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69-01
初中语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包头市初中语文总分120分,写作几乎占到42%,50分。但目前就成绩分析来看,学生拿不到好的成绩,平均达到35分左右。老师、学生如此重视,为什么套作,模式作文,空洞无内容作文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写作教学上出了什么问题。
一、反思学生写作现状
从初一到初三我们对学生进行作文三级训练,有方法有步骤按部就班学习写作。老师有方法,就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就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知其一,自己不去观察,感悟。所以学生依赖教师,缺乏写作的积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由于作业多或是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留的摘抄作业时,往往不读,只是机械的抄写,所以到写作时发现平时跟本没有积累。写作重在积累,而我们的学生不读,不背,书到用时方恨少。
此外,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虽然每天在生活,但总觉枯燥,写作没有真正的感情,事例陈旧,无新意。
二、反思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不会审题。分不清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如2014年4月一模考试中作文是命题作文《改变自己》,而很多学生将题目写错,写成《母亲,改变了我》、《环境改变了我》、《论变通》等。学生审题时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如《――也美丽》半命题作文,学生拟题为《彩虹也美丽》。显然没有理解题意。
2、文体不分。作文要求虽是“文体不限”,但是我们学生还有一部分人就写成“四不像”了。开头,结尾写的是议论文,有自己的观点。中间写一段自己的小事,无详写,或写某人给我讲的一段小故事,或再写一段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字。文章无中心内容,零散。
3、缺少构思、谋篇布局。大部分学生落入俗套,写了老师给出的模式,缺少新意。更有甚者多套作。如:《改变自己》一文中,学生套用“自信”“挫折”“诚信”“坚持”的话题作文。
4、部分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存在事例堆砌,说理成片,还有的论据与论点关系不紧密,牵强硬拉。
三、反思教师写作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片面的要求量,读几本书,写几千字读书笔记,写几篇作文。而检查不到位,检查方法单一,造成量的浪费。
老师为学生总结的方法多,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写作是将内心的想法、情感,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这是学生自己的思考加工过程,老师不能替代。
作文的批改有难度,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去谈,去纠正。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四、反思中解决问题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写作要求
《课程标准》对写作有明确要求,筛选出自己学生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制定目标,进行强化训练。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针对自己学生的问题,每一次写作,学习一小点,逐步改进。
2、积累重在落实
真正的积累不一定在本子上。平时课上可以细心观察喜爱之物、人物;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除了周记读评,写摘抄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辩论会;演讲赛;诗朗诵,话剧表演等。
3、批改不流于形式
在评讲作文之前,做好课前准备,教师一定要浏览全班学生作文。在坚持及时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数。批阅原则有三条:1、大部“走马观花”;2、少部“下车伊始”;3、采集“百花酿蜜”。这样做,既保证了及时批阅上百篇作文,又胸中全局,有的放矢地主导课堂。
四、让学生独立写作、自主评价
作文课两节课的时间留给学生。第一节课,用20分钟学生自由点评。每组学生交流阅读组内作文,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3篇作文。而且每个学生均需根据写作的要求给其他同学评改作文。要求他们做到:①给每个同学找出至少一个优点;②给每个同学提一个建议;③找出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④小组评议每一个同学的作文等第。点评同学的作文需要学生拿出自己的眼光,学会互相欣赏,要上学生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一个句子写的生动,一个语段写的有哲理,一个观点有新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品出其味道来,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当然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但必须从善意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决不可挖苦、讽刺。把作文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评得多,改得多,便会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的技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剩余的时间老师总结上节课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老师不讲模式,不讲固定结构。学生自主立意,教师指导即可。把时间还给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0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比重,难度也较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初中语文教学典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提高写作教学水平,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正向促进学生语文表达与应用能力上都有独到优势,所以,抓好写作教学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杠杆,开展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才能开展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深刻把握新课改要求,大胆进行写作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其中兴趣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更为主动,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这与新课改后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而不是教师的教上是相统一的。让学生乐学、爱学,可以说比让学生会学更急迫、更基础、也更根本,而要做到让学生乐学、爱学,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鼓励学生多去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的确是值得重视的现象。我们的教学过分侧重于教,侧重于课堂,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去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习惯于等待,习惯于被动,在长期的熏染中,禁锢了思想,都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去除一些功利、去除一些短视的做法,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和情境中,放飞梦想和想象、倾听内心的声音、发现生活的美好,让思绪和文字自然而然涌上心头,不得不一气呵成留驻在笔端。这样,就会改变学生咬着笔闭门造车的写作方式,减少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和厌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的作文中,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美好,善于倾听文字背后的心声,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指导,鼓舞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的兴趣从短暂走向持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在里面起着承上启下的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良的习惯能够使人一生受益无穷,反之则阻碍人的发展。我们认为,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更是强调了这点,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落脚到学生的发展上。
所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也应该通过诸多的努力和作为,让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教师也得到了成长和完善。我认为,让学生学习知识、方法、技巧都很重要,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则更为根本,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这也与《语文课程标准》把“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学的总目标之一的做法不谋而合。
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很多,比如,认真观察、善于积累、坚持写作等等,须知知易行难,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日之功,所以不能一蹴而就,要从严、从实、从细开始抓,要有思想和行动上的重视,教师要先发挥好表率作用,才能要求学生。除了教师的要求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要求,逐步形成好的写作习惯,从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动,才能更好发挥出习惯的强大功用。
三、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创新,深层次的表达出个人的情感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写作更是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工具性就决定了我们在写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基础知识要牢固,字词句段篇章,基本用法比较固定,“假借字”就是“假借字”,错别字只能是错别字,记叙文就要有记叙文的要素,说明文就要有说明文的说明方式,议论文起码要有论点等等,这都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同时,语文还具有人文性,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话标点的位置不同,可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同样的句子读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还有不同等等,所以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灵活运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除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和发展上多下工夫,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深层次的抒发和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1.依托课内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很多时候,学生的能力并非受制于天赋,而是受制于心理,源于心理的束缚感和畏惧感,导致其不敢想、不敢做,非常在意周边的目光、想法,生怕自己的文章会被嘲笑或者鄙夷,所以上课宁可不发言、作文宁可不仔细。笔者认为,对于拥有这样心理包袱的学生,可以通过!微写作"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通过引入课文中的元素,鼓励他们去想、去说,用简短的文字描绘自己身边的景象、记录真实所见的情形。同时,多以积极的肯定,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提升其表达和动笔的欲望。
2.鼓励学生打破思维桎梏,不断创新
有所突破。写作归根到底是一项极具想象意味的活动,很多学生之所以会提笔无字、腹内空空,多是由于平日的素材积累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想象力。鉴于此,笔者会时常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各种编故事的小任务,如让学生以微作文的形式完成一个小故事;字以内的小故事等。故事是否符合逻辑、完成度如何暂时并不是最重要的,笔者主要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达成帮助学生培养和发挥想象力的目的。而通过这样丰富多样的微写作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写作文体,保持学生写作的新鲜感,让学生产生蓬勃的写作欲望。
3.微写作教学实施途径多样化
3.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微写作。在正常的初中生活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起度过的。具体到初中语文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的60%都是通过课堂阅读的形式来完成的。因此,初中语文的微写作教学如果想要得到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语文课堂的阅读过程做到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写作的内容,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的重要要求。
3.2在生活实践中实施微写作。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话应用到写作的层面上同样如此,对于写作来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在微写作的教学中逐渐的渗透生活,做到写作源于生活。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并写出心得;第二,督促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知识积累;第三,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一定的记录和整理,养成写作的习惯。
4.关于微写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如何运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