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商业文化特征

商业文化特征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商业文化特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商业文化特征

篇1

商业街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经济和来往人流最为集中的繁华场所,它承担着表达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和人文内涵的任务。经过历史的沿袭和文化的积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发展必然与地域文化变迁息息相关,融入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习俗特征,形成了当今商业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作为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时,既要关注自然条件及地域文化的集合,又注重现代技术和当地材料结合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

1目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地域文化缺失

受到现代商业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商业步行街设计缺乏对地域文脉延续的重视,其整体设计注重追求商业效益,缺乏各城市所特有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空间的处理手法单一粗糙、景观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景观特色塑造欠缺无新意等。大量仅仅注重商业目的、忽视地域文化特征的商业街道,充斥在城镇的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形成“千城一面”城市形象特色缺失的现象。究其本质,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

1.2地域特征的生搬硬套

在国内现阶段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地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现代中掺杂传统,中式融合欧式,肆意掺杂称之为地域性设计。不同地域背景下,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同质化严重,过于崇洋,过度模仿抄袭是根本原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标准化的产物,每一条商业步行街都不应摒弃自身特有的地域风格。

2地域文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写道,“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须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加强区域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体现城市特色,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3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自然条件

从开天辟地起,自然界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景观空间都必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孕育在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自然观,是商业街区等城市环境地域性差异的重要根源。如苏州园林将江南地区独特的阴雨连绵的朦胧意境,太湖石那“皱、漏、瘦、透、”的峻美,结合亭台楼榭、春花秋月的婉约,从而才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任何城市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时,都应该综合考虑并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尊重自然规律,规范组织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序列,形成自身的特色。

3.2对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

商业步行街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紧紧相连,便形成了商业步行街的地域化特征。以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区为例,秦淮河畔滨河绿廊体现出传统江南水景之美,秦淮小游园内的诗碑小品、传统风格的灯具、名人雕塑、传统过街楼桥、亭、阁及各种画舫游船,与疏浚后的秦淮河将附近的乌衣巷、中华门城堡等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步行街区景观。承载着历史文脉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灵魂,表达着城市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指引我们用心去领悟历史文脉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作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塑造城市形象内涵的重要手段。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须综合分析地域特征,遵循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延续地域文化连绵发展的脉络,实现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价值,创造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环境中的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直长运.史学民:地域文化在老城更新中的延续与生长[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2王晓.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篇2

引言

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应重视特色商业文化的建设,京商文化是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在现有的文献中,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开展论述,但鲜见到对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文化建设的研究,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有好的商业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优良的产业基础,这为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了可能,这些都是硬实力;商业文化建设则关乎国际商贸中心的软实力建设,影响国际商贸中心的内涵建设。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比较借鉴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国际商贸中心的商业文化特点,以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京商特色文化为对象开展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的视角。

特色商业文化是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优质基因

(一)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国际商贸中心的商业文化特点

世界城市是在影响整个全球国际商贸的交易中形成的,历史上一定是国际商贸中心。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这三大城市均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它们都有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特色商业文化推动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特色商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纽约、伦敦、东京的经验无不证明了这点。包容性、创新性、个性化是国际商贸中心的共性,是其发展的优质基因。无论是纽约所体现的多元化文化的格局、伦敦多样化的商业文化,还是东京的融合文化,都体现了国际商贸中心的文化特点。

(二)国际商贸中心均具优质基因

从纽约、伦敦、东京的商业文化来看,都具有不同的特色。特色商业文化是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优质基因。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核心力量,是软实力的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社会功能。商业文化则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符号。商业文化以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城市增值,同时,以其强大的创造性激发出城市的活力,提高着城市的创新能力,从而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实现商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增强世界商贸中心城市文化实力、提升文化品位的根本举措。商业文化魅力越强,文化特色越鲜明,就越能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旅游者、消费者。

同时,商业文化是一种力量,以商业文化为纽带能够实现众多资源的整合,实现商业文化的纽带功能。比如啤酒之都慕尼黑的啤酒产业兴起于18世纪末。啤酒成为慕尼黑的产业特质之后,著名的世界啤酒品牌、工厂和全欧洲的资源便向其聚集,慕尼黑开始形成其特质文化—啤酒文化,慕尼黑由此成为啤酒城,啤酒文化成为了慕尼黑商业文化的代表。可以看到,特质文化的产生可以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市对其所处的区域的众多资源吸引力加大,区域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聚集,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的聚集最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当这种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城市的功能才可以发挥到最大,而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图1所示。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应延续京商文化特色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应该保持京商文化特色,积极探索一种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商业文化发展之道。京商文化是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是京商文化。虽然“京商”的概念在近几年才被提出,但北京商业的发展及北京商业文化的形成则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积淀,京商文化是在北京城市商业发展中形成的,而诚实守信、开拓敬业、团结协作、海纳百川都是商业文化的特色和商业发展的灵魂。

北京既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和消费中心,北京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北京自古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也是巨大的消费城市。京商商人来自于全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商业文化在北京融合交汇,并结合北京的特质而升华成复杂的商业文化。京商包括了数以百计的商业行业,有数以万计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商业字号,涉及来自全国不同地域并带有不同文化特点的商人。各地不同的商业文化在京城汇聚,使京商文化具有典型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点,这种特征也反映了京商文化开放、包容的特点。

作为一座现代化开放的城市,北京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北京的文化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商家、游客,他们对原汁原味的特色商业文化更感兴趣。国际化加速了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北京国际化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大栅栏、前门、王府井随处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同仁堂、全聚德、月盛斋身上,可以感受到老字号与现代市场理念的融合。

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背景下打造京商特色文化

(一)与国际接轨,彰显包容特征

京商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绎和传承中,京商文化接纳了全国各地商业文化,而京商的经营文化特质与国都、皇城的贵族文化相适应,与淳朴、厚重的老北京文化相交融,同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以诚信为本的京商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球一体化商业的时代,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背景下,京商文化应彰显其包容性,与各区域、各国家的商业文化相交汇,在包容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在共性的基础上京商文化应保持其不同于其它地域商业的个性特征。

(二)与发展俱进,彰显绿色特征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关于碳排放问题之争,是一次重大关于未来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的新价值观之争,一次新的全球国际文化战略竞争的预演。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低碳问题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而且也是文化战略问题。北京要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在其发展建设中要注重发展低碳经济,体现绿色北京的特征。

(三)与和谐北京交相呼应,彰显和谐特征

京商文化的内涵应体现和谐特征,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统一。建设和谐文化,需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认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促进京商文化的和谐发展,既要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要不断坚持科学创新;既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企业实际。京商文化在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世界先进文化,构建一个具有北京特色的商业文化体系,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京商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步伐推动新时代京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四)与传统文化交融,彰显京味特征

诚信经营理念是京商文化发展的基础。商业文化最主要的核心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这一商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不仅是做人之根本,也是商业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健康的基石。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丰富京商文化内涵。北京的商贸企业在国家的重大突发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无私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一种担当。这是京商文化中“情义”二字的体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离不开弘扬高尚的商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发展质量、商业布局、区域规划、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应坚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以现代商业理念为魂的发展理念。

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京商特色文化的形成路径

(一)挖掘京商文化底蕴塑造京商特色文化

挖掘文化底蕴,京商特色文化是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软实力。塑造京商特色文化的战略意义在于让城市文化明显化、城市商业特色化、城市经济名牌化,以此形成城市精神、文化、经济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形象和品牌及核心竞争力,从而充分体现城市价值。

(二)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竞争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竞争实力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对于城市历史文化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好的弘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抓住北京历史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文化信息中找到城市文化的特征,并将其神韵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对于优秀文化传统,利用创新的手段和方式加以发掘和恢复,赋予它们全新的主题和生命内涵。

(三)创新京商文化产生商业推动力

只有注重商业文化创新,坚持现念、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质量,以文化创新企业,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传统京商充满魅力,不仅要把传统的优秀文化继承下来,还要进行文化的融合,开创出一个超越历史的京商,推动北京商业的发展。北京同仁堂就是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理念结合的典范,这一做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赋予京商文化新的内涵

把京商特色与北京国际化特征、北京现代化特征、北京和谐化特征、北京绿色化特征等相结合,发挥现代京商文化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京味儿”与“国际化”的结合,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与国际接轨,彰显包容的特征;与现代化俱进,彰显时代特征;与和谐北京交相呼应,彰显人文特征;传承京商文化,体现京商文化特色,把京商文化发扬光大。京商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进程中,这些优秀的品质更是不可缺少的。基于前面的探讨,本文借鉴传统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赋予京商文化新的内涵“信、德、新、合”—“诚实守信、厚德载物、开拓创新、人天合一”。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用厚德载物的胸怀,不断开拓创新,以实现人天合一的和谐发展,如图2所示。

(五)致力京商文化的品牌提升

京商文化是北京商业发展的源泉,京商文化的品牌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更可供现代京商借鉴,汲取其养分,发扬壮大,促进北京流通现代化的建设。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符合现代国际商业准则,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北京特色的健康、成熟的商业文化。要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作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丰富度和影响力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品牌的打造和发展是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北京品牌发展初具规模,国际品牌专卖店开店年均增速在44%以上,截至目前,世界顶级品牌100强中,已有90家进入北京;同时,北京已经拥有41%的世界顶级零售品牌,位居全球第六和内地城市之首。此外,北京本土品牌发展国内领先。世界品牌实验室的201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北京有98个品牌入选,占全国的19.6%,品牌数居全国第一(见图3)。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2012年中国品牌1000强中,北京以269个品牌位居第一(见图4)。在全国430家老字号中,北京也以67家位居全国之首。把品牌树立成某种文化的象征,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可小觑,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可使消费者不断产生购买行为,从而带来销售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打造京商文化品牌价值,要“标新立异”,城市的价值和特色在于其与众不同的文化,要体现东方文化与京商文化的特色。目前京商文化影响力还主要在传统领域,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内容,今后在这一方面应加强建设与影响,提升世界影响力。

京商文化应当成为北京这座城市的名片,打造京商文化品牌价值,由此产生的未来商业附加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是京商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是打造“京商文化”品牌的契机,“信、德、新、合”—“诚实守信、厚德载物、开拓创新、人天合一”京商文化所蕴含的新内涵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会彰显其更深刻的意义。

打造京商特色文化,将提升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软实力,让“京商文化”成为北京商业的名片,成为城市的名片,这将有助于北京成为有“京味”特色的国际商贸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增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商业文化理念[N].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在首届中国商业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08.11

2.王成荣.基于世界城市目标的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研究[J].商业时代,2010(13)

3.王成荣.品牌价值论—科学评价与有效管理品牌的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茹芹.京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王成荣等.北京商贸中心建设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6.周晓虹.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历炼与再造—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关怀[J].浙江学刊,2004(4)

7.魏中龙,张慧.企业文化建设、教化与功能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8.洪增林.城市建设发展与文化传承[N].西安日报,2010-3-1

9.张慧.国际商贸中心的商业文化比较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1)

10.汉纳尔兹.城市.载亚当·库珀,杰西亚·库珀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1.G.Simmel,The Met ropolis and Mental Life,in Simmel,G.,The Sociology of Georg Simmel,New York:The Free Press,1950

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xian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commercial facilities planning for of influence point,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tech business facilities in xian research combined with residents demand survey discusses xian high-tech zone present business facilities, and combined with xian high-tech zon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ogether with the community divided, puts forward the hierarchy of the commercial facilities xian high-tech zone division, PeiJian type and size distribution.

Keywords: xian high-tech zone formation residents commercial facilities planning community business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各项辉煌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需要完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类城市特定区域而言,公共设施规划理论相对缺乏,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来看,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园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于高新区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

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1991年3月首批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它的建立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辉煌成绩的背后,也出现了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西安高新区特殊的居民构成使其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上也有不同的策略,本文旨在从居民构成特征入手,重点剖析这些特征对西安高新区商业设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规划策略。

二、西安高新区商业设施建设现状简析

西安市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包括35平方公里建成区、35平方公里二次创业拓展区和10平方公里代管区。其中,商业用地仅占建成区面积的0.67%,且布置较零散,规模偏小,未形成有区域影响力且特色分明的商业中心区。从层级划分上看,西安高新区内商业设施分为园区―社区两个层级,目前辐射范围较大的商业设施主要有金鹰、世纪金花等高级购物中心,其辐射范围已经超出了西安市,面向更大区域的人群,而适合高新区居民进行商业娱乐活动的场所略显缺乏。

社区级商业设施的配建与社区的规模关联紧密,大型住区内配建商业中心,服务完善,规模较小的住区,商业设施配建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小型的超市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且多沿城市支路布置,服务于周边居民,社区商业体系不完善。

总之,西安高新区商业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一个高层级的商业中心,二是社区商业体系不完善。

三、 西安高新区居民构成特征对商业设施建设影响

西安高新区居民的构成特征对于这个区域的商业设施配建有重要的影响,本节主要分析西安高新区居民年龄特征、职业特征、文化特征、收入特征对商业设施建设影响。

作者通过对西安高新区统计资料以及建成区内高科花园、中华世纪城等多个居住社区的抽样调查发现,这里的居民具有年青化,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主要以公司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作为职业的特征。

年龄特征对于商业设施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消费观对于商业类型的影响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消费观念,青年人追求时尚,尝试新的生活,力图表现个性,在以青年人为主要构成特征的高新区内,从园区级到社区级商业设施规划上,特色化都要作为重要因素。

职业特征对于商业设施的影响从居民的生活习惯上体现,高新区内的居民以脑力劳动者为主,脑力劳动者思想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拼命工作、拼命娱乐”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们需要很多途径来缓解这种压力,咖啡厅、酒吧、KTV等商业设施是他们的优先选择。

收入水平对于商业设施的配建影响体现在购买力对商,居民收入水平首先影响着商业业态的类型,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以下时,百货商店是主要类型,收入水平提升,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式商店和购物中心就会产生。

在居住分异众多调查中发现,收入较低社区的居民更强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配套,中等收入居民除此之外,更愿意其中的中、高档休闲设施,如专业经营、集聚消费和较高环境要求的商业文娱休闲设施。高收入社区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出行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活动有着很明显的特点,在社区中更会包含更加广泛的交往内容,比如阅读、商务、会谈等社交活动,会所里的阅读、商务、会谈是中青年之间的主要方式。在以中高收入为主的西安高新区应充分体现这些特征。

四、西安高新区商业设施规划策略

1. 打造园区级商业中心

以高新区一期用地构建城市级商业中心,结合一期用地重要的交通区位条件,现实发展条件,现状用地条件,周边人群构成条件,优化其城市定位,用以完善高新区的商业层级结构,形成高品质的商业中心。

规划金融商务区,大型企业集酒店服务区、国际精品区、餐饮娱乐区四个区域,对于业态的设置充分考虑人群特征的需求,办公区域的设置考虑银行、保险、证券、企业等的办公需求。酒店类考虑商务往来、会议会务、大企业高管居住等需求、购物餐饮类考虑高新区内企业中高层、白领、商旅人群的需求。

整合现有资源,策划具有体现高新区居民特征的商业项目:(1)文化艺术城项目,规划艺术沙龙、展览馆、超市、国际书城、五星影城、艺术茶室等商业业态。(2)私人会所,规划保龄球馆、网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洗浴会所、减肥会馆、瑜伽馆、跆拳道馆等商业业态。(3)美食不夜天项目,规划高档西餐厅、全球小吃一条街、中档西餐厅、普通西餐店、陕西名吃店、中国各地名吃店、中档中餐厅、普通中餐店、中档中餐厅、高档中餐厅、快餐店等商业业态。

2.构建完善的社区级商业设施体系

首先对西安高新区进行社区划分,大型社区人口规模大体3万―5万人,用地规模60―120公顷。中型社区人口规模大体为1-3万人,用地规模为15―60公顷。小型社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万人以下,用地规模在15公顷以下,并考虑居民构成差异性进行调整。

表 1 西安高新区社区划分一览表

社区序号 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社区构成 社区居民特征

A 6万 151.34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B 3万 79.22 杰座公寓、枫叶新都市、高科新花园等 收入水平高、文化水平高

C 13万 393.11 新建产业配套住区 年轻化、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D 3万 64.7 八号府邸、枫林意树等 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E 4万 87.23 枫叶新家园、高科花园、枫景观天下等 年轻化、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F 5万 148.63 紫薇龙腾、含光佳苑、双威温馨花园、云顶园等 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G 5万 132.39 枫林绿洲、大唐世家、罗曼公社等 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H 5万 132.90 唐元新苑、明德门小区、唐元假日新城等 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I 5万 143.37 高科尚都、缤纷南郡 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J 6.5万 221.26 紫薇田园都市、田园国际公寓、西安逸翠园 收入高、文化水平较高

K 5万 158.50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L 2万 52.26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M 1万 24.69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N 3.5万 92.97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O 4万 108.36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P 3.5万 74.40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Q 2―2.2万 42.65 新建产业配套社区 年轻、收入高、文化水平高

图 1西安高新区社区划分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在对西安高新区社区划分的基础上,构建社区商业体系,结合上文各社区的居民特征,确定西安高新区社区商业设施的配建类型及规模。

表 2西安高新区社区商业配置项目表

类别 功能 业态名称 设施内容

建筑面积(m²/千人)

必备性 商业服务 菜市场 农副产品交易

25

小餐馆 各类特色家常菜

20

洗浴美容 洗浴、桑拿、美发、美容

35

超市 日常用品经营

60

银行 银行业务服务

5

指导性 商业服务 生鲜超市

蔬菜、瓜果、肉类食品

20

家居用品

家具、家电、卫浴

20

地产中介 房产投资、理财

6

服装店

6

诊所

医疗卫生保健 4

药店 3

日用百货店 日用百货零售 40

文化娱乐(ktv、茶室) 休闲、休憩 30

便利店(24h) 日常用品经营 40

洗衣店 6

早点供应 20

物资回收 废品回收 26

其他 各类特色小型商业 1-20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社区商业设施采取三种布局模式,第一,邻里商业组团式布局模式,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作为集购物、餐饮、服务业为一体的生活空间,此类布局主要从高新区原有商业设施基础上扩大规模,丰富业态。第二,沿底商进行布局,利用住宅的底层开发商业,使商业与社区环境配套,服务社区居民生活。第三,社区购物中心模式,布置于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形成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商业块状布局,集购物、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五、结语

对于西安高新区而言,为居住生活在其中的居民配建高质量的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于高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设施是构成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的构成特征则是对西安高新区进行商业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西安高新区居民构成特征对商业设施配建的影响着眼,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西安高新区商业设施规划的策略,以此希望对西安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J]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大维等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与实施单元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