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地理学习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1

一、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工具―地图

我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就是地图。地图是将地图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中的地理知识。初一的地理知识是最基本的地理常识。【1】针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高效率的利用地图这个工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将地图的使用与日常上课相联系呢?首先,上课之前,请务必准备地理课程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常用的工具-地图集。然后,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将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和地方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标记好。比如,学习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气候时,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亚马孙,知道他的经纬度和周边的地区环境。接着,学会辨别各种各样的地图,学习将地图进行分类,比如:原理图,日照统计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气候图等等。【2】然后,学习利用地图。通过地图所呈现给我们的知识,捕捉地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反馈,了解信息背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看经纬线图时,要学会观察经线和纬线各自有怎样的特征,从所给图中知道他所截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的大概方位,延伸出在这个方位上具有怎样的地理特征等等。最后,学会看地图时以点概面。做到观看地图的时候,脑子里呈现出与该地有关的所有知识点。比如,学习美国知识点时,要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地理位置,同时,脑子里要有美国的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美国的地形地势图、美国的气候、美国的风土人情等等。

二、熟练把握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点理解透彻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依据是初中地理课本,教师教授地理课也是以课本为依托,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论顺序,知识体系等都是根据课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此,吃透地理课本非常重要。首先,拿到课本,将目录理解透彻,一本书的目录通常会概括出整本书的编辑内容,并且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根据目录来看书,心中就会形成固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看书的进程,填补心中的框架,最后使得知识体系达到完整。读课本,首先要学会将课本“读厚”,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本里面所包含的内容理解透彻,还要将课本知识点有关的其他课外知识进行补充,使得课本不仅涵盖原本的内容,还包括很多与之有关的课外知识,不知不觉中,课本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我们“读厚”了。其次,要学会将课本“读薄”。那怎样将课本“读薄”呢?比如,在期末总复习的时候,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课本一页一页的仔细的把课本里的所有知识点都过一遍,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将课本“读薄”了。打开课本目录,将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梳理一遍。可以现在心里构架一个大的支架,然后根据目录的提示,将大支架进行细分,再根据记忆力里的内容,将细分的支架下的知识点也补充完毕。【3】因此,将课本“读薄”,关键在于将课本的理论框架构建起来,梳理架构。

三、善于连接不同的地理事物

在不同的地理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之前,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将这些地理事物进行联结?”这种提问方式将导致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中国大部分是季风气候,但是,中国为什么是季L气候而不是非季风季候呢?中国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可以寻找有关工具进行查找答案。比如根据地图,根据经纬度的位置分析,首先查询季风气候形成的条件,然后再查询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否符合季风气候形成条件,就可以解答之前的疑问了。其次,我们要学会在理解地理原则的概念上,抓住关键点。学会掌握地理原则和要点,地理学科不像物理,数学那样准确,有唯一的答案。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只要抓住关键,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最后,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好的学习态度能够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地理知识,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相信你会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首先,本文强调了要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工具―地图,学会看地图,捕捉地图给我们提供的信息。然后,学会熟练把握教材,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吃透。学会将书本“读厚”和“读薄”,补充课本中没有涵盖的知识点,并且理顺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最后,要学会善于将各个不同的地理事物连接起来,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相信从这三方面出发,学生们能够学好地理学科。

参考文献:

篇2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

(4)学会分类。地图包括很多,下册地理每个大洲(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国家图是重点,考前在紧张,也要把重点地图复习一遍。

(5)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亚洲的季风气候问题,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②用图记忆: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能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在地图上形象的记忆。只要坚持下来半个学期,你就会觉得地理考试原来也很容易得分的。

二、教材的理解、利用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1)就地理这一科,我赞成在书上作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听课时,切记不能手懒,准备红蓝两色笔,将老师强调的一级重点红笔标记,引起重视。做学案时,不要忘记蓝笔划好课本。再就是简答题,地理简答题,课本答案很多不完整,老师上课讲解后同学们背过了,一定不要忘记把课本答案添加完整,因为我们不能保证一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你还能理解记住完整答案。

(2)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知识点,连线表示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这一点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去做,尤其是考前复习。例如;各分区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联系的有机整体,比记忆单一的知识点要简单得多,而且不易遗忘。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例如课上老师讲解了马六甲海峡对日本的重要性。其中考试考马六甲海峡对未来中国的重要性。要联想到中国工业的徐素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增。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地区):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乞力马扎罗山。南亚知识要点可归结2海2河1洋+3地形区+1气候+4作物+1简答。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篇3

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