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建筑的美学价值

建筑的美学价值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3: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筑的美学价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建筑的美学价值

篇1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近年来,随着建筑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还在进一步扩大。当代建筑美学正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对建筑美感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反映了当今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不同时期的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1早期的离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美国的芝加哥。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芝加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人口的猛增,特别是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区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屋,高层建筑便首先在芝加哥出现了。目前较普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幢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便是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代

这个时期的高层建筑造型特征是:体形较规整,在竖向划分为三段体顶部、墙身和基座;顶部往往设计成象征高直式教堂的尖顶或退台;顶部及外墙上采用大量的附加装饰,包括古典的线脚和浮雕;在墙身部分多为厚墙小窗和竖向体量划分的处理;而在基座部分,还往往保留了古典的壁柱及柱式。

2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大量兴建,并向超高层发展,继而在欧洲、亚洲、澳州及第三世界国家都相继出现许多高层建筑。形成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的兴盛时期:h。从二战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发展的繁荣时期。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至今仍是世界最高的高层建筑之一,他的造型不仅反映了现代建筑的美学原则,也反映了其先进的结构特征,并力求创造独特的建筑上部造型和轮廓线,成为业主和企业在城市中易于识别的广告性标志。然而,由于现代建筑忽略了历史文脉,排斥装饰,过分强调工业化作用,到处出现的是工业化的高层建筑造型,而忽视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新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新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它在继承和发扬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的同时对现代主义的局限进行了改良、发展和完善。其坚持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化,追求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但却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重新诊释。这种设计思想表现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之中,功能、结构、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重要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为突出。新现代主义在高层建筑立面造型上有很多创造性的发展和提升,高层建筑不再是简单的四方体,而往往是以抽象的儿何体或组合几何体,以富有形态、材料质感和色彩变化及结构美感的新视觉形象出现。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它们是近邻环境的一部分,并发展出多种对城市、对环境的认识理论。不同的理论也导致了现代主义对环境的不同处理手法。今天的文脉要求我们城市结构、文化、尺度、材料等广泛问题进行调查,以追求建筑在时空上的特定位置感和多种文脉关系,使工程与建设地点融为一体,创造特定的环境气氛。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现代主义对体形的关注正是对城市文脉的一种解释和认可。

4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都受到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深刻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认识科学美和艺术美的问题,又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提出来。随着亚洲特别是环太平洋西岸地区在近二十几年来经济的飞跃和持续发展,高层建筑建造的重心已从美国转移到了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层建筑和摩天大楼在这里应运而生,可以说这里成为了新一代高层建筑的试验基地,在这些地域中,我国的上海浦东新区无疑是最新最辉煌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在我国的香港、广州等地,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比如在香港建造的中环广场大厦、中国银行大厦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汇丰银行大厦等。日本也突破了地震的限制,建造了横滨里程碑大厦和东京都厅舍等高质量的建筑,韩国和新加坡也都掀起了高层建造的热潮。

篇2

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美国的芝加哥。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芝加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人口的猛增,特别是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区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屋,高层建筑便首先在芝加哥出现了。目前较普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幢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便是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代这个时期的高层建筑造型特征是:体形较规整,在竖向划分为三段体顶部、墙身和基座;顶部往往设计成象征高直式教堂的尖顶或退台;顶部及外墙上采用大量的附加装饰,包括古典的线脚和浮雕;在墙身部分多为厚墙小窗和竖向体量划分的处理;而在基座部分,还往往保留了古典的壁柱及柱式。

2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大量兴建,并向超高层发展,继而在欧洲、亚洲、澳州及第三世界国家都相继出现许多高层建筑。形成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的兴盛时期:h。从二战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发展的繁荣时期。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至今仍是世界最高的高层建筑之一,他的造型不仅反映了现代建筑的美学原则,也反映了其先进的结构特征,并力求创造独特的建筑上部造型和轮廓线,成为业主和企业在城市中易于识别的广告性标志。然而,由于现代建筑忽略了历史文脉,排斥装饰,过分强调工业化作用,到处出现的是工业化的高层建筑造型,而忽视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新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新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它在继承和发扬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的同时对现代主义的局限进行了改良、发展和完善。其坚持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化,追求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但却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重新诊释。这种设计思想表现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之中,功能、结构、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重要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为突出。新现代主义在高层建筑立面造型上有很多创造性的发展和提升,高层建筑不再是简单的四方体,而往往是以抽象的儿何体或组合几何体,以富有形态、材料质感和色彩变化及结构美感的新视觉形象出现。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它们是近邻环境的一部分,并发展出多种对城市、对环境的认识理论。不同的理论也导致了现代主义对环境的不同处理手法。今天的文脉要求我们城市结构、文化、尺度、材料等广泛问题进行调查,以追求建筑在时空上的特定位置感和多种文脉关系,使工程与建设地点融为一体,创造特定的环境气氛。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现代主义对体形的关注正是对城市文脉的一种解释和认可。

4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都受到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深刻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认识科学美和艺术美的问题,又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提出来。随着亚洲特别是环太平洋西岸地区在近二十几年来经济的飞跃和持续发展,高层建筑建造的重心已从美国转移到了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层建筑和摩天大楼在这里应运而生,可以说这里成为了新一代高层建筑的试验基地,在这些地域中,我国的上海浦东新区无疑是最新最辉煌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在我国的香港、广州等地,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比如在香港建造的中环广场大厦、中国银行大厦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汇丰银行大厦等。日本也突破了地震的限制,建造了横滨里程碑大厦和东京都厅舍等高质量的建筑,韩国和新加坡也都掀起了高层建造的热潮。

篇3

一、“三雕”的特色

陕北三雕历史悠久,在中国雕刻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表现形式有木雕、砖雕、石雕三种。陕北的民居大多是独门独院的形式,因此对装饰的处理也大多集中在人们的视觉落点上,主要是对门楼、窑顶、窑面以及室内的装饰。窑洞建筑装饰在本土文化、民族征战文化、戍边文化、蒙汉边商文化的交错发展下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和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时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图案纹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具有粗犷简朴、大气豪爽的特点。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民居的额枋、雀替、斗拱和门窗上。陕北人对额枋的雕刻十分细致,大多雕刻镂空的“万”字纹、植物花草、琴棋书画、祥云等图案;对雀替的雕刻更是费尽心思,大多采用隐雕和通雕的雕刻手法,常用卷草纹、祥云、凤凰戏牡丹、大海出扶桑等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门窗是窑洞最抢眼的地方,因此正窑的门窗比较复杂繁琐,也最为讲究,门窗纹样的各种图案相互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有“工”字格、“万”字格、枪头梅花格、双龙戏珠、三交嵌石榴、寿字纹等;厢房门窗相对比之下做工简单规范,多以方格或斜方格为主。

砖雕在陕北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上也具有一定名气,其中汉画像砖更是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陕北民居砖雕主要集中在脊饰、影壁、神龛、墀头、瓦当、吻兽等建筑部位。其中脊饰大多采用高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手法来增强美感,纹样多以连续的牡丹、蔓草、莲花或几何图案为主,隐含生生不息、富贵不断的美好寓意;影壁除了屏障的作用外,还用来寄予主人的情感思想,因此纹样内容也都采用具有吉祥和教育意义的图案;墀头具有极强的装饰感,雕刻十分讲究细致,纹样多以象征意义的图案为主,如富贵在前、喜鹊戏石榴、松鹿竹鹤、狮子戏绣球、蝙蝠捧寿等,有实力的人还在墀头下部做雕饰,一般雕刻有莲花、蔓草纹、“富贵不断头”等纹样。

陕北石雕可谓民间一宝,其中的绥德石狮更是享誉海内外,具有刚键有力、大气磅礴的特点。石雕大多用于抱鼓石、柱础和栓马柱等,讲究一点人家的抱鼓石做工精美、内容丰富,图案纹样多以二龙戏珠、麒麟、蝙蝠捧寿等为主,石鼓下方的须弥座一般雕刻花柱、狮子、猴子等图案,石鼓和须弥座之间的裙袱更是精致唯美,多以龙、凤、寿字、蝙蝠等纹样为主,裙边则是刻卷草纹或“富贵不断头”等连续纹样收边。

二、陕北装饰中的美学价值

(一)装饰中的教育观

陕北装饰纹样题材多样,除了美化的作用外,有的装饰纹样还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一般体现在匾额、对联、碑文等文字装饰中,不但富有哲理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显要门第荣耀的,如“大夫第”、“骑尉第”、“进士”、“武魁”等;有警示和鼓励后人发奋图强的,如“诗书门第”、“忠孝传家”等;也有追求吉祥美满的,如“福禄寿”、“清雅闲居”、“树德务滋”等。

也有人将这种观念寄予装饰纹样中,比如“喜报三元”是长辈对晚辈的期盼,希望子孙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金猴立顶”寓意人们希望子子孙孙能够加官进爵、代代封侯;还有旭日东升、五子登科等纹样都是用来鼓励和督促子孙发奋图强的。这种隐藏在美观之下的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人们在这种无意识的空间氛围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美学经验,也是陕北民居有的文化特点。

(二)装饰中的民俗观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元素不仅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还体现出陕北人民的民俗观念。陕北人的民俗观具有传统性和原始性,人们借用装饰纹样题材,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由于古时陕北的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人们就期望家族能够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在窑洞装饰纹样中就能够看出人们这种强烈的生育观,比如窑洞门窗窗棂上的纹样“枪头梅花格”,其中枪头代表男人,梅花代表女人,寓意人们阴阳调和、子孙繁盛的观念;“蛇盘兔”原是陕北剪纸中常用的图案,也有人将其雕刻在建筑中,蛇与兔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人们用来表达多子多孙,多子多福的期盼;陕北墀头上多有雕刻“鼠食葡萄”的图案,鼠具有很强繁殖能力,在人们眼里代表子嗣兴旺,葡萄具有颗粒多的特点,寄予多产多子的吉祥寓意;还有石榴、莲生贵子等图案纹样来表达人们对家族兴旺的期盼。

在窑洞装饰纹样中,人们用耄耋遐寿、寿字体、八仙过海、天官赐福、凤凰戏牡丹、松鹿竹鹤等纹样来表达多福、多寿、多财的观念,其中“耄耋遐寿”由蝴蝶、猫、桃花三种元素组成,猫和蝶谐音“耄耋”,桃指寿桃,表示长寿延年的吉祥寓意;“天官赐福”多出现在墀头雕刻,人们将天官视为福神,表示受天福禄的美好愿望。陕北建筑装饰纹样中的“姜太公钓鱼”,表达了主人怀才隐居,期盼机会的到来,希望能够大展抱负的心态。装饰纹样中人们借用神话故事和名人故事来寄情意指,不但表达出主人的远大抱负和决心,还寄予着主人能够用之所学、精忠为国的美好向往。

(三)装饰中的宗教文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