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形势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形势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经济形势分析

篇1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较快,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增速高出轻工业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集体企业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股份制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原创: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

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月份,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前七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拉动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建设项目投资亿元,占到全部城镇投资的。分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万元,同比增长;二产完成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工业投资万元,同比增长;三产完成万元,同比增长。月份,施工项目个,较上年同期增长了个。新开工项目个,增长个。

——物价涨势温和平缓,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居住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其他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所下降。

随着物价涨势的日趋平缓及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市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前八个月,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分销售行业看:月份,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餐饮业实现亿元,同比增长。

——出口需求继续下滑,利用外资形势喜人。月份我市累计完成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下降,在前个月的基础上又下降了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月份,外商直接来衡投资万美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形势稳定。

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月末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体来看,前八个月我市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整体经济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诸如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亏损较多、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篇2

(一)支农政策效应凸现,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惠农助民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惠农资金达到4200万元。

(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产值总量增长突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01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农业产值186442万元,同比增长6.2%;林业产值3790万元,同比增长65.6%;畜牧业产值85870万元,同比增长30.6%;渔业产值2399万元,同比增长21.8%;农业服务业产值1667万元,同比增长58.0%。

(三)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平衡,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239.3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63.2万亩。

(四)耕地潜力得到极大释放,全年农作物总产量增长明显。夏粮总产量达49.35万吨,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81.55万吨,同比增长28.1%;油料产量1.9万吨;全年蔬菜预计产量88万吨,同比减少7.0%。

(五)畜牧业生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态势平稳。全市农村按照“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家禽,突破性发展草食家畜”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畜牧业。截至20*年8月,全市生猪出栏50.52万头,同比增长18.9%;大牲畜出栏2.97万头,同比增长10.2%;山羊出栏24.46万只,同比增长11.1%;家禽出栏268.44万只,同比增长13.3%;预计肉类总产量55093.1吨,同比增长13.8%;生猪存栏81.54万头,同比增长24.5%;大牲畜存栏7.18万头,同比增长9.8%;山羊存栏41.17万只,同比增长13.0%;家禽存栏419.28万只,同比增长7.3%。

(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稳中有增。据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1—7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752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打工收入又成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砝码。今年1—7月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81元,同比增长8.9%。二是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平为496元,同比增长9.3%。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大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抵消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据1—8月农资市场价格和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8月农资价格中化学肥料与去年同期比增幅为8.9%;农用机油比上年同期增幅23.57%。农资价格的上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种粮直接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仍然较低,培训力度亟需加大。据调查,全市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还没有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外出务工的难度加大且单位时间劳动报酬较低。

三是留守农民面临新的问题有待解决。由于外出农民工增多,当前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土地的转让承包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推广难、农田水利设施维修难、抗灾救灾难等难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

四是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对于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高,配合程度高,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管近几年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气候异常,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对抗击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弱。建议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河堤、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灾害抵御能力,确保有灾不减产,旱涝保丰收。

(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途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大力培养现代专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者。要把农民培训与提高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扩大劳动输出结合起来,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创造农民充分就业的好环境

(三)加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农民大力支持,早日在全市建立起一套直达乡村的科技服务网络,让广大农民从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服务。有关部门要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到农业第一线去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并注意利用政策、经济杠杆引导农民扩大种植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引进优质畜牧养殖品种,促进农民转变观念,逐步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转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20*年农村经济形势预计及20*年主要经济指标

20*年,全市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41.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6.6亿元;农业增加值22.67亿元;粮食总产量81.55万吨;油料总产量1.9万吨;农民人均存收入3350元。20*年,全市计划农业总产值44.5亿元;粮食总产量92.5万吨;油料总产量2万吨;农民人均存收入3650元。

五.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20*年将是全市贯彻落实党的*宏伟目标的第一年,意义非常重大。全市上下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继续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和我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建立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以及防疫物质保障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篇3

1、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6%,上半年为10.4%,前三个季度为9.9%,10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比价格)仅为8.2%。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较快下行通道。

2、价格涨幅持续攀高转为涨幅持续降低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自5月份开始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从4月份的8.5%回落到11月份的2.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9月份起同比涨幅也开始回落,其中9月份为9.1%,较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10月份为6.6%,较9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11月份为2.0%,较10月份回落4.6个百分点,涨幅创近31个月新低。

3、美国金融问题引发世界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继“两房”事件之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改行。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问题还在发展中,其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还在发展中。综合来看,金融创新引起的房地产繁荣,目前正在沿着逆向传导集中引爆风险,紧缩流动性,紧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它既对美国经济繁荣发挥过重要推动作用,也对美国经济走向萧条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近期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增强信心;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扩大消费与投资,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也会引起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这些措施的出台可能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

二、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

2009年的经济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调整情况。从三大需求分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的可能

受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随着企业困难的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趋冷的苗头,会从多方面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油价提高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该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长时间的调整。

2、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的可能

2008年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少。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看,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涨之后出现大落的可能。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预计未来住房市场将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等因素影响,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周期性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调整一旦开始,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增长。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外,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2008年,家电产品、轿车产品等酝酿的提价活动最后都没有实现,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水平还有所下降。综合这两方面情况,企业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

近年来的投资调控,重点控制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投资,投资增长更多地依靠市场引导的投资。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这些投资增幅的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的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3、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

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弱。受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这些都会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经过2008年各类因素变化的洗礼,我国出口企业开始调整升级,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综合对三项需求变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场自发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则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继续下调的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与国内诸因素组合,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三、关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考

2007年以来我国对总需求采取更为强力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对银行信贷采取额度管理的行政性措施,对部分产品价格采取行政管制措施等,主要不是由于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加剧,而是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提高。而这些控制信贷进而控制各类需求、控制价格进而影响供给的诸项措施是导致经济增长回调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政策调整的主要出发点集中于在保增长和控制价格上涨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

1、稳定经济增长、控制价格涨幅的重点是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

首先要注意使需求增长与供给潜力大体协调,这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中讨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只有在需求增长与供给潜力大体相当时,才可能在经济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尽可能快的增长,才可能争取较高增长和较低价格涨幅。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潜力是不断增强的。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供给潜力可以支持10%~11%的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判断我国目前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0%~11%。因此,宜围绕10%~11%的经济增长率目标调节各项需求的增长。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内需、外需增幅都可能进一步回落,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减慢。从供求总量关系格局的发展看,未来的主要威胁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经济增速放慢。为此,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价格上涨方面应作出相应政策调整。其要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控制价格涨幅的重点是增强企业对成本增大因素的消化能力。

2、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路

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稳定需求增长,为此,既要继续巩固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抑制需求过热的累积成效,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调整,防止需求增长转入持续下调状态。

(1)促进投资增长。如果期望经济增长率略高于10%,则当前的投资增幅应保持稳定,不宜继续降低。为此,一方面应继续巩固已有政策的成效,高度警惕行政主导的投资反弹;另一方面,则应鼓励企业自主、市场引导的投资增长,增加在重大基础性项目方面的政府投资。一是对符合规划和政策要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予以必要的信贷支持,防止房地产投资因资金紧张大幅回落;二是注意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市场调节资金供求的能力,加大财政担保贴息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增加财政投资资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稳定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消费需求旺盛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是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的源头性动力,必须精心维护。针对潜在的问题,宜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注意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公共教育卫生服务,扩大覆盖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真实买房需求稳定增长,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积极引导家庭买车活动。

(3)稳定出口增长。为了解决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近两年对出口增长从总量到结构都进行了控制和调整。针对当前的外贸形势,宜继续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适度减弱总量控制力度。为此,宜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退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稳定价格涨幅的政策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