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40: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我们随口一说就能说出很多跨国公司,如沃尔玛 (美国)、通用汽车 (美国)、三星电子 (韩国 )、宝洁 (美国)等。中国也有跨国公司,如中国石化 、 中国移动通信、 中国人寿等。跨国公司将自己原本国家的优良产品推销至各个国家,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而产品的接受国家也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双方互利共赢,实现了产品、资金的跨国流动,这就体现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也说明,经济全球化其实与我们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我们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贸易迅速增长,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二战后,利用其他国家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厂的现象增多并开始普遍。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兴办跨国公司。3.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比如跨国银行的出现。在金融国际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4.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当代,许多国家都在相互学习经济管理制度以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上每天大约有60000多亿美元在地流动。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打开国门,迎接经济全球化。这样,资本、知识、资源等可以互补,而且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济全球化这个词语已经越来越备受各个学术界专家以及国内外舆论界关注。在这个新趋势下,我国加入了WTO这个组织,也逐步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局势中。要想全面的分析经济全球化这个新趋势,就需要从世界经济学的角度去认识这个词语。就比如说,自从经济全球化以来,各个产业链也把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一件产品已经演变成由多个国家生产。就比如说一架飞机,它的机翼、机舱、油箱等等都由不同的国家生产,再比如说一辆汽车,它的各个零部件也都是由各个不同的国家产生的,这些国家都分别对某一零部件有较好的生产技术。所以说现在一件产品很难说清它到底是哪一个国家产生的。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在一天一天的加强,比如说“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的连锁店多之又多,并且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等也慢慢的走向了世界,比如说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中国的海尔电器不也是备受着国外人事的喜欢。正是因为这样,又有越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了世界贸易这个大组织,它就像一个大工厂,而各个小小的国家就是构成这个大工厂的小车间。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人民就会觉得世界好像变得越来越密切了,也变得越来越小了,人们的购物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了,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经济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这个词语最早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济学家在二十世纪提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开始就被世人接受的,它也是一步一步逐步走向世界的,是在各个小国家逐渐的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被世人接受的。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在慢慢的走向一体化,全球化,同时也在走向市场化、开放化。他们在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在慢慢的互相融合,互相趋近,都在向着经济一体化慢慢的靠近,并且在融合的过程中慢慢的提高,各国的经济贸易也在慢慢的相互依赖着。它的相互依赖性不仅包括着生产过程,还包括着生产要素跟产品的技术过程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的科学技术也在逐渐的相互交融,各种信息也是相互交流的,所以伴随着科技的一体化,经济也在慢慢的一体化。跨国公司也在逐步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在逐步扩大自己的产业,把自己的产业植入别的国家,与别的国家共同创造出一个一个新的产品。
经济一体化是跟经济全球化是不一样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端的结果,达到经济一体化之前,必须使所有产品的流动障碍消除掉,使这些产品能够在各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还有在达到经济一体化达到之前,各个国家的文化信仰、等等也是消除产品流动障碍的根本所在。所以说就目前来看,经济一体化正是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
三、经济全球化所具备的特征
经济早已不单单的只与经济相连着,经济也越来也越与文化、知识更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着,我们可以说是信息技术把各个国家联系成一个大大的网络,把地球这么大的星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把一个一个相隔两岸的国家联系到一起,曾经的它们相隔万里,现在的它们彼此相依,这就是信息技术给经济全球化提供的便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还包括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贸易与金融的自由化。生产的国际化就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它所需要的各个零部件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这些国家分工不同,但却都为了生产处一件合格的产品。
全球的产业都在发生着非常大的转移,并且这个转移的过程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个转移的过程表现在各国的外资越来越壮大,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越来越多的外企到中国推销产品,却不愿意为中国产品投资,所以日企能否在中国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投资化比贸易化似乎更加重要,以前的中国非常注重出口,并没有注重经济全球化,但是现在的中国开始注重外资的引用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如金融风险的增加、产业结构的问题、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各类极端思想的浸入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虽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会把一些产业移到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虚拟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6(20).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日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总体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国际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使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发生改变。并且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因此本论文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应该采取的新举措进行探讨。
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
1.科技进步发展突破的新趋势。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危机常常会催生出新的技术革命。尽管对当前将要形成的新的技术革命是什么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但许多学者认为科技进步、发展、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正在孕育新突破。从具体的行业上看,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已经分别成为全球专利申请增长最多和最快的领域。因此,可以认为智能制造、无线革命和大数据三大变革将给本世纪带来巨大的改变。此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新技术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3D打印等交叉融合技术成为当前的研发热点,而页岩气技术已经实现重大的突破。
2.生产方式变革趋势。总的来说,生产方式的变革呈现出“三个融合,三种趋势”。第一,智能制造与数字服务相融合,呈现生产个性化、分散化增加趋势。这种个性化、分散化的趋势将使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对区域产业格局和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第二,能源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出现能源利用网络化趋势。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是实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现实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对能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或者说是进入互联网能源时代。第三,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呈现二、三产业界线模糊化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业活动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活动,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制造业必须与服务业实现更深的融合,从而使二、三产业的界线逐渐模糊化。
3.生产布局调整趋势。(1)产业分布全球价值链化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的所有生产环节中,附加值不断地被创造和累加,并且通过该链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也就是说,生产在全球的分布,不再是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分布,也就是产业间的分布,而是同一产业不同环节在不同国家的分布,也就是产业内分布,即产业分布全球价值链化。这种产业分布全球价值链化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深化的必然产物。
(2)服务业全球化趋势。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当前有约2/3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向服务业;②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活动中的某一工序或者零部件分包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使接包企业在中间产品生产和服务环节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若干是新产业;③据经合组织的数据统计,66%以上的全球货物贸易是中间品贸易,而在服务贸易中该项比例高达70%。
三、中国的新举措
1.坚定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面对全球经济化和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新形势,我国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双边、多边以及区域贸易体制谈判,努力转变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促进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形成。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地位,推动形成以周边国家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2.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应在试点基础上,选择其他具备条件的地方继续发展自由贸易园区或自由贸易港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模式,为全面改革国内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方式,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向西部开放的战略。实施向西部开放的战略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外开放的新亮点。我国西部地区历经多年的政治经济变革,局势稳定,投资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向西部开放,将重点提升贸易的规模和层次,重点发展服务贸易、科技和能源合作以及双向投资。
4.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推进向西开放的重要手段,是中央所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其工作思路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重点抓好战略规划的制定,极主动推动与中亚国家之间建成公路、铁路、航空、电网、电信和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扩大在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资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并且无可避免。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研究工作,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