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37-01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经济及金融不确定性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激烈竞争。联合国成员于2015年9月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为水产养殖业对粮食安全的营养所做贡献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规范。过去20年,中国和越南在亚洲岛屿水产养殖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1 中国与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现状
1.1 中国岛屿水产养殖业现状
1959年中国提出了开展淡水和海水养殖;2009年水产养殖产量己经超过水产量总量的70%[1];2015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比己经超过74%。2015年中国的岛屿水产养殖面积己达846.5万hm2,养殖产量4 942 万t,主要养殖产品有海鱼(鲈鱼、红美鱼、红伯鱼、布氏鲳)、虾蟹类、贝类等。
1.2 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越南将部分低洼耕地改造成水产养殖场。2015年越南岛屿水产养殖面积达38 880 hm2,产量168 381 t,主要产品有虾类、龙虾、海鱼(鲈鱼、红美鱼、红伯鱼、布氏鲳)、罗非鱼和巴沙鱼等附加值高的产品。
2 中越岛屿水产养殖业比较分析
世界渔业出口量,中国排名第一,越南排名第三。2012―2014年中国和越南出口额均呈递增趋势,超过1/2的水产养殖产品来自于中国。中国和越南渔业出口额均呈递增趋势,中国渔业2012年、2013年、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1 821 162.00万、1 953 937.70万、2 098 017.00万美元;越南渔业2012年、2013年、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627 675.10万、688 684.60万、802 864.90万美元(FAO统计数据,含捕捞和养殖)。
在水产养殖产量上,中国由1995年的1 585.57万t,到2014年已增长为4 546.70万t,而越南则由1995年的38.11万t增长到2014年的339.71万t;在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保持着60%以上的占有率,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如越南等大力发展岛屿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中国在这一数据上略有下降,由1995年的65.03%下降到了2014年的61.62%,越南则由1995年的1.56%上升到2014年的4.60%(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情况报告)。
3 中国与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
3.1 来自环境的挑战
中越两国的水质恶化情况已影响到岛屿水产养殖业。此外,自然灾害也会对岛屿水产养殖业带来影响,数据统计表明,2015年中国受灾养殖面积为69.081万hm2。
3.2 来自国际的挑战
岛屿水产养殖业发展可持续性问题方面,有国外学者认为,水产养殖会威胁食品安全,对环境和生态圈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到野生鱼类资源[2]。目前,市场上的苗种缺少抗病能力,防治病害主要依赖化学药物,且多以人药、兽药代替。不少养殖的水产品进行检测时其抗生素残留量超标。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对环境和消费者存在潜在危害[3-4]。
3.3 来自技术的挑战
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低,养殖岛屿水产网箱、浮架网箱、池塘大多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简陋,渔业良种体系不健全,水产苗种场设施老化,远远不能满足行业技术的发展需要。
3.4 来自规模的挑战
在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时可以节约成本。中国和越南对于岛屿养殖业的投入均不足,且多为小型规模,因此受到融资渠道、风险保障等限制。
4 可持续发展建议
4.1 有管理地发展岛屿水产养殖行业
对于岛屿水产养殖业进入市场准入原则,重视和支持小规模水产养殖业发展。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在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和育苗技术的成果,提升技g空间,培育高质量苗种。
4.2 市场作为可持续性的驱动器
对于水产品的养殖提供指南、生态标签和认证计划。通过规范市场从而引导水产养殖业的管理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市场迫使养殖业改进,并进行差距评价分析。
4.3 推进规模发展
对技术落后的养殖户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指导作用,推动标准化养殖体系,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中国与越南战略合作,充分开发市场。
4.4 加强水生生态系统治理
在国家整体发展政策指导下,可加强每个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加强对资源的利用问题。使岛屿水产养殖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参与方和利益获得方。
5 参考文献
[1] 郝向举,胡红浪,SUBASINGHE R P.全球水产养殖前景分析[J].中国水产,2015(3):39-41.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趋势
1水产养殖信息获取技术
1.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
主要是用来对于水产养殖区域的信息采集,实现整体上的信息收集,从位置区域与地理信息等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归纳。通过水产养殖遥感技术能够对于水域养殖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的关注与了解,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对于水产养殖进行实施的管理。当然遥感技术在应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无法对于水产养殖时的水质状况以及具体的参数数据进行收集,遥感技术更多的是实现空间上的养殖密度与养殖面积的监控。
1.2知识收集技术
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时可以以很多的方式来实现,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养殖信息的记录来创建养殖日志,实现对于养殖情况的系统化分析与了解。此外还可以查阅文献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在收集之后均可以整理为信息化的技术资料将其纳入信息库之中,这样方便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与整理。
1.3网络传感技术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传感器来及时的收集相关的参数信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水质传感器,通过水质传感器来对于水质进行及时的监控,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鱼类传感器,这一类传感器多是通过对鱼的形状、颜色以及纹理来实现对于鱼种的分辨与识别,从而及时的对于养殖的鱼的种类数量进行及时的收集。
2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对于水质的监控管理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水体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鱼群的数量及质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体的质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来实现对水体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在对水体进行监控时主要是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含氧量以及电导率等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收集建立一个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指标出现异常就立刻进行示警,以便于及时处理,避免因为水质的因素影响养殖质量。
2.2疾病的预防与诊断
水产养殖不同于牲畜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疾病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并且水产养殖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生较难处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由于很多养殖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均是过量养殖,鱼类的数量超出了养殖区域的合理容纳量,这样以来就容易导致疾病的种类更加的复杂多变,并且因为鱼类的数量过多导致了鱼群一旦爆发疾病会难以控制。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于养殖区域进行管理,科学的规划养殖的数量与种类,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并且一些水产养殖专家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检测与诊断,例如: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监测与诊断,实现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2.3水产养殖饲料的配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种类以及喂养的具体时间会直接影响到鱼群的质量,因此一定要科学的调配养殖饲料。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养殖饲料的种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于饲料中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对于鱼群的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且预测出鱼群的生长趋势,准确的预测出饲料中所缺少的营养成分,从而来对于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养殖模型,通过模拟养殖对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判断,实现养殖效率的最大化。
3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信息获取的自动化
以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在需要收集养殖的数据时往往是由人工来进行的,但是以人工来进行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一方面是获取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收集工作量较大,有时候会导致信息收集时发生偏差,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收集信息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收集周期,而水体环境的复杂多变往往会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应用信息化收集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整理,这样以来不仅仅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还能给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3.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获取范围、广度、精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感技术和集成传感的发展,遥感和3S技术在农业领域水产养殖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水产养殖特性的不断结合,使其对水产养殖信息获取的精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水产养殖基础数据的水平,保证了水产养殖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3信息处理向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计算机算法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较传统的处理方式更高效,时效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因子较多的问题,并且组合模型、复合模型和三角形法等的使用使模型的构建方法更多元化。
4结语
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的水体环境以及鱼群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因素,而以往的人工控制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对水体的有效控制与鱼群的状态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1-01
一、引言
水产养殖是发展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存在不科学,效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等缺点,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对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后种种原因导致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相关部分及水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解决。
二、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问题
1.养殖户专业知识问题
不少养殖户相应的养殖专业知识缺乏,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他们并且不太相信科技和专机,习惯凭借自己经验去养殖,方法比较随意。喜欢用蛮办法,最后收益不佳,往往是怨天尤人,但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不会找自身的问题。专业及科学知识以及意识的淡薄严重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
2.专业培训问题
一旦部分水产养殖户因为利用先进技术收益提高,尝到甜头后。其他养殖户也会很快跟进,并且想学习。那么现在就有个问题了,他们该怎么学,从何处学呢?很多养殖户就会去请教会专业技术的亲朋好友,跟着朋友们做,然后因为各种具体情况不同或者细微的差别却导致结果差别很大,此时养殖户们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怎么组织专业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示范区问题
建设养殖示范区为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及提高专业养殖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示范区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
4.销售问题
养殖水产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赚钱,改善自身生活,然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营销及市场推广知识及经验,他们往往凭借最原始的方法,这样产品的销售会成为阻碍他们引进新技术的一个因素。
三、解决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需要定期开展。养殖合作社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常年都按期举办多次的水产养殖技术实用讲座或培训,统一免费赠予各种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设法时成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并且需要强化与学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交流。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始终将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能、提高养殖户的的经济收益为根本,并常年与国内几所顶级养殖户研究高校有着广泛性而深入的合作及交流,尤其是当夏季高温持续、病害频发等时候,合作社立即与各大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方法,确保养殖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2.注意研究养殖的发展趋势及关注养殖户心理
密切关注养殖业发展趋势,适时对养殖户技术的推广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注意掌控好“两性”:一便是养殖业的预见性;简单地说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养殖业需求进行预测,展望养殖业发展趋势,对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或许会出现的情况有深入的把握,时养殖户提前知道获得高效益,减少损失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正广泛兴起和推广名、特、优水产品高效养殖技术,不难想象,病害会慢慢成为阻碍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养殖业病害预告及其防治工作,是养殖户技术培训和推广单位先进及至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主要的公益性任务,其是确保养殖户收入增加的可靠手段,也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使其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且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今后要逐步增加测报点和测报面积,改善测报手段,规范测报程序,使测报速度及水平得到提高,真正起到化解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养殖效益的作用。所以,推广养殖业实用技术应先示范,应理论联系实际,用典型说话,当前普遍开展的养殖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效果尤为明显。四是逆反心里。所谓逆反心里,是指部分养殖户对养殖业技术推广作出的反应,恰恰与我们期望的相反。造成这种心里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失误和片面性造成的,当报刊、广播、电视和某些养殖业技术人员片面地强调和夸大某一技术的作用时,而养殖户采用后达不到所介绍的效果,会认为是被欺骗了,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里,这是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之大忌,要引以为戒。当然,强调研究养殖户的心里,并不是说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要跟在他们后面跑,而是要根据此类情况确定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提前量,选择适宜的时机送给广大养殖户最需要、最适用的注意对新型养殖户的培养研究,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发展现代高效养殖业,关键是新型养殖业。
3.做好示范项目的推广
当前,要继续做好养殖业示范项目的支持以及推广工作,最大程度的将养殖业科技到家这一“惠民工程”利用好,做好科技下乡政策、措施,对新型的养殖户的照顾力度需加大,积极扶持照顾科技示范户,将其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做好大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建设,使广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经营经营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提升养殖产业的产业化和规范化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生物学等各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后由于以上论述的种种原因,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并不很理想。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任重而道远,但相信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其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