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水产养殖的定义

水产养殖的定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4:57: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水产养殖的定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水产养殖的定义

篇1

当前学者利用DEA方法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时,产出指标经常使用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投入指标以农业从业人员、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等指标为主。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的农业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及其定义如下。水产养殖业产出以1990年价格的水产养殖业总产值进行计算,其中包括以1990年价格计算的海水养殖产品总产值和淡水养殖产品总产值,采用水产品价格指数进行折算。水产养殖业投入主要包括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养殖固定资产投入与养殖中间消耗等4个方面。①渔业劳动力包括捕捞专业劳动力、养殖专业劳动力、兼业劳动力和后勤服务人员,后两个指标为概括性指标。为了统一口径,本研究选用养殖专业劳动力作为养殖劳动力指标。②水产养殖面积为每年的海水养殖面积和淡水养殖面积之和。③水产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为每年的海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和淡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之和。

1.2数据来源

在确定水产养殖业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之后,着手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研究设计指标数据中,海水养殖产品总产值、淡水养殖产品总产值、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海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与淡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等6个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90-2010)》,其中养殖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预测值;渔业中间消耗指标的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10)》。水产品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

2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2.1综合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选用DEAP2.1软件来进行模型的运算,得到的综合效率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趋势基本一致。1990-2009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效果一般,有8年为DEA有效,12年为非DEA有效,且两年的综合效率指数在0.9以下。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综合作用下,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现象,1990-1992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相对稳定;1993-199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波动较大;200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又相对稳定。而由规模效益状态分析结果可知,除了2008年之外,非DEA有效年份的规模收益均处于递增阶段,且1996-2005年间的非DEA有效年份,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低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以上两种情况表明,水产养殖业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技术进步水平低和规模经营水平低共同造成的。

2.2投影分析

为了更好地找到水产养殖业非DEA有效的深层原因,调整投入产出结构,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将对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无效年份的模型测评结果投影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未将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无效年份的投影数据进行一一列举,因此,采用加总的进行分析,对水产养殖业投入与产出的调整方向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详见表2。由表2可知,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即保持现有水产养殖产出水平情况下,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固定资产投入与中间消耗的投入可分别减少9.38%、7.78%、5.46%、7.23%,从而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3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分析

运用几何平均法,同样借助DEAP2.1软件,计算中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情况(表3)。199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由于篇幅限制在表3中未体现。由表3可知,199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6%,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缓慢,没能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技术效率指数均为1,说明水产养殖业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有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应继续保持此良好现状;技术进步率指数存在频繁且较大幅度的变动,这可能与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投入增长差异有关。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养殖业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水产养殖业的产值增长主要源于劳动力、养殖面积、固定资产和中间消耗等资料的大量投入。

3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3.1潜在影响因素设计与数据收集

因为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的变动主要由技术进步率指数的变动引起的,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与推广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情况来寻找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变动的原因。因此,本文初步设计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金额、年末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每年培训渔民人数。潜在影响因素设计完成后,笔者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收集。经过收据收集整理发现,未能找到每年科技研发投入的相关数据,因此,首先剔除了每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指标,而用每年科教活动固定资产投入金额来替代。由于有些因素在某些年份没有统计,在进行整理后,只有1997-2007年间所有因素统计数据齐全。因此,只取该11年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2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分析

在确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变动的潜在影响因素后,以1997-2007年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SCXL)为因变量,以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科教活动固定资产投入金额、年末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每年培训渔民人数等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中的向后逐步回归功能,进行初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DW统计值仅为2.678,存在负自相关问题。因此,利用加权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补救,DW统计值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降为1.710,较为接近2。由表4可知,回归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0.704,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同时,由表5可知,回归模型的F值为8.936,p值为0.009,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是非常显著的,至少有部分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如KYRY、TGJF和PRRS。由表6可知,KYRY、TGJF、PXRS的t统计值分析为4.921、4.978、4.837,p值均为0.002,表明以上3个解释变量在95%的置信度下非常显著;同时,3个解释变量的VIF统计值分别为9.693、5.981、4.509,均小于10,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首先,水产养殖业的生效率评价结果显示:1900-2009年间,中国养殖业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平均值呈现下降状态,导致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率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效率出现下降;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其次,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水产养殖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与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和每年培训渔民人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2政策建议

篇2

1智能化水产养殖设计基石

1.1物联网

物联网(IOT,TheInternetof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系统(RFID)、红外感应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把需要连接的物品与国际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互连接的巨大的分布式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物品识别、物品定位、物品跟踪、物品监控和管理[2]。它的本质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运用物联网,就是采集环境数据、水质数据和水产种群数据等,分析数据即感知层,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即通信层,到达技术应用层,进行数据处理。1.1.1物联网感知层感知层即获得水质监测结果,通过与水质监测仪以及根据水产养殖数据库建立的水质监测模型获取水体质量的实时监测,利用短距离传输技术和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将监测到的信息转化成能处理的数字信号。1.1.2物联网通信层物联网通信层即传输层,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网络模式将信息传输到中央数据库中,建立数据储备系统。类似智能机器人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是将人与人之间生活交流的谈话以数据形式存储于机器人存储芯片中。在数据储备过程中,通过异构网融合、管理资源和存储管理、远程管理安全技术,传达到数据处理层面。1.1.3物联网技术应用层通过服务器、计算机、存储设备和云计算的方法,利用专业软件及服务,将海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挖掘分析,建立各种算法,优化调度,应用在水产养殖行业。具体则是将水质监测结果信息通过计算、云计算等方法进行分类和挖掘分析,通过养殖监管渠道较好管理水产行业。

1.2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的目的与农业生产相似,希望能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稳定高产的好产品,实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中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体溶氧量、PH值、温度、盐度等。1.2.1水体溶氧量水体溶氧量与水产养殖关系紧密。水产养殖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养殖密度的问题,通过研究溶氧量与养殖密度的相互关系,确定水产养殖密度,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不同的水生动物对水体溶氧量的适应机制不同,采取的水产养殖密度和科学管理方法也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水生动物的不同习性也会令养殖户误解。拿海参来讲,海参活动缓慢,喜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的海区,个体养殖户误会不担心水体溶氧量的问题,不注意向水体输氧,从而未实现科学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水质富营养化,微生物、浮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体发臭、发黑,水体溶氧量会降低,不仅对鱼类,对其他水产养的生存影响也很大。1.2.2PH酸碱值水体PH改变,水生动物通过呼吸或直接接触等防止使水生动物体内PH值发生变化,破坏体内维持正常生活状态的酸碱平衡,水体碱性超过正常值会腐蚀鱼类鳃组织,使其呼吸障碍;酸性过强会使H2S浓度增高造成水体毒性增强不适宜水产养殖。养虾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体PH值,虾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弱碱性,而在弱酸性条件下虾类传染性虾病易发,即使水体溶氧量丰富,虾类也会呼吸困难,生长困难。PH值决定因素是由水中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含量决定的,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又与水中生物呼吸作用、细菌等的氧化作用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且PH值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也会不同,太阳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水中二氧化碳减少,PH值偏高,而夜晚呼吸作用加强,PH又会变小。1.2.3温度水产养殖环境不同,有池塘,湖泊,海田等,而如果水体很深,温度就会分层,表层水温昼夜间有变化,底层温度则因阳光无法穿透长时间保持低温状态,变化很小。但是底层溶氧量较少,需氧大的水产无法潜入底层躲避高温,从而昼夜温差对渔业生产有影响。同时日温差大小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中间没有跃温层,水体底层和上层能够顺利进行物质交换,就与新疆哈密瓜特别甜、产量高的道理相同。1.2.4盐度水体盐度与水生动物生活息息相关,外界盐度比细胞内盐度高,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冲水,两种情况都对水生生物生存不利。同样,不同水生生物对水体盐度的要求不同,淡水和海水生生物盐度肯定不同,同时作为个体养殖与自然环境不同,必要时也需要在水体中投放相对应的盐类。另一方面,盐度过高对淡水鱼类繁殖和鱼卵的发育影响较大,鱼卵受精后孵化率较低,会影响鱼类产量,经济效益下降。盐类中亚硝酸盐是氨经过细菌作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使鱼类中毒,不仅水产产量下降,而且我们吃了这种鱼对身体健康也不利。

1.3树莓派

树莓派(RaspberryPi)树莓派又被人们称为“卡片式电脑”,虽然是电脑,但是核心只有信用卡大小,最初设计者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编程设计而来。目前树莓派已经上市3代。树莓派主板基于ARM,利用生活中常见的SD卡,做内存硬盘,可以利用USB口连接键盘鼠标,可以网线连接网络,也可以WLAN连接网络,还支持蓝牙连接,有HDMI高清视频接口,可以连接显示屏幕,树莓派三代B拥有40个GPIO针脚,可运行Linux等系统(2代B型及以上型号可运行Windows10IOT系统)[3]。将RaspberryPi正常运转起来之后,进入图形化界面使用方式与电脑无异,其软件编程优势在于可以用MIT开发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语言、Python语言、C、Ruby、Java和Perl等各种语言为RaspberryPi开发程序。RaspberryPi与传统单片机相比,在互联网上优势较大,因为RaspberryPi不仅可以连接传感器,还可以利用传感器信息作出相应反应。

2智能化水产养殖设计

智能化水产养殖基于物联网技术思想,将智能传感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纳入一个监控养殖体系,实现水产养殖智能体系化,解放劳动力,提升经济效益。其中,传感层包括感知养殖塘的水体溶氧量、pH酸碱值、温度、盐度等参数;智能处理层包括接受传达来的相关消息,根据科学养殖相关理论得出调控结论;智能控制层就是根据调控结论调节养殖塘水质,使水产养殖在最适宜的环境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2.1要解决的问题

2.1.1实现实时养殖监测不同水生生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为寻求经济价值,则应对不同的水生生物水质采取不同的措施,为方便管理,将这些分散的养殖产品统一起来,通过监管水产养殖密度、水产养殖鱼药和饲料、水产病害等方面,记录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节约劳力,实现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传统渔业结合的目的。2.1.2实现网络信息实时更新如上所述,要求实时监测,才能令监控系统发挥价值,若渔民是在养殖场地收集到了监测数据,那么与渔民亲自“下水”检测作用相似,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实质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实现了网络信息实时更新,渔民可以实时掌握水产养殖动态,有效提高经济效益。2.1.3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自主研发物智能化水产养殖,大大降低了引进设备的成本,也可以保证系统的更新服务,在投入成本上为渔民减小压力。

2.2实现目标

基于对系统开发端的描述,用户利用这套智能化水产养殖监测产品通过网络端随时谁地获取自己的养殖池水质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判断养殖池水产品状态是否良好是否需要人工介入等,从而实现水产养殖智能化、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智能化水产养殖技术方向设计

如上描述的,智能化水产养殖包括传感层、智能处理及智能控制层,最终将结果显示到客户端,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3.1无线监测与控制

具有特殊传感作用的无线传感器放置在各个鱼塘中,利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与智能处理层及控制层相连。智能处理层通过GPRS接收传感信息,经过处理后,通过控制层传达到特定鱼塘的控制节点,利用控制节点作出相应反应。由于养殖池都具有大小相当,相互独立等特点,因此无线传感网采用簇状拓扑结构[4](clustertree)较为合适。

3.2互动平台设计

互动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将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呈现给用户,并实现用户与自家养殖池互动。互动平台进入界面首先需要登录,登录分为管理员登录和用户登录,信息处理完毕后需要退出登录。这个管理系统总体分为两个大部分,一个是管理员界面,另一个是用户界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界面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养殖池信息管理、用户账户管理。其中养殖池和用户账户涉及数据库设计,如图3所示。图中养殖池管理表示当用户申请养殖池时,若满足相关要求,则在养殖池管理中生成一条信息。养殖池信息只有管理员能增加、修改或删除,用户只有浏览的权限;用户信息管理员有权修改用户权限,也可以添加或删除用户,用户仅有注册和修改资料的权限。用户界面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己有养殖池信息浏览、系统现有养殖池信息、用户资料修改。己有养殖池信息浏览提供的是养殖户已经申请到、并投入使用的养殖池的类型、规模和监测数据并且系统提供的处理方式,便于用户判断是否需要人工介入;系统现有养殖池信息是管理员将此产品现阶段开发的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养殖池和最佳养殖池数量信息到网络上,以便用户申请添加合适养殖池;用户资料修改包括密码修改、账号绑定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汪懋华.物联网农业领域应用发展对现代科学仪器的需求[J].现代科学仪器,2010(3):5-6.

[2]刘锦,顾加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4):114-117.

篇3

Abstract: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urse aquatic ecology in ecology learning and status of aquaculture in Haina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an benefit students in 4 aspects: to deepe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and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Key words:aquatic ecology;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养殖水域生态学涉及与水产养殖有关水域的生态学,主要研究这些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养殖容量、生产力、人类生产与水产养殖生产的相互作用等,是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水产养殖是海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养殖的浅海、滩涂和内陆水面积为27多万公顷,水质优良。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水产养殖面积为109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为3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为79万亩。水产养殖产值40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42%。理论联系实际在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知识讲解方式,生硬、枯燥地照搬书上的概念与内容,学生往往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将现实中的事例与书本上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直观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富营养化为例: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长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在介绍完基本的定义与特征并展示图片后,阐述文献中海南陵水在2006年爆发的赤潮及其基本规律,学生听完后对“富营养化”和“赤潮”这两个概念就有了比较具体、直观的印象,深刻理解了赤潮是富营养化(氮、磷的异常增加)在海水中的表现。以后在海边遇到类似的异常红色水体,就能很快地明白是赤潮爆发,从而做出快速反应。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而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讲授“水域生态因子”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内湖旁边,现场讲解GPS的使用原理及如何测定高程,经纬度,内湖的周长、面积,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GPS,然后通过一些软件做好地图并标记相应的GPS点,既加强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养殖水域生态学课程和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以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