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子技术技能训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全卫强等(2005)认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而建立一套模块化、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四大模块。朱庆欢和赵永泉等(2005)提出应以学习单片机和EDA技术的应用开发为主线,构建了由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2]。任国灿和汪宋良(2010)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并通过实施项目训练、岗前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尚亚蕾和杨彬(2012)建立了以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核心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4]。戚淮兵和肖顺文(2012)构建了“职业+技能”两面并重、“课内+课外”二环节紧密相结合“、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有机衔接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5]。贾艳丽(2013)通过企业岗位调研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三层递进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6]。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内容体系和平台体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核心,实践平台体系是保障,如图1所示。

3.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可通过分层训练模块来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实验、实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通常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PLC和微机操作等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包括电子CAD实习、音频实习、视频实习、SMT制程与维护、电子测量与应用实习、电工中级考核证书实训和电路设计与仿真等。综合技能训练包括电子产品综合设计、电子整机检修调试、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电子设计竞赛等。

篇2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教学成效之源。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笔者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1.教学功能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电子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的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在规划实训基地的投资及建设规模上,应以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配置教学设备、构建实训场所。

2.职业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可根据电子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与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合作,规划设置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进行岗位培训或者再就业培训。

3.职业鉴定功能

学校在完成职业培训功能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国家职业鉴定与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利用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件检测工、无线电调试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

4.生产经营与服务功能

利用基地的设备设施、技术力量面向市场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经营等服务,体现实训基地的生产服务。通过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工,完成电子产品的生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同时,为学校补充一定的实习经费,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对应学生的技能训练的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将实训基地建设也分为三个区域来建设。

1.基本技能训练区域

主要完成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常用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工工具的使用等内容的训练,同时完成典型电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的认识实验,可设三个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应用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室。

2.岗位技能训练区域

模拟电子企业岗位,完成对学生岗位适应性训练,通过家电产品检测、小型电子产品加工等训练,培养学生维修家用电器、加工电子产品的能力。主要设置两个实训室:家用电器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室。

3.电子创新能力训练区域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完成小型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作与调试的全过程,配置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激光打印机、手动裁板机、线路板雕刻机、微型钻床、制板系统、线路板丝网印刷机、油墨固化机、自动覆膜机等。

三、实训基地布局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的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建有不同的实训室,每个实训室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布局,可分为学习区、实训备料区、技能训练区、资料查询区。学生在学习区内完成对任务的理解与认知,然后在备料区和技能训练区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对于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在资料查询区通过网络解决学习、训练中的疑惑。

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运行管理

1.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

按照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应设实训中心主任1名,负责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管理等,下设教学干事、库房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负责协助主任做好实践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每个实训室由1名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本实训室设备的维护等职责,从而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组织管理机构。

2.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和功能的更好发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保证实训室的规范化使用,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

篇3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等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但具有抽象、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缺一不可。针对如何改革教学,做到理论、实践两不误,同时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阐述。

一、理论教学要根据高职教育及高职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要求:“基本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如何正确把握培养目标,根据培养需要从广而博的知识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探索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技术应用能力与理论素质培养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改革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弊端,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忽略繁锁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如在逻辑门电路一章中,把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的CT74S系列门作为典型电路进行分析,主要介绍CT74LS系列,对TTL集成门电路各系列的主要电气参数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各系列TTL集成门电路的特性都有一定了解;在时序逻辑电路一章中,在介绍基本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直接介绍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而不必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等等。这不但突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同时也为增加技能训练时间提供了保障。

二、技能教学要突出职教培养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熟练操作和设计创新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践目标是在巩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实践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两大类。

1.基本技能实践教学

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分两个层次:一是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包含实验仪器的识读与使用、基本门电路和集成电路的测试。如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功能验证等。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最好跟随理论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后及时进行实训,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训练,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能进行一些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实践。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并具备数字电子元件应用基本技能,为下一层次的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基本数字电路的研究与设计。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是理论向实践转变的重要环节,如时序电路设计及研究等。应用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基本电路设计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数字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数字电子产品使用与维护能力等;要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构建、性能分析与故障排除技能。该层次实践教学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实践教学;二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一系列专业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

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训练安排在专业课结束之后,集中一段时间(三周或四周)进行,以培养技术人员应有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在动手与动脑的协作中完成知识技能的结合。训练内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读识绘制电路图的能力;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选用器件和电路、分析估算电路的能力;搭接调试电路的能力;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制作电路产品,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实训教师只需给出训练课题和技术指标,其他具体工作如查资料、定方案、选择电路、仪表、制作电路板、组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实训课题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实验基础,综合性不要太强、太复杂,要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标准。通过综合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考核重在实践技能考核,把握高职培养目标导向

考核内容与方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更是培养目标的一种导向。教学考核既要考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可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进行: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及听课表现,占总成绩20%;二是理论测试,占总成绩30%;三是综合技能测试,占总成绩50%。综合技能测试内容包含四个方面:(1)数字电子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权重系数0.2;(2)验证性实验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权重系数0.2;(3)故障分析与排查,主要考查学生对某种固定数字电子电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权重系数0.3;(4)综合电路设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子技术的能力,权重系数0.3。

实践表明,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学探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有效促进了课堂理论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