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机电设备的维护

机电设备的维护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机电设备的维护,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机电设备的维护

篇1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1(C)-0201-01

引言:据相关资料所述,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有一半以上为机电设备,然而,在机电系统上的支出也占成本的40%以上;另外,煤矿井下发生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机电故障引起的,正因为认识到设备维修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很多煤矿企业于是采用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并利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性维修对策,使设备的寿命周期有效的延长,并在其延长寿命周期内能够正常有效地工作,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无效维修。

一、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主要问题

1、机电设备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特别是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机电设备也是衡量煤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机电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护管理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故障根据其设备构造、运动的状态和工作状况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归纳其主要的故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性能参数的突然下降。(2)振动的异常。(3)声响异常。(4)磨损残留物的剧烈增加。(5)排气成分的变化。(6)过热现象。(7)裂纹的形成与扩展。(8)电压和电流的剧烈变化等现象。

2、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也就越来越暴露出其中的不足:

(1)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和维修过程的管理分开,彼此独立进行,这样就严重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至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耗能、技术、费用、质量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不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和制造部门,从而不能很好的改进设备的性能。(2)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是把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彼此独立,甚至更偏重于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互相矛盾。(3)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需逐步从保证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却单纯地以保证企业生产为目的,而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策略

1、维修方式的分析

设备的维修方式是指对维修时机的控制,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后维修。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造成停机之后进行维修。(2)定期维修。只要使用到预定的维修时间。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维修工作。(3)视情维修。它不是根据故障特征而是由设备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预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维修时机和内容。

2、维修的要点

(1)正确处理预防为主与计划检修关系。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要把预防与计划检修结合起来。(2)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3、维修方式的改进

为了适应市场终济条件下煤矿企业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必须结合煤炭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管理理念,组织煤矿企业各部门职工参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保养实施全过程监控,将煤矿机电设备的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在对重点的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应逐步尝试推行设备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一些质优价廉的煤矿机电设备诊断监测仪器、仪表。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不仅有利于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时间维修模式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更能为煤矿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2)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维护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各种技术人员管理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工作标准,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是进行高效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出,煤矿事故大多是由机电设备的故障引起的。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是十分必要的。要加快机电设备的更新与使用,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采取各种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系数,消除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

篇2

引言

我国水资源丰富,水电站遍布全国各地,机电设备作为水电站的主要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质量和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水电站能否保证高效稳定运行,同时也是水电站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养护的重点,因为水电站绝大部分的管理养护经费都是用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因此,提高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仅能够保障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营,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维护费用的支出,对于广大水电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水电站机电设备日常检修维护的意义和必要性

由于水电站的机电设备大多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机电设备故障发生概率逐渐增大;此外,机电设备检修费用的投入是水电站日常管理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是水电站成本的主要来源,因此掌握水电站各种机电设备的最佳检修时机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营,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费用的支出[1]。因为,倘若水电站机电设备出现问题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组织检修,或者虽然有组织对存在问题的机电设备检修,但检修力度不到位,就会逐渐加剧机电设备故障,甚至导致机电设备寿命终止,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对于保证整个水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需要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水电站机电设备日常检修维护类型

2.1 定期检修维护

定期检修也称之为预防性检修或主动检修,是指在固定时间间隔内对水电站机电设备组织检修维护,即不管机电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只要事先制定的检修时间一到,就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以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电站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和故障严重程度,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节省水电站机电设备检查维修费用支出[1][2]。因此定期检修是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在机电设备定期检修时间窗口选择上,会优先选择在枯水期或者丰水期之前进行,因为这些时间水电站的发电能力较弱,有一定的间歇时间,在这段时间开展定期检修不仅不会耽误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在丰水期前完成定期检修,还可以为水电站在丰水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2.2 被动检修维护

被动检修也叫事后检修,是指机电设备已经出现故障后,工作人员才组织对其进行检修维护的一种行为,这类检修是一种计划之外、突发性的行为。也就是说,当采取被动检修时,机电设备的故障已经对其自身或者整个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这时候组织检修是为了及时遏制机电设备故障可能对水电站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相对于定期检修,被动检修的频率更少,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中也需要尽量避免出现被动检修。因为这类检修的出现也往往代表机电设备很可能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或者检修维护费用的巨额投入。

2.3 性能优化检修维护

性能优化检修维护属于主动检修范畴,是指根据不同的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特征,在总结不同类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之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优化机电设备的一种维修养护方式[1][2]。通过对水电站主要机电设备技术性能的优化改造,来避免机电设备频繁出现故障,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确保水电站能够正常安全运行。

2.4 运营状态检修维护

所谓的运营状态检修维护是指在分析研究水电站主要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情况下,判断机电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类型,一旦存在故障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排除的一类检修方式。相对于前面几种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方式来说,虽然运营状态检修维护可以积极主动地发现机电设备潜在的故障,对整个水电站的安全运营十分有效,但分析机电设备工作状态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这一过程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且收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目前来说,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可以肯定这是水电站机电设备主动检修的一个发展放线。

3 加强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维护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健全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制度

机电设备能否高效安全运行是保证水电站正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机电设备发生各种故障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需要把对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养护作为水电站平时的管理工作重点,建立健全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制度。首先,要严格执行水电站的各项检查制度,如定期检修、优化检修、运营状态检修等主动预防性检查,对水电站主要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运行状况重点坚持,尽量排除引发机电设备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旦发现故障或故障隐患,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排除;其次,要提高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这是因为机电设备工作性能和故障的检修工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此,只有专业技能过硬,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可能潜在的故障问题并及时做出维修。

3.2 完善和优化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方案

目前,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方案主要可以分为主动检修和被动检修两类。其中前者是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之前通过检修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而后者则是在机电设备已经出现问题、故障了才采取检修措施。因此,相对于被动检修,主动检修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潜在的一些故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电设备故障给水电站正常安全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少水电站的经济损失。但相对于被动检修,主动检修日常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相对更多,很多时候还需要占用水电站的正常工作时间。因此,因结合水电站的具体情况和机电设备故障发生频率,完善和优化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方案,应尽可能以主动检修为主,对于一些主动检修投入较大且很难发现故障的机电设备可以视情况采取被动检修维护。

3.3 及时更新机电设备

机电设备作为水电站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养护经费的主要对象,其工作性能如何直接关系到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较长、性能不良、工作能力低下、设备老化严重的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不仅影响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这类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一般都很高,很多在维修后不仅又出现故障,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水电站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要把保证水电站经济效益和机电设备技术优化更新结合在一起,及时跟新水电站的主要机电设备,多选择那些技术先进、维修养护方便、性价比较高的新型机电设备,以全面提升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整体工作性能[1]。

4 结束语

应从管理制度、检修维护方案制定与实施、设备优化更新等方面综合提高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最大程度提高水电站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我县运行20多年的水电站还有100多座,运行多年的水电站,部分水工建筑存在安全隐患、金属结构锈蚀、机电设备和送电设施老化等问题,造成水电站故障较多、出力效率较低、水能资源浪费较大。这些水电站如没有资金技术改造,唯有通过技术维修维护来维持。

1、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方法的类定

水电站故障维修。又名水电站事后维修,主要是指在水电站设备产生故障后就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水电站的定期维修。又名水电站预防维修,主要是根据水电站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划分进行维修,所以水电站的定期维修就是不论水电站设备状态如何,到规定的时间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水电站优化性维修。是经过对水电站运行设备故障的根本因素进行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和技术改进,从而优化水电站运行设备工作性能的维修方法。

水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维修。水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维修是根据水电站运行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得出的运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从而推断运行设备是否正常,哪些运行设备属于带故障工作状态,并在运行设备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2、优化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

2.1维修管理方面

当前,我县的大部分水电站都处于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种种因素都造成了水电站运行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管理方案,对水电站设备操作、维护、维修等方面的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足够的运用技能,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诊断措施,以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后采取方法处理。严格参照水电站设备故障形式确定检修方法,以保证维修管理方法得到成效。

2.2维护制度方面

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故障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维护制度,能够保证设备得到充分运用的同时享有科学的维护服务,从双方面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创立维护检修管理制度时需要参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内容为依据,并结合水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安排检修工作,尤其要准确设置定期预见性检修制度。例:在一台水电站设备运行过程中,其水轮机使用寿命在10000 h,我们需将此台设备检修周期看成9800h,以尽早将故障限制于萌芽状态,并在故障形式得到基本确定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2.3技术改造方面

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很多老的水电站仍然在使用老的水轮发电机组或老设备,各种故障层出不穷,导致机组出力低下,所以运行设备的更新成为当务之急;在运行设备的更新时,应选用在技术先进、应用操作比较简便、性价比比较合理的新型水轮发电机组或新型设备替代老的水轮发电机组或老设备,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设备的整体工况水平,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3、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的策略

3.1可以通过优化水电站运行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强化水电站运行设备的技术管理

目前,水电站多分布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大多数水电站带隐患运行,管理较混乱,所以应该重视对水电站运行设备应用、维护、维修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及完善含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掩护和巡回检查及交接等文明生产和日常维护的工作制度。水电站的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运行设备的维护特点、工作环境及运行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级来进行维修决策,建立健全运行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奖罚分明;按照水电站运行设备待修状况选择相应的维修方法,针对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具体特点建立适当的维护维修的管理模式。

3.2建立健全水电站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度

维护检修管理制度应该以运行设备的使用说明为制定的基础,应该以水电站设备的运行记录为依据,依据零部件的应用寿命制定的定期预见性检修制度,如:某设备运行记录显示,水轮机使用寿命为10000 h,那么该台设备检修周期就设定为9800 h,将运行设备的故障控制在萌芽状态。把所有的运行设备的运行记录进行归类分析,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以及每个月的设备运行时间,作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维护计划。由于发电机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性要求,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预防性检修。现场检修,是运行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设备故障的问题为此提出的检修请求,是一种被动性的检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维持运行设备性能完好的前瞻性检修工作。所以,预防性维修是检修工作积极消除隐患的重要措施,水电站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管理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预防性维修之上。

3.3水电站运行设备的技改和更新

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很多老式水电站仍然在使用老的水轮发电机组或老设备,各种故障随之而来,导致机组出力低下,所以运行设备的更新成为当务之急;在运行设备的更新时,应选用在技术先进、应用操作比较简便、性价比比较合理的新型水轮发电机组或新型设备替代老的水轮发电机组或老设备。例如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阳山中心坑水电站运行设备、电气、监测、控制及保护系统存在的故障及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去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设备的整体工况水平,使“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最终实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还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股东盘活更多的资产存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