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民知识竞赛,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举办大型法律知识竞赛。
为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把“五五”普法教材的《公民法律知识读本》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个公民,经区委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全国12.4宪法宣传日,我们打破常规,改变宣传形式,把上街宣传改为法律知识竞赛,举办__区12.4法律知识竞赛。我们以区属各党委为单位,共有15个代表队参加竞赛。此次法律知识竞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起到了普及宣传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开拓创新,使__区“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积极开展“法律六进”。
1、送法进乡村。
1月23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司法局、文化局、科信局、卫生局、计生局开展迎新春“五下乡”活动。此次活动,区司法局选派了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为扎龙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户,向村民发放了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100问,并积极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法律问题。
5月上旬,__交警大队的民警在扎龙乡扎龙村举办了一次交通安全宣传大集。他们通过展示交通宣传图版、现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收看交通事故案例光盘、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等形式,使村民懂得遵守交通安全法与迎奥运展示鹤城农民守法、懂法的重要性。
2、送法进社区。
为进一步落实全区“五五”普法五年规划,龙华街道结合“五五”普法工作,确定了街道“五五”普法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使普法工作在龙华街道有序开展。办事处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街道、社区中逐步培养一批普法骨干,使街道普法工作向社区居民全面铺开。于3月13日举办了第一期普法骨干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主要以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及“五五”普法干部读本做为掀起龙华街道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工作的第一课。
4月30日,区司法局局长为龙华街道中东社区100多居民做了题为“为什么学法,怎样学法,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的好公民”的辅导讲座。
3、送法进学校。
为了在学生中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维护平安__,我们聘请__交警支队的交警丛瑞同志,到各小学为孩子们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在讲座课堂上,丛叔叔以鲜活的实例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认识交通安全标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了马路行走和乘车的安全标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向丛叔叔提问,气氛非常热烈。共有1000余名学生受到教育,受到了
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三、区政协领导视察“五五”普法工作启动情况。3月19日,__区政协副主席杨树辉同志一行7人对我区普法工作进行了视察,首先听取了“五五”普法工作启动情况的汇报,使各位委员从普法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思路对我区的普法教育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接着视察了龙华街道办事处、龙南二社区、新民二社区、__信用合作社4个基层单位的普法工作情况。
区政协视察我区的普法教育工作,充分说明了区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真抓实干,使我区的普法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我区按照省市部署,利用春节前后进城务工农民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在农民工中开展“四个一”活动。首先写了“致进城返乡农民的一封信”发放给农民工,向他们积极宣传党的富民、利民政策,同时也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二是发放出村务工人员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我区外出务工农民的数量、基本情况,还了解到他们遇到的法律问题,三是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进城务工农民自身存在着文化程度低、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维护自身权利意识不强、观念落后,适应能力差等不足。总之,农民工存在找工作难、学技能难、子女上学难、受歧视、合法权益难受保护等实际困难,他们迫切盼望政府能加大解决的力度。
五、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5月30日,我们开展首场“法律广场”活动,此次活动为通东街道办事处专场,由区依法治理办公室牵头,负责整个活动的指导、监督。
这次活动我们按省厅要求制做统一标识,共出宣传板10余块、彩旗20面、秧歌队一支,8个法律服务所均出咨询台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发放宣传单
这次活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六、改造棚户区先打“预防针”。针对我区全面展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区委、区政府防微杜渐,与5月12日召开了以棚户区改造为主题的预防职务犯罪报告会,邀请市检察院检察长纪少全同志做了题为《锤炼人生当好公仆》的报告,用典型案例对做人、做事、做官以及人生、人情进行了独到的讲解和剖析。为全体干部职工打了“预防针”,坚决避免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发生职务犯罪现象。
另外,区司法局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之中,为所有动迁居民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区委、区政府排忧解难,当好法律顾问,为全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保驾护航。
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结合“五五”普法读本的学习,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及公务员进行学法考试。
2、继续开展“法律广场”活动。6—8月分别在东湖、光荣、南浦街道开展活动,大力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 加强领导 镇主要领导对办好本届科普宣传周,给了大力支持,按 照区“两办”通知精神,指定由分管书记、镇长亲自负责,镇科协、环保等部门拿出具体方案,5月10日方案经党委书记xx同志阅后,并指定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在人力、财力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二、精心安排 5月20日我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区第三届科普宣传周 开幕式和专家报告会,听取了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研究员xxx作《保护生态环境,走向持续发展之路》专题报告。5月24日,我镇组织由党政领导、各村支部书记、妇联 主任、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机关中层干部130多人参加了专家报告会,邀请了市环保局徐小贴主任作环境保护专题报告会。 组织各农民学科村知识竞赛活动,完成800多引竞赛试 题。 5月27日,我镇组织由计生办、民政办、科协、广播站 等部门开展科技集市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计生政策,发展宣传资料1000多份。
三、做好宣传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两办”关于举办第三届科普宣传 周活动的通知精神,我镇在集市即主要路口挂横幅三条,张贴宣传标语50条,农业服务中心利用集市开展科技活动,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常见病虫害进行现场解答。
四、几点收获
1、全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竞赛得到了提高,通过徐主 任的报告,大家清楚的认识到保护好环境,不是那一个人、那一个部门、那一地方的事,全社会都要来关爱,我们xx镇的环境再好,如果大环境不好,千里以外的河尘照样能飞到这里来,照样有酸雨的危害。
2、农民环境保护知识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专家讲谭和 知识竞赛,农民的环境保护知识有了长进,知道什么是酸雨,如何施肥不会让土壤中毒、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等。
还没到8点,热线铃声就此起彼伏地响起。
“您好,12316金农热线。”
“我家的花生熟了,想卖了,可是最近花生价格又很低,我是现在卖,还是再等等啊?”
“王大爷,您好!您稍等,我帮您查询一下相关内容。”
这时电话里响起了优美的音乐,以使等待不至于太枯燥。
“您好!我查阅了前几天做的价格分析表,综合分析国内外花生供求和贸易情况,我们判断花生价格后期可能会上涨,建议您不妨再耐心地等一等。”热线咨询师付宇耐心而又亲切地为王大爷分析。
付宇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位王大爷是我们8年的老客户,经常打电话向我们咨询,因为我们提供的建议,王大爷的花生多卖了好几千块钱。”
如今,农民足不不户,只需拨打农业部精心构建的全国12316农业信息服务电话就可以一站式了解农技、供求、天气、法律等各方面信息。在这方面,辽宁12316金农热线堪为典范。
在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很多人不禁好奇:12316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平时是如何展开工作的,为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咨询师:在实践中总结积累
每天早上7:30,辽宁金农热线咨询分析师付宇准时来到单位,习惯了先对办公室进行简单清扫整理的她,总是第一个到达单位。
接上一大杯开水,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对每一位热线咨询师而言,话务工作很费嗓子,一杯清水简单,却可以润喉,确保电话那一端的农民可以听到热情、甜润的解答。
接电话间隙,记者注意到好几位咨询师拿出《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竞赛教程》认真地圈点、批注。
他们告诉记者:“我们虽然都是沈阳农大涉农专业毕业的,但是工作中还有很多不懂的。我们报名参加了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竞赛。专家编写的竞赛教程,内容既有理论,又包含大量丰富的案例,还涵盖了国外农业发展经验,对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非常有益。”
咨询师小郭补充说道:“通过积极准备竞赛,我们确实学到了最新的业务知识。我们热线咨询师整块学习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就只能利用接电话间隙的时间学习。其实,接电话间隙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总结上一通电话的内容,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可以轻松应对了;把重要的知识点编辑整理,发给我们的纸媒、电视、广播,进一步宣传农业常识;与由我们各自负责的农民联络户沟通,尽早了解农产品的地头价,做好价格分析工作。”
因工作能力突出,去年已经被推选为话务组组长的付宇说:“坚持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其实,每一次接电话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对于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向这里的专家咨询,或者查阅书籍寻求答案。”
入职4年以来,付宇通过点滴积累,不断完善自己的农业知识体系。“我们咨询师都清楚,这样一份工作,不能成为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只有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提升能力才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付宇说道。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说:“热线工作要求年轻人不仅要有持续学习的信念,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付宇结合自己的工作侃侃而谈:“对咨询师而言,首先要学习的是沟通和表达的能力。我要引导农民将事实表达清楚。比如说,农民说‘猪病了’,我就要引导他说出猪的症状,而后才能综合判定猪的病情,最后才能对症下药。”
“在判断力和解决问题方面,咨询师都要向我们团队的专家学习,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专家:为农民做实事是我价值的最好体现
说着,付宇就把记者带到了首席植保专家袁秋文老师桌前。袁秋文是热线的首席植保专家,大家亲切地称她为“袁老师”。她曾在辽宁省植保站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植保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多本专业书籍占据了袁老师桌子的“大半壁江山”,还有本子和笔,几篇零散的打印纸背面,写满了业务笔记。
看到袁老师在伏案钻研,记者问道:“是什么力量支撑您不断学习?”
她说:“现在技术更新很快,只有不断了解新的植保技术和方法,才能为农民提供最新的信息。无论年轻还是年老,不学习肯定跟不上形势,肯定要落后。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力。”
咨询师们告诉记者:“袁老师每天和年轻人一样按时上下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每年春季特定病虫害高发期是植保咨询电话最多的时段,那时袁秋文老师的工作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往往是刚刚放下话筒,下一个咨询电话马上就打进来,长时间的通话往往使年迈的她口干舌燥。但面对农民的请教,她从不厌烦,即使多次面对同样的问题,她仍次次如一、详细耐心地解答。”
据了解,去年7月,法库县叶茂台镇四架山村李大哥拨通了12316。他家的甘蓝叶片大面积发黄,根和叶的相连处发生腐烂。李大哥不知所措,焦急中想到求助12316热线专家。
袁秋文老师通过电话详细了解甘蓝发病态势,在综合判断后,选择了最有效、最省钱的防治措施,建议李大哥尽量减少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配合使用药剂防治,使甘蓝的病害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本以为濒临绝收的甘蓝仍收获了8000多斤。
这些年,像李大哥这样经过袁老师点拨受益的农户数不胜数。
付宇说道:“袁老师还承担了传、帮、带的责任,即使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她仍会抽出时间指导我们开展工作。多年来,我们每位年轻的咨询师都得到了袁老师毫无保留的指导。”
行动上的勤恳源于信念的坚定。袁老师告诉记者:“12316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它给那么多无助的农民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机会,我每多教会一位农民,就有一种成就感,我愿意通过12316为更多农民朋友服务。”
牟恩东:与热线共成长
“2004年,6名沈阳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亲身深入辽宁的广阔农村进行分析调研,了解农民的需求,进行软件开发,研制话务流程,开发了辽宁12316金农服务热线。如今,时过9年,辽宁12316已由两名话务员发展为省级呼叫中心首席专家30余人,在线值班及远程联线农业专家100余名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牟主任介绍。
据了解,他们始终坚持每天早8点至晚8点随时准备接听农民拨打的电话。截至今年6月,他们受理的咨询电话已达到280余万例。
因为热线话务员的专业服务,12316金农热线在辽宁农村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牟主任说:“咨询师和专家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耐心、专业的服务铸就了12316品牌。”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产品中心副总经理评价道:“辽宁的12316平台有效解决了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难题。”
12316专家和咨询师队伍的热情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技术难题,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宣传了涉农政策,维护了农民的权益。是他们的坚持和默默奉献推动着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助力了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