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5: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护士行为礼仪,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临床资料:
本院妇科2010年1月~2011年7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86例,其中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年龄16~44岁,平均27岁;入院时血压90-60/60-40mmHg32例,小于60/40mmHg4例,血压为测不到1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型67例,卵巢妊娠破裂2例,宫角妊娠破裂1例。腹腔内积血1000~1500ml27例;1500~2000ml14例;2000~2500ml9例;2500~3000ml3例。26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急症手术及术后精心护理,住院7~12天,均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即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皮肤指端颜色;尿量、腹痛情况;判断出血程度;抽血配血,必要时与血库联系备好浓缩红细胞、血浆;急诊做心电图;B超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和孕囊破裂位置。
2.2维持有效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这是抢救出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之一。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路,必要时进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循环功能以调整补液速度,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2.3休克:抬高头胸部10-20。,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活量;抬高下肢20~30。,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2.4氧气吸入:氧浓度为40%,氧流量以2~4L/min为宜,必要时面罩给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调节流量,从而改善组织缺氧,尤其是脑组织等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
2.5注意保暖:为患者加盖棉被,多数患者有体温下降和畏寒,应适当保暖。
2.6心理护理:由于病情的突发性,患者入院后均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我们具体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生育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帮助和疏导。
2.7术前准备:一旦确诊,尽快在短间内做好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术前插尿管,有助于监测休克情况及肾功能状态,也有利于判断休克的治疗效果。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去枕平卧位,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唾液及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6~8小时。术后次晨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部伤口张力,有利于咳嗽排痰,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腹部伤口压沙袋6小时,防止伤口渗血。
3.2恢复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由于多数患者在术前、术中曾经有过休克征象,因此术后对生命征的监测十分重要,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尿量。如发现病人血压持续下降,脉搏细数,尿量少于30ml/h,病人躁动等情况首先考虑有无内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3.3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阻塞、打折、扭曲、脱落等,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保持尿管通畅,术后尿量至少每小时在30ml以上。如尿量过少,应检查导尿管是否堵塞、脱落、打折、被压,排除上述原因后,要考虑病人是否入量不足或有继续内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及早处理。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以估计有无腹腔内出血及出血量。术后24小时内若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00ml并为鲜红色时,应考虑内出血须立即报告医生。
3.4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由于腹腔内出血刺激及术后伤口疼痛引起的,应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疼痛的因素做出正确的评估,及时向医生反馈,预防性给予镇痛药。
3.5营养支持: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极易造成贫血,术后禁食,6h后可进食流质,排气后,改半流质,护士可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禁食豆类、奶制品等产气食物,以免腹胀。术后排气后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
3.6心理支持:患者经历了非预期性的胎儿丧失,大出血休克的危机,会产生焦虑、害怕、哀伤、失落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与患者讨论其发生异位妊娠的原因,所进行的手术的情况,预后及对未来怀孕的影响。鼓励患者及家属表达内心的感受,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渡过沮丧期。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1胃肠道并发症: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常为麻醉反应,待麻醉过后,常自行停止。若持续不止恶心、呕吐、腹胀应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应护理。
4.2切口感染:出血休克并遭受手术创伤患者抵抗力减弱,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营养。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患者是否诉切口疼痛,伴有体温升高、脉快、白细胞升高,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4.3尿路感染: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外清洁和干燥,每日清洗会阴、消毒尿道口2次,每日更换尿袋,防止逆行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ml以上。
4.4肺部感染: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协助拍击扣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5出院指导: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 21~43岁,平均27.6岁。停经7~11周。首次妊娠8例(22.2%),经产妇妊娠28例(77.8%)。出血量1000~1500 ml者10例(27.8%),1500~2000 ml者23例(63.9%),2000~2500 ml者3例(8.3%)。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者11例(30.6%),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者23例(63.9%),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者2例(5.6%)。
2 结果
本组入院后均接受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治疗,经积极、及时手术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
3 围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多会担心手术后能否再怀孕、是否危及生命安全,易产生忧虑、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安慰、鼓励患者,讲解手术必要性及安全性,解除患者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给予足够的安慰和解释以消除患者的治疗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 抗休克护理 ①: 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下肢抬高20°~30°以利静脉回流,使头部保持水平位。②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5~6 L/min,并观察用氧效果。吸氧可改善组织缺氧,减轻心脑血管负担。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以最快速度为患者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立即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以选择上肢静脉为主,选用16~18号套管针,以利快速扩容和静脉用药。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均采用套管针穿刺,因其具有管径粗、滴速快、针体柔软、防止患者躁动致打折及针头脱出的优点。穿刺成功后,立即采血做血型交叉配血,快速输液输血。④快速补液: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严格掌握休克输液原则,注意滴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正确判断纠正休克的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尿量、意识等,利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其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每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每4 h测量体温1次,正常后改为常规测试。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测量其体温、呼吸频率与节律、脉搏、血压,注意观察其意识及面色变化。保持导尿管通畅,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速度,以防引起肺水肿。
3.2.2 卧位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 h,以预防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同时协助患者活动双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1~2 h按摩受压部位1次,预防压疮。6 h后可以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变换卧位,有利于局限腹腔渗液,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皮肤张力[2],减轻疼痛。帮助其多翻身,待其病情稳定后,鼓励其适当下床活动,降低术后切口粘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3.2.3 保持引流通畅及预防感染 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颜色及性质。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0.1%苯扎溴铵液擦洗外阴及尿道口2次,预防尿路感染。保持腹部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发现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
3.2.4 病室环境管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病室内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3.2.5 饮食护理 患者饮食应营养丰富,患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含铁多的食物,如黑木耳、动物肝脏、菠菜等,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3.3 出院指导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和性生活卫生。禁性生活1个月。不宜盆浴。术后避孕半年。
4 小结
本病发病急,休克病情发展快,必须紧急救治。以熟练的操作技能快速开通静脉通路,尽早扩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关键。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止血是消除休克的根本保证。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是患者术后尽早康复的必要保障。
上食管异位胃粘膜(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HGMUE)是指胃粘膜出现于食管上段,且可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少见。因其位于颈段食管,在胃镜检查时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1]。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有62例该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8~76岁,平均46.3岁。行胃镜检查的原因中以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及反酸为主者24例,以咽喉部不适或吞咽不适为主者21例,其余均为上腹部不适。62例患者均成功行APC治疗。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不了解APC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感到焦虑,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和疑虑心里[2]。责任护士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治疗方法、基本操作过程、优越性,消除其恐惧、紧张心里,稳定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3]。
2.1.2 术前检查 术前完善血常规、血型、备血、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X线平片检查。
2.1.3 术前准备 (1)瞩患者术前6h禁食水;(2)建立静脉通道;(3)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APC的目的、必要性、疗效、并发症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强调APC需要重复或APC后部分患者还需外科手术的可能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签手术同意书;(4)遵医嘱给予驱泡剂(二甲硅油散)、镇静剂(安定注射液)和解痉剂(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也可采取无痛技术(静脉麻醉)来减轻患者的在术中的不适感。
2.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严密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如:面色有无苍白,口唇有无紫绀心率有无减慢或出冷汗。若出现以下情况,应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出血立即用冰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反复冲洗创面,必要时用金属夹止血:穿孔:应迅速用钛夹闭锁穿孔部位,小的穿孔易闭合,但大的穿孔时出现纵隔及皮下气肿时,可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应根据不同情况终止APC,积极做好转外科手术治疗,将切下的组织及时送检。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1)本组62例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完成,患者返回病房时,当班护士应与麻醉医生当面交接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术中情况(有无出血、穿孔,是否使用钛夹),将患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持续心电监护,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2)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测生命体征、神志、肠鸣音1次/2h;遵医嘱给予制酸、保护食管黏膜、止血、补液等处理;严密观察有无有无胸痛、有无呕血便血,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术后禁食水48~72h,避免食物与创面摩擦,2周内要进无渣饮食,注意补够足够营养,食物温度要适中,不宜太烫。
2.3.2 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内使用止血、制酸药物;持续心电监护,吸氧2~3L/min,测生命体征2h/次,严密观察患者的睑结膜,甲床颜色及呕血、黑便情况,并详细记录;做好配血、输血准备;(2)穿孔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反复交待患者绝对禁食,不能下床活动,若出现胸痛、皮下气肿、气胸,应立即报告医生行X线透视。
2.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规律,注意休息,2周内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进无渣软食,以清淡为主,忌油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忌烟酒。定时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恢复情况。
近年来,我们采用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异位胃粘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查胃镜显示局部胃粘膜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替代,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