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02-01

国土资源部在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的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这次调查的任务主要是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解;对城镇土地进行调查,对城镇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了解;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等数据状况;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建立一个可以互联共享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根据这次的调查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及时对土地资源进行检测以及快速更新的机制。

要根据本次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就可以快速及时的调查和统计农村土地资源的变化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快速更新。

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等等重要内容。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根据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立起了这个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它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采用的是1∶10000的标准,它的基础是正射影图,根据对土地资源的类型、位置以及范围、面积等状况的调查,了解到了我国耕地、园地、草地以及林地等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利用情况等。

基本农田数据库:根据对基本农田的调查建立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各地依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从而统计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

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是根据在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情况,同时要充分利用土地的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

遥感影像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主要是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同时应用航空航天的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而建立起来的。

分类面积汇总表:分类面积汇总表可以按照不同的行政级别、要素、地类和汇总单位进行输出,从而获得不同汇总单位的各级行政级别的分类面积汇总表。

图件成果: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从而对国家、省、地、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等进行编制。

2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因为各行业用地的权属、结构、数量和分布等情况都可以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直观的看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以及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意义。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随着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且进行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凸显的就是土地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为了更合理的调控土地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总体进行一个规划工作。而要想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就需要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土地资料。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可以依据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对辖区内的各种农田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制定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配置,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还能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

为土地变更调查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得出的资料,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从而根据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等资料,来更加有效的进行国土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就更加方便有效的让各级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工作。为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情况以及各种地类之间的流向变化信息,就可以在二次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从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提供分析底图:土地利用遥感动态检测的优点就是现势性比较强,而且直观以及准确。所以在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都可以采用到它的检测成果,这些检测成果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土地执法检查以及土地督查等土地管理工作。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库和最新的遥感影像等,可以更清晰的提出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从而发现监测区域内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违法占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违法者的查处,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为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二次调查中登记的土地资料,可以将国家所有土地以及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属分为明确直观的表示出来,依法确认土地的使用者以及使用权等。这可以有效的维护土地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可以根据土地资料,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产权关系进行区分,从而有效的界定国家、集体和个人在土地上的权益范围,这样就可以将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合理有效的整治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完善全国土地的管理制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对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耕地保护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土地资源,耕地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因此要想让我们的生命继续繁衍下去,就需要切实的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保护耕地依据的真实可靠数据可以通过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来获得。

可以作为审批和监管建设用地的参考资料:因为被征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农村调查数据库中清晰的反映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据库中的信息直观的看出基本农田的利用情况,从而对建设用地审批的效率提供积极的意义。

3 结语

通过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可以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我国的土地资源,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的权益,因此,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很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二、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项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其数字化质量管理应按照全称管理、前端管理、文档一体化等先进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的要求,合理组织和控制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有序流动。目前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特征主要包括:

1.促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进程,提升数字档案标准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应以人为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优化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的流程,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检索效率。通过信息系统规范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业务各环节的管理,提高国土资源档案质量管理。以数据集成共享为重点,对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支持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完成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

2.优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用户服务水平

目前,国内许多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已建立多种形式的国土资源档案自动化系统。其服务系统包括:国土资源档案信息采集系统、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国土资源档案全文检索系统等。通过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内部局域网、互联网,实现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并建立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统一展示国土资源档案的职能,营造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窗口。

3.整合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制定国土信息资源保障机制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有效减轻了国土资源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通过整合国土资源档案资源信息,为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和领导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支持。由于数字档案文件具有容易被修改和窃取等特点,因此对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立海量存储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确保网上国土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三、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的对策

作为国土资源档案部分的服务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用户所需要的国土资源文档信息,还应包括优质的国土资源档案服务。因此,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笔者认为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对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控制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资源质量

在这里,资源的内涵主要指国土资源档案文档信息资源。为了形成较好的国土资源档案文档资源优势,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应按照全程管理、前端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实现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现代化管理。与此同时,应考虑将国土资源档案文档的筛选标准嵌入相关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从根本上控制国土资源档案资源库中的国土资源文档信息的质量。

2.注意增加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产品种类

目前,一些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开展的根据一定工作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任务需要,将已有的国土资源文档数据加工整合成数据包、信息包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因而,笔者认为提供国土资源文档数据只是我们的一种初级“产品”,而根据用户需要将有关文档数据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种“知识产品”,才是我们提供给用户的高级“产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我们所提供的产品质量。

3.注意创造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PDCA管理机制

篇3

1 引言

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空间数据丰富、品种繁多、数据量大,可以说,一个城市最主要、最基础的空间数据来源于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我国规划国土主管部门一般下设分局、勘测院、规划院、信息中心和土地中心等单位和部门。基础地理数据一般由测绘院生产,规划设计数据由规划院生产,规划国土审批信息产生于局、分局业务管理审批活动中。由于机构设置、行业管理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各种空间数据的数字化程度、数据生产和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程度不同。如何将这些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保障数据及时、动态更新,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汉市规划国土局十分重视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和应用,1993年就开始了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建库,随后又开始了规划设计成果的数字化,2000年开展了“十大数据库”建设工作,由局信息中心对分布在勘测院、规划院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规划设计信息和各种管理审批图形信息进行数字化和集成建库,同时,将集成建库数据应用于测绘生产、规划设计和管理审批活动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信息的集成和共享逐步地扩大、深化并取得成效。

2 数据集成的组织与应用模式

规划国土管理部门一般设有信息中心,负责部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划设计、城市勘测一般由下属的规划设计院、勘测院负责。鉴于这种管理体制以及实际生产和管理的实际,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空间数据集成的组织与应用模式主要有3种模式。

2.1 集中建库管理,集中更新维护

该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由数据集成工作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统一建设和管理,各数据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原始数据及有关信息,数据集成应用系统从一个系统中读取数据,采用高速进行应用。

这种模式下,局信息中心的工作量较大,适合于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各部门不平衡的城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