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国土调查管理

国土调查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国土调查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国土调查管理

篇1

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调查管理专业的一些特有属性寻求一种更适合该行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一些传统的培养模式来看,更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同时,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必要性分析

1.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特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国土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呈现日益加大的趋势,然国土资源事业的形势依然严峻,这种社会的现实态势必然要求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朝着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校该专业原来开设的是地质、房地产、钻探等几个方向,这几个方向先后都单独开设专业后,于2008年确定“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的培养方向,并于2008年9月开始招生,一个新建专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本专业既注重学生对专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IS、AutoCAD、CASS等软件的应用;掌握工程测量技术和数字测图技术;既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之有较宽的就业前景,又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使之有较强的专业就业竞争力。注重理实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已成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2.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本专业是涉及学科较多的边缘交叉专业,就业面非常广。目前已有六届共计592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约98%的毕业生就业于国土、勘测、测绘、土地规划与咨询、施工等对口单位;2014级43名正在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部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主要从事土地确权、农村经营权确权、土地整理等工作。数据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国土、测绘、土地咨询、工程建设等部门有较大需求,从事岗位有地籍测绘员、地籍调查员、国土资源数据入库员、国土管理员、用地审批员、土地交易者等。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是农村的最大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尤其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农村居民宅基地{查、不动产统一登记等,都需要大量的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的外业和内业工作者。这些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并要求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现代学徒制”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对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它是情景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课堂上由教师或者企业专家指导示范,并引入一些真实的或者仿真的项目案例,让学生有项目带动、学习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3.目前国土调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国土行业业务广,人才需求多,涉及的国土规划、整理、确权等项目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专业的知识理论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实训室建设投资大,各类GIS软件价格昂贵,学校专业化的实训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在教学理论中,理论教学量较多,实践操作教学量相对较少,所以存在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现象;其次,青年教师相对一线工作经验欠缺,没有真实或者仿真项目作为上课素材,部分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现代学徒制”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代学徒制”结合企业专家,企业能手的一些相关经验,并引入这些专家能手来到我们课堂中,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可行性分析

1.校企合作力度加大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办学思路,依托地勘行业办学背景,引企入校;以学校积聚的资源为优势,以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通过校企相互任职凸显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另一主体地位,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系部在国土、测绘及相关企业建立的18校外实训基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对接,我们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一改以前企业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的管理,加大合作力度,学院还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制定校企合作双方的管理和运行合作制度,建立工作预防和实时监控的监控制度,保证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共育人才、共建平台、共同管理、共同担当,以破解“校中厂”如何管的难题,真正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内容。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体系和国土资源文化体系作为两条主链。职业能力体系从基本素质能力递进到专项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进一步形成综合拓展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的体系从土地的构成基本要素初步认识(如野外性、艰苦性),土地规划行业基本认识(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客观求是的工作作风等),形成“敬业、爱业、创业、乐业”的职业文化素养。横向上,职业能力和国土资源文化相互交融;纵向上,彼此连贯,螺旋递进。每一阶段的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理论到实践,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不断发展。

(2)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课教学由企业专家与能手,还有学校老师共同完成。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以项目引领教学进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新建并完善了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

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我们必须新建并完善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与多家单位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学生可以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在校外参与项目,让他们在真实项目中完成课程综合实训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训。同时我们可以共享企业的实训条件,如K9,ARCGIS等新的GIS软件。

(4)完善了课程评价与考核要求。

课程评价与考核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和学校考核评价两部分。

企业评价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市场调研、毕业生自我评价。

学校考核主体有:教师、学、学生自我;考核标准有:平时成绩、课内实践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的各类专业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多专业综合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传授企业的工作经验,丰富和补充学校师资力量,促进教学效果与企业所需技能的“零距离”。而实现引进企业的各类专业高级人才的最直接做法就是校企合作。同r利用假期多安排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项目,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及时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新教学内容,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周伟,袁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78-80.

[2]赵中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科教文汇,2013(10):37-38.

[3]袁春,钱铭杰,周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125.

[4]王瑞军.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5(20):172-213.

[5]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79.

篇2

1 目的与任务

为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管理,全面建设土地权属化、数据信息化、管理规范化、遥感监测网络化、资料查询公开化的地籍管理平台,全面实现“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目标。为了加强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我市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设市、县二级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管理市、县两级土地调查成果、年度变更调查的数据成果,保持数据成果的一致性、时效性;(2)建设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包括农村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和土地登记发证系统,满足淮安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及管理与应用的需要;(3)实现地籍数据动态管理。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每一批次材料经过批准以后,都要及时的在系统内进行变更;(4)通过局电子政务平台,各分局和市审批中心国土窗口,可按土地登记流程进行审批发证,实现土地登记的办公自动化。

2 成果的管理

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主要通过数据库来进行。

2.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1)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定位基础--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界线与行政区划、地貌等;(2)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等;(3)土地权属调查的成果数据与文字、各种地类信息与数据;(4)基本农田的数据: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图斑;(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耕地后备资源数据;(6)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维护与历史数据;(7)统一时点更新数据成果;(8)专题图制作、县级统计汇总;(9)建设用地报省材料的地类与图斑数据等。

2.2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功能包括:(1)土地登记申请表与地籍调查表的各种信息;(2)地籍测量的数据与属性、图像处理、图形编辑、属性数据采集、数据检查与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图件与报表输出等;(3)土地专项调查统计数据: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用地等;(4)地籍变更调查的数据,主要包括权属变更调查和变更测量,如宗地新增、分割、合并、属性变更,宗地调整等;(5)按行政区域进行数据库维护与管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登记信息查询统计、专题图制作、统计分析功能、地籍变更、历史数据管理等。

3 成果的应用

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范围很广,能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按图幅、区域等方式的分层管理,空间快速定位,查询检索、数据统计,提供各种图纸,以及土地登记发证等。

(1)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是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形和属性数据,可以进行日常的土地利用信息查询。根据图形标志或者属性条件,从土地调查成果中搜索出符合条件的目标进行简单的比对与分析,然后显示和输出即可。通过对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就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提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基本农田统计表、专项调查统计汇总表等。(2)土地登记发证办公自动化。土地登记发证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的成果,在完成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及时做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全面完成城镇商品房登记,完成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3)专项图件编制。土地调查成果全面的、客观的、系统的反映本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分类、分布、利用现状,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制作各种专项图件,如按标准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土地利用挂图,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图斑的基本农田分布图,按行政区域编制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矿山分布图,土地整治规划专项图等。(4)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根据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后的统计台帐和底图,在开展遥感监测、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基本农田情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用地管理信息套合标注、数据汇总统计与分析等工作中,逐个图斑进行比对,一个监测图斑为一个地块的,以图斑编号为地块编号。一个图斑涉及多个地块,既有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又有实地伪变化或者军用土地的,先分割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或者军用土地,在图斑编号后按顺序增加支号作为分割后地块的地块编号。一个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地块涉及多个用地单位的,按不同用地单位的界线范围对地块进行分割,在分割前的地块编号后按顺序增加支号作为分割后地块的地块编号。相邻多个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为一个地块的,将这些相邻的地块进行合并,以相邻地块编号中最小的作为合并后地块的地块编号。一个图斑涉及多个地块的,按多宗计算地块宗数;多个图斑实为一个地块的,按一宗计算。

监测时段起始时的土地实际用途和地类面积以当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因监测时段起始前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而变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以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监测时段内土地实际用途由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判定为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在监测时段内为实施建设而进行土地平整的,判定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4 结语

《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土地调查成果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土地调查成果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将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和政府部门,积极探索与住建、公安、规划等部门的跨部门联网合作,充分运用城镇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登记资料,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我局〔1987〕国土〔籍〕字第18号《关于请上报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通知》要求上报的四项成果,经研究,现改为三项,各一份,即:

(一)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和县各类(到二级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