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首先从思想上改变对课外阅读的偏见
做任何事情,指导思想至关重要,思想转变了、跟上了,事情也就好办了。农村初中因受地理环境和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从学生到家长,从老师到学校,在思想上对课外阅读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见,一些人的传统观念和一些学校近似杀鸡取卵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不应只知埋怨学生的阅读水平低、读书少,而应该放眼时代教育的发展,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肩负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的思想意识转变了,就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家长,通过学校研讨会、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共识,齐抓共促,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二、发挥群体力量,改变无书可读的现状
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书可读。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很少、书籍陈旧,又受管理因素的影响,学校图书馆不能全面服务于学生,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根本不向学生开放图书馆。没有图书,学生纵然有再大的阅读兴趣,也无可奈何。
在这种条件有限的农村初中里,学校除了要加紧建设图书馆外,我们师生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群体的力量,人人献出一本书,人人享用60本,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把诸如《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传统中外名著捐献出来,也可以建议他们捐献诸如《读者》《杂文月刊》《小小说》等一些优秀期刊。因为这些书刊都是不少学生家里有的,也是大家普遍喜欢读的。这些课外书有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有的可以锻炼学生的情节构思,好处多多。
同时,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私人藏书来丰富班级图书角,这样一来,在无形之中能对学生的阅读起一种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因农村学生从小接触课外读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得来一本课外书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读起来,所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传授课外阅读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哪些课外读物要多读,哪些书该泛读,哪些书该精读,不同体裁的书关注点又在哪里等,都需要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去灵活掌握。
四、指导学生养成“收仓入库”的习惯
读书既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课外阅读更是如此。古人读书“手不停批,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作好批记、写好心得体会,并注意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收仓入库。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欣赏品味这些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动人情节等“库存”内容,享受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五、在交流中提升课外阅读质量
农村初中的学生因胆量较小,同学之间缺乏交流,有什么心得体会也不会说出来,各看各的,看完了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以多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可以复述概要、推荐书目、谈心得体会等),可以举办“我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征文活动,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创办班级“手抄报”,也可以在课内留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锻炼学生交流、发言的胆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令人堪忧。笔者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只有7.1%的同学每天回家会做阅读题,但是只是辅导资料中所出现的阅读题,也只是为了应试而已,30.3%的同学课后经常会做阅读题,45.8%的学生课后偶尔会做阅读题,而17.8%学生课外根本就不阅读。学生给出的理由如下: ① 没有可读的材料,就是买,也不知道买什么阅读材料才好; ② 没有时间阅读,每天的作业都很多; ③ 英语阅读中有很多的生词,有时句子很长,即便单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也不懂,看着吃力,见到英语阅读就心烦,没有耐心去阅读。
二、 课外阅读教学实践
1. 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
针对学生不知课外读什么,或者说没可读的材料,笔者采取了开放式的阅读方式,即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大都喜欢看一些童话故事,所以可建议学生买些英文版的童话故事、书虫(一级)以及新概念英语一级、二级等。因为故事短小,语言地道,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还是很愿意读的。笔者还为学生订了《中学生英语》、《英语周报》以及《21世纪报》等报刊,因为报纸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文章体裁广泛,有议论文,说明文和广告等。同学们通过报刊能了解语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动态。这样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来建立英语读书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水平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还可以相互交流读后感。
除了推荐阅读材料,笔者还鼓励学生去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并且再让学生谈论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少同学坚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等,并细致地做笔记。阅读心得讨论在同学中起到了交流、互动及感染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无形中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将课堂内的阅读内容在课外进行拓展延伸,一来可以巩固课堂内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等;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在我们初中的英语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有阅读课,在学完本单元的阅读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章,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7A Unit1 This is me的阅读课学完后,我就让学生阅读报刊上周杰伦、成龙等明星的自我介绍,学生对这些明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这些明星的个人信息,学生很有兴趣并且有成就感。
2. 指导学生将课堂内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针对学生提出的英语阅读中有很多生词,有时句子很长,即便单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也不懂,看着吃力,见到英语阅读就心烦,没有耐心去阅读的问题,笔者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根据上下文猜词等各种阅读策略贯穿于阅读训练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其打造成型以便能自然延伸至自主课外阅读学习之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阅读的一个障碍,英语文章大多涉及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西方文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难免对课外阅读有所畏惧。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很多同学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对于英语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不同也时感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因此而延伸出课外阅读的惰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拓宽他们对西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就是主动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外作业太多,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笔者在教学中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本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很大一部分家庭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并且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
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当然不宜过多,以免给学生造成阅读的压力和负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事与愿违,一般一个星期写一到两篇,让学生记下阅读中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于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课外阅读一定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妙妙爱读书,但和泥妮相比,妙看的书还是太少。
上个星期,语文老师让妙妙和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朗读她们近期写的作文,课后,妙妙觉得那个女同学的
文章写得太好了,“那才是真正的才女啊!”妙妙这样由衷地评价那个同学。
那个同学同样也赞赏妙妙的作文,她说:“我很欣赏你的文笔,只是如果再加上点郭敬明的风格就更好
了!”经过交流,妙发现那个同学在小学时就看完了金庸全集、三毛的大部分书、还有很多名人传奇。
她看的书很杂,又很多,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很有思想性。与的同学相比,妙妙所读之书真是贫乏得很。
昨天妙妙问我:“你知道郭敬明是谁吗?他写过什么书吗?他写过一本《幻城》你知道吗?”
读老实话,我真不知道,而妙妙也是才知道这个作者,我准备这个星期就买了他的书来看。
我希望妙妙多读书,读好书,除妙妙自己计划中要读的她最近感兴趣的中外戏剧类书籍外,我想让妙妙
读过更多的书,以开阔视野。而我在这方面是多少的孤陋寡闻。
我想两位推荐一些书,等下个星期妙妙中考结束,好好过把读书瘾。
主题:初中的女孩,可读的东西很多呀。
作者:筱音爸爸
关键还是她的兴趣点。比如她提到《幻城》,这里就有兴奋点,因为许多孩子都在传看。孩子特别容易
受到身边同龄人的影响。
平心而论,我并不觉得《幻城》是特别好的书,网上可以找到这本书的文本,你有兴趣不妨读一读。它
带有当代大孩子所特有的想象,有点酷,意像多从动漫故事中借鉴过来。这是孩子们的时尚。
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一点“叛逆”,他们希望大人承认他们的个性。所以,如果很急切地推荐东西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