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疗扶贫救助政策

医疗扶贫救助政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扶贫救助政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疗扶贫救助政策

篇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精准扶贫也被列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成为百姓口中热议的话题。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调查十堰地区,我们了解到十堰市有80余万贫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高达贫困户总数的49.5%,而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途径是因地制宜地健全十堰市医疗救助体系,使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的同时互帮互助。通过降低贫困人口医保报销标准,提高医疗费用风险分担,从而较好地满足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一、堰市对口支援具体状况分析

根据对医生的采访,了解到医保分为新农合,城镇居民、职工医保,其中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是55%,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是85%,医生一般开的都是能报销的药,让病人都能承担的起,人民医院在精准扶贫方面对口支持,有免费体检、免费送药、免费定点义诊等活动。

举例来说,胆结石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一般花费在10000元左右,报销比例新农合大约在55%以上,城镇居民保险大约在70%-80%左右(农合一般情况下门诊不报销,住院的话,1200为起点,1200-5000中报销的部分按60%,5000-8000中报销部分按70%,8000以上报销部分按照80%)

通常肿瘤这类疾病依靠手术治疗,放疗化疗费用大约在50000元左右。放疗通常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次,共进行30次左右,化疗则根据病人体质3周-4周一次。新农合报销大约在55%以上,城镇居民保险大约在70%-80%左右(农合一般情况下门诊不报销,住院以1200为起点,1200-5000中报销的部分按60%,5000-8000中报销部分按70%,8000以上报销部分按照80%)

1、精准扶贫新农合医保

对象:十堰市2015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以医院新农合市级平台标识为标准)

补偿政策:

①起付线:1200元/次

②计算:

总费用 - 无法报销 - 起付线 = 可报销费用

可报销费用分三个段进行分段报销

1) 1201―5000 补偿60%

2) 5001―10000补偿 65%

3) 10000以上 补偿 75%

③封顶线:全年累计12万/人

2、如何进去二阶段:精准扶贫大病医保

精准扶贫医保政策按单次计算,同一病长期治疗下来几次的医疗费用通过新农合8000报销后剩余的几次自费费用(指无法报销 + 起付线)累计总合达到万元,即可进入精准扶贫大病医保。

3、精准扶贫大病医保政策

补偿政策:

①起付线:8000元/次

②计算:

几次自费费用总和 C 无法报销 C 起付线 =可报销费用

可报销费用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段报销

1、8000―3万 补偿80%

2、3万―10万 补偿70%

3、10万元以上 补偿80% (例子如上)

③封顶线:全年累计18万/人

4、大额医疗补充保险赔付政策

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合规费用中个人承担部分补偿40%;全年累计赔付限额30万。

5、优惠减免

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及医疗救助后的合规自付部分医院提供政策减免10%。

十堰市三家三甲医院的对口支援点的走访情况分析:走进农户家里了解具体的情况。例如,在郧县的鲍峡镇黎家沟村,有一户家里的 情况是:父亲有很多老年人常发的疾病,妻子为X型腿,两个孩子为O型腿,每年既要照顾家里人,还要抽时间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的生活处境艰难,自己同时还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我们当时给他测量血压高压竟达到190,情况极其严重,但是他却说不愿意花钱去吃药。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十堰市人民医院会经常下乡去做义诊,还专门派了医院的职工在那里常驻,黎家沟村的村民每次在医院下乡时都可以去免费的领取一些常用的药品。而且人民医院给黎家沟村所有的村民都可以额外享受5%的报销标准。但是这也无法去做到让一个家庭看病不花钱,不会因为疾病而导致贫困。

二、十堰市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

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医疗保障制度缺口仍然非常明显,十分严峻。

1、报销比例过低,自付部分高昂

2、一些大病病种和药物并没有列入医保目录,而相关部门定的大病报销比例只有50%,同时某些医院大量使用一些不能纳入报销的药物,从而导致自付费用过高,“大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

3、分级诊疗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小病很容易在大医院花很多钱。

4、一些地区政府存在对精准扶贫识别不精准、弄虚作假的现象,其中,关系扶贫的现象比较明显,使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救助,因病致贫的现象更加严重。

三、十堰市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建议:

1、增加对贫困乡镇地区的医疗建设投入,全面实施成十堰市市区高等级医院对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保障的能力,让贫困人群可以就近看病。

2、政府应当多多支持有着对口支援和医疗扶贫点的医院,共同帮助百姓做到不会因病致贫,使医院的对口支援能够做到更好。

3、分级诊疗的推行应当加大力度,真正的去按照疾病的程度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要因地制宜地健全十堰市医疗救助体系,一方面加大医院对于医疗扶贫的力度,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更好的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防止漏选或者错选的情况发生,杜绝关系扶贫,对于医院的对口支援点或者精准扶贫点做到不会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落实和完善医疗扶贫制度,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率,使百姓有一个健康的w魄,从而达到各个方面脱贫,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伟智,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网,2017-02-26

篇2

“没钱、有病”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有效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成为京蒙双方合作的重点。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当地很多贫困群众由于没钱看病,不得不“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上药房”。

2015年12月1日,北京市对口帮扶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北京市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办公室从京蒙帮扶资金中安排424万元,专门用于在兴和县医疗精准扶贫试点工作。

“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后,北京市卫计委与乌兰察布市卫计委通过摸底排查、健康筛查、因人施策、部门配合、搭建平台的方式精准确定了兴和县域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6917名;20天时间完成了4150名贫困群众的健康体检工作,检出185名重症阳性体征患者。针对贫困群众健康状况,制定了分级诊疗方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开辟“重大疾病转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救助。为使重点人群尽快得到救助治疗,兴和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采取“先垫付、后结算”的救助政策。治疗费用由医院先行垫付,然后由农合办、民政、扶贫等多部门按照“基本+补充”(政策范围内+扶贫项目提供的报销比例)、“普惠+特惠”(民政、扶贫等部门政策范围内+扶贫项目基金实现最终兜底)的特殊救助保障模式予以报销结算,实现了医疗救助保障到位。在北京市卫计委的帮助下,将筛查出来的4150名因病致贫人口数据录入到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扶贫统计分析系统,为居民重点疾病健康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平时去不起医院,这回北京的医生来家门口给我看病,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兴和县冯字号村贫困村民苏贵生常年受冠心病和高血压困扰,一直没钱去医院治疗,北京市对口帮扶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后,他得到了免费救治。

为进一步巩固2015年医疗的扶贫成效,扩展健康扶贫领域,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6年初,北京市从京蒙对口帮扶资金中安排3335.93万元,从“以贫困人口健康为中心积极开展主动医疗健康服务”和“以减少贫困人口治疗经济负担为中心多措并举”两个方面,对乌兰察布市全部13.7万贫困人口,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

从2016年8月起,京蒙对口帮扶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开始对全市已建档立卡的13.7万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至2016年底,全市已为10.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体检,体检率达75%,初步筛查出各种疾病患者2万人。一次性救治治愈贫困患者9217人,实际治疗治愈5296人,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贫困患者5429人,实际维持治疗4481人,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慢性病患者21014人,实际长期治疗和康复的患者19396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采取“先垫付、后结算”的救助政策,对贫困人口体检查出的重点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和健康干预。

另外,北京市三级医院、北京市8个区医院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全部8个贫困县医院,确定了北京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乌兰察布市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一对一”帮扶,开展远程咨询、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业务指导等医疗支持服务,开展医学影像、功能检查的诊断技术支持。

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优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帮扶项目的重点。优先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服务内容为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外转就诊后报销比例低,额外增加食宿、交通费用等,就医成本高这一实际,乌兰察布市逐步建立家庭病床制度,全市设置家庭病床2731张。

卓资县还制作了《医疗健康精准扶贫手册》,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制定康复计划,从详解住院治疗和门诊补偿政策到慢性病用药、送药服务,详细设计了针对每个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径。通过精准介入,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用药难,减少了患者的报销环节,降低了医疗费用。

黄旗海镇3岁患儿托亚17个月大时,在医院查出右肾积水,左肾游离,但是在当地并没有手术治疗的条件,家里为此负债3万余元。当他们得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能彻底治愈女儿的病时,家庭已经无法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了。

篇3

1.强化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首位,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行业扶贫日常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分工落实的工作格局。每月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研究医保扶贫工作,常态化开展包保村帮扶工作。

2.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协调扶贫、公安等部门和各镇、村摸排贫困人口去向及参保变更情况,做好信息比对工作。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05人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11710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495人。

3.规范贫困人口慢病管理。根据省医保局加强慢病管理文件要求,协调市卫健局做好慢病人员排查和信息比对工作,将我市贫困人口中符合慢病条件人员纳入慢病管理,通过医保系统标识,在贫困人口“一人一策”上粘贴“医保慢病待遇标识”。

二、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医保待遇

1.基本医疗保险方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85%,封顶线20万元;慢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5%,封顶线由6500元提高到7000元的倾斜政策,切实减轻贫困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全年农村贫困人口按提高比例政策享受新农合待遇15491人次,补偿金额1788.21万元,其中提高部分金额171.99万元。

2.大病保险方面。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下调到3000元,报销比例在支付比例基础上分别提高5%,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切实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受益水平。2020年,按照大病保险65元/人、意外伤害保险25元/人的标准,累计为全部参合人员即38631人缴纳大病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费347.68万元,其中大病保险251.1万元,意外伤害96.58万元。

3.医疗救助方面。加大对城乡医疗救助的投入,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个人缴费补助政策。2020年市财政为农村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补助130元/人,为农村特困人员(含农村孤儿)全额补助个人缴费部分270元/人。共资助困难群体参合12931人170.61万元。累计医疗救助2610人次166.67万元。

4.大病兜底方面。对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通过财政出资设立的“大病兜底资金”再次给予补助,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和42种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确保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累计大病兜底补偿14650人次193万元。

三、全面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

1.实现医保政策透明化。指定专门窗口和专人负责政策宣传并帮助贫困人口兑现政策,解决群众政策不知情、就医报销难等问题。在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大厅、出院结算等地点设置医保扶贫宣传内容和宣传资料取阅点,公开“一站式”办结流程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实现各项补偿政策“只跑一次”。

2.推进医保服务便民化。启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信息系统”,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正式。在县级公立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彻底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一单制结算”、“一站式”信息交换。县域内享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进医保政策全覆盖

1.开展医保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通报典型案例等多种措施,与“两定”机构配合开展各种医疗保险反欺诈宣传,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集中宣传解读医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2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0.4万份。

2.印制发放医保扶贫宣传材料。发放《医疗保障扶贫政策“一单清”》《农村居民门诊、住院医保报销流程“一本通”》宣传单(手册)3万份。印制朝汉双语版《医保扶贫政策解读》宣传折页1万份;协调各镇分管领导和镇卫生院院长召开医保扶贫政策宣传研究会,并在各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悬挂张贴《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宣传展板共计80张。

3.广泛开展扶贫政策培训活动。领导带队先后到8个乡镇进行巡回宣讲;应镇、村培训需求,组织业务人员到龙城镇龙新村进行政策解读;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大病兜底系统操作培训;举办全市脱贫攻坚培训班;针对县公立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系统操作暨最新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全年累计开展医保扶贫政策培训班9场次1500人次。

五、促进“两定机构”规范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