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道路养护作业安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养护作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作业区以外有限范围的交通安全管理和作业区内的生产安全管理两部分。
2.1作业区以外有限范围的交通安全管理由于道路维修作业占用行车道断面,为使车辆通行有序,保证作业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需对车辆行驶速度、路线、方向采取强制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设置在作业区以外路面上的设施和标志来实现的,它的目的是避免作业人员、装备与行驶车辆发生冲突。
2.2作业区内的生产安全管理作业区内的生产安全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内部管理和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内部管理主要指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订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养护施工大纲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目标;实施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活动;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按照行业标准设置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按照行业标准设置、摆放和回收各类施工标志(包括夜间作业);养护作业现场专人进行交通管理和设施管理;专业作业车辆按规定设置统一的警示灯牌、标识、本身标色;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按规定穿着统一的红色带有反光功能的工作装或反光背心及劳动保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要求进出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作业车辆、机具、材料应按规定进出现场、停放和堆放;养护作业的移动电器、机械设备按规定要求使用;按规定要求进行高空作业。
3养护安全作业标志和设施
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时,应该按照规定设置道路作业标志与设施,提醒、警告或引导过往车辆驾驶人员按规定速度、线路行驶,封闭作业区达到隔离作用,保护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养护安全标志和设施有:渠化装置,主要有锥形交通路标、安全带、路栏、施工隔离墩和防撞桶(墙)等。移动式标志车。移动式标志车是带有动力装置或可移动装置(拖车)的安全防护设施,颜色为醒目黄色,装有黄色施工警告灯号,其后部有醒目的标志牌,图案和显示形式可按实际需要改变。使用时其尾部应面向交通流方向,设置于上游过渡区内或缓冲区内。施工警告灯;作业区交通标志。作业区交通标志是为养护维修作业而临时设置的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施工区标志。夜间照明设施。
4养护安全作业的交通管制
养护安全作业的交通管制是指因道路维修作业占用行车断面,为使车辆通行有序,保证作业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而对车辆行驶速度、路线、方向采取的强制性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设置在作业区以外路面上的设施和标志来实现的。非流动性的养护作业需要进行交通管制。
4.1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组成
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是为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通常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等6个部分组成,其布置如图1所示。1.警告区(S);2.上游过渡区(Ls);3.缓冲区(H);4.作业区(G);5.下游过渡区(Lx);6.终止区(Z)图1养护作业控制区警告区是从作业控制区起点设置施工标志到上游过渡区之间的路段,用以警告车辆驾驶员已经进入养护维修作业路段。警告区最小长度是指保证驶入警告区的车辆减速至工作区规定的限速所需要的警告区路段的最短长度。警告区的最小长度根据各级道路的设计行车速度按相关规范的规定选取。上游过渡区保证车辆平稳地从封闭车道的上游横向过渡到缓冲区旁边非封闭车道的路段。当需要封闭车道或路肩(紧急停车带)时,必须设置过渡区。过渡区的设置应使车流的变化平缓。上游过渡区的最小长度应根据封闭车道宽度和限制车速按相关规范的规定选取。当在隧道内时,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的最小长度按1.5倍选取。缓冲区是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之间的路段。缓冲区是为安全行车和安全作业两个目的设置的,其最小长度宜取50m。作业区是指养护维修作业的施工操作区域。工作区长度应根据养护维修作业的需要确定。作业区是控制区中最重要的防范区段。它的长度应能覆盖整个作业的区段。除了标志设施之外,作业区还要增加另外三套管理手段:一是要用安全锥把作业区与临向行车隔离开来,安全锥间距应适当加密,以车辆不能驶入为准;第二是要加设施工警示灯;第三是安排专门的看守人员,在封闭区前端守护和警示。这一区段有作业人员和装备,车辆通行断面缩窄,但只要加强作业管理,设施完整,摆放正确,行车有序,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下游过渡区是保证车辆平稳地从工作区旁边的车道横向过渡到正常车道的路段。下游过渡区的最小长度宜取30m。在过渡区终点,采用安全锥与行车方向成45°角摆放。过渡区以外,是行车区域,作业人员不能擅入。终止区是设置于工作区下游调整车辆行车状态的路段,终止区最小长度宜取30m。
4.2作业控制区标志的设置
机场高速公路是一条连接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部地区乃至粤北地区的主干道,不仅具有重要的交通意义,同时也是广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如图1)。
广州机场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内容包括KO+000~K50+460路段中分带、路侧、边坡等红线范围内的全部乔木、灌木、花草植被及喷淋系统等附属设施及日常时花种换,其中乔木49275株,灌木73671株,地被674880.7m2,时花单次种换面积5180m2,全年更换8次,共计41440m2。本人有幸负责该项目,并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工作经验。
1 项目难点分析
1.1 通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
由于广州机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来往车辆多,车速极快,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是本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1.2 如何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保证养护质量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项目绿化养护作业里程长达50.46km,养护期共3年(自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管养范围包括中分带、路侧、边坡等红线范围内的全部乔木、灌木、花草植被及喷淋系统等附属设施,养护质量需达到《广州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一级养护标准的要求。如何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保证养护质量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1.3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是项目的基本要求
由于广州机场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庞大,避免因绿化养护作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如何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项目的基本要求。
2 项目难点的解决措施
2.1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2.1.1交通安全作业组织。交通安全作业组织按作业规模、程度分为集中作业组织和分散作业组织。对于常规性的养护作业及作业条件较好的情况可采用分散组织,即每个作业小组各自在所承担作业区的附近设立临时作业标志、设施等,提醒车辆注意减速、避让。集中作业组织主要针对作业时间长、作业条件欠佳或者需要占道堆放材料等情况,实施时需要封闭作业区,设置标志、设施等提醒车辆绕道行走,必要还需要增派交通导行人员协助。此外,对作业人员及车辆还必须进行集中管理与调度。
2.1.2 交通安全作业管理措施。(1)流动作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在进行清理绿化垃圾、洒水等流动作业时,无法按作业区进行封闭,与通行的车辆发生冲突机会较多,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绿化专用车辆应在车尾明显处喷或挂移动作业标志,作业时还应按照作业的位置在车尾挂有相应的引导标志,流动作业的方向应保持与正常运行车流方向一致,避免出现逆行。清理绿化垃圾或洒水作业一般采取单独流动车辆作业方式,应选择能见度较好的天气条件作业。遇到恶劣天气或夜间突况需要抢险应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区域周边多设置警示标志、指示灯等设施,并保证作业区域及其周边的照明(如图2)。
养护作业常常伴有短时的停留,易给后方车辆造成错觉,从而判断失误引发事故。为保证流动作业的安全,作业车辆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作业标志,作业人员必须按规范要求佩戴反光衣及作业所需的劳保用品。
(2)单独流动作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单独流动作业管理措施,需挂有移动作业标志,配置作业标志灯(黄色闪光警灯)于车辆顶部或后方车辆明显可见处。作业时必须开启,作业车辆停放时,应限制在作业区内或经绿化方案明确有其它停放车辆的场所,并按规定设立临时停放标志。
(3)封闭作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封闭车道作业管理时,结合作业实际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道路作业安全设施设置示图设置安全标志。在正常情况下,绿化作业区域来车方向前1km、500m、300m摆放前作业警示标志牌,提前150m摆放道路封闭标志牌,作业区域前设置50m的示警筒渐变区,作业现场警示标志完好。
当同一方向连续两封闭车道作业,2处封闭区域之间少于2km时,只封闭同一车道。若2处封闭区域之间相距少于500m时,连续封闭同一车道作业。
2.2 分组分段包干养护措施
针对作业里程长、范围广、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项目组织采取分组分段包干的养护措施,划定管养区域专人专责,保证人员、设备投入,最终实现项目绿化养护质量目标。
按照项目质量目标及日常服务需求情况,共设置3个日常养护作业组和2个巡查作业组。
(1)日常养护作业组:第1组――负责三元里至平沙站段的绿化养护。第2组――负责平沙站至东湖站段的绿化养护。第3组――负责东湖站到机场北站段的绿化养护。
(2)巡查作业组:第1组――负责机场南线即三元里至机场站段的绿化养护巡查。第2组――负责机场北线机场站至机场北站段的绿化养护巡查。
(3)人员、设备安排。日常养护作业组:人员安排包括组长1名、绿化员27名、绿化带保洁员2名、喷淋设备维护员2名、司机2名。设备安排:洒水车1辆、载货汽车1辆、剪草机10台、电动喷药机5台、柴油发电机组1台、园艺工具1批。
巡查作业组:人员安排:组长1名、绿化员3名。设备安排:巡检车1辆、园艺工具1批。
2.3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机场高速,交通繁忙,车流量庞大。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时间,避免因绿化车辆作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而加重繁忙时期车辆的堵塞。
洒水车、高空修剪车、载货汽车作业时间安排每天上午7:30前完成,下午安排在3:00~4:30时进行,避开车流高峰时段;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减少对周边道路及通行车辆的干扰,保持道路交通的畅通(如图3)。
3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常见问题浅析及建议
3.1 土壤的肥水供给困难
高速公路栽植土壤的肥水条件比一般城市园林绿地更差,主要是公路施工时留下的石灰、砾石、垃圾等杂质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大降低肥力;此外,由于公路里程长,栽植区域多为狭长绿地或边坡,喷灌设施布置困难或增大投资、管养压力,因此通常不布置。因此,为确保土壤肥水供给,必须加强植物的栽后养护管理、确保管养设施和人员投入,并科学合理地安排浇灌、施肥的时间提高管养效率。
3.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及时
高速公路绿化采用的植物品种通常较单一,病虫害发生时蔓延速度会更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大面积的植物受害甚至死亡。因此,在设计阶段可以多选用当地长势好、病害少的乡土树种,片区范围内减少使用易受同类病虫害影响的植物,注意品种搭配;栽植后加强植物病虫害的观察及预报,按照季节定期喷药预防,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专项治理(如图4)。
3.3 对植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整形修剪
树木整形修剪,不但可以美化树形,调节树势,还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体的抗性。此外,通过修剪还可以清除病虫害枝条及妨碍交通的枝条。
3.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条 市市政和园林局作为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管城市道路上声屏障的管理工作,市政设施管理处作为市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市管城市道路上声屏障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区管城市道路上声屏障的管理工作,并接受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管城市道路是指城区范围内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大型桥梁(含匝道桥)等。本办法所称的区管城市道路是指各区辖区内除市管城市道路以外的城市道路。
第五条 随路架设的声屏障与所附城市道路由同一养护单位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单位通过公开招投标或者协议委托的方式落实具有相应资质的养护单位进行养护,管理单位应当与养护单位签订养护作业合同,确保声屏障安全运行。
第六条 在既有城市道路桥梁上增设声屏障,建设单位应当持下列文件和资料向管理该城市道路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协议;
(三)原桥梁设计单位技术安全意见或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论证后的可行性报告;
(四)建设单位与声屏障所附道路桥梁的养护单位签订的声屏障养护作业合同。
建设单位应当承担增设声屏障的日常养护费用,其数额按照国家相应价格定额和声屏障的设计使用年限设定。
第七条 养护单位要确保声屏障干净、整洁,应当定期对声屏障进行全面清洗。
第八条养护单位应当按规定对声屏障及声屏障的防坠落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声屏障完好、有效和安全运行。
螺栓、螺母等连接部件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整修,并涂抹油,防止锈蚀。
外漏金属部件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发现外部喷涂保护层局部遭到破坏脱落时,要及时进行修补,防止锈蚀的发生。
第九条养护单位负责声屏障的日常养护工作,按照规范做好日常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在巡查中发现声屏障有板材开裂、破损,玻璃损坏、松动,立柱扭曲、变形、竖向倾斜,底座松动变形、与防撞墙连接处混凝土爆裂,插销、锁扣等紧固件变形、失效等情形的,应当做好记录、并及时修复。
在极端天气发生前、后,养护单位应当加强对声屏障的全面检查。
第十条当声屏障遭车辆撞击或强台风作用后,发生声屏障损坏、缺失的,养护单位应当确保安全,并及时修复。
第十一条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声屏障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确保声屏障清洁、有效、完好和安全使用。考核标准按照《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同时,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声屏障重点部位的抽查。管理单位的检查结果应当作为对养护单位考核的依据。管理单位对检查中发现声屏障有损坏、缺失等问题要及时通报,养护单位应当在一周内完成声屏障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