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产品策划

农产品策划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产品策划,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产品策划

篇1

生态农产品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出来的无害的,营养的、健康的农产品。它包括蔬菜瓜果,大米小麦、鸡鸭鱼肉等各类农产品。

1.青岛市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现状

1.1种植面积普遍较小

要想开成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种植面积必须足够大,否则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旦规模上不去,生产成本就难以下降。当前,青岛市的生态农产品种植园以及种植区域面积普遍不大,比如位于莱西市店埠镇政府东200米的青岛颐泰源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其种植总面积700余亩,其中大棚占地500余亩,牧场占地180亩,总投资3000万元。又比如青岛菜源农贸有限公司,它是集蔬菜生产、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发展公司,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基础,成为青岛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供货平台的主要供货单位之一。公司目前拥有即墨七级、城阳郝家营,胶南胶河博洋、胶州九九农业园等四处蔬菜基地总面积2000余亩。又比如位于平度市万家镇的平度市陈氏兄弟养殖基地,它占地4.5万平方米,投资2000余万元,饲养蛋鸡8万多只;集蛋鸡养殖为主,科学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企业。2010年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又比如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办的夏庄田园,包括四季花果园、红雨农业生态观光园、沙沟葡萄庄园、花木大世界、法海寺生态农业观光园、白沙河生态农业示范园、中兴现代农业示范园、菜盛源蔬菜种植基地等,但这些种植基地面积普遍都比较小,大部分都在500亩左右,形不成规模化效应。

1.2生态农产品的价格普遍较高

如果生态农产品不能够形成产业化生产,则其种植成本和生产成本将很高,再加上高昂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以及超市进入成本,其价格一定不会低。

从表1可以看出,生态农产品的重要的一个类别绿色农产品其价格普遍比普通农产品的价格要高,大部分价差在2倍左右,而且有些生态农产品的价格差在3倍以上,比如白菜是青岛市民的主食蔬菜,一般来说普通白菜的价格在1斤一元左右,而绿色大白菜的价格却高达3.6元1斤,已经超出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又如鸡蛋,如果是普通鸡蛋,价格基本上在4.90元左右,而绿色鸡蛋其价格基本上在13元左右1斤。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价格还是偏高。

1.3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青岛市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如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但知名品牌的数量仍然偏少,品牌的附加值仍然较低。表2是山东省和青岛市一些生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青岛市的农产品品牌数量较多,但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绝大多数生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都在中等及以下。而山东省内较高知名度品牌的生态农产品数量明显较多,说明青岛市在创建高知名度农产品品牌方面力度仍显不足,需要在以后进行大力培育。

1.4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根据实地调查得知,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大型超级市场里,比如在城阳地区,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春阳路大润发超市、家佳源超市、长城路大润发超市、国货超市,利群超市、利客来超市也有一些生态农产品销售,但数量和品种较少,其他分销渠道很少或没有,如城阳蔬菜批发市场、城阳水果批发市场、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都分销普通农产品,生态农产品的分销很少。同时在大量的小区便利店里也很少见到生态农产品的影子,因此,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的分销渠道存在一定的问题。

1.5促销力度略显不足

青岛市各生产和经营生态农产品的企业在促销方面做的略显不足,在传统的四大广告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中进行广告促销的企业很少,尤其在电视广告中几乎见不到生态农产品的促销,我们知道,电视是受众人数最多的传播媒介,中国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的消费者,青岛地方电视台是面向青岛地区的消费者,然而,在电视广告中很少见到农产品的宣传。固然,电视广告的费用较高,但采用电视广告也会带来巨大的消费者效应,在这方面,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经营企业做的略显不够。此外,报纸也是青岛市民经常阅读的一种大众媒介,但在报纸上同样很少见到农产品的广告和促销活动,从而也间接影响了生态农产品对大众消费者的传播作用。当前,新型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包括网络媒介、微信媒介、车身广告媒介等,但是,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对广大的消费者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从而限制了生态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青岛市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策略

青岛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对这些企业进行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提高他们种植和经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收益,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中来,让他们得到一定的实惠,减少各类审批环节,大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切切实实地降低企业的各类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加以调节,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效率、增加生态农产品产量,充分满足青岛市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1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财政补贴力度

青岛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虽然我国在2006年1月1日起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在种子采购、农业机械采购,以及经营、流通等许多环节补贴力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在销售环节,目前的费用很高,包括高昂的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冷藏冷冻成本、进场费等,有些费用根本无法降低下来,属于刚性费用,如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要想降低成本,只有加大补贴力度,使得生态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到青岛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2.2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扶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青岛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每年有计划地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生态农业专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食品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方面。支持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区域带动能力大的生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种植和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各级农业、林业、农机、畜牧等部门的资金要向生态农产品开发倾斜,确保一定比例的投入。

2.3推动生态农业向优势产业区集中

篇2

2莲藕产品的营销策略及销售方向

黎塘莲藕以淀粉含量高、藕身粗壮肥大、皮光滑、藕身洁白微带金黄色、味甜入口无渣、炒食香脆、炖吃粉绵、香味浓郁、风味佳享誉全国,深得各地客商的青睐。随着宾阳县黎塘朝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和黎塘莲藕农民专业协会的成立,当地不断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协会会员,会员人数从开始的48人发展到现有的1170人,涉及周边的和吉、洋桥、王灵、双桥、大桥、古辣等乡镇,并建立了由16人组成的农产品营销队伍,为藕农提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服务,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市场年销售量达8000万kg,成交额9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南宁、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市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带动了周边的饮食、服务、修理、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民办协会的发展开创了新思路,在同行业中树立了好榜样。

3莲藕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随着黎塘朝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和黎塘莲藕农民专业协会的成立,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创新,黎塘莲藕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辐射带动周边的和吉、洋桥、王灵、双桥、大桥、古辣等乡镇及横县、邕宁、贵港、来宾等县市莲藕产业的发展,形成2000hm2的莲藕种植区域。创新的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模式,每年为黎塘新增粮食达500万kg以上,全面解决过去“种藕无粮、种粮无藕”难题,其新亮点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节约成本,免耕耙、省工省力,达到经济、生态、环保作用;三是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模式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创新技术在全区广泛推广应用,2008年、2009年全区莲藕套种晚稻技术培训班和测产验收现场会在黎塘召开。2009年11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团亲临黎塘莲藕套种晚稻示范基地现场参观指导,莲藕套种晚稻模式得到了中国农业院士“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等院士以及区、市、县领导的好评和赞扬,袁隆平院士在听完套种模式介绍和现场参观后给予充分肯定,并亲自题词“稻藕套种很妙,钱粮双增更好”。2010年11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亲临黎塘莲藕套种晚稻示范基地指导工作。2010年11月13日全国农作物间套种技术研讨会在黎塘召开,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乃至全国高效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2011年实施的《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广西201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实施的《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南宁市201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贡献率。黎塘朝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多次荣获区、市“文明市场”荣誉称号;黎塘莲藕农民专业协会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并多次荣获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成为区、市、县参观点,有力地带动了全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篇3

    (二)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很多时候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因素在于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农产品生产端不知道销售端的情况,导致生产与消费失衡,进而产生价格波动。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稳定进行。一方面,应鼓励农产品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由政府主导或是引导,鼓励各个农产品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信息平台。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涵盖各个农产品市场主体的信息平台。各个行业协会的统一农产品信息平台应包括生产端,也就是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主要生产主体,以及流通商和销售端的所有信息,以便政府和有需要的市场主体能够随时查询到所需信息。对于生产企业和农民而言,通过信息查询,可以有效指导其种植、生产,避免出现供大于求而造成的农产品价格下跌。而对于相关监管部门而言,可以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相关政策,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信息造假、传谣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随着农产品期货等市场化手段的出现,部分不法商人通过散布不法谣言实现农产品价格操纵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应不断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加大对农产品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谣言的打击力度。同时,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类谣言,要第一时间真实信息,消除市场恐慌,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三)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力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