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古代园林设计

古代园林设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古代园林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古代园林设计

篇1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品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汇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一、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园林中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建筑和园林设计,天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合一代表人与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的。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象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著名的皇家园林——北京的北海,早上金代,这里建立金中都时,就已经在玉华岛上建造离宫了。现在的北海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形态。北海多建园中园,如画舫斋、静心斋等。这些小园子是江南庭院式园林的翻版,皇家园囿其实是取自江南私家园林和自然山水风景,除了北海,还有颐和园的昆明湖,取自杭州的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取自浙江嘉兴的南湖烟雨楼,还有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取自无锡寄畅园,所以曾有一说为“江南园林甲天下”。在经过皇家御用工匠之手后,园林都处理的很具有艺术特色。以画舫斋为例,其中古柯庭一处,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相结合的手法,使室内和室外空间虚实相同,左右均衡,曲直互通,其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法和艺术情趣确有独到之处。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借鉴

2.1造景元素——水景的应用

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现代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方面,现代景观设计大师们,已给我们做出了诸多精彩的示范。如著名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跌水为折线型错落排列,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不失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至于尺度巨大的水墙、水台阶,造型各异的音乐喷泉等,在我们的视野中更是随处可见。

2.2造景元素——山石的应用

山石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山石在园林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造景和实用两部分,可以与园林其他要素构成变化景致,弱化人工痕迹,增添自然情趣。

2.2.1深化园林意境

园林置石或使人感受到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或营造一种和谐氛围,满足人们渴望宁静,回归自然的愿望。

2.2.2点缀园林景色

山石与建筑相结合,可弱化建筑物僵硬的线条,使其复杂多变,常见的处理手法:踏跺、蹲配、抱角、镶隅、及粉壁置石。山石还常与植物组合配置,植物以柔和的线条弥补了山石冷若冰霜的气质。

2.2.3组织园林空间

利用山石组织空间具有自然和灵活的特点,还可与障景、对景、背景、框景、夹景结合使用。例如某些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地运用建筑、部分地利用较为陡峭的山坡或峭壁共同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即使无天然地形可资利用,也可借人工堆叠的山石作为界面而与建筑相配合共同形成庭院空间。

2.2.4作为水池的驳岸。

追求自然曲折作为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贯穿于造园手法的一切方面。例如园林中的水池,一般都取不规则的形状,不仅如此,连池岸处理也务求曲折而忌平直。为此,多以山石做成驳岸,或使山与池相结合而形成“山池”。以山石做成驳岸既可加固岸基,但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而呈各种犬牙交错的形式。这样,在水、陆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过渡,而不致产生突然、生硬的感觉。驳岸处理一般遵循:转折要自然;石块的大小和形状应搭配巧妙;要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并具有不规则的节奏感等原则。

2.3造景元素——植物的应用

植物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园林风格,代表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悬崖峭壁倒挂藤本;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还有移竹当窗、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寄托了丰富的情感遐想,这些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另外,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声响、风韵之美成为观赏特性极为丰富的内容,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2.4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扬除上述设计理念和手法外,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则是上述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中国现代居住建筑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传统的中国园林是文人造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古典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所有手法,包括空间、视线、植物、小品、水体等等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所表达的意境是造园的立意、主题、品种和情趣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中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提高整个居住场所的文化品位。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

三、结束语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和运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发展。我们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现代景观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因景生境,无所不在的人居美好环境将是景观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参考文献

篇2

我国是园林建造最早的国家,商周时就已经在大规模的修建园林,当时的园林模型被称作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园林的建设特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地域的造林特点也不同,正是如此,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一态势也为现代化园林建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现代化园林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此,笔者首先分别对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特色以及现代园林的设计特征进行了对比,而后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对于现代园林的影响。

一、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以及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

1.对于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特色分析

我国古典园林建设具有诸多的特征,究其根本,无外乎它所涵盖的种类较多,其中不乏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等等,这些园林的种类不同,所以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

其一,对于皇家园林的特征分析。正所谓皇家园林,从其概念上就已经能体会到它所具备的特征,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历史特征显著等等,这些皇家园林大多规模庞大,建筑的主体较高,比如,北京的北海公园以及颐和园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古典园林不仅对施工以及设计的要求和手段较高,同时它们也与其他的园林种类不同,它们还会存在着园中园的现象,同时,园林的建造初期就会明确主题,而后再针对性的运用丰富的建筑对园林进行点缀,丰富园林的形式和内容。

其二,对于寺庙园林的特征分析。寺庙园林与其他的园林种类也不同,它更加针对寺庙或是其他具有的地域而建造,这些园林由于其信仰和理念不同,因此,最终的园林特色也不同,也正是由于它们的种类多样,也对我国古代的园林特色进行了拓展和扩充,丰富了园林的形势,促进了我国园林的发展。

二、对于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相比较,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建造的园林,进而将这些园林特征予以归纳,最终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园林形式。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化的园林发展更具自然、社会、科技以及其他艺术的特征,促使现代园林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对现代化的园林特征予以总结,无外乎两点,其一就是对园林艺术、城市建筑以及城设施等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其二则是大多是针对大众的要求来建造的,更加偏向于顾客的需求。这样的形势为现代化园林的建造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于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造特色大多已经被传承下来,它与现代化的园林建造的特色具有一致性,它的创作方式也对当前的园林建造具有重要的助推性作用,在现代化园林建造的过程中,应当将古典园林的建造特色有效地融入,与时代的发展理念相符合,同时也可以将我国的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和发扬。

1.精细勘探,细致分析

要想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特色融入到现代化的园林建造中,首先就是要将勘探落实到实处,只有将勘探环节予以良好的把控,才能使后期的设计和建造尽可能的做到因地制宜,进而形成独特的、适宜的园林建造风格。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设计的效率,不可一味的追寻某种设计风格而浪费了园林的诸多的建筑材料和场地,无法将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落实到实处。

2.将情寓于景,凸显艺术气息

在进行现代化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将古典园林的建造特色实现有效地融入,就要将古典的园林建造的手段和特色予以切实的发掘,不仅如此,还要切实的将其主题内容予以确定,而后分析古典园林建造的表达方式,进而做到将情寓于景,让人们在欣赏现代化园林的过程中,观景生情,达到弘扬古典园林的精髓的目的。

3.应用古典私家园林的特色,拓展F代化的园林特色

私家园林在建筑的过程中,不仅对住宅花园的特色进行了浓缩,同时它的建筑手法也为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私家园林中,可以体会到它特别的韵味和含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修养和文艺,这也体现了古代人们所推崇的“雅”的特色,此外,私家园林还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集“居”和“游”的功能于一体,人们在游览了私家园林的景色之后,将会感受它的别致,并在游玩的过程中,体会到私家园林给人带来的醉人的感受,同时也会被艺术的气息所陶醉和熏染。因此,现代化私家园林建造的过程中,也要将这些古典建筑的特色予以凸显,而后将二者实现切实的结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形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进行现代化园林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要想将园林设计和特色有效地凸显出来,就要不断地汲取古典原料林的建造优势和表达手法,以此为基础,实现现代园林建造的古典化,促使现代化园林建造和古典园林的手法实现有机的统一和融合,不仅促使当前现代化园林建造的发展,同时也会将古典园林建造的精髓切实的弘扬。

参考文献:

[1] 张媛.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禅境的营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手法[J].科技与创新,2016,12(5):49.

[2] 谢伟岸.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20):46-46.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and the shaping of the space form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embodiment and application in learning, aims to make our referenc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chnique of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landscape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and stood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creat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space.

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 Aesthetics; Landscap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

我国的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我国的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利用自然的山水、树木进行的造园活动。受神话故事的影响,周文王建造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雏形——囿。在囿内挖瑶池筑高台,供帝王将相们享乐。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开始有了自然山水的萌芽,而到了秦汉时期则出现了宫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建造了滨临渭水的阿房宫, “引渭水为池,筑为蓬”。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开创了“一池三山”的园林景观形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转向返扑归真, 开始挖掘自然的美。并且私家园林逐渐增多、而不再仅仅是达官们狩猎、娱乐的场所。隋唐是中国历史贬繁荣强大的时期,经济恢复发展,文学艺术蓬勃生气,多民族之间文化也得到了交流,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园林设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宋代, 文人、士大夫对山水寄情,向往和追求自然山水之美,这种山水审美观念深深地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明清两代,由于政治经济处于稳定的状态,人们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园林既继承了前代的文化特色,又融合了这一时期风流雅致。现今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2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形态的塑造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宗旨主要以人居环境为追求目标,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 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 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延深。

(3)形成丰富的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 并将知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 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为了不断强化和维护体系的完整性及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不同效果的景观特色,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比对等等。

3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与应用

(1)体现古典园林的自然山水设计。传统园林的精髓在于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 “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静态与动态空间布局,如小桥流水、叠石飞瀑、三面荷花、 四面垂柳等,营造出有形或无形的空间性格:花影,花香等。这些都是在广博的自然画卷中经过高度的概括与升华, 形成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佳境。这些对自然景观的浓缩与创造,恰恰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重要性,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时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一。

(2)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创作方式。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古典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基础,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创造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经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大千世界又是景象万千,日月光影,山形水貌,花草树木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存在着,可以让我们尽情观赏。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近而更好的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设计作品中。

(3)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效果与意境

1) 因地制宜的营造适宜的景观类型,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园林特色的主要方向。许多现代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源和察地:造园讲究随曲合方,得景随形。只有顺乎自然之理,才能自然合宜,故对基址的了解非常的重要。

2)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及内涵,达到现代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的效果。

造景与艺术结合:一座园林是由许多景点组成,而各景点均可含各自意境。这种体现意境的景,除了构成景的要素——建筑, 山石等,往往还与诗画艺术相称。景物所表达的境界,通过精神诗句来点晴,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意象完整的景。

意与境的结合:境是园林造景中的空间范畴。境是景所带来的思想空间,是无形的、无尺度的、由景而产生的想象空间。古典园林往往是通过模仿而感悟到有限的空间达到咫尺山林的感觉,如网师园水面小,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它的实际情况,水面聚而不分,仅在东南和西北伸出水湾小涧,黄石池岸叠石处理成穴状,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使你感到水面与外界宽广的河流山涧相连,无形中扩大水面界线, 给人余意不尽的印象。

情与景的交融:情是由景作用于人,人感悟到境,由此而引起人的心情思绪的变化。精彩的园林景物构成景外之境,而通过这种境对人的感化感知而产生情,这就是情景交融。

人通过眼、鼻、耳三个感官能够感受到园林景物所触发的情感。眼睛能够通过景物的外形、色彩、明暗这些方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部分,如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等效果;鼻子能够闻到植物的芳香,如“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说得是梅花的香味;耳朵能够听到园林中不同的景观的声音,如拙政园的“听雨轩”,雨滴落在芭蕉上的声音;“松风亭” 利用风入松间, 发出沙沙松涛声,感受宁静,这些由景物的外形而产生对景物的意境的感悟。

4 结束语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无论从造园手法还是形态塑造上看,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丰富的。我们在学习、借鉴时,要结合现代景观的各种因素,站在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