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民栽培技术要点

农民栽培技术要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民栽培技术要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民栽培技术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81-02

农业部门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发挥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作用,逐渐提升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益。

1 有机水稻栽培准备工作

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创建良好的土壤环境。基层工作者要指导有机水稻种植工作,要求创建良好的有机水稻种植土壤环境,例如: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适当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为有机水稻的后续生长创建良好环境。

第二,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在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生长需求,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可以大力推广生物菌肥或是有机肥,将其作为底肥,同时,还可以指导农民施加叶面肥料,保证在有机水稻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提供充足的营养[1]。

第三,保护有机水稻植株。在有机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生物制剂,引导农民利用制剂浸泡种子,科学防治病虫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现象,需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杜绝所有农药的使用,提升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同时,要利用叶面肥提升有机水稻自身抗性,缩小病虫害的扩大面积,利用人工灭草方式减少其中存在的杂草,不可以使用农药开展相关工作[2]。

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在使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基层工作者需要利用良好的推广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科学选择地块。在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选择地块,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保证有机水稻栽培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例如:选择灌溉便利、肥力较高的地块开展种植工作[3]。

第二,科学选择有机水稻品种。在水稻种植之前,需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例如:在吉林省区域,可以选择吉农大878品种,并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筛选,选择颗粒饱满并且外形较为完整的水稻品种,并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育种措施。在有机水稻实际种植中,需要做好育种工作。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然后利用盐水对其进行浸泡,再利用1%的生石灰浸泡处理,避免种子中带有细菌。在此之后,需要对种子的苗床进行处理,在翻耕12cm之后,必须保证苗床的平整性符合相关规定,然后在苗床中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对其进行均匀的搅拌。在当地气温为7℃的时候,就可以对水稻进行育苗处理,在育苗之后,需要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如果选择常规播种方式,就可以将其密度控制在1800粒/m2左右,如果选择地膜打孔育苗播种方式,就要将其密度控制在800粒/m2左右,保证播种的可靠性[4]。

第四,插秧措施。在有机水稻插秧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地工作,科学开展灌溉活动,利用机械设备清理土地中的杂草。在整理大田之后,需要在温度达到13℃之后,才能对水稻进行插秧处理,保证插秧工作的匀称性。

第五,秧田管理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秧田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满足水稻植物的生长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保证秧苗的茁壮成长,合理控制秧田温度,例如:在秧苗生长中,需要将其根部温度控制在13℃左右,叶部温度控制在16℃左右,如果温度过低,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其次,需要科学防治青枯病,保证水稻秧苗的快速生长。

3 有机水稻管理措施

在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之后,需要指导农民对水稻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可以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种植要求。

第一,除草管理工作。在有机水稻移栽大田之前的15天左右,需要做好翻耕工作,消除大部分的杂草或是老草种子。在插秧前3天左右,需要再次开展翻耕工作,去除新生长的杂草。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减少稻田中的杂草[5]。

第二,水分管理措施。有机水稻种植中,水分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在幼穗抽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间歇性的灌溉处理,在抽穗之后,要做好浅水湿润管理工作,保证水稻根部的生长效果。对于灌溉区域而言,需要利用洁净无污染源头水等对其进行灌溉处理。要及时开展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田间出现新生杂草。保证水面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水稻成熟之前,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水稻黄熟期间,也就是抽穗30天之后,需要停止灌溉,全面排水,并根据水稻生长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水分管理方案。

第三,病害防治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做好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宣传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控制水肥等管理工作,提升水稻的病害抵抗能力,从根本上防治病害问题。

第四,虫害防治措施。在虫害防治工作中,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虫害实际问题与特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对病虫进行诱杀,除了可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之外,还能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优化其l展体系。

结语:

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做好肥水管理等工作,满足有机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灌溉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升先进技术的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桂英.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探讨[J].大科技,2015(27):201-202.

[2]钟春梅.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6):118-118.

[3]宋长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27.

篇2

地膜马铃薯套种糯玉米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是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经2007~2010年连续3年在驻马店市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验实习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地膜马铃薯套种糯玉米,马铃薯亩产一般2500kg,亩产值3500元以上,亩产鲜糯玉米4000多棒,亩产值2500元左右,两项合计亩产值6000元以上。

一、品种选择

马铃薯选择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早大白等,糯玉米选择中糯1号。

二、种植带型

地膜马铃薯套种糯玉米采用畦沟栽培,总种植带宽140cm,畦面宽80cm,畦沟宽60cm,畦高20cm,其中80cm的畦面种植马铃薯2行,行距40cm,株距25cm,每亩播3800穴。预留60cm待种糯玉米,在畦沟的两侧种植2行糯玉米,行距40cm,株距23cm,每亩播种4100株。

三、栽培技术要点

(一)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1、提早播种

马铃薯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一般地膜覆盖在2月下旬播种。马铃薯催出芽后进行切块栽植,切刀要锋利并用酒精严格消毒。切块大小以25--40g为宜,每块带1--2个芽眼,每亩用种量130kg左右。

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地膜马铃薯套种糯玉米应选肥力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且排灌方便、土层深厚、渗透性好的地块种植。地膜马铃薯套种糯玉米亩用有机肥较多,一般亩用有机肥4000―5000kg,同时施尿素3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高效复合肥25kg。另外每亩用10%辛硫磷粉剂1.5kg拌湿土20kg施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虫。趁墒犁耙整地打畦,开深沟播种,播种深度15--20cm,覆土后轻轻镇压,盖上100cm宽的地膜。

3、田间管理

(1)破膜放苗:马铃薯定植后20天左右幼苗陆续出土,应每天检查,及时破膜放苗,同时注意培土,以防烤伤幼苗。

(2)追肥浇水:齐苗后灌头水,现蕾期灌二水,并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kg,块茎进入膨大期时应根据墒情小水浇灌,保持土壤湿度以利于块茎膨大。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以利收挖。

(3)收获:5月底马铃薯即可上市。

(二)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1、搞好隔离,保持品质

糯玉米基因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种植时要与其他玉米隔离,以免由于串粉产生花粉直感现象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有:时间隔离、空间隔离、高秆作物隔离和自然屏障隔离等。时间隔离要求开花期相隔20天以上,空间隔离要求有250米的隔离带。

2、种子处理,多期播种

糯玉米早春播种,土温达12℃时种子才可发芽出苗,一般于4月中上旬播种。播前应采取晒种、药剂拌种等措施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减少病虫危害,为全苗、壮苗打下基础。晒种一般在晴天连续晾晒2~3天,用种子重量1‰的粉锈宁拌种,可以防治黑穗病和黑粉病。作为鲜果穗煮食销售的,若大面积种植,首期播种后,可按市场需求,每隔几天再播种一批,这样就可分批供应市场,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田间管理

(1)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糯玉米的需肥量比普通玉米高,除了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外,还应追施氮肥、磷钾肥或复合肥。马铃薯收获后,把畦上的土壤翻到玉米根部,通过培土可增强糯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可分别亩施尿素10kg,氯化钾10kg。水分管理上要注意卡脖早,花期要保证水分供应。

(2)苗期管理。间苗一般在3叶期进行,同时注意移苗补栽,间苗时应注意除去小苗、弱苗、病苗、虫苗,5~6叶时定苗。糯玉米的分蘖较多,为使养分集中,长成大果穗,必须除去分蘖,应在拔节期及时打杈拔除,去蘖应及时,一般要进行多次。

(3)防治病虫害。糯玉米作为鲜食,防治病虫害应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农药,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虫害主要应抓好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重点以防为主,在大喇叭口期,亩用米乐尔1kg拌成毒土撒施于大喇叭口处,也可用18%杀虫双0.1kg或48%乐斯本0.05kg兑水50kg喷于大喇叭口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大小斑病可用75%百菌清0.1kg或75%甲基托布津0.1kg兑水50kg进行喷雾,纹枯病可用井岗霉素0.2kg兑水100kg进行喷雾。

(4)人工授粉。糯玉米在吐丝、散粉期间如遇高温、阴雨等不利气候时,会使授粉不良,出现秃尖缺粒现象,因此,要人工辅助授粉,保证其结实饱满,一般在每天上午9~11时,敲打雄蕊促进采花粉落下进行授粉较好。

(5)适时采收。鲜食糯玉米,一般在乳熟末期授粉后23―26天采收,以手掐有浓浆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则太嫩,糯性差,过晚则偏老风味不佳。采收时鲜玉米穗带苞叶采下,及时上市,不宜在常温下存放,否则将导致品质和风味很快下降。

参考文献:

[1]王维敬,赵连喜,康有福,杨建勋.马铃薯套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宁夏农林科技,2001,(1).

篇3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52-01

我国南方有些地方的冬水田,因为热量有限,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由于它们长年累月灌深水,多数变成冷浸田、烂泥田,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年年发生赤枯病,造成减产。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首先提出了水旱轮作,但耗费人力物力过大,随后将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福镇安福村彭家湾的一组土质相同、肥力相等、产量相当的冬水田进行“水旱免耕轮作”试验,改变水稻种植制度,将一年只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田,改为水稻收后种植旱地作物,且水稻、旱作播种时都不耕地。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水旱免耕轮作是一种高产高效种植制度。为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将该技术特点及要点总结如下。

1水旱免耕轮作栽培的优势

(1)用工比较。节约稻田耕田所需的劳动力。

(2)产量的比较。冷浸田、烂泥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实行水旱免耕轮作,小春生产多收一季油菜,大春生产水稻很少发生病虫害危害,所收稻谷不但质量好,产量也要比改制前高5%以上,具体示范结果如表1所示。

(3)效益的比较。水旱免耕轮作一年种2季,不但多收一季油菜,而且大春的水稻产量也比只种1季水稻的产量高(表1),经济效益必然好。由于节约大量劳动力,农民增产增收,社会效益显著。

(4)病虫害发生情况。稻田没有病害发生,虫害可减少到不发生的程度。水旱免耕轮作后继续灌深水,前3年该稻田无赤枯病发生,第4年零星发生赤枯病,以后逐渐加重。

(5)对土壤的改良情况。改变了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

2水旱免耕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2.1稻田选择

稻田改制的目的是改良土壤、扩大稻田生产能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水旱免耕轮作的稻田要有水源保证,应是冷浸田、烂泥田,增产增收效果才更大。

2.2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种。旱地作物以十字花科甘蓝型油菜为佳,胡豆(蚕豆)、小麦虽可种植,但成熟前稻田不能灌水,要推迟水稻栽播期,影响产量。

2.3水稻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水稻育秧实行旱育秧,以便于秧田管理和大田抛秧(栽插)。二是地块准备。油菜收获前20 d,油菜田里主沟、边沟灌水泡田,厢沟无水,使油菜能在地里正常生长。油菜收割后运走地上部分或果荚部分,用百草枯除去杂草,然后灌水泡田5~10 d,泥土泡软后施肥栽秧。油菜地上部分茎杆留40 cm高,秧苗封行后稻叶全面覆盖油菜茎杆,齐穗时全部腐烂成为肥料。三是抛秧。水旱免耕轮作栽秧实行抛秧,全部运走油菜地上部分的田块,也可以实行牵绳定距栽双株。四是田间管理。水旱免耕轮作稻田的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与冬水田一年只种一季中稻的大田生产相同[1-3]。

2.4旱地作物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旱地作物的品种选择应以十字花科甘蓝型冬油菜为佳。水稻收获前20 d放水晒田,水稻收获后在离放水田坎(埂)2 m处开一条主沟,主沟深0.5 m、宽0.4 m;稻田四周其余三方开边沟,边沟深0.4 m、宽0.4 m;稻田中间沿主沟垂直开厢沟,厢沟深0.3 m、宽0.4 m,厢面宽2.4 m。做到“三沟”(主沟、边沟、厢沟)配套。油菜播种或移栽前对地块进行化学除草,油菜播种或移栽后的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与当地两季田的油菜生产相同。

3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