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自主学习的理论

自主学习的理论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20 10:58: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自主学习的理论,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自主学习的理论

篇1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理论认识;能力;探索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认识

1.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院的吴也显详细阐述了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金春平认为自主学习活动的类型包括:自学、讨论、操作与实验、评价、实践;认为培养自主学习活动意识的方法为有意选择、主动参与和积极发现三种;认为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环境的方法为开辟较为广阔的活动场所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自主课堂》一书的译文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新理念,通过一个典型的个案研究,阐明了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在培养自主学习者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需求和参与。福建省余文森、王永、张文质三位学者共同主持的“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提出了“先教后学、自主学习、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观点,效果显著。丰台区教科所的“协同教学”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思想,创建了“协同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顾明远)。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还发现,此方面的理论分析较多,范围较广,能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还不多,在此领域展开研究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当前传统教育中仍存在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具体表现在:(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对书本知识、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2)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为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教自主学习能力是人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终身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首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分析、思考等,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创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其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近几年,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鼓励学生探索,激发强烈求知欲

心理学指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探索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数学教材本身的特点,每堂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富有启发激趣的情境,在引入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问题”内容充分体现新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进入兴奋,活跃状态。我采用问题悬念,直观投影,以旧引新,动手操作,艺体娱乐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学生以间接形式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总结过,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二泉映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画面上出现无人的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身背二胡,手提破口袋。这时学生个个面色严肃,对阿柄的遭遇有直接的感受,这比用很长的通过一段介绍要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演示,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然后一曲《二泉映月》悠然而来,学生心中的感情立刻被激发出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

幽默故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教生字“疑”,我从讲故事入手:有一天,一位猎人去打猎,发现两只凶恶的狼,他想用什么武器来对付呢?用“匕”(匕首),用“矢”(箭),还是用“刀”?都不行,因为打死一只狼,会招来一群狼,最后决定“走”。板书:疑,再让学生看看“疑”的组成结构,是匕首、箭、刀和走的组成,从故事中对这个字记忆犹新。这种幽默故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的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某些游戏中表现出思维敏捷并富有首创精神。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如果把游戏带进课堂,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适当进行一些游戏。如找朋友、送信、送动物回家、小猫钓鱼、帮花苗开花等。每一次游戏中,还加上激励性的评语和“智慧星”、“进步星”评比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中注意力上课的信心,从而快乐地接受知识

2. 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学习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还是绝对的权威者,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熄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二)强化自我培养意识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每堂课我都通过揭示学习目标或提1-3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领会教学方法,然后由学生读教材,在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思考地读,在矛盾、疑惑中探索寻求理解。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强化自我培养意识,也使学生尝到了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巡回过程中,我有目的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读、思、学的亲身体验,实现了从旧知识向新知识初步形成的转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给学生所搭的阶梯可以逐步淡化,慢慢撤掉,这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样锤炼出来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困难。

这样当学生通过自己吸收与融会旧知识来建立理解的新知识结构,依靠自己内心的创造和体验获取新知识内容,学生就从中享受到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喜悦,学习动机和态度会趋于持久和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讲只着重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路,释疑和指点方法,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议论、发表意见,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发生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

(三)注重学法指导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我国英语教学目标已由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变为能力的获得,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虽然各学派研究的角度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也存在广泛的争议,但自主学习作为语言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要求学习者能在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学习管理方面对自己负责。

1 主要的自主学习理论

1.1 人本主义理论

起源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内在心理机制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研究者Mc Combs, Ames, Covington & Omelish 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自我系统的结构包含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象等。”①

应用于教学要注意: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在教学目标上,要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这一理论影响下,贯彻自主学习时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其次针对学生的自我过程分别予以指导”。②

1.2 认知构建主义理论

在巴特莱特(Bartlett)和皮亚杰(Piaget)的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了有环境的影响外,主要是主客体之间的新的认知图式的构建过程。

经过教学实践有些教学法比较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比如,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策略等各种理论,还有同伴间互相辅导和讨论,通过合作来构建各自的学习理论。

1.3 操作主义理论

自主学习的操作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操作行为,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可以通过设置:刺激-行为-结果-强化的程序来激发和促进自主学习。此理论比较注重外部环境的制约,以及如何使反应朝积极方向发展。

1.4 信息加工理论

由温内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可以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循环反馈回路。个体获得的信息经过检测,与预设的标准匹配就以信息输出的方式退出,否则要进行改变或转换已达到符合检验标准。

1.5 意志理论

意志理论是科尔(J.Kuhl)和考诺(L. Conro)等提出的。考诺认为:“ 动机过程在决策形成和促进决策上起中介作用,而意志过程对决策的实施和维护起调节作用。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者把意志控制分为两大类:内隐的自我控制和外显的自我控制,每类控制都包含具体的意志控制策略。”③所以在这一理论下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锻炼学生意志来提高。

1.6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者齐默曼认为:“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就是自主学习者。”④

社会认知者经过实践提出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主要强调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设立、策略的学习、自我评估及反馈,以及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1.7 言语自我指导理论

言语自我指导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语言调节自我学习的过程。可以用语言内化的方法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自主学习模型

2.1 麦考姆斯的自主学习模型

麦考姆斯(Mc Combs)是自主学习的现象学派代表人之一。他认为,要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要使学习者对自身能力有积极的认识,还要针对具体的自我过程进行系统训练。

2.2温内和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型

20世纪90年代后,自主学习模型经过改进,对学习的内在机制的理解主要偏重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种视角下学习的过程涵盖:任务确定阶段、目标设置阶段、策略完成阶段和元认知调节阶段。

2.3齐默曼的自主学习模型

齐默曼在吸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套自主学习模型。他认为,学习者除了要学会管理内在的学习过程,还要对外在的反馈和环境进行调节。齐默曼认为,自我效能、目标设置、策略选择和使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成分是自主学习中较为重要也更容易操作的成分。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

从以上自主学习理论及各种模型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习动机方面

要有效地自主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个体具有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以及忍受性这样的意志与品质。对内在动机起促进作用的有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料、价值意识、兴趣、归因倾向、目标定位等。

“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目标等级,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绩”;⑤“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动机性信念和体验到的学业成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⑥

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的引导行为的参照点,也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的一部分。“Pintrich 将人的学习目标分为两个维度四种形式,即:追求-掌握性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个体关注的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及自我提高;追求-表现性目标,个体关注的是胜过他人, 显示自己的能力;回避-掌握性目标, 个体关注的是避免误解,不能完成任务; 回避-表现性目标,个体关注的是避免产生自卑感,让别人看不起自己。”⑦

3.2 认知策略方面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认知策略的学习主要在于应用和迁移。可以通过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知识,激发学生使用策略的动机以及训练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认知策略来训练学生对认知策略的应用。

3.3 元认知发展方面

元认知可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过程。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具体训练:学习计划的制定;自我监控和调节;自我评价;意志控制过程。

3.4 利用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能力方面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个体要知道如何求助他人,主动选择或营造学习环境,利用各种资源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

4 自主学习中的师生定位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自主教学模式后师生的定位将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教师而言,面临着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使其能改善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调动学习情绪,找到最佳学习策略等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采用合理、有效的监控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作出适当的反馈。学生也要学会逐步提高学习积极性、独立性。

采用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必要的。结合自主学习的多元理论,笔者认为要灵活使用以下教学模式:T-S 教学模式、S-S 教学模式和PBL模式。

使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英语知识,并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使小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完全依赖老师。通过这种合作中的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流技能,又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释

① 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体验的视角.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② McCombs B L.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 phenomenologicalview [M].//Zimmerma B J, Schunk.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Spring-Velag New York Inc. 1989:51-82.

③ L.Corno The metacognitive componen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ntemporary [J].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11:333-346.

④ Zimmerma B J.Sebast ian Bonner Ro ber t Kovach.自我调节学习[M].姚梅林,徐守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篇3

一、前言

由于社会对懂英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对具有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越来越青睐,然而,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之后,各个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改革工作,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并最终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和国际化的要求。改革的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考试等很多方面。教学手段上,不少高校都引进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自主学习系统。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系统的优势就应该了解并掌握其理论基础。

二、自主学习

网络听说自主学习平台的引进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众多语言学者都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应该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并需要正确指导。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因其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越来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关于自主学习,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Diciknson指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决策,并对这些决策和其实施完全负责的学习环境。Holec给自主学习下的定义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决定自己的学习,二是必须要有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国内学者束定芳先生认为,外语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态度,学生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地并积极投身于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环境,学生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他同时也指出,没有外部的环境,如教师,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料,特别是在培养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实现前两项(即态度和能力)是不可能的。

在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自主学习得到了重视。英语自主学习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应该采用的方式,自主学习能力也应该得到培养和提高。英语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其次,根据自身状况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度。再次,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最后,对学习计划和安排作出调整和修改。网络自主听说学习模式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是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好途径。

网络听说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的特点:(1)以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人机互动为基础。(2)需要学生自己参与各项听和说的训练中,主动利用原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网络中虚拟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运用的机会,同时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享有一定的自由。这些特点对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有着依赖性,几乎完全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因此对自主学习不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3)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4)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应试教育,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并且大学前也未接受过自主学习的训练,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听说自主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网络听说自主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却由个人自己决定;每个人的世界是用各自的头脑创建的;他们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很重要,学生通过与环境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和其他社会环境进行交互来建构其自身对事物的认知。

2.其教学理论主要观点: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知识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者关心的是学生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3.网络自主听说平台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首先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网络环境也使协作和会话得以实现,交互式学习环境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听说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需要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网络听说自主学习平台的引进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改变。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信息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从而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这正是建构主义所倡导和主张的。即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听说自主学习

网络听说自主学习平台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网络自主听说学习平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对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再者,网络听说平台创造了人本主义教育学者提倡的自由、融洽、和谐和真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察觉到学习和自我的关系,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倾向,把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中心从教师转向语言习得者自身。

五、认知主义理论与网络听说自主学习

语言学者Krashen认为,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其中包括略微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输入,视听觉的双重刺激能够比单纯靠视觉来接受信息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约为30%―50%。实验也证明,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听到的20%,看到的30%,自己听到并看到的50%。网络听说自主学习系统恰恰符合这样一种规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视觉和听觉语言信息输入,有音频、视频、动画、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