(上接第42页)学生的知识面,对就业后整体行业的认识全面,选择就业面也更为宽广。
总之,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参考学生反馈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随着新专业不断完善,以及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结合国内外高校新的实践成果,我校必将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02):25-25.
[2]杜春兰.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J].城市规划,1998(03):61-62.
[3]孙青丽.当代景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5-106.
在加拿大风景园林行业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外来的设计师对该行业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这些设计师给加拿大带来了不同的设计思想,为加拿大园林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托德(Frederick Gage Todd)(图2)和麦森(Thomas Hayton Mawson)是早期影响最大的两位设计大师。托德从美国来,麦森属于英国派。麦森是一位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师,其设计思想深受装饰艺术原则和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而托德则代表了奥姆斯特德的园林景观规划思想,强调研究场地的内在特征和结合自然的规划设计方法。20世纪初,这两大流派在加拿大共存发展。
托德(1876~1948)被认为是在加拿大的第一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出生于美国,是奥姆斯特德的学生,后来移民到蒙特利尔,负责皇家山地公园的工程建设。1900年,托德在蒙特利尔市成立了业务较为全面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所,业务包括小城镇规划、场地规划、公园设计、开放空间设计等等。19世纪20年代,托德在纽芬兰省的圣约翰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市(Vancouver)等地区完成了一系列规划设计项目。
托德完成了大量的公园和开敞空间规划设计项目,代表作有马尼托巴省温尼伯市 的爱思尼伯公园(Assiniboine Park,1904~1906);萨斯咯彻温省(Saskathewan)里贾纳市(Regina) 的瓦斯开纳中心(Wascana)规划(1906),该中心是当地立法机关所在地(图3);里贾纳市的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设计(1907),安大略省(Ontario)史塔伏市 (Stratford) 的城市公园系统规划(1904)。1909~1914年间,他出色地完成了亚拉伯罕平原的概念规划,因为亚拉伯罕平原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古战场历史遗址,所以托德的规划成为当时魁北克省省府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托德为蒙特利尔市的圣海伦小岛公园(ST. Helen Island Park)进行了低成本的改造规划,该规划包括重建公园的19世纪军事基地。设计成功地将基地融入周围自然景观大环境之中。托德还为该公园设计了能供给灌溉的自然式溪流、湖泊系统。
托德是花园城市运动的倡导者,这一思想在他所做的马尼托巴省(Manitoba) 的温尼伯市(Winnipeg)的德克斯朵公园(Tuxedo Park)中充分表现出来。他将早期在爱思尼伯公园中所采用的自然主义规划思想融入到居住区的规划思想中。托德为地铁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样板社区,包括温哥华市的斯阔米什高层(Shaughnessy Heights,1907) 和蒙特利尔的皇家山地镇(Town of Mount Royal,1910-1911)。这些设计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前沿的,即使到现在,也仍然是非常有活力的社区。
托德的名望逐渐提高,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905年,他加入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1938年加入了大不列颠风景园林规划院。虽然不是加拿大风景园林师协会的创始人,但在1945年,他被推选为加拿大风景园林师协会的主席。
麦森(1861~1933)出生于英格兰的兰喀斯特(Lancaster)。19世纪后期,麦森担任过大不列颠风景园林规划院的第一任院长,是有名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麦森受到艾尔·格瑞(Earl Grey)总理的邀请,参与加拿大的“城市改良运动”。
在某种程度上,麦森对加拿大风景园林行业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协助了洛瑞·道明顿(Lorrie Alfreda Dunington)(图4)和霍华德·格鲁伯(Howard Grubb) 。1910年,麦森将霍华德介绍给洛瑞,不久他们结了婚,于1911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市,他们把各自的姓连在一起,在多伦多市(Toronto)成立了道明顿—格鲁伯规划设计事务所(The Dunington-Grubbs’ office)。道明顿—格鲁伯规划设计事务所发展兴旺,一批早期的加拿大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这个事务所里共同工作,相互交流,获得到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事务所完成了大量具有英格兰花园城市风格的加拿大城郊规划和延续麦森设计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居住区设计。洛瑞也被认为是加拿大第一位女风景园林设计师。此后,道明顿—格鲁伯规划设计事务所建立了斯瑞丹(Sheridan) 苗圃,该苗圃是加拿大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苗圃,为他们的规划项目提供高质量的苗木。
到30年代,多伦多市奠定了在全国风景园林行业领域的核心地位。 加拿大现代风景园林
20世纪60年代是加拿大风景园林行业形成全国性主要风格的重要时期。1967年,加拿大为庆祝联邦百周年纪念日筹划了一个国际性的博览会———蒙特利尔1967国际博览会。博览会为全国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许多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在博览会规划、设计和项目施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博览会,加拿大风景园林行业拓宽了发展空间、增添了活力。
多伦多设计有限公司(Project Planning Associates Limited of Toronto)承担了博览会的主场地规划。这个由马克林·汉考克(Macklin Hancock)和丹纳德·帕惕特(Donald Pettit)创办的设计公司成为加拿大的第一个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多义景观规划即指以风景园林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规划设计方法)。汉考克和帕惕特毕业于安大略农学院,随后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哈佛大学时,他们研究了沃尔特·格罗匹乌斯(Walter Gropius)和当时其他一些前沿的风景理论家的理论。他们返回加拿大后,开始着手进行大区域范围的社区环境规划设计,主要项目有多伦多郊区丹米尔斯(Don Mills)规划。丹米尔斯规划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体现了现代新城规划设计的思想:尊重自然,建设城镇中心并融合于周围的就业环境之中,以及为邻里设计多样化的房屋。多伦多设计有限公司先后从事过中东、欧洲、亚洲和美国许多国家的项目规划设计,因其跨国性的规划工作而在国际上出名。20世纪60年代中期,帕惕特离开了多伦多设计有限公司,随后在国家首都委员会(NCC)任设计部主任,继续工作了近15年。汉考克后来成为加拿大风景园林师协会主席和加拿大规划院院长,至今仍然活跃于风景园林领域。
朗巴德·洛思设计公司(The Lombard North Group)于1968年在温尼伯市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该设计公司的事务所已遍及加拿大西部地区。该公司也以融合多学科的成员共同工作而闻名。与多伦多设计公司相比,朗巴德·洛思设计公司运用了新兴的环境科学知识来协助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场地施工。两个主要的创始人是园林设计师卡门(Cameron Man)和吉姆·泰勒(James Taylor)。该设计公司的项目主要有位于卡尔加里市的鱼溪公园(Fish Creek Park)(约1200hm2公顷的带状滨河公园),鱼溪公园作为加拿大的第一个州立城市公园而闻名。
作为一个“伪艺术生”,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当然得学了:立体构成、设计初步等。在大一期间,我们需要学习各种绘画技能――要画得了石膏像,要拿得稳色彩关系,钢笔写生要伸手就来。作为大多数没有经过艺术熏陶的园林人来说,美术课真是个抽象派绘画艺术的集结地。
都学成这样了还不是艺术生?
当然不是。我们不是还要会“种花种树”么!相关的课程就包括了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栽培学、养护学等。上课期间,我们会跟着老师在校园里观察植物,捧着笔记本飞快地记录植物的名称、特点等,用心的同学还会拿照相机把它们拍下来。如果你刚好跟一位正在学植物学的园林朋友逛街,可能会出现以下对话。
“诶!你快看!”
“什么?打折吗?”
“那棵树是大王椰!我这周才认识的!”
“……”
我们偶尔还要给校园里的树木施个肥、嫁个接,埋几粒种子然后观察它们发芽、开花的周期,检查校园里的植物得了哪些病虫害……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并没有,我们还要会“设计公园”不是?进入大二、大三之后,课程会逐渐深入,从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建筑等,逐步学习到城市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其实,我们不仅会设计公园,还会设计城市居住区建筑的外环境,小到一个私人花园,大到一片区域。另外,还要学习怎样实现设计――园林工程;怎样介绍设计――园林文学及专业英语;怎样表达设计――制图软件CAD、PS、3d Max;针对不同地域的具体分析――气象学、生态学、地质学。我们甚至还要学习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标与投标等。
实践课程是园林学子最期待的课程,所谓“学以致用”,在实践课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习测量学的时候,我们会扛着各种测量仪器满校园地跑――测量各种数据、定位绘制地图等。当你在校园中看到一群拿着奇怪的仪器晃荡的学生,如果不是我们园林人,那就是建筑系的人了。我们也会利用假期去一些周边的公园进行测量。大三时的大实习是其他专业的孩子最羡慕的――我们当年考察的是苏州园林。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哇,真爽!集体去旅游!”然而事实是我们在人群密集的热门景点里风雨无阻地做着各种观察测量工作、记录数据以及写生。
园林专业的课程相当繁杂,想要面面精通确实有些困难。学校会根据就业方向将课程分为植物方向和设计方向,选择园林专业的学生最好在大三之前就决定好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所侧重地选择课程。
关于园林专业的就业前景,根据国家的发展趋势来说是相当乐观的。我国正处于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热潮中,园林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时也面临了巨大挑战。我作为已经就业了的园林人,在此给园林专业的学生提出两点忠告。
一、要多看书。工作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少之又少,因为步入社会之后需要你投入精力的事情非常多。
二、要有个好的身体。设计行业的加班熬夜现象在我国还是相当普遍的,如果你想往设计方向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关键。
园林VS 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