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家对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储备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习的根本作用就是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物理问题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从质量到数量,我们一直在解决物理问题。在近几年我国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进行强化,由于年龄的原因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确实有着无法弥补的短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1.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电学学科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并在类似的情景中广泛迁移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学学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电学部分尽管内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为骨架支撑,而充当填充组织的内容,像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表的用法及其读数所代表的含义等则作为学科基本素养存在于学生大脑―电学知识结构当中。
三大系列公式:
两大基本规律:(1)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为例)①串联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②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U1+U2;③串联电阻的等效阻值为R=R1+R2;④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用电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所有用电器的电功和,即W=W1+W2。
(2)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为例)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基础知识
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首要的教育点必须是基础知识,只有对其理论依据有最为彻底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更多知识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举一反三。对于电学来说就是对电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着倒背如流的记忆。这样才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准确抓住考核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网络的编制。
3.解题公式记忆技巧,防止其数学化
对于物理来说,它和数学一样有着缤纷复杂的很多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解析这些共识的时候将它们务必进行公式推导,使其物理含义能够完全暴露在学生脑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大量的实例说明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长期记忆的准确度大大降低,经常在使用时出现差错。下面就是一些老师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议:(1)在讲解基础公式时,适当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实验,通过最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将公式理念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2)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课余开放性学习作业,如对于追击问题和速度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一起模拟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体会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公式等赋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椭学生在学习时系统地了解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对以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解题思路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电学计算题,难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解题存在畏难情绪,要么不知从何入手,要么解题中出错。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熟记公式,然后认真读懂题目,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题目中如果有图像,就要充分利用图像,从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题当中。
(1)向下推导,认真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顺向思维,推想:已知这些条件,根据相关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关于某一元件的电压U和电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许是题目所要求出的,也许对后续解题有帮助。
(2)向上倒推,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倒推:要求出该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电学计算题确实不难,从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电学公式(除计算电功的公式外)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电学题的解法我们可以归类为“已知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的简单题型中。电学题无非就是建立串、并联电路进行出题,而已知条件就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或电功率),如果其中两个已知条件恰是某一公式中两个对应的物理量,此即为本题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计算就显得顺理成章。
5.运用数学方法的解题策略
在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设法等,应根据实际的习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在解决力学中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条件”这个已知量来列方程。目前,列方程这个解题策略已经成为初中年级物理习题中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求解三个步骤来进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维经常都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只有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将相关概念结合到一起,因此,合理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初中物理习题解题策略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6.方程解题,化难为易
在近年来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有多个状态电路的出题率逐渐增大。对于该种状态电路来说,如果能够在其中的某一状态中获得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的值,则可以在对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个状态中求解。而在实际解题操作中,该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为了较为直观、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初中年级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可以快速地获得正确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3.爸爸的马铃薯刘永莉
4.追逐母爱彭高美
5.小鸟叫了
6.重访"秋思"之路田雅红
7.浓浓雪中情韦川
8.山里的孩子刘秀菊
9.因为有了你满艳
10.怎样利用位置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何方红
11.初中生辅导 换个角度写汤国铣
12.例谈轴对称的应用岳天桃
13.平方根与数轴陈仕川
14.物理量多种巧妙的间接测量方法马美芹
15.by和with大比拼张慧娴
16.begoingto的用法高桂华
17."不确定"的十种表达严双红
18.冰上巡回赛:荷兰人的狂欢节陈健生
19.望天门山李白
20.上海世博会掠影
1.聆听春雨王傲蕾
2.初春谭思柳
3.大自然就像母亲的怀抱吕贵萍
4.精彩瞬间牟琪
5.我的乐园刘忠祥
6.棋如人生王翔
7.西西初中生辅导 信箱
8."排比"修辞的妙用杨万灵
9.《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罗德勇
10.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李赫然
11.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王昕
12.2006年贵州省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叶明亮
13.浅谈英语冠词杨昌清
14.浅议GO作名词的用法杨秀菊
15.一般现在时的"老谈新解"娄义益
16.学好历史,让我们更聪明张霞
1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刘俊昌
18.未来"迷你飞碟"高空盯住你曾道红
19.黔地无闲草四处皆灵药金灵
20.台球神童丁俊晖走向成熟胡振环
1.昨天今天明天王一恒
2.躲雨记宋军
3.山路徐浪
4.我被感动了张玉梅
5.雪儿笑了张云
6.苹果里有颗星星石莉丹
7.如何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于明光
8.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古诗的"尾景"欣赏李仰臣
9.作文结尾例谈张丽君
10.中学生写作如何积累素材陶玲
11.浅谈猜想型探索问题徐立荣
12.活用平方差公式巧解数字计算题杨武忠
13."have"与"make"用法面面观曾文秀
14.连词before的用法胡正宏
15.蒯通自救白庆顺
16.一旦机器人拿直武器……曾道红
17.首届奥运会趣事陈健生
18.贵州境内乌江梯级水电站简介范有林
19.我的美国之行邵璇
1.学会欣赏周闪闪
2.人生中的财富罗飞
3.又到叶落花枯时刘维琳
4.回家的路吴炜堃
5.初中生辅导 泪肖丰明
6.作文的思维方式汤国铣
7.语文知识易混概念辨识姜方
8.条件取值轻松解题罗运友
9.几何命题证明中的联想颜显成
10."填补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张本伦
11.解浮力题应注意的问题周敖影
12.英语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琍
13.巧解"完形填空"张芳
14.天赋开阳金灵hHTTp://
15.莫把维生素C当"灵丹砂药"李晓琪
16.海洋动物也能知天测地王化清
17.月球上的四个奇怪现象刘吉顺
1.寻觅春天周四维
2.残阳钟亚亚
3.快乐悄悄地走了田珊
4.那一刻沈琴凤
5.我不哭向洋
6.池塘边的树郭彬彬
7.我的梦想龙雪梅
8.梦的童年张梦欣
9.手握希望初中生辅导 贾雅茹
10.初探初中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杨勇
11.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韦永灿
12.《滁州西涧》赏析罗德勇
13.逆用公式巧解题夏坤学
14.不可忽视数学概念的学习陆海泉
15.巧添平行线求角度赵静
16.巧学反身代词孙高敏
17.浅析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张蓉
18.Some的用法知多少?冯骥
19.魏征是镜白庆顺
20.温带天然博物馆——长白山赵茗
21.军事仿生:盯住动物的眼睛曾道红
22.奥运奖牌——民族文化的精华陈健生
23.摄影作品欣赏
24.旷世奇才——达·芬奇
1.飘落的秋叶陈雪娇
2.让我们为你把泪水擦干张萍
3.童年往事写真杨坤
4.流浪汉·露珠·老大爷陈启荣
5.我迷上了古诗文邹依洁
6.数词在成语中的活用陈敏
7.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汤国铣
8.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十大误区"龚荣明
9.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设元技巧黎贤友
10.破译"首字母"之谜陈顺
11.小议反身代词的用法杨春艳
12.英语学习"诗"二首丁银雄
13.国界上的奇闻趣事苏新民
14."聚宝盆"柴达木范怡
15.初中生辅导 东方金字塔凌莹
16.辉煌3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就与展望陆秋实
17.改革开放30年之广西发展宋心台
一、公式基本用法
初中阶段对于电动机的电路只能用P=W/t或P=UI,一般情况下,根据题中的条件多用P=UI。除了电动机的电路,电功率的四个公式可以通用。那么如何恰当选择公式呢?
(1)定义式:P=W/t。已知P、W、t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这样就有了另外两个公式W=Pt和t=W/p。使用这三个公式时应注意公式中单位的对应关系。一般有两种对应关系:①电功的单位千瓦时,功率的单位千瓦,时间的单位小时,这三个单位是对应的。②电功的单位焦耳、功率的单位瓦特、时间的单位秒,这三个单位是对应的。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对应关系,则应注意单位的互化。
例题:近日闽江两岸灯光夜景改造工程完工,江滨夜景更加美丽,又节能环保。其中尤溪洲大桥换上了约3000盏新型LED灯,灯的功率由原来的28W变成了13W。若这些夜景灯每天工作3h,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节省的电能( )kW・h,节省下的电能可使额定功率为1000W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h。答案:4.05×103,4.05×103。
(2)普适式:P=UI。一般有两种用法:①已知U、I求P。②已知P额、U额,求I额,I额=P额/U额 。注意题中有正常发光或正常工作这样的关键字,或者由题中条件能准确判断出用电器是正常工作的,这种情况一般用这个公式。
例题:一个“12V、6W”的小灯泡,如果接在36V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 )Ω的电阻,该电阻消耗的功率是( )W。
答案:①必须串联一个48Ω的电阻。②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2W。
(3)P=I2R一般有三种用法:①已知I,R求P。②已知P,R求I。③两个电阻(或两灯)串联比较实际功率P1∶P2 = R1∶R2。
(4)P=U2/R一般有三种用法:①已知U、R、P中的两个,求另一个。公式的具体形式分别是:P=U2/R、R= U额2/P额、U2 =PR。②并联P1∶P2 = R2∶R1。③同一个用电器P实∶P额 =U2实∶U2额。
若是两用电器并联求功率,一般用P=U2/R较方便。若是两者串联求其中一个用电器的功率,一般用P=I2R较方便。
下面是公式用法综合举例。例题: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标有“220V、25W”和“220V、100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灯的实际功率一定是25W。B.乙灯接在110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W。C.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灯丝电阻大。D.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多。答案为C。
二、解决电功率综合问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电路的连接关系,哪个元件与哪个元件串联或并联,哪个元件被短路,哪个用电器是正常工作的,并在解题时写出。②弄清引起电路连接关系变化的原因是开关的断开、闭合,还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变化。③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④利用串、并联的特点列式,抓住电路中的不变量(如电源电压不变或电阻不变)求解。
三、学会总结解题规律及技巧
(1)运用电能表铭牌求电功率的题基本解题思路如下:先用W=n/N求出消耗的电能,再用P=W/t求P。如果需求U实,可借助用电器铭牌求电阻R= U额2/P额,再用U2 =PR求U实。
例题:如图所示(图略)是某型号电热水壶铭牌,壶中装有1.8L温度为20℃的水,求:①将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②若在电热水壶工作时,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转,电路的实际电压是多少?③不计热损失,此时烧开一壶水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答案:①6.048×105J,②200V,③60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