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德育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中独生子女与留守儿童比例增大。由于家长的宠溺,或者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上,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攀比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沉迷网络等。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的限制,无法正确恰当地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而相对于学生、家长存在的这些问题,学校的德育教育只重讲授,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无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呢?
二、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作用
什么是“三位一体”?――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共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如今网络发达,很多农村初中也能配备多媒体,这就给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学校或班级围绕德育课题目标,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比如爱心教育,网络上往往有很多图片、文章、视频是关于贫困儿童、受灾群众和孤独老人的,能让学生看到身边真实的世界,产生心理共鸣。所谓心理共鸣,是运用心理学中“情感共鸣”的原则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服方法,就是要将学生心中隐藏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原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学生大有感触。另外,中央电视台的《身边的感动》节目也非常不错,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用身边“正能量”树立好榜样,感动学生,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德育教育不能只靠书面、口头的教育,更需要实际行动。社区德育有利于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改变封闭单一的德育模式,使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受到更大的教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干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也学到了生活的本领。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1年开始进行社区实践教育的课题研究,其中一个实践基地就是本地敬老院。实验表明,经常参加敬老院活动的班级,比不参加此项活动的班级更富有爱心、同情心。在家能体谅父母,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外能主动捐款、捐衣物给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因此我们说,社区既是青少年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课堂。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表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国有数亿的农村家长,担负着千千万万未来栋梁的教育责任。但是,中国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在家庭教育上缺乏理性认识。孩子犯错,个别家长棍棒相加;有些家长则置之不理,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事情,他们不用管。有些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导致孩子屡教不改,愈演愈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事实证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的许多不良心理状态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学校是农村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它担负着联系家庭、社区二者关系的重担。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紧密联系家庭、社区,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思维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规划,德育教育工作缺乏规划性, 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不足,难免会影响学生群体的德育水平的有效发展。眼下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初中学校要善于把握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规划,把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资质、水平,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观念概况、预期达到的德育教育目标、德育教育的课时安排和重点培养的德育思想观念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确保学校整体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所遵循,有所依据,从整体上把握德育教育的脉搏和节奏,避免德育教育落差太大。
二、教师队伍的德育素养需要强化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的德育教育素养和水平对德育教育结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最关键的是要德育教育队伍自身的素养有所提高。老师们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水平,积极以最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1.强化理论修养,培训和学习很重要
学校要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需要注意对教师们进行理论培训。要将教育部门或相关部门提供的德育教育文件、指导等内容及时传递给教师群体,注意及时更新教师们的道德素养,用强大的思想道德素质武装每一位教师。此外可以考虑让德育教师队伍参加相关部门开展的培训,吸收新的经验和成果,丰富教师们的德育思想素质。此外考虑到德育教育工作需要贯穿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也可以将其他课程老师集中起来进行德育教育培训,让语文、数学等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德育教育成效,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提升。
2.强化道德实践能力,践行道德风尚
教师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要只停在嘴上,还要落实到手脚言行上。老师们要从自身做起,注意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道德观念,体现出师德师风,以身作则的为学生们做出示范,让学生们从教师的实际工作、生活之中的表现获得熏陶感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从细节之处做好道德实践,以优秀的道德素养发挥带头作用,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群体的熏陶和感染效果,还有利于加深道德教育的说服力,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跟随老师做好德育工作。
三、教师队伍要注意分析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做好教学方式改良
1.分析学生的道德心理特点,了解其特点
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和心理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我国初中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为公德心缺失、以自我为中心,存在较为严重的叛逆心理。初中学生群体的道德心理优点主要表现为乐观、向上、进取心强。除了要了解学生们的道德心理特点,教师们还要深入了解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中有哪些违背道德教育的现象或举动,将这些情况进行汇总,在教学活动中以这些行为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和探讨,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举止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需要改进的部分,从而提升道德教育的实践指导性和实效性。
2.树立典型作为榜样,以点带面提升德育水平
从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来分析,如果能够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教师们可以考虑在班级中选择一个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德育教育典型,进行公开表扬,要求学生们向他学习,邀请模范榜样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道德观点和经验、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掀起一股道德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向特定的榜样学习。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看到其他同学因为道德表现良好而受到表扬的时候,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羡慕之情。教师们通过潜移默化的塑造道德模范来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们体验到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深受广大老师认可和支持的,这对于启发学生群体整体的道德水准提高有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建立道德教育观察与评价机制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同样也性格冲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初中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为学生们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度过青春期,同时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意识。
一、结合政治术语,学习文明礼仪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政治课程中有许多专业的政治术语,而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对这些知识的陌生感而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汲取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学会拒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向学生们提问:有多少人经常打游戏?打游戏的同学认为游戏对你有没有吸引力?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随后学生们表示:自己经常打游戏,有的时候是因为无聊也有的时候是朋友相约。也有的同学表示: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自己克制不住的想要参与其中。针对学生们的这种现象,我要求学生们考虑:打游戏到底好还是不好?大多数的女同学表示:打游戏会丧志。而男同学则表示:打游戏不仅能促进友谊还能锻炼脑子。于是,我引导学生们要辩证的看待打游戏的问题:打游戏确实能够在疲劳时放松心情,但是过度打游戏确实有丧志的嫌疑,因此要恰当的应对打游戏的问题学会拒绝游戏的诱惑是自己的能力,而拒绝朋友的邀约是一门艺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有的时候拒绝也是一种文明。由此可见,在初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采用结合政治术语的德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们更扎实的学习政治知识并了解人际中的文明礼仪,从而帮助学生们有效的提高个人修养。
二、组织教学活动,启迪德育意识
实践是落实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样在政治德育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们德育的培养非常有效。因此,在初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实践的方式来启迪学生们的德育意识,从而高效的开展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礼貌显魅力》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就采用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的感受德育的力量。首先,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品,并在小品中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到要求之后学生们积极的展开了讨论。随后学生们在班级里展示了自己的小品。有的小组设计的小品如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许多老人其乐融融的在阴凉处聊着天喝着茶,然后一辆豪车停在了老人们跟前,一个男人透过窗户闻到:“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看了看他都没有回答,这个男人开着车骂骂咧咧的走了。一会儿过来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年轻人客气的向老人询问:“爷爷,请问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热情的为其指路。这个小品直观的体现了礼貌的魅力,从而激活了学生们的德育意识。可见,以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组织活动还能够不仅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整体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比较中西差异,升华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是初中政治教师的核心任务。但是当下的初中生因为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偏执的崇洋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比较中西差异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精彩,从而有效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中国古建筑、古明、传统节日等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们结合这些图片谈一谈自己对于祖国的认识。学生们通过对图片的观看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随后,我引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了解,并且要求学生们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与国外的节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寓意和习俗,从而引发了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心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中国文化,同时为自己国家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有效的升华。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比中西差异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使得中国文化能够在新生力量中得以传承,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政治知识,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养和教育,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并升华爱国情怀。
作者:宋加军 单位:阆中市河楼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