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数学学科素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一对孪生姐妹,培养数学素养也兼顾了人文素养,学生在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形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实施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念。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学科特点渗透相当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内容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知、情、意、行等几方面形成良好的能力以及素养,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严谨的科学知识面前也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给知识学习过程注入生命力,知识因此会更加鲜活;在生命中融入知识,生命的价值就会更加厚重和有高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学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善于在教材内容中发现实施人文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人文教学的内容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数学教学是验证和学习前人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所以新课改对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改动,将教学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首先应该在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中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某一个数学概念、某一个数学定理形成的过程,其中蕴含的科学家努力攻关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前人进行的科学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存立足甚至职业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深重。信息技术课题需要什么样的学科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渗透?这些都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钻研的课题。笔者借助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使学生能够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科素养
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在学习工作中寻找信息、吸收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信息的能力。其中包含对所需信息的准确定位、对所获信息的批判性鉴别、对所选择信息的有效加工和处理及利用信息建构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建立体系的能力。
2.视觉素养
J.戴伯斯于1966年首先提出了视觉素养这一概念,此后S.平克尔、威尔曼、雷扎拜克等各国学者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国际视觉素养协会的定义,认为视觉素养属于一项可获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们能够理解和创造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是动态或静态。
3.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媒体时(含传统媒体:报纸、印刷品等和现代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对于媒体进行合理选择、合理利用和合理组合的能力。
二、提高学科素养的措施
1.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摒弃严肃和烦闷的“讲”和“教”,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3.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必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总之,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之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一、注重基础,转变方法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数学知识结构亦不完整,数学素养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因此,对其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知识,将最基本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教授给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理清知识宏观脉络,提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此同时,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尤其是转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实现启发性教学、引导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有利于高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部分以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进行简要分析。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开展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明晰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经过分析,笔者发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ax+b=0(a≠0)和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0)的解法,但他们对其具体应用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有效做到熟练应用。第二阶段,借用数学文化,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了数学名题“鸡兔同笼”。起初鼓励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用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进行了解答,但学生都觉得过程甚为繁琐,笔者趁机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点,并进行了讲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结合需求,融通文化
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点,唯有顺应和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学情,明晰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进而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同时,考虑到数学文化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和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数学文化,如数学的图形美、公式美或数学的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借用数学文化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部分以知识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两个核心:基本知识点的运用、课堂启发性教学模式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经过分析,发现先前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可作为基本知识点运用到教学中,以引出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笔者通过提问,魍澄幕“双鱼”剪纸作品是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组成的,这两个图案的位置有怎样的特殊关系?怎样改变其中一个图案的位置,可以使它与另一个图案重合?
然后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幅作品是轴对称,第二幅作品同样让学生探究它又是如何对称的,从而引入本课题“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这就很好地为本课做了铺垫,学生的心中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对称、均衡的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形象教学,育植思维
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一直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将较为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法则用一种充满趣味的形式呈现出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即坚持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善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具体可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或创新授课模式,采用游戏学习等方式。再者,学生“懂得法则,却不会应用”的现状,归根到底是由于学生尚未形成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数学规律,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部分以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大多数教育者经常会利用喷泉问题进行讲解,传统教学常利用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较为枯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问题:喷泉的路线和哪种函数图象相似?然后通过多媒体对这一路线进行了动态演示,这样较为清晰地展现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特征,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借此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求出水口的高度”,从而解决问题。这有效使用了形象教学,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思想。
四、借力技术,数字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