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音乐教学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前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使人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具有极强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音乐教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力。高中生音乐课的设置不仅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在身心获得愉悦之时,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高中音乐教学要围绕着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也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为前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下文主要从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两方面出发探讨此问题。
2.我国高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存在问题
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音乐教学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学教育应该确立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由于音乐不作为考试的内容,因此,大多数高中学校将音乐课从文化的范畴中剥离出来。这样就严重导致了中学音乐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此外,虽然新课标要求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根本不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是教师占主导地位,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存在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原则
高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大学生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大学生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而高中生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中的音乐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对技能和乐理知识的掌握,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比如说很少组织一些听、唱、跳等音乐实践活动。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与信心,同时也很难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3.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3.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教学内容的授受关系,在人格上建立一种平等关系,在生活上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师生和谐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就会成为一堂课的局外人,这样就不会营造一种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需要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才有利于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3.2创设审美情境
音乐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情境。令这个审美情境激发出高中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兴趣。比如说,高中音乐教师可以针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内容枯燥、授课方法简单等问题,运用演示、律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开展情境教学,这样的优点就是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产生影响,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如何创设审美情境。例如,音乐教师在讲授《郊游》这首歌曲时,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以前郊游的情境,并找几个同学描述一下具体的场景,让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回忆一些过去的欢乐的事,有利于他们放松心情,较快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学习《郊游》时先让学生回忆,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了解歌词大意,最后进行演唱。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可以是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看一段美妙的录像等。情境创设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挖掘美的基本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内容,掌握一定的审美方法。
3.3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鱼目混珠,真善美和假丑恶总是并存的,因此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让他们区别清楚两者之间的界限。只有把这真善美和假恶丑区分开来,学生才能够评价一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这种鉴赏能力的培养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听各种内容、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作品。通过多听、多评论,才能够深入了解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表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的作用。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如诗如画,旋律抑扬顿挫、节奏千变万化、乐器优美动听,这所有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学生鉴赏的因素,都可以挖掘出美的要素。
4.结语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音乐感受力。高中音乐教师应该针对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更新陈旧的音乐教学观念,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使得音乐课不仅不会成为高考的障碍,而且会成为备考之路上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竞赛模式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选拨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那么,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竞赛模式无疑也是一种对学生发展极其重要的手段。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对他们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在进行钢琴的教学当中,由于不是所有学生都擅长钢琴,所以教师可以挑选班级里比较擅长钢琴的同学,让他们来进行竞赛。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或现实的音乐要求,让同学来选择曲目练习,并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好好的练习,并由教师和学生商量制定一个比赛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动手练习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带动班上其他同学对钢琴学习的热情,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点。所有的学生在老师的这样安排下都有所发展。
二、采用分组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网络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于人们更偏爱于网络中的沟通模式,致使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进而沟通能力也越来越薄弱。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音乐教师一直不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特点的教学,就很难发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爱好,致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减少。一旦教师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新型的分组教学的模式,学生的特点马上就会显露在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前,非常有利于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学生之间的团结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例如:在进行歌唱的教学当中,由于一首歌当中除了主歌部分还会有许多的部分,比如副歌、和声等等。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对学生讲解一首歌中的所有部分,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在自己的组里是负责主歌、副歌还是和声的部分。分组完毕之后教师进行整首歌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最后由老师考核学生的练习情况。并给学生的练习情况作出准确、公平、严谨的评价。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分组的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大大提升,并增加了学生的团结意识。
一、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选材,优化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课所用的教材和上其他音乐课时的教材都是一样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音乐鉴赏课的开展,要想实现教学优化,必然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优化。教师需要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目前已有的教材看懂、看透,充分借助网络、参考资料等多种渠道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恰当的补充,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好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可以考虑选用一些流行歌曲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曾经很流行的《相信自己》《隐形的翅膀》等,在今天都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歌曲的歌词整体上也很具有教育意义,完全适合引入课堂鉴赏中去。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拔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鉴赏视野,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音乐鉴赏最终还是需要围绕教材开展,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教材开展教学,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启迪与引导,有效开展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行为,它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需要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因此,要想实现师生互动,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相互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很难有效开展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将教师高高摆在讲坛上的传统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改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地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学生才会接纳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也才能从学生处获得真实有效的反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优化,找到学生的需求点,实现有效互动。
三、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
1.利用音乐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鉴赏过程中能够直接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进行情景创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即时表演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交流的环境与机会,有效淡化学生的个人意识,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2.巧设提问,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互动交流形式,不仅能够推动教学的有序开展,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提问的形式来开展互动教学,依据具体的教學目标开展提问,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3.利用小组学习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将班级中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合理地完成分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在小组中发挥个人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交流,即时观察小组中成员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合作的新型关系创建,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鉴赏欧洲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简要的说明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教师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其中,最后进行总结性发言,学生得到了足够的学习主动权,教学效果也更好。
四、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
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要不断开展自主学习,做好个人知识储备。在目前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中,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音乐文化教学与教材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对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音乐教师要想适应不断改革的教育形势,必须要积极开展学习,做好知识积累,修炼好内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教好学生,培养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学生。比如在针对经典的音乐著作进行讲解之前,教师不仅需要熟悉作品所代表的意义与具体内容,还要对与这部作品相关联的知识烂熟于心,心中有一本账,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够更好地去教导学生,井然有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个人音乐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