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命责任感,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妈就站起来吼:“你不去我打断你的腿!”
我不怕挨打,不动。
弟弟抱住我说:“妈妈叫你上你就上吧,我帮妈干活……”
“滚!”我一把推开弟弟。
妈扑过来劈里啪啦十几下,我痛得直发晕,但还是一声不吭。
我一直就是这样,不吭不笑,想怎样就怎样,谁也猜不透。我和弟弟根本不像是姐弟,他爱说爱笑,会撒娇讨好,是个鬼精灵。妈妈常是两张脸,对着弟弟笑眯眯,转脸对我就咬牙切齿。我有许多想法是不敢讲出来的,爸妈都有点憨,爸除了种地就只会下煤窑,又苦又累还受气。爸爸死于矿难时,我没哭。谁能想到,11岁的我也想到过死。没有那样做,也是为了弟弟。眼下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我还上什么学?
第二年,弟弟要上学了。头天晚上,都半夜了,他偷偷跑我屋里来,摇醒我,将头凑到我脸上问:“姐,你让我上学吗?”我真想抱住他亲一下,对他说一定好好上学,给家里争口气。但我只说:“我不管!”弟弟一步一回头地走出去,仍叫着姐呀姐……
弟弟很聪明,学习也很认真,常拿了奖状让我看。我总是撇撇嘴,但心里很高兴。弟弟上三年级时,开始生病了,常常头痛。弟弟很懂事,也很能忍,所以,我和妈妈发现时已很严重了。妈妈带弟弟去镇上医院,医院没检查出有什么毛病。接下来,弟弟头痛起来常抱着头发抖,他开始还咬紧牙不哭不喊,可有时也像神经病似的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妈又带他去看了很多医生,又被当成脑神经病治疗,钱没少花,病却总不见好。
弟弟正常时也有点痴呆了,妈又带他去了县医院,终于被确诊为脑瘤,而且是紧临动脉血管且压迫视觉神经。医生说这种少儿病例实为罕见,国内目前做不了这个手术,也没有别的治疗方法。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屋里哭。我觉得这个家唯一的希望破灭了,我彻底绝望了。妈妈进来了,坐在床边,静静地看我哭。我不哭了,她说:“有病看病,没啥。咱进省城找大医院,边打工边找!我就不信天会塌!”妈妈没有悲观没有迟疑,我忽然发现妈妈一点也不憨,甚至比许多能人还临危不乱。
几天之内,妈妈就把房子和家当全卖了,带着我和弟弟进了省城。我们租房住下,然后开始一家一家找医院,终于打听到一家医院新进口了一种设备,可以直接用射线切除肿瘤。我和妈马上送弟弟去住院,检查后,医生说弟弟的病已拖得太久,手术很难成功。妈当时就说:“只有这办法就用这办法,我儿子命大!”手术费三万,妈妈只有卖房子的一万多。她跑回乡下借了三天借够了钱,又立即返回医院,求医生马上做手术。
弟弟已是在昏迷状态,大多数时间是躺在我怀里。每当他醒来时,就紧紧地抱着我,嘻嘻笑:“姐!谢谢你……”我再也忍不住了,使劲亲他,哭着说:“傻弟弟,我是你姐姐呀……”弟弟就一声接一声地叫姐姐。
手术后,医生说弟弟能活着下手术台已经是奇迹,以后咋样就难说了。回到出租屋后,在弟弟熟睡时,妈妈拉我到一边对我说,弟弟太懂事了,那样的手术,麻药无法奏效,大人也忍受不了的疼痛,弟弟浑身颤抖着却只重复一句话:“妈!我不痛……”我流泪,妈妈说:“不哭!学你弟弟!”
妈妈找了份保姆的活儿,由我照看弟弟。弟弟好长一段时间只是一副痴呆相,最喜欢偎在我怀里傻笑。两个月后,我发现弟弟一只眼睛失明了,头发开始脱落,牙齿也一颗接一颗地掉。妈妈说还得治,得赶紧挣钱。接下来,弟弟的头痛又犯了,而且更加严重,头痛起来就像个疯子,抱头撞墙,用凉水浇头,拿木头打头。每到这时,我就只有哭,毫无办法。妈妈工也打不成了,带弟弟又去医院,医生说已没有任何办法了。我一听就放声大哭,妈妈吼:“憋住!没办法也有办法!”
回到家,妈妈让我看好弟弟,她到处去找能给弟弟止痛的办法。病没治了,就要把疼痛减到最轻。没想到,这种病连止痛的药也找不到。那天,妈妈回来,弟弟正在犯病,发疯地要撞墙,要死,我抱也抱不住。妈妈进来,跪趴在地上对弟弟说:“孩子,来撞妈的头,就不痛了!”弟弟真的撞了起来,和妈妈一样的姿势,一下一下地撞,妈妈在笑,在鼓励……最后,弟弟真的不痛了,醒了,愣了,妈妈已晕倒在地了。弟弟抱住妈妈大哭起来:“妈妈,对不起!我不再痛了,我一定不再痛了……”妈妈醒了,摸着头还是笑:“谁说没办法了,嘻嘻……”弟弟笑了,我跪下给妈磕了几个响头。妈问我这是咋了,我没说。
弟弟真的几天没再头痛,最后是在夜里静悄悄地走的。妈太累了睡着了,我是被弟弟的身体冰醒的。弟弟紧紧地偎着我,嘴唇咬烂了,两只小手紧抓着一团被单。我坐起来,妈妈立刻醒了,她看明白了,就紧紧抱住弟弟――终于,可以放声大哭了!
■铁块从天而降
5月29日中午11时10分,吴斌驾驶杭州长运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
车载摄像头记录下了全过程,画面显示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
由于吴斌的肝脏损伤实在太严重了,按医生的說法,他的肝脏已经像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输入的血已经相当于给全身的血换了一遍。需要度过最关键的5天排异观察期。6月1日凌晨零点十三分,吴斌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虽经医院全力救治,吴斌还是于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过世,享年48岁。
■还原最后40秒
根据杭州长运提供的车载视频,我们来还原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分钟。
11点39分24秒,一个块状物体,穿过挡风玻璃,击中吴斌腹部。吴斌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块状物体”弹了一下。先用右手捂住腹部。挣扎着将右腿伸长,踩住刹车;11点39分52秒,吴斌解开安全带;11点39分55秒。停车,左手拉手刹;11点40分05秒,想努力站起来,告诉乘客注意安全。
■10年零投诉
记者从杭州长运集团获悉,作为一名专职驾驶员,吴斌自2003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把旅客的安危放在首位,他刻苦钻研驾驶技术,认真做好每次出车任务,以良好的心态、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无数赞誉。
他驾驶客车已经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作为一名窗口服务者,他始终把车厢作为自己的“家园”,以诚待客、以心交心,十年来,旅客投诉为零,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
据无锡高速交警大队的警官介绍,5月29日乘坐吴斌开的大巴的乘客笔录做得非常特别,因为很多旅客都写得声情并茂。特别是对吴斌安全操作细节的描述相当仔细。还有不少旅客对于吴斌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如此冷静地停车而动容。要到医院看望吴斌。
■负责的好男人
他的岳父汪先生告诉记者,吴斌非常有责任心,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一点都不意外。而且吴斌还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出车之余总还要帮忙做些家务。陪老人去看看病;他是女儿眼中的好爸爸。平时会带读高二的女儿出去打打羽毛球。缓解她的学习压力;他还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很顾家。疼爱妻子。
而吴斌姐姐的眼里,这个弟弟爱好运动,平时也注意锻炼,身体很棒。“要不是棒棒的身体,估计他在关键时刻都无法挺住。”吴女士在第一时间得知弟弟病危时,还一度寄希望他能战胜死神。但是最后的结果,让她悲痛欲绝,“他这一生都很平凡,但在最后一刻却做了件最伟大的事。”
■老婆,我爱你一生一世
那天小雨簌簌,我和摄影记者买了一束,骑着自行车,来到吴斌家。吴斌家不大,70平方米左右。生前,他和妻女、父母一直住在这里。吴斌爸爸今年74岁,妈妈72岁,担心两位老人触景生情,吴斌妻子让老人家暂时先住在宾馆。吴斌的女儿。今年18岁,读高二。在宾馆陪着爷爷奶奶。
昏黄的灯影下,悲伤无处躲藏。吴斌妻子。模样清秀,很瘦,缩在灵堂吴斌照片的身后。穿着一件黑色针织外套,可手心依然冰凉。說起丈夫,她忍不住在生人面前呜呜哭着。“本来,我们准备31日坐飞机去云南。吴斌工作很忙,天天在外面,这是我俩第一次要坐飞机去旅行。可29日,突然就听說他在路上出事故了。
“吴斌吸烟,但是他从不喝酒,即使过年,他也从不喝酒,因为他是司机。他对工作很负责,对我和女儿也一直很好。每年我过生日。都给我买玫瑰花。”吴斌开车时,妻子从来不敢给他打手机,“他每天的班次我都知道,我都会算着时间,等他到杭州,再给他打电话。”
吴斌妻子无名指上戴着刚买的金戒指。上面刻着“520”,另一只戒指刻着“131”,“虽然吴斌不在了,但我还是要给他戴上。这对戒指是我俩之前商量要一起去买,当结婚纪念礼物的。我爱你,一生一世。”
■交警流着泪做笔录
6月1日,吴斌的遗体被送回杭州朝晖五区的家中。吴斌的同事、朋友、被救的乘客,还有素不相识的杭州市民甚至外地人纷纷赶来悼念。数百个花圈。上千个鞠躬。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意。“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前来吊唁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话。
1.问题提出
人们往往对有心理问题乃至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持有偏见,认为他们在生理、心理、道德、行为上存在缺陷,视其为“精神病”“疯子”、“变态”,从而歧视、拒绝、回避这些人群。早在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offman就将“污名”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Vogel等人将“心理污名”定义为寻求心理帮助的个体感到自我和社会不可接受的受损身份,由于污名使人们对求助者持有负面印象,这就导致了个体不愿意暴露他们的心理困扰,并且逃避心理咨询或治疗。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普遍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中心,用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会给个体的生活、学量消极的影响,并且心理咨询和治疗会有积极的疗效,但是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很小,对专业性研究机构,如综合医院心理治疗科、校心理中心的使用率并不高,由宁波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有的统计数据可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行为的大学生占心理关注对象比例很低,而相关研究均表明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只占1.46%,持模糊、矛盾态度的占40.6%,另有4.8%的学生明确表示“否”。为什么“潜在的求助者”难以成为“现实的求助者”,其主要阻力在于社会长期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混淆、歧视与偏见,使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污名”。因此探索“心理污名”如何影响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行为,以及如何减少“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中的责任推断,羞耻感的影响将对高校心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研究设计
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求助污名量表》和《心理求助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心理污名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污名对心理求助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其次,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构模型,引入角色扮演、情境w验、经验分享、演讲等多样化形式,改革固有的团体活动形式,建立团体干预方案,并利用专家访谈,最终确定团体干预方案;再次,使用RCT实验设计(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对已有的方案进行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评估干预方案对求助行为改善的水平,进行总结归纳,完成干预实验;最后,查找相关资料,在已有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为降低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提供应对策略,改进目前状态下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实验结果
通过对污名影响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可以得到污名影响求助机制的四条路径:一是污名直接对求助的影响,即污名心理求助;二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间接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责任推断心理求助;三是污名通过羞愧间接地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羞愧心理求助;四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的共同作用对求助产生影响。
对污名、责任推断、羞愧、求助倾向的效应分解上面分析,对求助倾向的直接负面影响效应是最大;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两因子对求助产生的间接负面效应大于污名分别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因子对求助倾向产生的负面间接效应;污名对责任推断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大于污名对羞愧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
在个体在求助源的选择倾向上,当问及被试自身的心理问题时,其选择求助倾向排在第一位的是向朋友和同学求助,接下来依次为向心理老师求助、根本不求助、向班主任求助和尝试以别人的名义求助。
4.干预方案
参考樊富珉等人团体设计活动,引入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演讲等模式,设定多个内容,邀请在心理学专业研究和教学上具有10年以上、博士学位的心理学专家进行专家访谈,围绕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内容设置团体干预方案:
活动目的1: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
活动方案:活动之前两个星期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准备1000字演讲稿,演讲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心理咨询主要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2)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3)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A热身阶段:连环自我介绍,并进行分组
B讨论阶段:“奇葩议会”,各组对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病”这个主题进行辩论。
C演讲阶段:“超级演说家”,每一个组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推选一位必须结合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超级演说家比赛,与全班分享观念,在此过程中,如果有遗漏,必须让第二个人补充,第二个补充的同学必须在第一个同学的基础上,说出第一个同学表达的所有观点,再补充剩下的。、
D总结阶段:老师对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活动目的2:提高大学生人际开放性
活动方案:
A热身阶段:小兔子跳
B自我表露阶段:用公开量尺让学生在永远保密――随时公开选择事件写在尺上,(1)最怕发生的事情(2)最不敢想的事(3)最不容易忘记的事(4)从未告诉过别人的事
C总结阶段:填写自我隐藏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小组进行讨论。
活动目的3:减少大学生对寻求心理援助的污名
活动方案:
A热身阶段:OH卡片进行故事联想
B角色扮演阶段:对4个已经设定的关于心理求助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C讨论阶段:角色扮演结束,通过交流理清学生思路,讨论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活动目的4:提高对心理咨询的信任
A热身阶段:寻找你觉得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有哪些
B讨论阶段: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大家达成共识的10大优秀品质得出,然后选代表进行解释。
C总结阶段:小组做成小论文形式,将咨询师特质、咨询过程相联系。
通过RCT实验设计后,结果表明,此干预实验是有效的。事后比较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行为意向、态度、应对效能和预期效用量表的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
5.建议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曾在咨询届流行一句话:中国社会不是民众不懂心理咨询,而是他们不懂心理学,所有在基本的心理问题的解读上要专业,同时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开设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内容,让大家啊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治病。同时,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建立高度的信誉和正面形象,通过培训合格的咨询人员,鼓励咨询师进行专业培养等,推广优秀,善解人意的咨询师形象来为学校心理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