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消防工程的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引言
火灾对于经济社会所造成的损失一点也不亚于洪涝和地震。况且,由于火灾发生的频率较高,其惨烈又远远的高于各种灾害,给人们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是突飞猛进,建筑消防工程的管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所肩负的任务更加严峻。理清当前我国建筑消防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城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特点
2.1 火势蔓延十分迅速
在城市建筑物中,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便会像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变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途径。据实验资料证明,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并扩散速度为3一4m/s。如一座高座1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因此防火分隔不严,变形缝封堵不严,致使纵向楼层相互串通,极易造成火势蔓延成灾。
2.2 人员疏通极为困难
城市建筑的特点:第一,层数比较多且距离之间较长,这样便导致了疏散的时候必然所用的时间较长;第二,当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因为各种竖井拔气气力大,这样便可以迅速导致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如果上面有人员存在,救援难度十分大,例如,目前多数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还是依靠疏散楼梯,如果楼梯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第三,人员相对集中,因此,建筑物中的电梯在突发火灾的时候一定要切断电源。
2.3 火险隐惠多,消防设施不完备
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较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灾隐患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如某些建筑物未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下,违章在变形缝位皿设里办公室,并堆放大t杂物,致使火灾一旦发生火势就迅速蔓延。
3、城市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在消防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部门监管不要理,也让一部分的设计、施工人员对有关部门指定的消防准则不清楚,因而很容易导致了前室、楼梯通道、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防火防雷、施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万一发生火灾等事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损失惨重。
3.1 消防泵管道的泄压装置需进一步调整
在消防泵运转刚开始运转的时候,因为市政管道压力常常不稳定,扬程又偏大,必然造成管网压力非常大,因此需要在消防泵出水管上设置泄压阀,如果管网压力超过设定工作压力(30)时,泄压阀便会打开放水泄压,防止管网超压。随着消防用水量的增加,管网压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泄压阀的压力设定点时,泄压阀自动关闭。
3.2 消防加压泵在选型上存在着一定问题
消防加压泵的选型应该满足一定流量和扬程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消防流量为20L/s,消防泵所需扬程为105m。在进行水泵选型时,所以选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泵比较难,因此在选择设计的水泵扬程超过所需的压力,为解决压力过大的问题,设计需要提出切削水泵叶轮,从而满足扬程的需要。
3.3 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的采用及消火栓间距没有进一步普及
在建筑行业发展初期,很多都采用单阀双出口消火栓,但是时过境迁,目前已经产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完全克服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之弊端。有关部门也要求某些场合改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如18层及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高层塔式住宅,当无走道或走道长度小于5m,必须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时,可在消防电梯前室设带消防卷盘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和一根消防竖管。
4、加强城市建筑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4.1 严格把好设计源头关
一方面要强化建筑设计单位资质要求。为加强对从事消防工程设计单位的管理,有关部门特设立《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设计单位应取得相应资质的设计证书,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严格实行消防专篇,自审制度。在消防设计与制定的手册上必须要有电气、排水、暖通、结构等方面的的设计内容,由设计院完成自检自审工作,并且要在初步设计中得到完善。
4.2 严格把好审核关
全面落实有关的防护安全责任,要具体到个人身上。在有关部门进行审核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谁审核,谁负责,谁设计,谁修改”的原则不变。此外,政府的有关消防部门也要尽快出台关于消防设计的细则,并且让建设单位一定要将城市的消防设计文件送到专门的消防机构去进行审核,同时实施工图审查签字制度。对城市建筑消防施工图纸,须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工程师签字方可生效,消防部门才给予受理审核。
4.3 严抓施工管理,防微杜渐
首先,城市建筑消防工程施的时候可以实行资质单位消防水、电施工员及施工管理员上岗制度,这样消防监督部门在施工检查中,很方便随时检查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恶意将工作落实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建筑自动消防工程设计的施工质量,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能。其次,建立消防工程施工监管制度,这样一方面可在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了解施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质量的把关极有益处。最后是加强建筑施工检查。现代综合性高楼,装修投资惊人,可燃物质数量巨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监督。
4.4 对后期管理常抓不懈
第一,对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第二,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兼消防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具有一定的消防应急能力。第三,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承包制,包括城市建筑物全部设施在内的消防设施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岗位责任制,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以前的消防设施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起到有效的作用;第四、建立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检验队伍,并且需要拥有符合标准的先进检测设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借测规定,运用先进技术,并且按照有关部门指定的标准,对城市建筑消防系统进行按时的维修和大检查,排除一切隐患,做出判定。
5、结语
城市建筑消防工程管理的好与坏,关系到市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市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强化城市建筑消防工程管理,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贯彻,因而必须在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依据法律条文,通过各种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企事业管理单位和公安消防机构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配合,这对于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消防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铁男,傅智敏,黄金印.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06).
当给水管网试验压力降低到实际运行压力时,可对其密封性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存在渗漏现象。在自行化喷淋式的消防系统中,若给水管网设计运行压力应该等于或者小于1.0MPa时,其试验压力是设计运行压力1.5倍,压力在1.4MPa以上[2]。若给水管网设计运行压力大于1.0MPa时,其试验压力是设计运行压力基础上增加0.4MPa。给水管网的试验强度是在试验30min后,降至0.05MPa,即可判定合格。在检测给水管网密封性时,必须先对其给水压力机强度进行检测,当给水管网稳定24h后,未出现渗漏现象,即为合格。②塑料管道运用不合理。有效建筑工程以塑料管道来代替消防管道,或者将塑料管道和消防管道相连接。塑料管道在受热条件下,强度会有所下降,如果建筑内发生火灾,塑料管道容易受到破坏,不能进行消防给水,导致火灾难以控制,发展成为大型火灾,对住户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自动化喷水系统施工问题自动化喷水系统是建筑消防施工要点,其施工质量对建筑消防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消防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感温喷头。如果系统感温喷头和四周物体间距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将到火灾控制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当系统感温喷头与建筑楼板间距较大时,感温元件喷水反应将变得迟缓,错过了灭火时机,导致火势蔓延。当感温喷头与建筑楼板间距较小时,将导致消防用水保护范围大大减少,不能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控制[3]。②防晃支架。
根据我国施工规范要求,在每段水管处都应该设置1个或者1个以上的晃支架,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未设置相应防晃支架的现象,导致施工安全隐患的遗留。③喷头安装。当建筑消防通风管道的宽度在1.2m以上时,如果未能将喷头合理设置于通风管道内,或者在建筑装饰时,将涂料覆盖在喷头上方,当火灾发生时,将导致喷头无法启动或者启动迟缓,未能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控制[4]。④水力警铃。系统的水利警铃未能合理设置在控制中心室或者通道外墙,导致建筑发生火灾时,喷水系统开启后,水利警铃未能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导致消防人员没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导对人们财产严重损失,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施工前的控制①消防工程施工设计审查。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我国《消防法》要求,制定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标准,并绘制合理的施工图纸。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需对消防工程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以及时发现消防工程施工设计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改善,以防止实际施工与工程设计产生较大差异。②制定相关施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施工操作规范、施工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及质量控制等,并加强制度实施力度,以促进消防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保证消防工程施工安全[5]。③优化施工组织。依据建筑消防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以保证消防工程施工进度;对消防工程施工工序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消防工程施工有序进行;采取细分化的管理模式,以对消防工程施工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中的控制措施①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在采购消防工程施工材料时,必须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厂家,并要求厂家出事相关的质量保证书。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需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只有合格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以避免施工材料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②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是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对消防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消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消防施工技术和施工规范,以保证建筑消防施工质量。③施工质量控制。a.实行责任制度,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以保证建筑消防施工质量,提高建筑消防能力,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b.加强施工监理,对建筑消防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c.极大施工检查力度。由于一些建筑存在的可燃物体较多,容易引发火灾,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应加大消防检查力度,以避免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在建筑消防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消火栓安装不合理;给水管网密封性较差,压力不符合要求;自动化喷水系统安装不规范等,对建筑消防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建筑消防功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此,要求施工单位要对建筑消防施工图纸、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及施工质量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建筑消防施工质量,提高建筑消防能力。
作者:罗海波 单位:珠海市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前言
园林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绿化种植及土方施工放样的重要性常被忽视。要做好绿化种植和土方施工放样,首先要理解放样的重要性。
1 施工放样的重要性
园林工程的内容通过施工来表达,施工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受放样的制约,可以说放样是整个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放样要把作品的意境融入实体,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搬照抄,那么就体现不出设计师追求的意念,作品只有形而没有神。所以做一个施工放样人员,首先要理解、渗透进作品的内在,然后才能表达作品的意图。
2 放样的内容
绿化种植工程的放样按对象不同,可分为土方放样和种植放样。
2.1 土方放样
包括平整场地的放线和自然地形的放线。平整场地的放线,即是施工范围的确定。地形的放线是室外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整个景观环境的骨架,它直接影响着外部空间的美学特征、空间感、视野、小气候等,是其他要素的基底和依托。在园林中,常常通过地形的变化起伏来突出植物景观的变化。放样的具体手法常用方格网法。
2.2 种植放样
绿化种植是绿化工程的主体,植物景观是设计师作品中的的主要构成元素。放样依栽植方式的不同,可采用自然式、整体式、等距弧线等方法达到目的。在三者之中,自然式放样最不易掌握。绿化施工不同于建筑施工,有时一棵乔灌木的位置没有明确的界限,只能根据其体量、色彩和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作出最佳的选择。
3 土方放样的常见问题
台阶式、坟堆式地形:由于对等高线领会不透,常常在放样过程中造成地形辐射不够,形成台阶式、坟堆式地形,缺乏流畅感,严重的则造成排水不畅。因此在放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形外缘过渡部分的自然。
3.1 地形和绿化种植脱离
地形和绿化种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时是设计图的改变,或者由于某些原因需要临时增减一些苗木或基础设施,这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品中的面貌,施工人员的放样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曾经历过一个绿化项目,原绿化施工图中靠围墙布置了3-5排宽度不等的水杉作背景,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水杉被取消而改成一排珊瑚绿篱,这样原来占地至少4米的空间现在改成了50厘米左右。如果地形一成不变,那么原来种在高坡上的主景树木只能种在山坡背面了,就违背了设计的原有意图。这时,只能将地形适当向围墙靠近,主景树木位置梢向后移,使之仍然处于最高点,既避免了空档的形成,又保证了原有的布景要求。
3.2 设计和现场情况脱离
这种情况较少发生,但有时除了请设计师到场外,如果差异不是很大,施工人员也可局部调整。如有一个施工项目,图纸上的长宽是130×45米,但实际施工现场是145×30米,原设计图中主要入口处是一个圆形广场加阶梯式花坛。这时,由于施工现场宽度的缩小,如果保留阶梯式花坛,则入口处显得拥挤不堪(按图纸放样,花坛位置就处在大门人口处)。后来,征求了设计人员的意见,取消了原有的阶梯式花坛,而改为两侧两个弧形对称小花坛。
草皮地块与乔灌木地块地形差异不当:在花坛、花镜的施工中,乔灌木地块的地形应当比草皮地块地形稍高。因为草皮有一定的厚度,在铺了草皮以后,在高差上乔灌木和草皮就有机结合起来了;反之,视觉上容易造成一高一低的假象,也影响了乔灌木的排水。
4 种植放样中的常见问题
4.1 种植地块走样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图理解不够。特别是在一些自然式种植时,常常做成"排大蒜式"、"列兵式",给种植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对于一些景点及景观带的放样,应根据树形及造景需要,确定每棵树的具置。
4.2 苗木数量配置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