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现在孩子的教育方式,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家庭教学的方式不够科学
其实父母都在对子女进行教育,但是不同的家庭在生活经历、文化程度、教育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差异性,可见,目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
其一,过于溺爱,这是从古至今也是最常见的方式。目前独生子女很多,对于孩子都是过分监护与关注,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就是典型的将孩子捧在手心的家庭教育方式,虽然出发点很好,都希望孩子快快成长,希望孩子以后能干。因此,对于孩子在吃、穿、玩等方面的要求就会过于迁就,无条件地满足。但是家长在进行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娇生惯养”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后期伤害,会慢慢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心灵健康进行吞噬,逐渐将孩子变得过于自私、任性、脾气坏等等,特别造成孩子性格的脆弱,甚至在人格上越来越无能。过于依赖父母的性格,最后导致孩子在成人后完全丧失心理抵抗能力,受不起太大的挫折,更谈不上肩负社会责任。为此,整个成才路程子女和整个社会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其二,专制型模式。专制型主要体现在父母不尊重、不理解孩子,主要方式就是强制性要求做什么,以冷酷为典型方式。这类家庭教育崇尚的是“孩子不打不成器”这类错误的理念,在家庭想通过监护权来构建对孩子的权威,其目的是让孩子不能有反对意见,不做就打就骂,严重的就会造成悲剧。从而造成孩子精神上与肉体上的痛苦,甚至严重侮辱了孩子的人格。逐渐造成孩子怨恨的性格,出现对他人施暴、离家出走、误入歧途等等现象。
其三,过于宽容。这类方式是对孩子过于放任,让其自由发挥,不干涉、不阻止,父母对于子女没有正确的要求和引导。这是典型的消极式家庭教育,这类父母坚持“人大自然通”的道理,进行放任管理,结果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更多问题。
(1)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观念淡薄,认识不足。不少农民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们要么期望不高,孩子自己能发展到哪个层次就到哪个层次,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觉得即使孩子将来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是供不起,又见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太容易,所以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甚至希望子女快点长大,初中毕业了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了。
(2)家庭教育的知识匮乏,方式不科学。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与此同时,另一些家长则溺爱孩子严重。祖辈溺爱孙辈是常见之事,关键是有部分家长也太娇惯孩子了,这样的结果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任性、懒惰、自私、脾气暴躁。另外,农村家长们在对子女教育观念、方式方面意见有时不统一,尤其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父母面前时,父母就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当孩子在祖辈面前时,祖辈就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惑。①
(3)不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些夫妻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亲常常喝酒、打麻将等,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想让他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难。还有就是言行不一,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缺失。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这样孩子难免就会失望,次数一多,孩子就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2对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地区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现在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属于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去沿海打工的一代,结婚较早,由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面对养儿育女重任,他们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家庭教育知识缺乏,Hotspot热点又限于经济条件和信息的不流通等因素,也没有及时的补充家教知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就算了,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直接对孩子说:“读书多有什么用,学习好又怎么样啊?读了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读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好了。”
(3)现在每家的孩子都较少,长辈大都比较溺爱骄纵。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农活又忙,跟不都顾不上孩子,大多任其自由发展了。现在孩子少了,一家就一个,最多两个,几个大人就只有那么一个小孩,对其溺爱娇惯就在所难免。往往父母省吃俭用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虚荣心强,殊不知这样照样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3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些对策
鲁迅先生曾说过:“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古谚中也有“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都说明家庭教育更应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提高农村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呢?
(1)作为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农民家长,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没法也没有必要去跟城市相比。然而在家教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太多,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农闲时多学一些教育类,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电视时也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节目。其次,父母要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一定要融洽,尊重子女的意见,对于孩子的学习,要多加鼓励,也不能把靠高分当作唯一目标。另外,对待孩子的成绩或其他方面有好的表现时要有适当的奖励,而对待孩子的错事或表现不好也应有相应的惩罚。再次,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模板,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眼里。②最后,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要激发子女去奋斗。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农家子弟,要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要有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去田间劳作,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农民的勤劳和丰硕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体恤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体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去奋斗,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对农村的感情。
一、不良家庭教育方式
1.过分“保护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得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也十分不利。
2.过分“干涉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限制,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限制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结果必然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干涉式”的教养方式还会使孩子的适应性变差,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主见,犹豫不决。
3.严厉“惩罚式”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往往会造成子女的胆怯、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父母严厉惩罚式的教养方式也往往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蛮横无理、说慌等不良个性,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
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
1.无师自通的误区
中国传统文化使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无需要别人帮助,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生而育女,无师自通是中国传统的一大特点。
2.重智商、轻德育的误区
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忽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不能不说是做家长教育的失误,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3.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误区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可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明显不够。
4.重言教轻身教的误区
身教重于言教,这样才能通过模仿、感染等心理机智产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否则会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当然,家庭教育的误区还有很多。例如,“听话”教育的误区,分数教育的误区,重认知、轻实践教育的误区,等等。
三、改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的对策
1.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家长应该学习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正确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学会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方法。
2.家长要重视孩子做人的教育
重视孩子做人的教育历来是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孩子才会通过正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通过自己的创造劳动来获得相应的报酬。不管用什么手段来获得金钱地位就行,如果这样教养孩子将来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罪人。
家长要摆正智力教育与做人教育的位置和关系。只有把孩子培养成善良、正直、无私的人,孩子的智力效应才能充分的发挥。家长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具体心态采取方法,帮助孩子对实际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选择。
3.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陶冶孩子的情操,预防和减少孩子的心身疾病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家长在对待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关系的问题上要树立一个新观念,不良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的危害不亚于疾病,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胜过保健品。
4.家长要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