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器材市场,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94-02
为适应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教育部2011年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工厂实习》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必需的实践环节。然而,开设本课程所面临的现状是:学校方面,由于本专业建立时间较短,即使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有足够的经费,目前很少有高校能够建立实习车间,而且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高校花巨额费用采购的教学设备会面临迅速落后的局面,达不到使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的预期教学目的。企业方面,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技术密集度高,投资规模巨大,相关企业的数量较少,可供学生进行工厂实习的企业更少。另外,企业的设备价值较高,其操作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企业不愿意,因此不会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景德镇陶瓷学院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工厂实习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通过观察,结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发现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实施方式
在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仪器设备的背景下,《工厂实习》需要解决如何发挥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通过一定途径,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多看。在学生经过安全培训进入工厂前,要求学生“多看”。提示学生重点了解仪器的结构、工作过程、仪器操作规程、观看工人实际操作的过程、认识前后工艺流程的衔接及相互影响。然后,让学生自由分散进入车间中。期间,学生近距离地观察仪器设备及工人操作,可以根据自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自由决定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观察时间。对观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教师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并不打断学生的观察。教师重点监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2.多想。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部分生产工艺产生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实践环节的认识之间存在差异所造成的,学生是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的。因此,即使有疑问,教师也必须要求学生将问题记录下来或者与操作工人进行交流。教师务必不要在此阶段进行解答,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自我判定是否正确。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养成依赖别人给出答案的习惯,而缺乏自我的分析与判断,无法形成真正的创新意识。
3.多问。当教师发现多数学生不能安静地观察仪器或者工人操作时,说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已经无法进一步地发现问题,继续延长观察时间已经无效了。教师应果断地终止学生继续观察,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特别是自己经过思考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辩论并解答。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回答学生的问题,仅有限地提示学生应该注意观察生产环节中的哪一部分,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案。学生经过讨论,再次明确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后,再次进入车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地观察,并和操作人员或者技术负责人进行讨论,特别是与操作人员讨论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经验,从而弥补学生不能实际操作所导致的缺陷。
4.多辩论。经过两次观察和两次讨论,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解决其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而且,经过再次观察,学生与技术工人之间的交流也更流畅和密切,对工艺过程和工人的操作理解也更深入,甚至能够初步解决技术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提出解决的建议。至此,全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会集中在3~5个。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引导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辩论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和不足。同时,教师邀请企业的技术主管参与到学生的讨论,由企业的技术主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指出学生方案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整个工艺中的技术特点和对学生方案提出点评。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方案,尽管被技术主管认为不可行,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并解释学生方案中的科学性和技术主管认为不可行的判断角度,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同样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三、实施效果
尽管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获得对生产工艺的直接认识。但是,学生通过观察设备运转和工人师傅的操作,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尽管部分方案不成熟),通过间接知识来实现对生产工艺的直接认识,从更深层次认识生产过程,这同样能够实现《工厂实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多看、多想、多问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关联但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定学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受多年学习所形成的思维定式,总是希望从教师那里给出判断。如果教师无论问题的难易均给予说明,则相当于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其思维的惰性,必然打断其创新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厂实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反之,学生必须独立或者协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学生对于所独立发现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成果在经过讨论会讨论,得到同学的认可,必然会拥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厂实习的过程,并带动其他同学进行类似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部分同学会成为一个小群体的核心,通过他们之间的讨论,带动其他同学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这个小群体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其学习效果远好于教师对生产工艺的讲解。
【中图分类号】R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29-02
在生理学教学中,《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经典实验,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对心脏施加额外刺激的方法,观察和了解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验证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极其特点。传统实验一般取蛙心作实验材料,分别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中晚期给心脏施加较强刺激观察何时出现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但我室在近几年心脏生理实验教学中体会到完成“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以蛙作心脏实验材料供应有以下不足(1)材料来源于南方;(2)成本高(价格和运输死亡);(3)使用时间受限制;(4) 由于每年11-1月使用,蛙此时已冬眠,蛙功能低下,实验效果差。为保证“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开出率、增加训练学生多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完成实验质量、理解掌握理论和降低实验成本,节约经费(每年约3-4千元/生理),以及今后学生开设创新性实验,研究心脏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提供更好的心脏实验材料非常需要探讨新的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鲤鱼,体重300g-900g
1.2 方法
取鲤鱼一条,破坏脑和脊髓(选取探针要比杀蛙所用探针长),暴露心脏。连接电脑,进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记录并保存实验波形。
2结果
3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鱼心替代蛙心做期前收缩实验也可达到预期效果,但鱼心标本心肌兴奋性较蛙心为低,实验进行后期鱼心心肌兴奋性下降很快。以上两种“曲线波形”的记录,不代表所有做期前收缩实验均会出现此波形,也许有较多因素的影响,但至少可以验证我们传统的经典理论,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的结果也不一定只有一种模式,可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或者有种系差异,其中也许蕴涵着更深的分子机制或离子通道的差异,有待作深入的研究。
4讨论
利用在体蛙心描记“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是生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本室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已沿用多年。该实验能使学生很好地验证和巩固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和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的特点。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 如在心搏舒张中晚期给予单个电刺激,一般均会引起一个幅度较高的期前收缩的心搏曲线波形,姚泰主编第5版《生理学》教材第90页,关于“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描述:“心肌有效不应期很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因此,心肌没有复合现象,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1]
近年内鱼类实验动物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鱼类种类繁多、繁殖力强、遗传容易控制、饲育设施要求简单、鱼类的生物特性独特,据研究,鱼类肿瘤与人类肿瘤近似,是实验肿瘤学与环境致癌物研究的极好材料,鱼鳃是研究膜生理学的极好模型[2]。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鱼可取代蛙作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但鱼为低级脊椎动物没有中隔为两腔心,与蛙心比较,其生理活性较蛙心弱,如果再进一步作心脏灌流及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实验很难成功。结果表明以鱼为实验材料还应继续探讨,但在没有蛙的前提下,鱼是很好的替代实验材料。
为适应加入WTO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我院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型实验,并提高此类实验项目的开出率。以鱼心取代蛙心为实验材料,只是开设创新型实验的一次小的尝试,以期增加学生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科研作风,为培养创新型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才做出一些努力。
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报告指出,全球医疗保健支出2014至2018年间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2%。以地区分析,美国近年推出了“病人保护及可负担健保法”(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使北美洲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9%;拉丁美洲因多数国家正视公共医疗服务,故增长率可达4.6%;南欧则仅有2.4%,是增长率最低的地区。亚洲(包括大洋洲)因实施公共医疗计划,加上部分发展中国家积极改善医疗体系,促使亚洲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率达8.1%;中东及非洲受益于人口增长及医疗服务逐步普及,年均增长率高达8.7%,居各地区之首。
参照台湾“卫福部”公告的医疗器材分类分级,以功能为主、用途及构造为辅的分类方法,将医疗器材分为诊断与监测用医疗器材、手术与治疗用医疗器材、辅助/修补用医疗器材、体外诊断器材及其他医疗器材五大类。
乔山百略 续据前二大
中华征信所出版的“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资料显示,2014年医疗器材及设备业TOP10业者总营收约达新台币282.71亿元,年增长3.67%,仅次于2012年的新台币291.47亿元。
观察近5年医疗器材及设备业TOP10排名,第一及第二名为乔山健康科技与百略医学科技,其营收皆遥遥领先其余业者。虽然百略医学科技2014年营收相较上年衰退4.38%,但身为血压计龙头公司,其所销售的心房颤动血压计有别于一般产品,不仅可有效提示消费者心肌梗塞风险,毛利率也优于传统血压计,故全球销售量持续增加,今年出货有望创下44~48万台的新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