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篇1

1研究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统计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出院病例4892例,其中感染病例62例,感染发生率为1.27%,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0例,占总数的32.2%;呼吸道感染20例,占总数的32.2%;泌尿道感染8例,占总数的13.0%;皮肤软组织感染10例,占总数的16.1%;腹腔内感染2例,占总数的3.2%;其他部位感染2例,占总数的3.2%。

2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我院每月对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重点包括环境卫生的监测,发病率监测,以及各科室对感染发生情况的处理。分析我院感染病例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我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侵入性操作凡是诊疗操作,需进入血道、空腔脏器、腔道间隙、组织等部位,可能造成局部不同程度损伤或出血的诊疗均应视作侵入性诊疗操作[3]。侵入性操作为微生物提供了入路与繁殖基地,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例如,医院内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用到多种插管,如静脉输液管、中心静脉置管、胃管、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等。这些侵入性操作为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一些机械性损伤,而这些机械系损伤会为致病菌提供了入路和繁殖基地,极易导致感染发生。如,由于呼吸机侵入性操作造成的相关肺炎,由于静脉置管插入而导致的血液感染问题等等。

2.2医院内环境卫生病房是病人治疗休息的场所,住院后医院的环境、空气质量等均是影响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医院病房内病人密集,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来往频繁,各种治疗操作多,且空间相对狭小,适宜微生物繁殖。在对各科室的考核中发现,个别科室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理不及时,医疗用具消毒更换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此外,还有一些病菌可能通过接触途径传染,人体皮肤表面或生活用具表面经常宿有病菌,若不及时彻底地清洁,很可能会造成病菌的繁殖和感染。另外,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特殊性等原因,长期卧床或保持某种姿势,更易导致接触部位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2.3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淡薄医护人员是病人住院期间的监护者,不仅承担着对病患的医护责任,还负有对病患监督教育的责任。医护人员直接跟病患接触,处理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做好自身的感染预防工作之外,还应该督促病患注意清洁,及时更换生活用品,保持住院期间的个人卫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有些医护人员对基本的卫生常识掌握不够熟练,如七步洗手法等;另外,也没有及时督促病患做好基础卫生,这些都是感染发生的巨大隐患。

3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3.1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做好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首先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内管理制度时,可参考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及时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并遵照执行[4]。此外,还应充分结合医院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形成医院内部管理规范,保证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操作性。为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医院还应成立专门的督导、反馈管理方案,全方位地监测管理和调整医院内部的感染预防工作。

3.2严格管理各项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为病原菌进入肌体提供了通道,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必须执行侵入性操作,应严格管理各个环节。

3.2.1操作前准确判断病情仔细研究病人病情,严格掌握各种适应证,真正做到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的放矢,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3.2.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在遵循操作标准,应尽量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机械性损伤。

3.2.3操作后加强监控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后,及时监测评价患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患者注意预防感染。

3.3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点护理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是为了保持病人的基本生理卫生,是防止病原菌存活和繁殖的基础条件。对一些易招致感染的部位,如呼吸道、口腔等,应重点护理。医护人员应提醒患者时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平时还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致病菌在口咽部的寄生和繁殖,也可预防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另外,对于一些有吞咽困难、呛咳的病人,应注意防止其误吸的发生。

3.4加强医院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医院内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对医用器械的管理和医院内卫生环境的管理。对各种消毒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严格消毒清洗。病房内应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医院应及时有效地处理病人换药敷料、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等各种易招致或滋生病菌的废物;另外,病房内的床、柜等生活用具也应定时用消毒液擦试,必要时,可以定期用紫外线对病房内的空气消毒。

3.5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的淡薄,将直接导致其医疗过程中对卫生要求的疏忽,从而为病菌的繁殖提供可乘之机,增大患者感染发生的几率。据统计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为常见,而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病原菌传播而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因此,只有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医院的感染监控工作,医疗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及时地提醒和引导患者注意预防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真正的执行者和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曾华,林晓苏.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8-02

近几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这对于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在医学界,医院感染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其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1]。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责任,其承担着很多医疗操作,所欲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更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决定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组织结构建设。

1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制定并且完善规章制度

1.1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严格落实 需要依据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制定出并且完善医院的各项相关制度,职责以及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工作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护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每个月需要对各个临床科室督查,同时需要通报在督查中发现的各个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反馈,还需要对此进行纠正,对科室的整改纠正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各个临床科室需要加强自查自控,并且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2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发挥护理感控网络的作用 根据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以及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进行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好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责任到人[3]。

2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感染控制力度

2.1 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强化感控意识 医院的新进或者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多重耐药菌隔离原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置流程。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可以进行知识培训班的形式,并且定期进行检测。还可以举办宣传周以及张贴海报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强化,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2.2 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是每一项护理操作的基础,每个操作环节和过程都需要做到无菌处理。护理人员不论是采取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等等护理操作更加需要做到避免感染的危险,切实遵循无菌操作的相关流程。

2.3 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洗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简便和有效地措施。根据相关制定规章的相关内容,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需要提高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效果[4]。医院的病房和诊疗区都需要配置好感应式水龙头以及抗菌、干手设施。医院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培训,在医院医护工作站的电脑屏保上设置手卫生的宣传标语。可以拍摄手卫生的宣传片来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在电梯口贴上手卫生的宣传标语,从而营造手卫生的氛围,加深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意识。

2.4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消毒和灭菌。护理人员需要深知消菌灭毒的重要性,遵守相关原则,对于进入人体的医疗器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对于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具也必须消毒灭菌[5]。对于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以及消毒灭菌物品都要有相关记录。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相关器具进行检查和督查。

2.5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防止院内传播 医院需要制定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优化监控流程,对多重耐药患者需要提醒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并且在患者床尾挂接触隔离标识,在床头放置手消毒剂以及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相关措施,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剁成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 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2009到2012年在不断下降,2009――2012年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2%、3.7%、2.6%和2.3%。手卫生依从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都有明显的上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从2009年的73.8%上升到2012年98.7%,手依从性从2009年的14.7%到2012年的41.2%。

4 讨 论

在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充足会导致护理人员对于防范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不足,护理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护理操作的技术。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6]。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能够防范细菌耐药问题,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度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总而言之,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7,15.

[2] 黄喜凤,张生琴.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调查及干预策略[J].甘肃医药,2011,30(10):635-636.

[3] 尚秀娟.李素新,李广茹,等.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69-3670.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2007年全年对瑞兴公司下属四家医院手外科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

1.2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包括环境卫生、医生、护士、检验、放射等科室的病人满意度,共5类19项,每项采用10分制,由住院病人按照自己的满意程度打分。最后设有病人提意见专区,可供住院病人对医院提出建议和意见。

1.3 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2007年全年进行分科室分层抽样调查,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随机向住院病人发出并收回调查表。发放调查表400份,有效回收398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9.5%。统计每份调查问卷的满意度,满意度≥90%为合格。

2 结果

2007年度,全年调查住院病人综合满意度应得分为68630分,实际得分65473分,2007年住院病人综合满意度为95.4%。

2.1 各季度综合满意度(见图1):从上图可以看出,2007年住院病人综合满意度均高于92%,且全年综合满意度为95.4%,说明住院病人对医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病人满意度最高是在第四季度,最低是在第三季度,这与手外科病人的发病高峰期是相关的。

2.2 各科室病人满意度(见图2)。

2.2.1 住院病人对环境卫生、食堂的满意度:住院病人对环境卫生以及食堂的满意度,我们主要是考评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满意度、对病房的满意度、食堂饭菜的收费以及食堂饭菜的营养等6个考评项目。食堂满意度为所有考评项目满意度最低的,为76.6%<92%。环境卫生的满意度为93.3%,病人普遍认为食堂的饭菜在收费、质量上都不是很好;卫生间的味道比较大;有部分病人建议要提高医院硬件设施。

2.2.2 住院病人对医生的满意度:对医生的满意度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医生是否会仔细诊察并向您详细说明病情;医生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是否会小心维护您的安全;医生是否就治疗手术方案做详细的解释;您对经治医生的医疗技术是否满意等几个方面。2007年全年病人对医生的满意度为96.7%(见表1)。

2.2.3 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主要调查的是:护士是否主动详细向您介绍住院制度;护理人员是否在每次挂水前都有核对身份;护士是否经常巡视病房;您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是否满意等项目。经过调查,2007年全年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为96.7%(见表2),但是也有病人建议护士们应该多来病房了解病人病情,多与病人加强沟通。

2.2.4 住院病人对其他科室的满意度:对放射科和检验科的满意度都是针对服务态度的,住院病人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均在95%以上。

3 讨论

统计显示,目前患者对医院的各类投诉中,80%以上来自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环节[2]。所以,只有重视医疗质量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赢得病人的满意。医疗服务是一系列无形的医疗行为的连续过程。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3]。

3.1 病人满意度调查的重要性:病人满意度的调查是医疗质量考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医疗质量的根本是医疗服务的优劣程度。传统的观点认为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往往用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来作为医疗质量的评价主体。但是,医疗工作的本质是服务行业, 既然是服务行业就不能撇开服务主体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来评价工作质量, 或仅把服务主体的意见流于形式, 作一般意义上的处理。其次, 评价医疗质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社会满意, 应该注重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并以病人导向为改进目标,如果不以病人满意作为服务的终极目标, 就有可能出现病人满意度并不随着医疗质量的提高而提高的畸形现象[4]。

3.2 病人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3.2.1 有效的增加了医患沟通:通过调查,通过我们一对一的和病人交流沟通,能够倾听到病人的意见,及时有效的反馈给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也起到了连续不断的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3.2.2 增加了医护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加了医院的凝聚力:加强与住院病人的交流沟通,重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站在病人的角度为病人考虑,为人着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了医院的文化及知名度和美誉度。

3.2.3 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和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积累的病人对医院的期望和问题,医院可以了解并针对性制订或修正医疗服务措施、方法,从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同时,及时的对病人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3.2.4 有效防范医患纠纷:病人满意,是医院生存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法律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生护士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巧,有效地减少了病人的投诉和医疗事故。

3.3 病人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就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来看,在满意度的测量和工具的使用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我们现在进行的病人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随意性较强,并没有经过心理学测量的检验;其次,满意度调查采用的是当场回收的方式,数据的采集就在医院的内部,调查满意度时虽然我们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专门调查,但是难免会有护理人员跟随,这种调查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偏差[5]。因此不论是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是调查方法,都有必要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淑华.第12届国际医疗质量保证大会简介[J]. 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5,(4):171.

[2] 曹荣桂.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提高医院服务水平[J].中国医院,2005,(9):1.

[3] 刘桂英,梁 毅.医疗服务的顾客满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7: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