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活动主题
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和省“七五普法”规划、《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关于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的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教育,引导和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法治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二、参与对象
小学高年级、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三、活动安排
(一)“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1.宣传发动阶段:7月10日—8月10日,各县区教育局及时将教育部“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文件转发至学校。各学校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扩大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
2.推荐选送阶段:8月11日—9月18日,各县区教育局推荐选送每个组别各3个参赛作品(按照小学高年组、初中、高中3个组别,录制以宪法与个人、宪法与社会、宪法与国家等为主题的学生演讲视频,时间5—8分钟);市直中小学、有关中职学校每所推荐选送相应组别2个参赛作品。
3.初审阶段:9月19日——9月20日,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每个组别选出3个作品参加第二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决赛,同时评选出各组别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4.全省决赛阶段:10月中旬,决赛在南昌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省教育厅将按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高校4个组别各评选出1个特等奖,5个一等奖。各组别特等奖获得者将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总决赛。
(二)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分小学高年级、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含职业高中)3个组别,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以下简称:普法网)开展知识学习、测评。各地各校组织学生利用普法网提供的网络平台,直接参与法治知识竞赛活动。
四、有关事项
(一)“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1.请各县区教育局于9月18日之前将演讲比赛参赛作品报送至市教育局行政审核审批科。
2.视频要求:报送作品必须为学生本人演讲视频,演讲文稿须原创。声音清楚,画面清晰度高。支持绝大多数视频文件格式。
(二)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1.各县区教育局按照要求负责组织完成本地区所辖学校管理员的注册、认证工作(注册流程详见普法网),部署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法治知识学习与竞赛工作。市直中小学、有关中职学校管理员名单报市教育局行政审核审批科。
2.本通知发出后,各县区教育局即可利用普法网部署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活动。网上竞赛平台开放至2017年11月30日,各地可组织学校以自愿方式参加,市教育局将对各地各校组织参赛情况进行通报。
请各县区教育局、市直中小学、有关中职学校高度重视,把本次活动作为本地、本校“七五”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扩大活动影响,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和优势特长,积极组织开展活动,营造学习宪法与相关法治知识、尊崇宪法的良好氛围。
一是指导全县中小学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由县司法局牵头,联合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委政法委、县关工委成立的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队伍主动进校与班级对接,加强青少年法纪自律意识,对青少年法纪规范、道德行为、人生理想价值、心理及习惯矫正、学校同学关系和社会家庭关系处理进行讲解与引导;二是培训了60余名法治课老师,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纳入教师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师法治素养。
二、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一是建设法治教育基地。紧密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打造武警县中队、熊猫青少年宫、县看守所三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二是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落实学生家长第一监护人职责。与家长签订责任书,加强工作联系与沟通,促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未成年人的第一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同时,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学生家长的法治宣传工作,培养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是打造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亮点工程。在每个学校设立1个法律图书室,开辟1个法治宣传专栏,各班黑板报定期有法律知识的内容,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四是开设家长普法教育讲座。组织退休法官、人民调解员分别到实验小学等学校,为学生家长开展以“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普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家长运用法律法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
1、抓好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完善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原则,把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将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主管部门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中,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确定每年6月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外来人口学法积极性,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三是利用媒体专题宣传,开展与外来人员生产、生活文秘杂烩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宣传,提高外来人口的法律素质。四是现场法律咨询。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于6月1日上午在全市城乡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大型集中宣传咨询活动。五是“法律五进”集中行动。在全市各镇(场)、部门重点选择十个社区(居委会)、十个建筑工地、十个专业市场、十个农民工集宿区、十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以法制讲座、法制展览、法律咨询、板报联展、法制实践等形式为主的“法律五进”集中行动。六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在全市成立七个代表队,以《劳动合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笔答、抢答、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现场法律知识竞赛。七是评选十佳新市民学法标兵,树立外来人员学法用法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养成外来人口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八是标语横幅宣传。在全市城镇各主要路口、街道等设立宣传横幅,营造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氛围。2、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开展第三届青少年“暑期学法欢乐营”系列活动。开展法制实践半日活动,举办“法治与和谐”市少儿书法比赛,组织“与法同行”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制作比赛,举办“小小公民来学法”有奖电视竞答活动。二是召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暨法制副校长培训。全市96所中小学和14所新市民子弟学校的分管德育教育的副校长和兼职法制副校长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五五”普法以来我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邀请苏州大学法学院张鹏副教授作题为“纠正违法行为、维护自身安全、法律助我成长”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辅导。参观了义庄小学科普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和第三届“暑期学法欢乐营”获奖作品展。三是对全市2009年度新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授牌。义庄小学、阳光学校分别建成以科普法律知识、交通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实践基地,通过形象直观、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实践基地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