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自主生命科学

自主生命科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自主生命科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自主生命科学

篇1

在互联网+时代,各渠道信息量急剧增长,课堂中教师不仅要熟练调用课本上的资源,还应该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让学生收获更多、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丰富的资源库中学到更加丰厚的知识,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一个开放的、自主的,适合个性发展的课堂。

案例呈现:

第一板块:听金曲猜歌名,心中的骄傲唱出来。

1.依次播放歌曲:学生通过抢答器完成竞猜。

2.创设穿越时空历史飞船的情境,妙趣横生揭课题。

第四板块:祖先智慧大集锦,心中的骄傲赞出来。

1.学生利用数字化相应平台,用最快的速度将发明物与相应人物连线对对碰。

2.出示抢答题。

利用数字化抢答软件活跃课堂气氛,第一次是抢答竞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入课的热情泛起小小的,第二次是课堂新授巩固环节,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拓展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祖先智慧”的学习空间。教师合理利用适合思品课程教学的小软件,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影音资料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构建资源丰富、生动有趣的新型课堂。

二、以数字化的交互技术体验生命,创造生活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必须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互勾连,创设符合课堂内容的知识情境,充分与学生的自主感知相结合,与儿童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在心理上接纳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化的交互手段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案例呈现:

第二板块:书写体验大PK,心中的骄傲写出来。

1.学生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2.小组初体验合作:

(1)每个小组利用不同材质的“书写板”完成一句古诗的书写。

(2)书写后交流:和在“纸”上书写的感觉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同时进行视频录像。

3.出示造纸的原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请学生分析造纸术被广泛传播运用的关键因素。

4.揭示造纸术传播的路线图。

5.小结:纸为传递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板块:印刷指南火药,心中的骄傲展出来。

1.印刷术的背景知识介绍,了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2.板演“活字印刷术”,利用单字模“我、是、中、国、人、爱、华”,自由组合,在黑板上引出各种不同的词汇和句子。

3.谁是大赢家?(视频对比播放)课前录制视频:

(1)事先准备若干印章、纸、笔、墨水。

(2)分别录制视频。(计时1分钟,同一句话,一个人印刷,另一个人抄写)

(3)比一比:十分钟过后,谁会赢,为什么?(巧用数字化平台的投票器进行当堂表决)

4.翻看书上有关印刷术的部分,交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5.情境创设:我想对祖先说……

6.小组探究式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项发明,制订研究方案,并通过查阅、整合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汇报。

本课第三个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在不同材质上书写,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悟纸的优越性,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体验书写的视频,汇报时当堂播放。此处利用录像的形式结合汇报,能让所有学生对每一小组书写情况的视觉体验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大大提高了体验效率。“四大发明”是物化的依托,是抽象的聚焦,隐藏其背后的是一N“爱敬祖先”“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设计制订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合,并进行针对性的了解与汇报,将这份埋藏在孩子们心间的敬畏与景仰变成具象的体验。

三、以数字化的交流方式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

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思维的方式,也必将引领思品课堂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形势下的思品课堂应该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利用学校数字化平台等,突破学科、书本、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与传统思品课堂相融合并促进创新。

案例呈现:

第五板块:中华儿女中华情,心中的骄傲传承开。

1.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节选)

2.插入《今天,我可以这样爱国》的视频,提升情感:“敬祖先,爱祖国”,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打开博爱教育集团的微信,把“常州市十佳小院士”博爱集团四(4)班王欣恬事迹简单介绍给学生。

篇2

    参加工作后,每次接新班,这也成了我的习惯。在未与孩子见面前,我们就利用誊写名册,安排名单等从文字上熟悉每个名字,开家长会时,把孩子的名字与家长联系起来,第一次家访时,把抽象的名字与具体的特怔联系起来。等到9月1日正式开学,基本上每个孩子的名字都记在我们心里了。当家长听到我们那么自然地叫出孩子的名字,都很感动。

    就这么一年年过去,我认人记名字的本领见长,每次借班上课时,总能很快叫出他们的名字。具备这样的本领有二大好处:

篇3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布鲁姆的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课程的重要性,而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激情激趣就尤为重要。因此,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我在教授《老王》这篇课文时,打破平时授课的习惯,在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画说老王”,即出示老王的人物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眼中的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并谈谈自己这样说的依据。“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陡增,为了尽早明晓答案,他们便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中。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要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可见这“课的第一锤”有多重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诱生质疑,巧施点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猿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解惑”,还要让学生“生惑”,并且要让学生在“生惑”的同时有能力自己“解惑”。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会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巧妙的点拨指引,又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积极思考中得到发展。

例如《老王》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到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时,生1提问:“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回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我”转身进屋老王就说 “我不是要钱”?他是怎么知道我一定是去拿钱?生2也说:是啊,“我”可能是转过身去放香油和鸡蛋,老王这样说是不是怕“我”不给他钱?其他生听后也是满脸的疑惑,都默不作答。显然,学生对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能更深地探讨下去,犯了浅尝辄止的毛病。这时教师应巧加点拨,悉心地加以引导。这一内容我是这样教学的:师:对呀,老王肯定是怕“我”不给他钱,所以有意这样提醒“我”别忘了给钱。看来,“我们” 互相并不够了解,还不够知心。生齐笑,大家顿时豁然开朗,争先举手。生3:我想是因为“我”以前也经常在经济上接济老王,他对我一转身的动作太熟悉,所以,我一转身他就知道我是去拿钱。师:好!看来他们还是知音,老王这样说正是他们彼此太了解的体现。师生开怀一笑,在笑声中大家体会着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课堂自主学习不是学生放羊式的自己学习,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在学生困惑不解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不仅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思考,更让学生品尝到了思考成功后的喜悦与兴奋,从而把课堂气氛推向。

三、学法指导,润物无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