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6: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基础的平面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以及通讯手段的发达,使得各民族的文化间的隔阂逐渐的降低,各地区的“本土文化”逐渐的与外来的文化相互融合。现代社会的标准化、简约化的需求,使得国际风格样式的广告海报设计借助现代媒体而盛行。设计师根据时代的诉求,对各种文化进行新的认识和探究其中蕴含的设计素材和灵感,来表现不同地区的设计风格。创意是现代广告海报平面的设计灵魂,但是没有任何文化成分的创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一、中国广告海报设计的现状
我国在广告的设计中一直走的是含蓄路线,所谓的含蓄,从艺术的角度看,就是在不损害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这一限制之下,一种更简洁、更概括、更回味的省略方式。在我国的广告设计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构图:不见房屋,只露出一面酒旗;停着的小船,无船夫也无过客;小径虽幽,却没有行人等等用简单的形象表现深刻的意境美。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让消费者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的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在世界的前500强企业的标志来看,个个简洁含蓄,视觉冲击力强,很少繁杂或是令人费解。例如:“雀巢咖啡”广告设计语“美味的开始”,朗朗上口又回味无穷;“可口可乐”广告设计语“永远的可口可乐”,简单而深刻,用含蓄的语言传达深刻的含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社会的接触与日俱增,受到“国际化”的影响较为严重,我国广告设计的“失语”视觉现象日益的突出,国际风格样式泛滥,这就导致了我国广告设计由于缺乏自身文化的内涵而变成了一副“躯壳”。陈可辛导演的作品《武侠》在柏林电影节亮相的海报十分的隐晦,画面中只有两个帽子遮面的男子,背景是浓墨狂书的“武侠”二字,没有体现任何有关演员和剧情的信息。主要的原因有:以我国电影海报的设计而言,行业呈现的现状是设计人员专业不专供;不受重视,流程复杂;诉求过多,广告碍眼;明星“大头照”现象泛滥等,因此,只有把我国现代广告海报平面设计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实现真正“国际化”。
二、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我国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文化的内涵,以公益广告海报设计为例,主要有:以人类社会的环保题材为主体;以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主体;以振兴教育、科技发展的题材为主题;以宣扬社会的新风尚和美德题材为主题;以弘扬民族文化遗迹爱国精神题材为主题;以传播时代观念、文化的题材为主题。主题系列能够形成大规模的视觉优势,可使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深度的表现,既提高了传播的力度,又使主题的引导和说服更具有亲和力、强化了观念,丰富了视觉表现,这是一种在中心主题的统帅下子主题系列的文化表述。我国是一个东方文明的古国,积淀着非常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传统的文化艺术更显示出无限的审美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有传统工笔画、水墨画、壁画等体现的那种神韵、空灵的艺术精神;民间美术作品:剪纸、漆画、年画、染织等,所反映的民俗民风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文化资源。观念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表现是公益海报创新设计的追求,深层次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与图像元素,巧妙地吸收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以体现出中国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设计。
三、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文化表现
1、在广告海报设计中的图形文化
在现代我国广告海报的设计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都是融入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图形,设计师准确的把握这些图形的深刻内涵,并且将它和现代的设计元素相结合,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让我国古老的艺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的发扬光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图形是广告海报设计作品的表意形式,在设计作品中居于较敏感和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主要是由写、绘、印、刻,摄像录像技术等手段产生的能传达信息的图形记号。在当代,把我国传统的图形和现代广告海报平面设计融合起来,受到设计师的青睐。例如我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的“自在”纸坊创作的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的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我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的意境,表现了我国人文性情的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在整幅海报的制作中,结合我国传统的图形艺术手法,把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在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意境文化
我国当代的平面设计开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它的发展受到我国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广告还是海报的平面设计都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基础的,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海报的设计都是表现了含蓄的意境美,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含义,但是由于受到国际化设计风格的影响,我国广告海报的意境美正逐渐的消失,所以要实现我国平面设计真正的国际化,就要运用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表现我国广告海报平面设计的意境美。在广告海报的平面设计上,构图留白虚实相生,空白能够引起人们无限的思维想象空间的美感,由于没有任何的物体作为视觉度量空间的标准,所以留白空间就具有了一种似乎含有无限容纳能力的意义。利用视觉知觉的表现,不仅仅将得到更简练的抽象造型,同时还能增加视觉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广告海报设计采用图文结合情景交融的形式,从而使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望。
四、总结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艺术和广告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都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当代设计国际化的浪潮中,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丢失给每一位设计师的创造带来严重阻碍作用。我国的广告海报平面设计师要依据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学习借鉴西方各流派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中西结合,创建自己的民族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我国的广告海报平面设计才能在本土文化中“茁壮成长”。(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李维.我国平面设计新思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
1、色彩设计的实际应用
我们在进行商品的平面设计时候,一般将产品本身的特点与色彩相结合,这样的实际应用才更加贴切自然。例如一些数码类产品、家电类产品的平面海报设计中就应该是那种理性的科学的色彩才能表现,尤其是冰箱、冰柜等产品的色彩处理上,要强调产品本身的清爽感觉。因此,就需要采用蓝色、白色等相关的自然色彩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反映出产品本身的自我特点,冷色调的处理就自然得多了。此外,一些食品类的平面设计会用到一些暖色调的处理,例如儿童类面包食品、糕点等,红黄色是常用的颜色,这样的颜色基调就可以令购买的顾客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产生那种产品本身散发出来的香味和酥脆的效果,此外,儿童对于暖色调的偏爱有加,有利于产品外包装去吸引受众,促进销售的作用明显增加。换个角度分析,如果一些食品采用了冷色调处理,加重了产品本身的自然性质,难以取得很好的设计效果。一些产品本身还需要强调自身的尊贵品质,例如红酒类产品就是如此,他们往往在设计的时候采用了红色的高贵品质,使产品本身凸显高档的品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些国际品牌的化妆品一般会采用白色、紫色、翠绿等颜色的处理,颜色的巧妙应用可以定位产品本身,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卖点。一些名表类产品也是如此,在进行颜色的选择上,提升档次,以期获得良好的顾客认知度,同时凸显质量的上乘。有的时候一些产品的色彩选择还加注了一种受众的味觉反映。例如一些食品类产品,渲染了人们对于红色、橘色等的甜蜜效果,一般用在草莓、牛奶等产品上。又例如黄色、绿色应用在柠檬、果汁等产品上。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样的颜色带给顾客的客观感受。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颜色的把握找准,这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烘托食品诱人的香味,可以产生广告之外的独特魅力。有的时候,设计师在运用色彩处理上也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度,并不是说选择了合适的色彩就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工作了,有时候明暗度的表现十分重要,颜色暗淡有时候会产生压抑的感觉,顾客看到暗淡的色彩的时候,可想而知会得到什么样的色彩体验。平面设计中色彩还需要强调客体的心理感受,要将明暗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对比,有时候是明暗的对比,这样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设计感。一些色彩会使人产生兴奋感觉,例如红色的热烈,这样的色彩处理可以令受众心理变化微妙,尤其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强烈的色彩对比,会令产品本身特点暴露出来。一些大型的促销海报的平面设计,如家电类的就是将红色、黄色、进行明显的对比处理,突出产品的流线型和高品质,以便使受众获得良好的阅读感。
2、色彩组合的表现
色调的处理上有时候还将很多色彩进行了整合处理,针对于不同的设计诉求来说,色彩要进行合理的搭配,要符合视觉流程线的需要。有的时候,色彩要有主体部分,一些辅的色彩也要加以处理,突出主次关系,构成整个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因此,设计师在处理的时候要着力打造一个以主旋律色彩为基调的平面设计作品,要带给观众适宜的色彩感受,强调不同的色彩感官,是华丽的还是朴实的就需要设计师来重点把握了。此外,色彩在平面设计中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处理,色彩的组合有时候是设计的关键点,起到决定成败的作用。色彩基调的确立,观众可以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看到绝大多数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处理要结合不同的明暗度、纯度等进行综合的搭配,使受众获得不同的色彩体验。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海报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组合完成对比和调和的作用,要使整个画面达成一定的色彩协调,给予受众统一的配色体验。色彩的调和要求统一,色彩与色彩之间要求色相与纯度具有共性,要加以组合配置,产生调和,加深受众的色彩印象。色彩的韵律有三个形式:反复、交替、渐层。我们可以一一解读一下它们。反复就是连续的出现同一色彩的变化,产生阴阳顿挫感,构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反复有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有力的诉求效果。交替就是指统一色彩的连续出现,与反复的区别在于出现的时候会插入不同的色彩作为间隔,形成反复刺激的主要作用,但是会有一定的间歇。平面设计作品的主体色彩与其他色彩是统一的关系,设计师要学会强调主体,背景突出客体,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视觉冲击力。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良好的视觉效果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图像、文字及相关的创意设计上,我们之所以十分注重版式设计的能力,需要的就是将色彩这一重要因素合理的进行搭配设计,色彩的感觉也要着力加强作用,只有把色彩这一要素处置得当,才能为整个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效果展示。(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陈默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1传统文化符号的多元特质和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及艺术符号,这些文化瑰宝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发展传承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的生动写照,凝聚了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千百年来形成了睿智、包容、朴素而富于生活气息的特质,呈现出形式多样、变化无穷的视觉样式,如京剧脸谱、水墨意蕴、书法篆刻、旗袍唐装、碧玉青花、园林民居等等,蔚为大观。这些传统文化符号自成体系,个性分明,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领略华夏文明独特的艺术魅力,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获得全面而深邃的审美体验;它们不仅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更与东方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情结相吻合,它们虽然为中华民族所独创,却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及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愧为是中国的珍宝,世界的财富。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今天的人们应当保护珍惜、努力挖掘并创造性的应用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将它们转变为现代艺术语言,运用于当今的生活。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含了众多独具魅力、引人入胜的设计意蕴,既表现在现实物质之上,又存在于民族精神之内,既是人们挖掘民族精髓的钥匙,更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媒介和窗口。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设计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深入挖掘其中的艺术元素和民族特质,融会贯通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意风格和设计理念,必将让中国民族风格在世界多元化的设计潮流中彰显出更为夺目的文化魅力。
2加强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入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方法论与认识观,在整个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先导作用毋庸置疑,时代的进步和新媒介、新技法的不断涌现拓宽了设计基础的概念及内涵,促使传统的设计基础教育进一步的提升与更新。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概念是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被包豪斯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所主导,教学内容及形式长期缺少变化和更新,难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设计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换言之,传统单一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实和和加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当前平面设计除了要有独特创意之外,也有明显的本土化发展趋势,强调具有民族特征的表现方式,在对外对传播信息的同时实现本土文化的广泛传播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有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若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身份,便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平面设计教学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未来设计师的重任,应当注重学生传统文化观念和本土意识的培养,让传统文化符合这个元素贯穿于其基础教学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千姿百态,用最纯真质朴的文化语言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有待于挖掘、整理和利用。所谓“符号”,即人类认识事物的载体,作为信息记忆和存储的工具,符号也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如德国符号美学家卡西尔所言:“艺术设计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每一个设计形象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符号标识。按照当今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势,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合与现代设计传承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当中应该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将传统符号进行传承、变化与重构,由此派生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的平面设计风格。从传统元素切入,运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实现中国传统图式、文字、色彩及其造型与现代视觉传达的有机整合。在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有基础训练的强化,又有应用设计的延伸,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鉴于此,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要力求从传统符号中引申出平面设计领域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从传统中汲取更多营养,为设计基础教育探寻新的可能。
3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千百年长期积淀下来的,从开始中华民族经历过许多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争论与思辨,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的平面设计也遇到同样的课题,出现过一味推崇西方设计体系而忽视本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误区,从而导致本国设计发展集体失语的尴尬。全球化浪潮下,从传统文化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的步伐不可阻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平面设计基础教育更加应当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从文化传承、文明建设和历史责任的高度来定位平面设计基础教育,真正建立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设计教育观,引导学生探寻蕴含在传统文化符号中的民族精神,领悟到在世界文化的格局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教育融合,并没有什么捷径和已有模式,只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首先,要在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重新解读中国元素,将传统符合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基础训练中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鼓励学生在学好传统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同时展开新的研究和探索,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来丰富和塑造平面设计语言和视觉形象,让本土的元素与西方经典相互兼容,彼此渗透。中国的传统符号可谓浩如烟海,极为丰富,例如,在基础图案课程中,可以专门设计一个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环节,先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装饰纹样,先进行临摹,不需加入主观因素,尽可能的了解、熟悉和掌握其中的造型图示、符号语言等,达到以形写神的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创意和变形,大胆的进行艺术加工、设计实验以及构思演绎,使之平面化、设计化和视觉化,达到旧瓶装新酒的境界。再如,图形创意课程中,专门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抽取一些实例,如京剧脸谱、祥禽瑞兽或者是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等民间工艺,让学生进行创意和设计,可利用各种设计形式和造型手法,表达方式不限,由点到面,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符号中挖掘图形的语言,从传统的文化中找寻到现代的设计观念,找准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文化观念和设计语言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