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产品的营销

农产品的营销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产品的营销,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产品的营销

篇1

一、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竞争仍处于较低水平,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仍聚焦于价格竞争,农产品的品牌竞争仍处于劣势,这对我国农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实为不利,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1.缺乏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建设,品牌传播渠道单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区域文化和农产品产地的区域差异较大,这为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差异化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未能有效地与本地文化相融合,从而忽视了农产品品牌内涵的挖掘和研究,不利于尽快形成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同时,由于受到农产品传统的运销方式的影响,农产品经营主体还没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形成整体的品牌意识,单一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要求。2.产业分布零散,农产品龙头企业少,不利于树立区域品牌。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的品牌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即承担着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又肩负着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龙头企业较少,特别是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就更少。造成我国农产品龙头企业较少的原因,首先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传统习惯是分散化生产,这就造成了农产品经营效率低、生产企业规模小、总产量低,并缺乏规模效益,由此导致农产品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故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流通专业化水平低,导致农产品企业整合农产品产业的成本过高。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形成区域品牌,进而强化区域品牌,形成市场上的知名品牌。3.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结构差异化优势不明显。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故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都是粗加工,产业链短,较难形成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农产品链。同时,我国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差异化特点不明显,自然就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在品牌营销中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欲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付出较高的投入和更大的努力。4.农产品品牌营销差异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相比于其它市场而言较为稳定,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较少,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不明显。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农产品经营主体要把握住消费者未来新的消费需求,强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品牌的差异化经营。5.政府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缺乏实质性的引导措施。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虽然不断出台各项农业政策来扶持我国农产品的发展,但是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却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例如品牌策划、品牌推广等,政府却因为职能的缺位而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农产品能否得到有效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否能落实,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积极扶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和环境上的支持。

二、提升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和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的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应努力做好几方面的工作:1.提高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市场意识,即让农产品经营主体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呢?就是要让农产品经营主体意识到品牌的附加价值。品牌对于一个产品而言,它不单单是产品的商标,更是区别于其它竞争者的产品和构建消费者对产品忠诚度的核心,因此,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品牌作为一种竞争方式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认可度。2.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构建农产品品牌营销主体。农产品的经营者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经营者规模普遍较小、效益普遍较低,普遍缺乏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了能够推动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建设,占领农产品的营销市场,需要培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一般规模效益较大、整合效益明显等,它们都承担着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任务。3.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农产品企业开展品牌营销的基础。为了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查,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到消费,需要层层把关。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经营主体也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自身产品的信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我国地域辽阔,这就为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差异化营销奠定了基础。为了发挥这种特有的区域特色和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我国农产品发展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农业特色优势,并努力将区域性农产品发展成为特色农产品。同时可以将当地的文化融入到农产品的品牌当中,深化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和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发展需要调整农产品的结构,优化农产品的组合,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要优化和整合农产品产业链,将农产品品牌的经营与其它产业相结合,发挥其它产业对农产品发展的连带作用,将农产品的发展与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融合在一起,以综合力量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这会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5.加强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渠道建设,营造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良好环境。农产品的品牌传播离不开营销渠道的发展。过去,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单一,无法发挥营销渠道对农产品品牌的支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不断兴起,这些营销渠道为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我国农产品的发展需求相比,营销渠道建设仍然较弱,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构建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首先,从农产品市场建设的角度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努力加大对农产品信息基础的设施建设,以此来整合农业、农村和农产品信息,实现信息的贡献和交换,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其次,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即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为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以此支撑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渠道的拓展。

本文作者:倪震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篇2

现在在宁夏,不论是宁夏人外出访友,还是外地人来宁夏做客,都少不了带他家的几包枸杞出去,送枸杞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一种面子。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们看来,宁夏枸杞的品牌化过程经历了三个时代:1.0时代是小包装售卖时代,它改变了枸杞的土特产形象;2.0时代是百瑞源开创的“头茬枸杞”时代,在所有的枸杞品牌当中,它第一个提出了“六月红头茬枸杞”这个战略新品,把枸杞带入了细分品类时代,让500克枸杞卖到了将近300元;3.0时代打造了“小产区珍稀枸杞”概念。

在完成“六月红头茬枸杞”战略新品策划、上市的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百瑞源拥有独特的“小产区珍稀枸杞”资源,在大名鼎鼎的贺兰山中,这个产区的枸杞完全无污染、完全零农残,在经过日本、欧盟最严苛的食品安全检测、多达755项细分指标中,它完全合格,可以说是宁夏枸杞当中绝对的“冠军”,我们将这个品类命名为“一顶天红小产区珍稀枸杞”。

在食品安全泛滥的今天,这样的枸杞应该卖多少钱?显然,过少的资源导致它无法成为所有家庭都能享用到的产品,我们认为,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好产品应该让它做到物有所值。在完成细致缜密的调研分析后,我们让企业一步到位把价格定为500克2000元!这创造了宁夏枸杞价格的新高,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标杆纪录!

2013年的销售业绩以实际成果证明,这个策略是完全成功的:上市15天卖了10000盒,上市三个月不到居然卖断货,许多客户纷纷打电话点名订购“六月红”!

篇3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0432(2010)-07-013-1

0 前言

随着我国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难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近些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因农产品销售困难而伤农事件。例如2006年西安芹菜丰产却遭遇滞销,一斤芹菜只卖八分钱,菜农们为了腾出地种冬小麦,在收割芹菜的时候含泪将成片的鲜菜埋在地里,出现了菜贱伤农事件;2007年闻名全国的奶牛养殖县山西省山阴县很多奶农们因奶价过低而不能承受亏损的压力,不得不把他们上万元的奶牛以几千元的肉牛价忍痛卖掉,这不仅使奶农们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失,也使这个闻名全国的奶牛养殖县的奶牛数量在短时间内从7.5万多头锐减到7000多头;2008年湘西碰柑迎来大丰收,但却在蛆柑事件和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打击下出现了严重滞销,大量因长期未能销售出去而烂掉的碰柑被一堆堆地扔在了路边;2009年秋天,我国白菜主产区辽宁省大民屯镇的白菜喜获丰收,然而绝大多数的菜农们却都愁眉苦脸,因为几亿斤的大白菜躺在地里,四分钱一斤都没有人购买……农产品难卖问题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民的经济利益,也说明如今农产品营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尽管一些农民已经意识到营销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对农产品开展营销活动却总感觉举步维艰。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制约着农产品的营销呢?

1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过低

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我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推动我国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小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产品难卖也成为必然,而且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状态的形成,这种矛盾日趋严重。小农户面对大市场要实现其农产品顺利销售并获得更高的收益,必须通过一定组织指导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实行深加工,并统一进行市场调研,创建品牌,确定价格,组建渠道和开展促销等一系列的营销工作。然而,目前在我国发挥这一组织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这些经济组织,尽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成长期,数量相对较少且经营不够规范,帮助我国广大农民组织生产和营销的能力相对较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农产品营销的最根本的因素。

2 缺乏农产品营销人才

近些年来,我国大中专院校培养了大批营销方面的人才,然而这些营销人才中的绝大多数都去了城市的企业做营销工作,真正到农村开展农产品营销的少之又少。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村相对城市来说工作环境比较差,待遇低很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过低使营销人才在农村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此外,目前我国培养的营销人才绝大多数学的是工业品营销方面的知识,专门学习过农产品营销的可以说少之又少。工业品营销和农产品营销两者在战略和策略上尽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在具体内容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人才的极度缺乏已成为制约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因素。

3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一渠道来实现的,我国大中小城市农产品消费80%以上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仅管这些年来我国为农产品销售的畅通,加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但到目前这止,批发市场一方面在数量上满足不了农产品销售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存在档次低下,功能单一,交易手段及服务管理落后等诸多不足。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相似,作为农产品流通重要环节的零售市场,其基础设施从全国的总体状况来看也较为落后,我国的主要农产品零售市场即农贸市场多数为钢架或棚顶市场或马路市场,露天赶集市场,同批发市场相似,也存在着交易环境差,交易手段及服务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为健全和完善农产品体系而大力开展的“农改超”和“农超对接”还处于改革的初级阶段,扭转目前农产品流通现状任重而道远。

4 政府对农产品营销的扶持力度不够

农业由于相对其它产业属于弱势产业,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对其采取各种扶持政策以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过去几十年来为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近些年来仅管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的国家经济政策导向下,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但由于受我国财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相对世界其它发达国家还很不够,农产品营销方面的扶持更是不足。在我国广大小农户无力独自开展营销的情况下,政府在营销方面的扶持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山东省和浙江省政府由于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有助于农产品营销的政策措施,这两个省的农产品营销工作成效显著。因此提高政府扶持力度是解决我国各地农产品营销困难的重要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