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旅游管理体制

旅游管理体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管理体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旅游管理体制

篇1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二)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

(二)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二)完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旅游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先清理一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而全面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的格局。落实《全民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统一税赋,搞活用工条件。进一步推 行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进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经营试点。

四、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城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一)深挖特色,突出主题,强化乡村意象

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根本特征。乡村意象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结构体系,包括乡村聚落、建筑空间、社会状态和文化风俗。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成为城镇人口,农村实现集中居住,改变了原有的居住格局,这本身对乡村意象就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再加上道路施工、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很多依靠乡村旅游发展起来的地区越来越不像乡村,破坏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

(二)完善配套,提升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大部分城市郊区乡村旅游产品仍停留在农家乐阶段,仅仅具备简单的观光、餐饮及娱乐功能。户籍制度改革为乡村旅游产品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提供了可能。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其投资乡村旅游的动力和能力更强,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户籍制度改革为城市资金向乡村流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助于乡村旅游投资规模的增加;乡村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扎根同村提供了环境,有利于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篇2

旅游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提高国家经济收入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旅游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为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的旅游景点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1]。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当今我国旅游业管理体制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几方面的不足:

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应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在法律法规方面改革却极其的缺乏,主要以传统的几方面法律法规为主,而现阶段并没有更适合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一些不法商家以及犯罪分子等利用法律法规这个漏洞在旅游行业中进行非法活动,不仅对旅游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游客的自身利益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酒店管理、饭店管理等缺乏直接的法律威慑。

②旅游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体制,旅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且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性特别大,例如,餐饮业、酒店、交通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部门都与旅游业之间有着直接的经济往来。但是,在针对这些行业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甚至有一些旅游社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采取恶劣的竞争手段,不仅对游客的身心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旅游市场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措施

2.1 完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于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旅游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形式,不断的完善旅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2]。首先,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定位,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保证与旅游管理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是保证游客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因此,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能片面性的追求单位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到单位、企业以及游客的多方面利益不受侵犯。其次,要针对与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行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餐饮业、酒店、商场等,要根据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完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行业以及游客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而且,通过加大对不法商家以及非法份子的打击,能够有效的保证行业发展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模式

从第一部分对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得知,现阶段的旅游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很多传统的管理弊端一一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管理模式不够全面,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当前旅游管理水平不高,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需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3]。首先,要了解有效的旅游管理能够为旅游业带来的好处,结合实际情况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其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完善旅游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再对自身的管理情况量身设计一套全面、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借鉴本国先进地区上海、北京等旅游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其次,要充分创造旅游品牌,打造出品牌效应,规划企业规模,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的调动和协调各个行业部门,促进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了解并掌握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旅游管理模式综合分析,形成各个区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对不同区域展开不同的管理,提升各个区域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3 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篇3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与其必要性

所谓旅游管理,指的就是从事旅游业的管理者运用其管理的各种职能,目的是为了向旅游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并且保证服务质量,对旅游业所进行的有计划、有指挥、有组织的调节与监督活动,其中包括旅游业的部门、人、财、物、地区等。旅游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体现在,旅游管理是具有外部协调作用的,在国民经济中,旅游业是一门独立的行业,旅游业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旅游管理能够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需要,与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密切相关。第二方面体现在旅游管理的内部协调作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其内部的各个部门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保证。第三方面体现在旅游业的需要,旅游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它从不同的方面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更具有对外开放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一些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后续的法律法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后续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跟上,造成了约束力减小。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游客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

我国的旅游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利与手段。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部门创办了一系列的服务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产权等都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这样各自为政,彼此跌价竞争,导致了旅游行业内部的混乱,失去平衡与控制。

(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旅游商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协调,产品品种不新颖,老化单调。旅游交通更是一个难题,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旅游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

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要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出现法律漏洞,增强约束力,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科学的法规法律,做到平衡处理,不偏不倚,只有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人们以及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考虑相关者利益

在旅游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管理者以及游客还有当地人们的一些利益。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会给居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打扰人们的生活,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对旅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将相关者的利益考虑进去。

(三)加强旅游管理的监督力度

要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游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监督,一些地方的政府不能干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者要定期上报旅游业的经营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国家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危害社会的秩序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

(四)加强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行业管理。我们所要制定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老套的守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被淘汰,不仅不适应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守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谓的行业管理是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劳务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归纳管理。这样,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统归于旅游局管理。这样一来,旅游管理行业的改革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第二个方面就是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最后就是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四、结语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行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来源的重要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管理体制也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建立。面对这些制约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有力的措施与对策,使得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能够让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从而加强我国的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 徐嵩岭.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兼评“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J].旅游学刊,2003(4) .

[2]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 胡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改革[D].四川大学,2006.

[4] 张晓.加强规制——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