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导因素,在教学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学生若能具备端正、积极的态度,再加上掌握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便一定能学好高中政治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运用“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在科学化的指导过程中完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一些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常常不能适应难度系数加大的政治课程。高中政治的理论深度增强、教学目标更高,学生若用学习初中政治的老办法来学习高中政治,往往会不得要领,难以取得学习成效。由此可能会产生学习政治的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具体情形,结合实际状况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不同。初中政治较为浅显易懂,理论知识通常停留在初级阶段;高中政治则抽象化理论增多,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需要学生认知理论知识的实质。其次,在了解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差异之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运用新型的学习方法,完成自主性学习。学习高中政治不能以背诵为主,学生应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将理论延伸到实践范畴中,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取理性认识。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善于思考,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政治学习策略。教师的科学化引导,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且真正地激发出他们学习政治的信心与兴趣。
2 抽象具体化: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对接
高中政治体系庞杂,其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令学生难以理解、内化这些知识内容。若教师的理论教学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解读教材,不仅造成教学环境陷入呆板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因此,教师应合理调节与学生、教材的互动关系,用灵活化的视角展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为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让学生在感性的认知过程中把握理论的精髓,同时具备从生活上总结理论规律的素质。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概念间的归纳与对比等方式,来促成理论的生活化与现实化。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因为现实往往彰显出理论的印记。关注时事新闻,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升华。相较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知识更为抽象化,这时要更为注重抽象具体化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建立模型、编排口诀与手势,或者在生活的实例中提炼出哲学命题,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知识。
3 形式多样化:创造平等、活泼的学习交流氛围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式,而不应拘泥于以讲为主的刻板模式。动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将他们推向教学的主置,继而建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
随着网络日渐渗透到教学环境中,高中政治教学也应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创造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图片、音乐、网站等形象载体,作为讲述理论知识之前的铺垫性引言,或者是对理论的现实化拓展。另外,小组讨论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个性特征、兴趣方向等具体素质,将班级分为若干3~6人的小组。每小组中应包含学习成绩优秀、中等、较差这3个层次的学生,以保证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充分交流、互相帮助。小组成员和组际之间就某一课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并可以互相质疑和点评。最终,教师按照小组讨论形成的最终成果来完成整体评价,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与能力,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高中政治课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
引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将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面对现代教育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视,目前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如何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是值得教师们探索和应用的方式之一。
一. 探究式学习与高中政治教学概述
(一) 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为学生创设与学术研究类似的情境,通过学生对课题的讨论,主动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性探索,最终形成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探究式学习旨在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使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改变。
(二) 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尽管教材的内容展现出生活化、实践性的优势,但受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实际的教学还是局限在师授生学的模式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并不明显。
(三) 探究式学习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式学习是专门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的教学方式,这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费劲、学生学习不主动的问题无疑是一剂解药。采用探究式学习,就不仅能够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负担,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因此,有必要对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二. 将探究式学习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
(一) 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营造探究式学习气氛
探究式学习需要以真实的问题解决作为实施的目标,而解决问题的形式则是学术讨论式的探究,因此,政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的情境。例如,在进行质变与量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一钱斩吏”的小故事,为学生创设讨论的情境――库吏每天从库内只拿一个钱却不以为然,一个钱与库内的金银相比太渺小了,算不了什么。县令却不这样看,县令认为,“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杀了库吏。接着抛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你怎样看待库吏和县令的思想”、“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学生会被教师的举例吸引,接着根据问题开始热烈的分析和讨论。
(二) 合理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和其他学习方法一样,学生需要对其有一个掌握的过程,如何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如何理清思路、如何吸收其他同学的见解纳入到自己的知识建构中来、如何从实践的角度处理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技巧。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互相的交流之中逐渐发现和掌握这些技巧,合作小组的模式不仅有利于为学生建立起学术研究的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仍以上述“质变与量变”教学为例,教师在抛出两个问题之后,将学生进行5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学生们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每个小组讨论核心都极为明确,最后分别总结出不同的观点如“量变的程度对质变的影响”、“质变对量变的反作用”等。在讨论和总结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从组员处观察学习到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思维的变化方式,并且,通过总结性发言,每个小组的学生也都能对自己讨论所得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建构。
(三) 重视课堂延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学生对学科的根本态度。高中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政治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如果探究式学习仅在课堂内进行,那么其效果也还是局限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重视政治课堂的延展,通过巧妙的布置作业,使学生在课外也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质变与量变”的作业布置成:“观察生活中的质变――量变规则,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整理成描述报告,说明其中的质――量转换的哲学道理”,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不是单一的“抄书”,而是需要经过实际的观察、探索和思考。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巧妙的布置作业,能够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加以巩固,展示出更多的效果。
三. 将探究式学习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 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合理选择探究式学习的内容
探究式学习虽然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但课堂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进行的主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选择上仍占于主导位置。因此,要想使探究式学习发挥作用,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剖析,组织教学内容,使其有探究的必要,才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的放矢”。
(二) 师生应同时重视教学评价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如果高中政治课的探究式学习止于课堂讨论,那么探究性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展现,教师和学生都不得而知。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探究之后进行及时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才能够对知识建构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教师应变换教学思想使探究式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探究式学习讲究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和教学材料之间的主动作用为主,教师处在指导的地位,因此,要想使探究式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放弃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探究式学习融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探究气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使课堂延展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并改换教学思想,以使探究式学习的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桎梏,给学生“减压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压力很大。要想在高考中能够有所收获,必须在复习中刻苦努力,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引,要能够删繁就简,化抽象为具体,将零碎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归纳、总结,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确保政治总复习的效果。
一、夯实基础,细化知识
高中政治的复习的确需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甚至是搭建立体化知识架构,但是这些系统化、理论化的整个模块知识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简而言之,即任何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都需要有着对基础知识全面、细致的把握作为支撑和保障。高中政治学科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而且其中更不乏有些艰涩、难懂、少见的知识点或概念,需要学生去透彻地理解,作为高考解题的依据。而在总复习阶段,学生要能够在每个知识点上花足够的时间用以琢磨、研究,为第二轮总复习阶段知识网络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高中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单元复习中,有关于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概念理解。作为尚未走进社会、真正和投资理财打交道的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生僻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就深挖知识点,将其加以对比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点、理解障碍,为后续的知识模块划分奠定基础。
二、提纲挈领,整理归纳
在将思想政治高考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逐一细化讲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可松懈,抓紧时间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取一种最为全面、细致的知识网络架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填充和联系。在高中政治第二轮复习环节,我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细致研究,然后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划分方式制作知识体系完备、知识讲解透彻的知识框架图,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构建自我独特的知识结构,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善,推进高考总复习的进程。
如在高中政治中,必修二模块是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讲授,我就抓住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网络关系链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然后再寻找其与经济生活四环节的联系节点,然后以此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高中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精讲强化,巩固练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我们完全摒弃传统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做题。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适当的习题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习题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宜精不宜多”,而在这方面,历年高考真题的练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考复习环节,以凭借精讲习题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遗漏点,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哲学模块中,往往存在“学生基本理解概念或定义,但是一遇到题目还是一无所知”的教学难题,这就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不够到位。这时,形象、具体的习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教师在带领学生处理习题的时候,整理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技巧,利用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引出其他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高中政治复习效率。
总之,高中政治的总复习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合理科学指导,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性,并不存在所谓的高考复习“万能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