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人事档案管理规定,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管理,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因此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
(二)加强领导,提高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档案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按照人事档案达标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重人事档案的收集,提高人事档案质量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用新的人事工作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同事,教育他们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要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一)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我国人事档案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我国政府服务部门的监察力度,贯彻落实我国人事档案的相关规定,明确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费用支出由我国财政部门承担,坚决落实人事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全面性以及实用性。
(二)设立流动服务部门国家理应设立相应的人才流动服务部门,对流动人员进行无偿的管理服务,使个人档案管理集中到国家,使国家真正拥有人才管理资源的重要信息。
(三)扩增管理费用的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完成人事档案的管理,让人事档案的管理成为社会公务活动。这样便可解决一些人才流动服务部门借此获取高额利润的不正当收费问题。
二、人事档案的人权保障
我国人事档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个人不得查看自己以及具有亲属关系人员的档案。根据我国以及全球现处于的计划经济时代,上述相关规定暴露出明显的缺陷,档案当事人无法知悉档案内容,也就无法对可能存在的恶意伤害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这对于当事人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这种忽视个人知情权的做法,主要弊端有如下几种:因为档案的当事人不知道自己档案的内容,组织档案材料的人很可能对个人的客观评价并不属实,个人只能被动的去接受这一事实,不仅导致材料失去真实性,而且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了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损害。人事档案的记录主要是来自于外在因素,而当事人对于自身的最新动态及信息具有较为主动的获取权,只有通过当事人才能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动态性和及时性。而且一些人希望写传记或是写家史也不能找到有根据的资料,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给他们设置了人为的障碍。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弊端,所以若是能够改革这种计划经济时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那么也就在维护当事人合理的信息知情权上有所建树。人民群众对于自己信息的提供也就有了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对于人事档案的人权保障这一点,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修改或删减掉不合理人事档案的相关管理规定,明确本人可以在跟人事档案管理者申请后获得查看自己信息的权利。
(二)允许当事人申请允许当事人对自己的人事档案有根据的提出异议。当事人在准备足够的证明资料后可以申请要求修改资料,有关部门核实情况之后可更正信息,并留下更改记录、更改申请和证明资料。
(三)允许当事人知悉允许当事人的直系亲属和有关部门在获得授权后有查看权利。可以经过当事人的授权证明,或当事人已逝世,档案管理部门核查查看的合理理由之后,获得查看有关部分信息的权利。
三、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下,管理分散,专职人员少,现代化水平低。从而导致人事档案信息重复繁琐,内容陈旧,“弃档”现象严重,而且档案在逐级流动过程中,也会遭成遗失、错档的现象。人事档案管理的改目标就是趋向于改变这些明显弊端,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创新型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要具有现代化水平,有助于社会管理,具有公益服务化性质,方便于民,维护公民信息知情权,具有多元化管理特点,为不同类型的人事档案提供管理服务。因此,改革和健全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要及时实行,建立新模式、新体制的人事档案管理,修改后的管理模式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立多级化管理制度形成档案管理中心,进行分级管理,取缔计划经济时的分散管理和多部门管理。建立县级人事档案管理的政府部门,培养专业的信息管理员来管理、编研、开发人事档案资料,同时,资料的统一管理可以更好实现国家对人才的管理和分配。
(二)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力度流动人员管理应该隶属于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应当对当地的流动人员提供公益的人事管理服务,按照规定接受移交来的各种人事档案。当地政府人事管理部门也应长远的保存有价值的离休人员或死亡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提高档案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人事管理的透明度,保障个人知情权,而且根据要求,对于社会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提供符合法律的信息服务。
(四)多部门协调合作非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为人事管理部门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个人所在组织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可以反映个人的真实信息、工作能力以及诚信情况。非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要接受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2人事档案材料应具有个性化
人事档案的构成,应根据人员不同,职业职位不同采用不同的归档标准。同时还应根据时代的不同和职业职位的变化,及时补充当事人具有个性化的材料。如:技术专长、管理才能、综合能力、继续教育情况、个人信用、违法违规及犯罪等方面的材料,要实行跟踪记载,保持人事档案的时效性,及时地把各类人员的各项考核结果存入人事档案,增加动态材料的比重,以提高人事档案的价值。
3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往形成的人事档案(包括干部档案、学生档案、企业员工档案、士兵档案等)都应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政府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向档案相对人收取管理费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分散多头管理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成立政府所属的统一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该中心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不向档案相对人收取任何费用。
4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建立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创建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于一体的、恰当而又合理地处理个人、组织、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国家所有、公共管理、社会共享、个人知情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宏观管理。做法是:设立全国统一的人事档案网。各用人单位把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录入计算机,再由各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按统一的标准归档。“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向社会所有合法的用人单位开放人事档案。用人单位以单位密码和代码进入“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网,如需查阅个人档案的,输入居民身份证号码后即可。这样,既可以减轻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压力,也有利于政府对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为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此外,还可以和公安、银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部门联合,把有关个人的信息资料全部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国通用的、标准的、适用的、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库,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法制化。形成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开发三位一体的人事档案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