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九年前,他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毅然放弃了神圣的“教师”职业。选择和他同学刘某南下打工――做电脑营销,网络维护员,而今天,他已在湖北省十堰市创办了一所拥有资产近百万的民办学校――十堰市智勇计算机商务学校。王志勇的成功,就缘自他自信心的理念.
王志勇是湖北郧县人。他的骨子里透着大山里的纯洁与朴实,更有一种韧劲。看着家乡的贫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无多大的变化感到心酸。他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一个乡镇企业家。让家乡里的父老乡亲们和生他养他的父母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是王志勇那时的理想与追求。
1996年6月,王志勇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襄樊市供销合作社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一年来,他心中的梦想一直在脑海中回荡着……
1997年9月,他不顾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挽留和家人的反对,便辞去了那份神圣“教师”职业。和同学刘某踏上南下打工的火车。
来到深圳,王志勇马上就给他亲戚打电话。可是对方的电话一直是无法接通。于是,他们来到亲戚的工作单位――深圳市龙港镇派出所问起此人,这里工作人员说:“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人。”
在马路上的王志勇焦急无奈的徘徊着……
这时,同学刘某说:“我认识一位老乡在这附近的一家公司上班,听说他住公司宿舍里。我们去他那里暂住几天吧!
于是,他们俩去了老乡那里。
第二天,他们就开始找工作。
白天找工作,晚上回老乡那里休息。
几天下来,刘某的脚跑肿了。于是,他只好在宿舍休息。而王志勇毅然坚持在人海茫茫的深圳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这项工作。他特别想学习这类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个星期过去……
一个月也过去……
他站在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流,手摸着兜里剩下的不足100元钱,痛苦地做着抉择。
最终,他选择了留下.“千千万万的打工人都能够在城市里留下来,我为什么不能?”
选择了留下,就意味着从普通工作做起。
第二天,王志勇来到偏远一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那里已有五个男孩在等待机会 。直到中午,终于等来了一位老板。这位有30左右的男士,看过他们的身份证和毕业证书后,接着看等级证书,从中挑了一个男士。
“难道单凭等级证书就知道一个人的技术和经验吗?”我的大专毕业证书难道一点没用吗?王志勇怎么也不理解老板选人的标准。灰溜溜的回到宿舍那里去了。
刚一进屋,刘某问:“志勇,工作找的怎么样了?”他摇摇头:“没戏。”
刘某说:“这儿有一个好工作,你加盟稳赚钱。你在学校当过老师,课又讲得好。你进来不拉人头,只讲课。一节课50元,一天连讲两节课就100元呀!一个月下来也能挣3000元,很划算!只要交4000元,你等着赚吧!”
王志勇这时,已经意识到他说的可能是“传销”。于是摇摇头:“不搞。再说,我也没钱。”刘某说:“我可以借钱给你,你挣了钱再还我就是了。王志勇说,借钱做事也不是个办法?再说,如果亏了怎么办?”刘某说:“从我到经理都可以帮你做,你看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做。你还顾虑什么?”
刘某说:“志勇,把你身份证借我用一下。”他接过身份证就回到宿舍然后拿来了4000块,给王志勇注册了。为解决生计问题。无奈之下,王志勇买了一些营销类书,天天看,学习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天天练习讲课……
两个月后,王志勇就准备好好干…… 98年4月突然传来消息说:国家要全面禁止传销。于是,他立即让那些做传销的人回家的回家,找工作的找工作……他是最后才离开的。
从此以后,他又走上了漂泊的日子。
……
98年6月,经熟人介绍进了雨伞厂,在那里做了近一年的普工,经济上算是有了好转,心情也平静了下来。
而后又经朋友推荐来到广州天河电脑城。
几个月过去了,王志勇的工作一直很稳定,月薪1500多元,他已准备在那里深入学习计算机技术和公司管理经验。但他没想到……
半年后,原来做传销的刘某给王志勇打来电话问:“你那儿工作怎么样?”他说:“工资1500多元,凑合。”刘某说:“我在襄樊开了一家电脑批发公司。一年赚了三万左右。而你那里一年不到两万块,不如回来干自己当老板。另外,我有一个同学是十堰大学的,他也希望你能回去和他一起干。”
半个月后,刘某和他同学李某一起去广州天河电脑城进货,王志勇在他们的鼓励下,带上配件一起回到了十堰。
经过多方筹备,99年8月,王志勇和李某出资成立了电脑公司。主要经营电脑配件批发、电脑培训.王志勇白天跑电脑配件批发业务,晚上讲课。而李某只做电脑配件批发业务.几个月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公司瘫痪.此时李某也不愿意继续做,于是他就退出了.而王志勇并不气馁,他深信付出总有回报,经过多方努力公司又慢慢恢复发展.看到前来学习电脑的学员越来越多,他们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王志劝身感责任的重大。于是,他决定做专业的电脑教育培训。
几个月后,智勇培训中心在十堰市三堰祥和山庄正式挂牌。培训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每个学生每月收费180元。
智勇培训中心为农村青年和大学生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农村青年来到这里学习,有吃有住。取得证书后,学校安排就业。这个培训项目也极有吸引力,培训中心刚刚开办就有十几名学生报名。头一个月,王志勇收了3000元,除去房租水电费和教师工资,净赚了1000多元,这是很好的开端。
接下来,王志勇的教育事业顺利的发展过程中又一次遇到困惑。
2004年度,王志勇与十堰市某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培训项目,签定了长期合作合同。第一年度顺利地完成培训。双方都比较满意。2004年十一月份,王志勇向对方提交了2005年企业文化培训调研方案。在几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方案中,他们评价王志勇的方案是最具有科学性,独特性和实用性。2005年伊始,按照方案马上就要开始培训了。他突然接到电话:“我们2005年的企业文化培训你不要参与了,我们已建立了自己的讲师队伍。”事后一个月王志勇才知道,公司分管老总调走了。他们为了节省一年的培训费用,想自己做。他想:人家是大公司,我还年青,这点损失就算交学费了。现在我要考虑的是怎样提高竞争力。
学技术找工作是现在每个学生的心愿,大多数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进各类培训班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培训班,王志勇想到了一个扩大招生的办法,但他一时拿不出钱来请老师,为了筹集资金,那段时间的他过着极艰苦的生活,吃的米、面、油都是父母从老家带来的。勉强攒点钱,他开始给他妹妹打电话……王志勇的妹妹是十堰大学的学生,知道了这件事,她很快地向班里的五六个同学每个借800、1000凑了四五千元。后来,十堰一些亲戚也伸出援助之手,这下可算是解了王志勇的危难之急,帮了他的忙,智勇培训中心也走出了困境。随后,该培训中心更改为“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通过先进教学设备,专业教师的教学。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并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学生还自己开了公司,做了老总,注册资金达100万元。有这样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杨良书,男,1981年出生在湖北省郧西县店子镇,1999年至2002年在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修完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取得证书。2003年,他创办打字复印店、广告中心。2006年又创办了十堰市龙显科技有限公司。这个消息传出后,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学生猛增100多人。
更令王志勇欣喜的是,一批优秀老师的加盟和学校管理办法出台。有一位老师说:“是智勇学校的发展前景和‘志勇’的精神吸引了我们,这块土壤适合我们成长,在这里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智勇学校实力再次大增。
2003年,十堰市智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丹江校区挂牌,当年招生达600人,实现建校以来新记录。
相同的收费,不同的服务,智勇学校名声远扬,学校迅速发展壮大,开设了东风校区,王志勇的生源每月以20%的速度增长,学校的经济效益呈直线上升,月收入从最初的1000多元升到5000多元、1万元。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王志勇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他增添200多台电脑,投影仪,摄像机和多部音响。另外又开设了观念性课程。与此同时,他通过招聘又陆陆续续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2006年8月改名为“十堰市智勇计算机商务学校。”
王志勇注重学生们的电脑教育,更注重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教育。
有一天,王志勇说:“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社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的特点就算是毕业典礼吧!”后来,他发现学员周勇总是抱怨。抱怨他哥,嫂子,说:他向他嫂子要钱,要200元,只给100元,这个星期要,总是过个星期才给。他恨他哥、他嫂子。因他嫂子不供他上学,所以他就恨她,至使他对社会也不信任。他说:就因为他爸不在了……王志勇听了这些话后对周勇说:“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看你爸不在了,你哥、嫂子还是在供你上学,他有200元就给你200元,如果他没有那么多,就少给你,对吧!他们也不愿意少给你。最终他们还是给了你,说明还是支持你上学。
王志勇在那年毕业典礼上讲了3个小时,其中用一个多小时和周勇沟通思想。后来,同学们也给他做思想工作,举例说明。王志勇最后叮嘱:你乐意的话,用感恩的心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你就会成功。
两年后,周勇来了,说:“王老师!我非常感谢你,那时对我的教诲!那时我不是班上最好的,但是,现在我应该是同学们中最优秀的。我记住了你的话,‘对人对事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毕业后,我在十堰汽配城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从事销售工作,别人给我笑脸我就非常感谢!别人给我白脸,我也不在乎!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会所有业务知识,前半年,我们公司有一个华中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专业技术强,业务精,主业务由他出面谈,后半年,公司老总主要业务交给我出去谈,谈成一单提成20%。两年,我挣了20万元。”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84-01
目前,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我们要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全方位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1、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加大就业扶持和援助力度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使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企业实际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人数,县财政给于一定的社保补贴。同时对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
2、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普查登记,全面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失地农民通过社会援助和自谋职业实现安居乐业。
3、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4、继续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区岗位开发,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对象重点是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
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的功能
为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按照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障工作程序,对新进入失业保险程序的失业人员全部给予免费就业与再就业指导培训,使这部分弱势群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习求职技能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提高了就业与维权意识。
2、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
在国有、县属集体企业已基本倒闭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配合地税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征缴范围;保持重点、克服难点抓好征缴工作;通过发送通知、上门催收提高工作力度;召开调度会,对重点欠缴企业进行调度。
3、积极宣传失业保险方针、政策
为了提高失业保险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可以两个条例为依据印制失业保险宣传材料。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相关科室及地税部门征管员广泛发送。同时通过举办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有关政策,让参保单位及职工增强了缴费意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1、实施镇镇通工程,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
要在实施镇镇通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积极营造区域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互利双赢。
2、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反乡创业
把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商投资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为他们创业兴业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现在全县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和经济能人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外引内联,创办各类企业,既活跃了当地经济,又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也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3、搞好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要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积极争取资金,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实现了镇劳动保障所“市场化”“窗口化”,全面完成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4、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从职业介绍资质,职业介绍行为等方面入手,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到了我县职业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经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全年共向县外输出6979人,有5548人实现了就地转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确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1、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认定工作。根据我县教育事业的需要,在职称评聘上优先倾斜于教育,及时认真安排布置好教师职称晋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职称申报和审批工作,保障了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办证。按照我省职称有关政策文件规定,严格把好资格审查关,维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
2009年共有463人通过评审、认定,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128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的129人、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的10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116人、中学二级教师资格的42人、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36人、小学二级教师资格的2人;
2010年共有248人通过评审、认定,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61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的46人、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的5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55人、中学二级教师资格的29人、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43人、小学二级教师资格的9人;
2011年共有261人通过评审、认定,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29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的55人、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的4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51人、中学二级教师资格的47人、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73人、小学二级教师资格的2人。
2、做好公共科目培训考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和上级部门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教育系统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均参加并完成了每年的公需科目培训考试任务,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及时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考有关问题通知到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能及时报考。
3、规范岗位设置,做好“三支一扶”接收安置和委培接收定向生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教育系统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岗位设置现已进入第四阶段即备案认定阶段,教育系统共设置岗位数4566个,其中管理岗位3个,专业技术高级岗位576个,专业技术中级岗位2154个,专业技术初级岗位1769个,工勤岗位64个。目前签订了聘用合同并颁发聘用证书的共4061人,其中管理岗位聘用3人,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聘用546人,专业技术中级岗位聘用1882人,专业技术初级岗位聘用1576人,工勤岗位聘用54人。不断加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服务管理工作。2009年共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24人,其中支教大学生15名,安置服务期满支教大学生11名;2010年共接收安置“三支一扶”大学生35名,其中支教大学生19名,安置服务期满支教大学生19名;2011年共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10名,其中支教大学生7名,安置服务期满支教大学生14名。2009年招录五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40名;2010年招录五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50名;2011年招录三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16名,五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59名;接收安置三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8名。
3、优先落实待遇,及时为教师调整工资。每次工资政策出台后,我们坚持教育优先,优先安排教师调资。坚持做到政策到位,工资待遇准确及时审批到位。对于有关待遇问题我们协同教育部门多次深入农村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兑现情况,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也积极建言献策,为稳定我县教育队伍,充分发挥广大老师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3月开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我县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改革,我们优先安排教育系统调资,为全县5640名教师调整工资,全县教职工第一批领到新工资,得到了全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招聘教师工作。一方面,我局坚持到龄即退的原则,及时办理了到龄教师的退休手续。对自然减员的指标,我县依然放在教育部门,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增补,吐故纳新。另一方面,配合县教育局搞好招聘教师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09年通过市县乡三级联考招聘中小学教师59名;2010年通过全省统考招聘中小学教师63我,通过市县乡三级联考招聘中小学教师7名;2011年通过全省统考招聘中小学教师119名,通过市县乡三级联考招聘中小学教师10名。通过直接考核方法招聘了3名硕士研究生。及时为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人才资源。
二、大力提供政策落实保障
1、落实民办教育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我们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系列政策,做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公办民办学校教师之间的有序流动。如公转民教师可以保留原身份、档案工资、续保各项社会保险;民办学校教师可参加公办学校教师招聘,被录用受聘后,我们给予办理有关调(流)动手续,教龄可与原在公办学校任职时间连续计算;民办学校教师可申报评审职称;对新聘民办学校任教的,也可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在民办学校的教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我们及时给予办理退休手续等。由于我们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拥有民办学校5所,其中:文苑中学为民办公助。清林中学发展很快,名列全市民办学校前列。
2、落实职业教育政策,加快职业学校建设。一方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对要求创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部),我们首先予以支持,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如县职业技术学校、时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从申请创办的考核,到学校管理制度的订立,我们都派人实地考察,严格把关,及时研究上报申批。现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目前,全县有公办职业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5所,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在职、兼职教职员4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30人;在校学生达502人。同时,协同有关部门,以职业学校为依托,开展各种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很好,职业教育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职业教育培训后就业率均达88%。如蓝天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计算机、英语等教学名列全区民办职业教育前茅,已成为我县民办职业教育的示范领引带头兵,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基地。
3、落实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实施青年见习计划,为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办理从业资格证书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方便。2009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到目前为止,全县1203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获得了我们劳动部门的职业指导,500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得到为期3个月至1年以上的见习岗位。
三、大力提供技能提高保障
1、抓好在职职工的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县劳动就业局就业训练中心现有的培训基地和其他培训机构,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开设各种技能特色班。如依托三清山旅游举办导游、餐厅服务员培训班,开展了以“农家乐”为主的厨师、餐饮服务培训班,围绕工业园企业所需工种,开办计算机、轴承、缝纫、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专业培训班。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开拓创业就业的创业培训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聘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教授、专业教师授课。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指导。目前,为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积极开展了职业技能岗前培训和在岗职能提升培训服务,培训比例占在职职工60%以上。劳动就业部门每年用于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达120余万元,累计培训总投入达359余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72期,培训各类人员16404多人次。
2、注重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返乡农民工培训。09年以来,我们依据中央和省、市有关开展创业、职业技能的文件指示精神,按照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状的任务,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各乡镇、所和就业训练中心,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特色办班,积极开展以“送技能”为主题、针对性和就业竞争力强的就业再就业培训,适时因地开展城镇新增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失地农民的岗前及转岗培训。累计下岗失业再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免费培训16404人次,创业培训1889人次。其中:09年再就业免费培训7340人、创业培训513人,10年再就业免费培训3897人、创业培训622人,11年再就业免费培训5167人、创新培训754人;再就业免费培训+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创业培训合格率均为100%;再就业免费培训后再就业率分别为:09年63.05%、10年64.07%、11年66.09%,创业率:09年77%、10年85%、11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