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体育课课堂笔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课改专家崔允郭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通过教师巧妙的安排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处于想读书的状态。下面笔者根据实践来谈一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彩的、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也指出:“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领悟和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文章的本意是通过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但是现实社会中受物化思潮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地下降了。如果照本宣科,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文章所写的情境,我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学校中师生之间感人的教育故事,而后在课堂交流,拉近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积淀学识、厚积薄发
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当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说:“大家课后可以研究这个问题。”其实这是教师学识不渊博造成的。目前,大多数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新课程、教育教学艺术的积累这一方面,而忽略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当学生的问题超出课堂教学范畴时,教师就会“黔驴技穷”。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是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积淀自己的学识,只有自己的学识渊博,才能驾驭自己的课堂,才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局出现。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水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当课准备结束的时候,一位同学举手,问:“到底水星以前有没有生命呢?没有水,为什么还叫水星呢?还有,火星是不是上面真的有火呢?”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因为课文中都说这是一个谜。基于平时科普知识的积累,于是,我给学生解答说:“水星是因为表面看起来有水的清澈之色,所以叫水星。事实上,水星仅仅是因为土壤偏灰而给人们带来了假象,但水星却是靠太阳最近的行星,没有大气层,表面温度高达摄氏400度左右,根本不可能有水。火星之所以叫火星,是因为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火星通红通红,像燃烧的火球,因此叫火星。”如果没有平时的学识积累,是不可能解开学生的疑惑的。所以,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增强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充实自己。
三、提升魅力、情感共鸣
陶行知先生给正之先生的信中曾经说过:“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情感信任与依赖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喜欢这位教师的课堂,才能相互感染情感,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自己要学会自我塑造,让自己产生非凡的魅力。比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小朋友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问老师一些问题,有时候确实回答不出来。我们的搪塞、蒙混,不仅有损师德,而且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其实,承认不足是提升个人魅力的有效抓手。
一﹑戏剧的矛盾冲突的安排
《雷雨》节选的第二幕。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这是第二幕的开始。如果不把第一幕的相关内容讲解一下,直接进入教学就会显得很是突兀。解决方法是借助课文下的注解把有关戏剧矛盾冲突的内容整理一下。我们学习的是话剧,并且是悲剧,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注解①中讲的是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的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造成的罪恶和悲剧。从表面上看是一出家庭婚姻血缘关系,但实质上是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条线索明晰一下冲突的实质。
一条线索是周朴园同蘩漪的矛盾,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禁锢压迫同资产阶级争取爱情﹑婚姻家庭民主自由的斗争,最终以蘩漪的失败为毁灭的明证;一条线索是鲁侍萍同周朴园这一矛盾,这一矛盾最终以周朴园逼鲁侍萍离开,跳河自尽(后被救起)为毁灭的明证。一条线索是鲁大海同周朴园的矛盾,这不仅是父与子的矛盾,而且是日益高涨的工人阶级与资产价级的矛盾。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不以亲子关系而放弃开除他的念头:”我自己的骨肉鼓动罢工,反对我!“他置价级关系于骨肉情义之上,仍然把鲁大海开除了。在阶级对立中母子关系同样超越不了阶级矛盾。且看鲁侍萍的台词:“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鲁侍萍清醒地认识到母子之情必然淹没在阶级对立之中。鲁大海与周萍的对立也足以说明就是同胞兄弟的背景仍然是阶级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一条线索便是周萍﹑周冲与四凤的爱情,作家让有着对幸福﹑自由﹑美好未来有着憧憬的三个年轻人统统死去,这同样是让美好的事物毁灭。爱情与阶级矛盾之间有一道鸿沟。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便是悲剧毫不留情的一面,也是矛盾冲突的极至。
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是假
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家万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真的,绝对是真实的。”他说:“周朴园也是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是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就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这一点上的真假,其实是应把它放在人性与价级性上来分析。就其人性上说是真实的,万老已说了,并且他本人也分析了。他认为:理由一,周朴园的性格基本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理由二,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更何况侍萍是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的;理由三,周朴园以后的婚姻并不幸福美满。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富家小姐多病,周朴园并不爱她,蘩漪是个傲慢的、不吃他那一套的女人。这一点从吃药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侍萍虽说是个丫环,但她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两相对比他对侍萍的怀念的真实性就不容怀疑了。从反面来说我们也可以从侍萍身上得到明证:当鲁侍萍在对周朴园诉说自己不幸遭遇时用了“你们”“你们老太太”而不是“你”,这也说明鲁侍萍当初在周家曾度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时光。她对那件绣着一朵梅花的衬衣还记忆犹新。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但是,这种怀念的真实性并不能说明它是可贵的,也就是说真的东西未必就是美的。因为当周朴园的怀念遇到价级矛盾时他立马就做出了选择。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他是个中国封建社会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封建秩序的维护者,他虽然也留过学,有资产价级的某些特性,但是当工人鲁大海闹罢工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把他开除。其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硬是让蘩漪为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把药吃下去。其三,当他看到对侍萍的怀念能起到教育孩子、稳定家庭、钳制后妻,在社会上博个好名声的奇妙作用时,就愈做愈认真,也越做越虚假,陷入了自欺欺人的地步。这足以说明他的怀念是为了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不可靠的。
同时,这种怀念仅仅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周朴园的怀念只是源于自己爱情生活的空虚,是自己晚年生活聊以慰藉的一种寄托。正因为这种怀念是自私的、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的,所以当侍萍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怀念就会顷刻间化为敌视和仇恨。周朴园之所以再次斩情绝爱,正是因为他的自私在作怪。为了不节外生枝,他想用钱把侍萍打发走,不许侍萍认儿子,辞退鲁贵父女,规定鲁家人永远不许到周家,这一切就足以证明他的自私,也是他阶级性占上风的绝好表现。
三、戏剧人物语言艺术的典型性
戏剧文学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的个性化。剧本是代言体,剧作家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演出,作者必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代他们写下个性化的语言。剧作家必须把他所要表现的全部生活转化为人物语言和动作。这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68-01
新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最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师,要大胆利用媒体教学来改革传统的教法,充分发挥媒体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成为体育课堂的“点睛之笔”。
1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的启发诱导功能,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达到“课伊始,情亦生”。如在教学《兔跳》的时候,课一开始先以音乐韵律活动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接着把创编的形体操以师生同练并配乐的组织形式作为准备韵律活动,接着根据音乐歌曲《小白兔拔萝卜》创设小白兔拔萝卜的动作画面,把学生带入动画情景中并随着节奏创设动作,激发学生创作和练习的热情并使身心都得到了锻炼。主教材部分,通过课件中的画面“欢乐的体育课堂”调动学生爱上体育课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建立正确表象,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且还是一些非常态动作。而教师的示范不可能“逐帧”慢动作来完成,因为现场示范时不可能让动作静止下来让学生逐一分析、理解。而投影、录象、影音等多媒体教具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予以显现、强调、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比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从学生方面一方面讲初学时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教师的讲解不能理解;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从教师方面讲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各方面的限制,随意性往往较大,如教师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教师的年龄、临场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或自身其他条件等;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体育老师也不可能“逐帧”慢动作完成。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运用计算机则使这些动作变简单了,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解示范,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并且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的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便于教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这样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3 人机对话,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可以由浅入深地展示重点、难点,通过人机对话,帮助学生对体育知识理解和记忆,调动多种感官,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于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足球比赛规则"越位"概念的讲解,有的教教师根据体育理论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交互l生练习。练习要求学生在举旗的巡边员(表示越位)和不举旗的巡边员(表示不越位)两个图片按钮中选择一个。若回答正确则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赞扬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个按钮。若回答错误也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鼓励的话和“解释”与“下—题”两个按钮。学生通过点击“解释”按钮可以看到教师详细的解释,从而及时检验是否真正理解规则。用这样的课件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这种带交互性和娱乐性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它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潜力是巨大的。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体育教学领域很有发展前途,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实践,改变教学方式,就能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