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生物学科论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物在初中各科目中间,分值与理、化、地、政治一致,没有语、数、外占据的分值高,加上福建省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现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生物当做自己升学的基石。在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占用上,语、数、外会明显蚕食生物课程的学习时间。特别是在课余时间的学习上,生物更加的边缘化。
2.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状
由于初中生物在总体初中科目中的地位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生物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老师会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理解学生传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像语数外三门主科的作业量。在教学成绩方面,并没有语数外的竞争程度高,导致生物老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生物科目的教学改革来的更加不顺利。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照理论讲解,并没有将生物实验一并抓起来。师生角色依旧是师讲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生物探索。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在整体初中学习科目中的被边缘化,就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物学科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列出来一些生物科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正确找出建议措施做铺垫。
1.师生互动能力差
在我们生物教学课堂中,很少遇到师生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氛围缺乏活跃度。这也是由于生物知识不能纯理论教学有很大关系。师生的互动力度,是教学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指示标。
2.生物课堂缺乏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理论指示的背后必然存在现实可行性的实例或者事物,其实她要比其他科目来的更加真实。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定理和公式我们不能透彻的理解,只会掌握用途,但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细节。这点就是生物科学的实践因素。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生物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这种实践能力。
3.初中生物课堂与生物实验脱节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生物实验让我们得以验证生物理论。由于我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生物的实验设备在各个地区或者学校参差不齐,有很多中学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生物实验室,很多学校即使拥有这些硬件实验设施,也几乎是存在于睡眠状态。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想脱节严重,这也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三、多维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措施建议
通过我们分析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初中生物课堂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小,课下时间缺乏保障。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想办法把有限的生物课时时间充分的有效利用,提升初中生针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养成生物思维的习惯。
1.转换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性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课前准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教师的课前准备,另一种为学生的课前准备,这两个准备缺一不可。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准备,如果教师不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就会在课堂中出现含糊不清的讲解,而教师含糊不清的讲解会对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课本内容进行认真的解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准备。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反之,学生会对课堂失去信心,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学生的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预习,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上课前就不知道要学习什么,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没有目的,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初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实验,实验前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有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对实验进行准备,实验教学也就无法顺利和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初中生物课本的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从内容的分布上来看变化较多,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灵活多样。另外,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多变的教学手段也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视听疲劳。比如,在教学显微镜的相关内容时,很多教师会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然后讲解原理,最后才让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求知欲也会大大降低。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将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结合到一起,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去认识显微镜的构造,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对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理解这部分内容。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认知事物的效果要比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好得多,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2.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