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s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analyzes several issue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architecture,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ity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规划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建筑规划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而小区的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为建设高质量、高技术小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要搞好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问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2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 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
3.1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
3.2 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3.3 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杨”,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所有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必须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建设规划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住宅建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设施部分。设计单位应当依据《住宅建筑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试行)》(DB32/T024—93)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 等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办公室和市公安局技防办( 设在治安大队) 共同负责对住宅安全防范设施设计的审查工作,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同步进行。对不符合安全防范设施规范、标准的设计文件,一律责成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必须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设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
4 居住区的配套服务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白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5 结束语
城市建筑是在一定的规划原则指导下将一栋栋住宅和公共建筑按照一定的间距或服务半径分散布置在建设用地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房改政策的出台,住宅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式下,居住小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购买住房成为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住户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住宅的开发也随之成为一种以高品质追求高经济回报为目的的纯粹的商业行为。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经济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生机。因此,城市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尊重环境、因地制宜,这是设计者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尊重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历史名胜、民风民俗等在内的人文环境、交通环境及景观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激增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本文通过对历史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住宅区的环境系统、景观空间和建筑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今后的住宅区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小东.胡大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8年第 19 卷第 2 期.
[2]斯建培.城市规划基本要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第 8 期.
Abstract: this paper I participate in a museum of supervision of safe guard system engineering are introduced in brief,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work of a technical summary.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is project, the author of how to develop the security supervision work system museum the rough discussion, we welcome criticism and correct.
Keywords: the museum; Security; Supervision; Technical summary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本博物馆是国内大型博物馆,为一级风险单位。
1.2、整个博物馆分为一期建设工程和远期建设项目。
1.3、本次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将按照整体纵深防护体系的指导思想,在博物馆内建立周界—监视区—防护区边界—防护区—防护目标所组成的防范体系,确保防护对象的防护级别与风险等级相适应。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将结合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融入高科技含量,全力保护馆内工作人员和文物的安全。
2、安防系统特点
2.1、本博物馆的建设分为一期建设工程和远期建设项目。一期安防设计重点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
2.2、在方案设计、施工时,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和各级政府关于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2.3、设计满足防护纵深性、均衡性以及抗易损性的要求。强调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材料和工时的消耗,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达到最佳的防范效果。使用的超前性技术以及设备,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
2.4、在技术上达到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性能上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使用上具有可维护性和冗余性;并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满足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要求。
2.5、安防报建及验收:根据有关要求,各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立项和设计施工方案,必须严格按照《风险等级》等安防行业技术法规(标准)和行政管理政策,落实立项审批和技术方案论证。
2.6、开通使用:在经甲方验收检测评定及验收后的基础上,根据甲方提出并签定临时交付甲方维护管理后可投入正式使用,并及时办理双方签字手续,乙方则根据合同条款履行定期的保修约定事项。
3、工程的技术控制
工程的技术控制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严格按照智能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监督控制。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控制.
(一)设备安装与管线敷设技术措施控制
审查所有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具体化。要针对不同工程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的施工方法,针对施工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等,从防治上、技术上和管理上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所有安全技术措施都必须明确具体,能指导施工。
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施工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每天要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交底。
①前端设备安装
要求施工人员各种设备的安装均应在详细了解设备技术说明书后进行,使其完全符合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各种设备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相接;各种设备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应不少于16 mm2。
②管线敷设---光纤敷设要求
光纤敷设施工的工艺要求
敷设光纤最好以直线方式,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时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时至少为20倍。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同时牵引几根光缆时,几根光缆承受的最大安装张力应降低20%;布放中不得扭绞,打结和挤压损伤。光缆应与其他管线分管布放,或在大管中设置子管布放。为防止挤压,光缆在管道中敷设时,4芯以下的光缆宜采用管道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截面利用率为25%~35%,12芯以上的主干光缆采用管径利用率计算,直线管路时为50%~80%,弯路时为40%~60%,线槽截面利用率不超过50%。光缆布放时,应留有冗余。室外光缆预留长度5米~10米左右,室内光缆在设备端应预留3米~5米。预留光缆盘成环形。
光缆敷设施工的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内涵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因曾把安全比喻为氧气,认为:“你可以不注意它,但你不能没有它。”[1]安全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素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都必须以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前提。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素质是指大学生通过后天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作用、安全实践与学习内化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是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心理等基本要素的总和。
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以保障大学生的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与伤害为目标而开展的生命安全素质教育;广义上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安全素质教育。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依据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所要面临的安全问题,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心理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使在校大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2.1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和防止犯罪方面的专家哈德・H・布卢姆菲尔德和罗伯特・K・库珀在《保护自己――安全智慧的原则与应用》中建议人们首先要“树立内在的安全感”。[2]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有内在的安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感内化为一种习惯,那么危险来临的时候,就不会显得措手不及,反而会保持一种沉着冷静的状态。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让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只有平日注意培养与积累,才会在关键时候从容应对,在事态扩展之前为自己树立一道安全防线。
2.2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有很多,针对大学生常发生的安全事件,笔者将其划分为四类:一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交通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传染性疾病预防;二学习生活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体育运动安全、社团活动安全、实习安全、兼职安全;三突发公共事件知识:大型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四国家安全知识: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没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再多的实践活动也无法带来实际效用。所以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是大学生日常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基础准备。
2.3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教育
安全防范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安全问题及突发事件时能否进行妥善的防范处理并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灾难的强大性,并存有 “地震不会发生在我们这里” 的侥幸心理。水火无情,没有人能预知什么时候会发生怎样的灾难。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逃生能力和自救知识,这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二道重要防线。
2.4大学生安全心理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特别是大学生新生,世界观人生观即将形成而尚未定型,加上周围多元文化的冲击,心理上易显露出一系列矛盾与冲突,当他们无法自我化解并找不到释放的突破口,很可能就会演化成为安全事件。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消息此起彼伏,究其根本在于心理郁结。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
3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意义
3.1是保障大学生安全需要的基础
大学生最基本的安全需要是生命安全,大学生有权利享有高等教育提供的安全设施保障。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就有50万起,因交通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事实上保障大学生四年生活不受到安全问题的困扰,使之顺利完成学业并有所成就是各高校教育的终极理想。因此,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内容。
3.2是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除了看他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和采取紧急措施的急救能力。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是安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它训练的正是大学生的反应灵敏度与应急能力。当这种能力内化于大学生自身时,便具有了普遍适用性,不仅可以应用于安全事故,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按照木桶效应来讲,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正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短板”。
3.3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离不开高校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更离不开安全教育的先导,只有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大学生安心学习。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如果说学生是一棵小树,教育则是一把“神奇的剪刀”,通过辛勤的园丁修剪学生思想里的“歪枝扭叶”。教师只有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体系,整片树林才会枝繁叶茂。上文说安全是每个人离不开的“氧气”,那么安全素质教育就是“氧气瓶”。
4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4.1重视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完善教育领导体制
安全素质教育是其它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安全问题不只是出现在大学阶段,它关系到人一生的生命质量。所以高校管理者应尽快改变轻视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现状,加强安全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设,做好安全素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素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4.2完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模拟演习
高校必须将安全素质教育列为必修课程,设置学分考核,鼓励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光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安全第一”沦为宣传口号。大量的理论知识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适当的融入实践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例如日本小学生之所以在面临地震时能够处之泰然,都是在于平时的训练有素。因此,高校定期开展安全实践演练是非常必要的。
4.3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业务培训水平
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最好是由高校保卫干部、优秀辅导员、心理老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构成,同时还可调动社会资源,例如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等相关方面专家,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开展安全方面的业务培训。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他的每一位学生,只有在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带领下,才能加快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