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大势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可商业的发展,并且商业耗电量呈上升之势。据统计,大型超市中耗电量最多的主要设备系统主要有照明系统、制冷陈列柜、空调系统以及冷冻机等,其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在整个超市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从而降低该大型超市的运营成本,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型超市空调负载的计算
1、室内设计参数。大型超市的卖场区和商铺区属于舒适性空调,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之要求,夏季工况下舒适性空调的室内温度设计参数应当在24至28摄氏度。人员由室外进入到室内,一般会有5摄氏度的温差,人体会感到非常的舒适,这与购物者在超市卖场区的滞留时间不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根据这一特点,超市卖场区和店铺的空调设计参数可低一点。在能基本满足人员的舒适性要求下,对降低空调系统投资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冬季工况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应为18至24摄氏度。这主要是考虑到了买厂区顾客通常会推着小车或者拎着塑料筐,不停地走动,而工作人员主要是整理货架和搬运商品,因此卖场区可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供暖室内设计参数来设计。
2、市场调查,计算空调负荷。大型商场空调的冷负荷中很大一部分是新风负荷,当超市人员的密度初步确定以后,最小的新风量将如何选取,主要取决于新风负荷大小。如果最小的新风量按20立方米/(时・人)来计算,那么空调的冷负荷将非常的大,并且这一数值业主和设计人员都难以接受。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折衷的方法,将超市负荷计算中的最小新风量定为8D12立方米/(时・人);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变动新风量来满足各种需求。
二、空调分区设置
一般而言,大型超市的进深都非常的大,就大面积空调房间而言,周边区与内区负荷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若内、外区使用同一个空调系统,则冬季和过渡季节内外区温差就会过大,具体表现为同一时间内区人员热,而外区人员冷。因此,采取内外分区的方式来设置空气调节系统比较合适。具体设计如下:
1、冷却塔。内区的制冷空调系统可利用冷却塔来供冷,它是在常规的空调水系统基础之上增设了一些管路与设备,室外的湿球温度下降至某一数值时,就会自动关闭制冷系统,利用冷却塔中的循环冷却水向空调系统提供冷负荷。从实践来看,由于该种方法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各大超市广为采取。
2、水环热泵。内区的制冷空调系统可采用水环热泵作为空调系统。水环热泵是一种可以回收建筑余热、具有节能环保意义的空调系统形式,当超市冬季内区的冷负荷与外区的热负荷基本相当时,可设置一些水环热泵,即可将超市的余热有效地转移到需要热量的区域(外区),并将外区的围护结构所传入的冷负荷通过水环热泵转移给内区以供降温之用,从而实现节能降耗之目的。
3、新风供冷。所谓新风供冷,主要是指在冬季或过渡季节的内区供冷中,可利用室外空气来直接提高自然冷负荷。当室外的空气温度下降至送风温度时,可采用不开制冷机的方法进行冷却。为实现过渡季节可利用室外低温空气来供冷,在空调系统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留足新风道以便于引入室外的新风。同时,应加强超市内的排风。对于大型超市的排风而言,可以使用空气源热泵或全热交换器等设备来回收利用,对外区的新风进行处理,可以降低能耗。
三、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
大型超市由于客流密度较大,属于人群密集场所,必须设置排烟系统和送、排风系统,在经济性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思路提供参考:
1.排风系统可以与排烟系统共用一套系统,在出口处设置两台风机并联使用,既可以节约初投资,同时也可以节约空间。
2.部分后场设备间,例如冷链主机、整体式制冰机在运行时需要散热,设计时本应单独设置、排风和补风系统,可以将卖场区域的排风直接导入该设备房,既可以节约补风系统费用,而且冷却效果还更好。
3.换季时节室外空气温度较低,但室内较为闷热,为了节约空调运行费用,同时又满足室内的卫生要求,应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空调通风设备将室外新风引入,对于收银区域(客流密度大)和有吊顶的服装区域(照明负荷大)还应考虑加大新风量。
所谓变风量系统,主要是根据超市室内的负荷变化以及室内各参数要求的变化,自动地调节所设置的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使超市室内的参数值满足要求的一种全空气式空调系统。从实践来看,变风量系统被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节能效果,空调系统多数时间是在部分负荷的工况之下运行的,风量的减少可以有效地降低风机的能耗。因此,变风量系统低负荷下的运行节能效果,要比定风量系统的节能强得多。目前来看,各大型商场超市中的空调系统所采用的都是定风量系统,因此很难适应超市室内的负荷之变化,也很容易导致室温过高或者过低,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冬天开冷气的可笑场景。据调查显示,该种现象在新风量严重不足,室内的机械设备排风不畅的大型超市尤为突出,并且这些超市的客流量都非常的大,因此室内气流不畅、空气品质下降等现象屡见不鲜。
四、食品冷冻、冷藏区的空调设计
随着我国各类大型超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发展,冷冻、冷藏柜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增大,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市每天所消耗的电力中,陈列柜的耗电量将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对于敞开式的陈列柜而言,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热量主要是由周围空气从风幕处带入的,而立式的敞开式陈列柜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热量由此产生,因此,环境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冷、冷藏陈列柜的负荷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在对冷冻、冷藏陈列柜设计时,其空调环境的温湿度应特别注意。对于大型超市的陈列柜而言,它们会造成一定的冷效应(陈列柜散发冷量),从室内吸收一定的热量,通过室外的冷凝器将该热量排出,夏季可以抵消室内的一部分冷负荷供应,因此,在空调负荷计算时应充分考虑该部分所产生的外溢冷量。当设计超市食品冷冻、冷藏区空调系统时,一定要尽量的少设或不设直吹风口,可采用侧送风的方式,将回风口设置在冷柜的底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区域环境空气扰动。通过这一设计,有利于降低食品冷冻、冷藏空间的热气卷吸,并降低食品陈列柜中能耗量。
五、结论
大型超市暖通空调设计是否合理,经济性是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性应综合体现系统初投资、日常运行费用、维护成本等内容。当前不少文章在探讨大型超市的节能设计,笔者认为节能仅仅是经济性设计的一部分,该项内容可体现在日常运行费用中,如果抛开系统初投资,维护成本等经济因素,仅片面的通过采用变风量设备、大温差机组或增加变频、自动调节装置来谈论整个系统的节能,这样的设计是有缺陷的。以上内容是笔者多年从事超市设计的经验总结,希望对该行业设计人员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潘丽萍.某大型超市空调系统设计与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
[2]宋桂梅 亓玉栋.大型超市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8(06).
中图分类号:O22;F2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0-02
一、产业再集聚的必然性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重新划分超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7座城市。在超大城市中集中了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经济发展上存在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滞后,拥挤成本等问题,产业再集聚应运而生。
1.空间资源紧张内在要求产业再集聚
(1)超大城市科技人员集中,科研院所众多,但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悖,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而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却明显不足。(2)产业集聚功能弱,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有待加强。产业在空间上布局分散,产业链网难以形成,生产业发展滞后,降低了对周边的辐射作用,未能有效地形成区域内的合理分工,造成稀缺的空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3)高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滞后。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受阻,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又受到空间资源挤压,缺乏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机制。(4)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未能展现。区域间知识要素分布不均衡使企业产生了总部-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强烈需求,北京的技术、信息、人才等知识要素正是总部经济的核心要素,中心城市在总部经济的带动下,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带动效应、知识外溢效应、学习效应等,促进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加强。
2.产业升级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带来人口膨胀,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空间资源紧张的制约,城市承载力降低。产业升级是最大限度发挥好空间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超大城市空间资源紧缺的状态使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超大城市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土地、劳动等要素成本制约自身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增长乏力不可避免。因此,必须抓住机遇,改变目前更多依靠汽车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于企业的研发、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的再集聚伴随着产业升级,而这会带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效果,尤其是生产业,第二产业内部自循环机制被打破,二、三产业开始联动,不仅会提高制造业的品质和效率,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解决超大城市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
二、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建模步骤
(1)估计门槛值。设定门槛模型方程为下式,在所有带入下式进行回归的门槛变量样本值中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量即为估计出的门槛估计值。
式中X为门槛变量,与分别为式性函数。
(2)检验门槛效应,首先使用F统计量,原假设为: 。鉴定是否存在门槛效应,需要得到F统计量下的自助抽样计算大样本渐进有效P值,当P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时即门效应存在。
式中S0为原假设下得到的模型残差平方和,则为备择假设下残差平方和,为备择假设下残差方差。
本文所用数据为面板数据,既包含时间序列又包含不同个体,研究中不能忽视异方差及自相关的存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90-2012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考虑到所选用的6个城市差异相对大且时间超过10年,自相关或异方差可能更为严重。此处选用广义回归模型即根据样本具体情况放宽误差项的假设。相应的参数估计方法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本文使用的相应软件是matlab7.8以及Statal2.0。
2.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1990年到2012年全国6个超大城市的年度面板数据。依照2014年11月出台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超大城市被重新定义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在中国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但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发现武汉的数据缺失十分严重,所以在以下研究中刨除武汉。
本文选择相对得到发展的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作为生产业的组成部分。
变量选取:1、用超大城市GDP衡量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公式:In(各省市该年生产总值现值/年末总人口数)2、用区位熵LQij,描述超大城市的产业集中程度。
公式:j地区的生产业的产值/j地区生产总值/全国范围内生产业增加值/全国生产总值
3.实证检验
(1)模型门槛效应检验
在Stata的Hausman检验中P值
其中,k为门槛个数,也为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结果如下:当门槛值介于0.8-1.01间,模型能达到最小残差平方和,将0.89看作估算的门槛值。得到第一个门槛值后,通过自助抽样模拟1000的结果显示P值为0.009,可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
同样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可以得到第二个门槛值1.56。此时双重门槛值的自助法抽样模拟的P也小于0.05,即认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1990-2012年6个超大城市出现的集聚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一节将基于0.89和1.56的两个门槛值建立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得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的具体作用。
(2)估计结果
考虑到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所以选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
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当产业集聚度的值小于0.89时,P值大于0.05,说明在产业集聚初期,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当产业集聚度处于0.89-1.56间时,变量的系数是正数,表明在这个阶段,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当产业集聚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产业集聚度大于1.56时,变量系数开始减小,从0.036到0.0067,这说明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开始放缓。
综合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2年产业集聚在超大城市中始终起到的是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线性的,是由门槛效应的非线性作用。分三个阶段,作用不显著,作用增大,作用减弱。先增大后减小的促进作用形状上与倒U型的左半部分相似。从产业集聚度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大于1.56,处于第三阶段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他城市处于第一、二阶段。
三、本文成果及政策建议
从系数上看生产业的集聚使这六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推动。虽然这6个超大城市在全国所有城市中经济增长相对出色,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高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滞后;仓储、批发等传统服务业占据着城市中心,生产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城市经济发展,但产业再集聚,带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生产业,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生产业的集聚在第一阶段即天津和重庆处于的阶段推动作用强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处于的第三阶段。在经济发展总体上优于天津和重庆,经济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生产业的建立更大程度上巩固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不能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上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这个方面讲,生产业的集聚在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要方向的城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有更大的潜力。
综上,在我国6个超大城市生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中,基本验证产业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生产业对在超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始终起到的是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线性的,是由门槛效应的非线性作用。分三个阶段,在集聚度小于0.89时作用不显著,0.89-1.56时作用增大,大于1.56作用减弱。先增大后减小的促进作用形状上与倒U型的左半部分相似。处于第三阶段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他城市处于第一、二阶段。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经济发展多大程度依赖第二产业。具体多大程度这个方面本文没有讨论,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近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楠,马绰欣.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25
0引言
F有的实体打印店存在着诸多弊端,为了克服传统打印的不足,本文提出以宿舍楼为单元,基于互联网的云打印模式,将线上下单与线下打印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实行宿舍云打印,需要运用相应的经济学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构建宿舍云打印的运营模式。
1需求分析
1.1需求量分析
以上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部分在校学生月打印需求量,经过计算一个学生月平均打印需求为85张左右,而一栋宿舍楼的学生众多,由此可以看出,打印市场潜力巨大。
通过实地调研,学生打印需求比较多的文件是课程资料和一些公共的资源(比如说社团申请表、入党申请表等),因此在宿舍云打印网站平台上单独列出了这两项,用户登录自己的账号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网站上这两项内容,课程资源项列出了大多数课程的PPT和学习文件,公共资源项列出了学生常用的一些表、文件等。同时用户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公共资源到该网站上,为其他用户带来打印的方便。当然对于上传资料的用户会给予增加积分的奖励,积分可以作为打印优惠的凭证。
的认识,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才能提升品牌形象。更因为云打印是新生事物,需要客户消费引导和市场宣传。因此O2O电子商务模式相对更适合云打印服务的业务需求。
2成本分析
总体来说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对于云打印来说,除了正常的电脑、打印机等固定费用外,相比实体打印店,云打印网站需要维护,因而增加了网站维护的成本(服务器租用成本);但是与实体打印店相比则相应减少了大额的房租费用,相比网站维护费用来说实际上云打印会减少很大一部分的固定成本支出。
而从可变成本上看,短期内云打印则没有太多的优势,这是因为与实体打印店相比,云打印在纸张、墨等可变成本上不具备很强的规模效应,不能有效降低单位可变成本,而且在大批量打印上,不如实体店有效率;因此在云打印投入使用初期,应该以服务和便利性赢得客户,提升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让潜在顾客转变为现实顾客、现实顾客转变为经常性顾客和忠诚顾客。
接下来我们以一栋楼为单位进行具体的成本核算,在核算之前我们需要对打印机进行选择以得到更精确的成本数据。
由于云打印需要满足大量用户打印黑白纸张的需求,所以需要选用成本低廉,打印效率高的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又分为鼓粉一体打印机和鼓粉分离打印机,考虑到鼓粉分离打印机的硒鼓寿命明显长于鼓粉一体打印机,使用时更多的是添加价格实惠的鼓粉,减少了更换昂贵的硒鼓的次数,因此最终选用鼓粉分离的激光打印机。
这里我们以兄弟2260D打印机为例进行分析,该打印机具体参数为:墨盒容量2600张,月负荷2w张,打印速度为30ppm(ppm:打印机每分钟打印纸张数量的单位),硒鼓价格100元,鼓粉价格10元(1500张纸的打印量)。以该打印机的相关参数为依据进行下面具体的成本核算。
云打印模式中固定成本主要有电脑一台(2500元)、打印机一台(兄弟2260d)(1000元)、服务器租用费用(内含维护费用,900元/年),云空间费用(300元/年),广告费用(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广告单进行宣传,10元/月)。
可变成本主要有纸张费用(500张1500元)、人工成本(600元/月)、硒鼓(100元,使用寿命1.2W页)、鼓粉(10元的鼓粉能够打印1500张纸)。
新所得税法规定:固定资产中电子设备折旧年限最低为3年,打印行业对打印机的折旧计提年限一般为5年,这里我们取行业平均水平-5年作为打印机的折旧计提年限。同时按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内资企业为5%,外资企业为10%,所以打印机的残值也是按照这个执行,这里我们取5%。
由于宿舍云打印是一种新概念的打印方式,刚进入市场时优势不明显,不能在定价上与实体打印店对着干,需要寻求一种差异化定价模式以取得自我的优势,即针对不同的需求量,采取不同的定价。具体定价情况如图3所示。
343张)时,即可达到盈亏平衡。
在前面的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到平均一个学生的月打印需求量为85张左右,而一栋楼有五层,每层大约30个宿舍,每个宿舍4个人,大约共有600人,所以一栋楼所有学生的打印需求为600x85=51000张左右,因此有足够的需求量来达到盈亏平衡。
5总体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了宿舍云打印的总体模式:通过对打印资料的需求量和需求特点的分析,从满足需求的时效性和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能接受学生网络打印订单的网站,学生通过网络将要打印的内容和要求填写到该网站上,网站后台人员收到消息后,对打印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确定打印的数量与内容,然后采用播种式的分配方式将打印好的资料进行分类存放,以便学生凭借订单取走资料,同时学生上传的资料分类放到“云资料区”,学生可以选择资料公开与否,以便后来打印却没有资料的学生能直接网上下订单。
同时在云打印系统能够将商家、客户、合作伙伴、后台管理员连接起来,形成长期的合作与经营网络,促进云打印的长期发展,如图4所示。
6结语
基于需求分析、成本分析、价格分析以及盈亏平衡分析,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宿舍云打印模式,实现线上下单与线下打印相结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打印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庆华.云打印服务的O2O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4,(25).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顾客的打印需求为0到Q1则打印的价格为P1,如果顾客的打印需求为Q1到Q2,则打印的价格为P2,如果顾客的打印需求量为Q2到Q3,则打印的价格为P3。对于用户的打印需求量可以通过用户账号中的积分来衡量,具体来说,宿舍云打印的用户每完成一份打印,其相应的账户就会增加一个积分。对于积分多的用户,可以理解为图中Q比较大的用户,其打印的价格会相对低一些。
同时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顾客希望云打印模式下单张打印价格为01-012元,因此我们将单张打印价格分三个梯度制定,在订单不紧急的情况下,对于月打印需求量比较少的顾客,单张打印价格为012元,月打印需求量中等的顾客,单张打印价格为011元,月打印需求量多的顾客,单张打印价格为0.1元;在订单紧急的情况下,单张打印价格为012元,因为紧急订单需要后台工作人员推迟不紧急订单的打印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因此对于紧急订单的定价需要区别于非紧急订单。通过此种定价方式既可以起到刺激顾客需求的作用,又不与实体打印店正面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