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未来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可采用常用的“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加以测定。这一预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预测方案:
(一)高位预测
利用1990-2000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根据平均速度预测定模型(见表-①),推算出台湾经济产出量的变化。其测算结果是,实质GDP增长趋势是平均每年6.44%,其中工业生产年均增长5.4%,服务业年均增长7.4%。在工业生产方面,制造业年均增长速度为5.45%,其中重工业年均增长8.71%,轻工业年均负增长0.8%;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贸易年均增长9.86%,进口贸易年均增长11.49%
根据这一增长预测模型(见表-⑤),以1996年为基期(指数=100),至2010年,台湾GDP指数将从2000年的124.69增至232.25,增长86.26%,其中工业生产指数增至215.77,比2000年的127.52增长69.2%,而制造业指数增至220.78,重工业指数增至336.25,轻工业指数减至88.28,分别增长70%、130.5%和-7.7%;对外贸易中出口指数将从145.32增至327.15,进口指数从155.19增至460.49,分别增长156%和197%(详见表1)。这一模型预测的结果是,各项指数除轻工业外,普遍偏高,尤其是工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指数较高。台湾经济要达到高位预测的水平,必须在总体上继续保持中度增长的势头。但是,实际上,台湾经济已经从“中增长阶段”步入“低增长阶段”,甚至可能从“长盛期”开始转入“长衰期”,未来实际增长指数将难以实现高位预测的水平。显然,高位预测的数据需要进一步修正。
(二)低位预测
如果考虑到偏差因素的话,可以适当修正高位预测中出现的指数偏高现象。从统计数据看,表中各项经济指标的理论值(见表-②)略小于实际值(见表-③),其中GDP和工业生产(主要是轻工业)指数增长的偏差率(P)(见表-④)略高,分别为-0.0823和-0.0616,轻工业更达-0.1069;进出口贸易价值指数和重工业生产指数增长的偏差率略低,分别为-0.0490、-0.0331和-0.0452;工业生产中的制造业指数增长的偏差率居中,为-0.0509。
根据修正后的低位增长预测模型(见表-⑥),以1996年为基期(指数=100),至2010年,台湾GDP指数将从2000年的124.69增至139.25,增长11.7%,其中工业生产指数增至156.06,制造业指数增至168.12,重工业指数增至230.53,轻工业指数减至96.19,分别增长22.4%、29.5%、58%和-1%;对外贸易中出口指数将增至272.61,进口指数增至270.25,分别增长87.6%和74.1%(注:根据《自由中国之工业》2001年第11期,第86、120页等诸表整理编算。)。采用修正后的低位增长模型预测未来台湾经济走势,所得数据除轻工业和进出口贸易指数外,一些预测结果可能偏低。但是,若是台湾经济真的从“长盛期”步入“长衰期”,这些低增长或接近零增长的预测数据也不是不可能的。除GDP指数可能偏低、轻工业指数可能偏高外,未来10年台湾工业生产指数和进出口贸易指数的增长将可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由于制造业的衰退迹象日益明显,尤其是重工业,可能因岛内厂商大量外移而出现继轻工业之后的新一轮的衰退,从而导致进出口贸易在低水平上增长。
(三)中位预测
中位预测是对高位预测和低位预测作进一步修正的一种综合预测。采用这一预测模型(见表-⑦),可初步预测出至2010年台湾经济的发展趋势。以1996年为基期(指数=100),至2010年台湾GDP指数将上升至186.03,比2000年的124.69增长49.19%,平均每年递增率约在4%左右,其中工业生产指数将上升至185.91,比2000年的127.52增长45.79%,平均每年递增3.8%。在制造业方面,其生产总指数同期将上升至194.62,比2000年增长49.86%,年均约4%;其中重工业指数将升至283.39,增长94.28%,年均约7%;而轻工业则呈萎缩趋势,基本上表现为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贸易指数同期将提高到322.38,比2000年增长121.83%,年均增长近9%;进口贸易指数将提高到365.37,增长135.43%,年均增长9%强。从中位预测的结果看,进出口贸易指数较高,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指数略高,其他数据则较为贴切。
(四)综合预测
上述高位、中位、低位三种方案的预测结果各有特点,部分数据各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修正前的预测值略高,而修正后的预测值则略低,但后者更接近实际值。若将修正前后的预测值综合加以考察,则可进一步提高其准确度。综合看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经济部门可采用不同的预测指标,其中GDP可采用中位预测方案,工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指数可采用低位预测方案,服务业则可适当参考中、高位预测方案。
根据综合预测方案所测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指数,预测2010年台湾经济发展水平,其GDP以1996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实际水平将达到新台币14.3万亿元(约为4000亿美元左右),平均递增4%左右;人均GDP1.8万美元(约62万元新台币)。其中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实际增长水平将达到40000多亿元(约1100多亿美元),平均递增2%左右;服务产业附加价值也将实质增至10万多亿元(约2800多亿美元),平均递增6%左右;而农业生产则基本表现为零增长或负增长,其固定价格大致维持在2000亿元(约60亿美元)的水平上。
在制造业方面,其产值至2010年将实际增至新台币35000亿元(约1000亿美元),其中重工业产值将实际增至25000亿元(约700亿美元),轻工业产值将进一步下滑,出现负增长,大致维持在10000亿元的水平上(约300亿美元)。
在对外贸易方面,台湾进出口总值至2010年,将在2000年2880亿美元的规模上再增长近8成,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平均每人贸易量约1.5万美元。其中出口货值将在148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长约8成,达到2600亿美元的规模,人均约8000美元;进口货值则将在140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7成多,大致达到2400亿美元的规模,人均约7000美元。进出口贸易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下略有盈余。
表一 台湾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年度 GDP 工业生 制造业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指数 产指数 合计 重工业 轻工业 价值指数 价值指数
1990
66.82 75.39 76.37 63.31 103.68 56.75 52.28 (Y0) 71.90 80.97 82.04 69.41 108.51 64.24 60.06
1991 77.30 84054 85.23 74.99 106.75 64.47 64.55
1992 82.71 87080 87.37 80.38 102.17 70.48 72.28
1993 88.58 93.60 92.37 87.11 103.62 77.32 80.34
1994 94.25 98.01 97.17 95.45 100.85 92.85 97.43
1995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996 106.70 107.43 108.69 113.05 99.35 109.60 116.37
1997 111.61 110.26 111.25 118.25 96.26 116.26 124.46
1998 117.64 118.76 120.29 131.35 96.63 123.32 127.04
1999 124.69 127.52 129.87 145.87 95.66 145.32 155.19
2000 - - - - - - -
平均 1.0644 1.0540 1.0545 1.0871 0.9920 1.0986 1.1149
速度①
理论值② 956.47 1017.50 1035.15 1030.44 994.48 986.85 998.56
实际值③ 1042.20 1084.28 1090.65 1079.17 1113.48 1020.61 1050.00
偏差率④(P) -0.0823 -0.0616 -0.0509 -0.0452 -0.1069 -0.0331 -0.0490
2010年高位 232.25 215.77 220.78 336.25 88.28 372.15 460.49
预测值⑤
2010年修正 139.25 156.06 168.12 230.53 96.19 272.61 270.25
后的低位
中图分类号:X34 文献标识码:A
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各国纷纷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全球低碳经济争霸已经全面展开,一场绿色投资的战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
2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形态上讲,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 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3.1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全球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是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就在其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到2005年英国能源战略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8年公布的《气候变化法案》在以往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之上,明确地规定了全新的更具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排放目标,其核心条款就是2009年4月实施的碳预算体系,该预算中确定,在1990年的基础之上,2050年英国碳排放至少要减少80%。同年7月,英国政府又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以及3个配套的计划―《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此外,英国还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英国政府在2010年3月18日了在碳预算体制下的首份碳排放报告,报告称英国2008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约相当于6亿吨二氧化碳,碳预算目标正稳步实现。
3.2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主要通过资金支持、法律支持和出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早在2005年8月8日,美国布什政府就颁布了涉及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11个方面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提出了“绿色能源”法案,以确保美国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绿色就业和劳动者转型,并出口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政策法案的实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计划在3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使得美国新能源产量与现在的能源产量相比增加1倍。同年2月,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2012年起将对排污、排放收费,到2050年将减排83%;以每台补贴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来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使用等,再度增加用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投资,投资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
3.3 日本
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2004年,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同年,日本出台了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的“新产业创造战略”,降低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定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提出“建设国际循环型社会”的战略方针。2008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福田蓝图”,其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首个“低碳社会”。 2008年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争取到2020年使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实用化。
3.4 中国
自2007年中国首次明确要发展低碳经济以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截止2010年9月底,共批准2685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2010年减排量近5亿吨CO2当量,其中有953个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0%。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国家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清单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达2100亿。201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在1500万~1700万千瓦之间,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约55%,跃居世界第一。低碳技术投资呈增长趋势。中国最近几年用于“绿色行业”风险投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占总投资的19%。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68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世界领先。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根据政府规划,到2011年,中国将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
【 abstract 】 the real estat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quite big, to our country speak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to promote progres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re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study of meaning,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eal est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final analysis real estate economic future trend.
【 keywords 】 real estate economics; Research; Development tendency;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国各行各业在过去的五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财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积累,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而税收制度、金融服务等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加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房地产价格呈现飞速上涨的局面。那么今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下面对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推动GDP增长
这几年,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实体经济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而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顶梁柱,有效地推动了GDP增长。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它的发展与G DP的增长是高度相关的,在投资、需求方面都占较大比重。
(二)减弱通货膨胀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其自身的有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显得相当高,成本的提升就让房价持续变化,不断上升,这一因素也是导致房产增值的最关键的因素,加之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不断增加,就给房产价格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房地产的保值增值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在通货膨胀时期,会增加房产的购置需求用以抵消通胀带来的其他资产的缩水。
(三)能够提升国民经济的增长
对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提升,房产的不断发展,都是我国的很多经济部门、行业为其提供原料,成为其坚实的后盾,例如,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大型器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这些都需要有特定的部门来提供。总之,房地产对提升我国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能够刺激其他消费的增长
对于我国的住房消费而言,从本质上讲具有较高的多样化与复杂性,住房的消费,势必会牵连到一个人衣食住行的消费,住房消费势必会带动其他消费的增长,例如,健身、娱乐、生活、学习等。
房地产经济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虽然,我国的房地产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部门问题与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中国的房地产业风险普通集中在商业银行中,且我国大部分公民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按揭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违约风险,加之房地产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创新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也直接性的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完善房地产经济市场体系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信贷、资本市场密切相关,除了这方面内容之外,还包括了具备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一、二级市场,以此来有效处理当前的住房贷款资金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创设一定的房地产评估、中介、保险等三个内容体系,倘若将这些经济市场体系完善,那么我国的房地产业就能够在更加良好的氛围下进一步得到发展。
增强房产经济产品改革。
当前,房产经济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很多都是过去的生产模式,未能够在生产环节上面进一步得到创新,也没有根据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购买欲望存在的差异,将整体市场进行细分,研制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的产品,例如,将收入较高与收入较低的人群的产品区分开来,为收入较低人群提供相应的住房资金产品,并根据老年人无收入,行动不便等情况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从各个方面出发,使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加多样化,构建多样化的房地产经济产品。
最大化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
在我国的保障制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保障较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这项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力度不够。在国外,美国和新加坡等地区都有着保障低收入公民的担保制度,所以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落到实处。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1、未来几年,我国在房地产投资上面的增长速度依然较大,但是纵观全局,其实际的投资增长率将存在着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知道,我国的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力度将会有所下降。
2、,目前,我国的经济适用房落实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房地产业的成本相对较大,要想落实经济适用房这一政策,具备着较大的难度,地方政府也具备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房地产开发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1、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加之农村土地丧失的严重性,那么今后对房屋、工厂等建筑用地的限制等工作将会开展的越来越规范。所以,在土地市场上,这一现象将会减少农村的土地随意买卖、承包、侵占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土地市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2、能够减弱部分商品房闲置与销售价格上涨二者之间存在的对立现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家生产的商品超过需求时,商家为了预防商品堆积,都会采用商品降价的方式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倘若商家所生产的商品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量,那么商家将会提升商品的价格,但是目前我国的商品房却出现了二者并存的现象,即闲置的商品房较多,但是商品房的价格较高。
(三)房地产销售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住房需求量较大。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可以看出,现阶段,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将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加之,国家正在开展农村城市化计划,那么对住房的需求将会持续不断,居民的需求依然很高。
2、房价涨幅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