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国家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农村劳动力中还有1/3可能转移出来,成为流动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8.06,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以老年人口系数作为衡量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突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在我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少数的国企职工和城市人口,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陷入了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两难境地。

2.社会老龄化使得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劳动人口将相应减少,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大于在职职员,这就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负担。

3.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必然导致人们必须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老年医疗的需要,这样就会降低社会的消费能力。

4.社会老龄化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会发觉,养老设施变得越来越缺乏而育儿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富余。同时全社会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增加,财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即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必须增大税收和财政预算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投资。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据专业人士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劳动年龄人口7.9亿增加到2020年的9.2亿。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就业难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因为年长劳动者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容易给技术更新和行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变得十分被动。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一代人之间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社会保险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职人员逐渐感觉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压力过大,于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究竟“谁养活谁”的说法,反映了我国当前代际矛盾的特点。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就对储蓄的影响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老年消费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会和个人储蓄能力相对下降。其次,国家、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可能会减少在职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总的消费人口增加和个人消费时间延长,因此也可能导致社会储蓄的下降。

就和社会投资的关系而言,老龄化使社会的储蓄出现相对或绝对下降,因此国家或银行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4.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

(1)老龄化为消费品市场提供的机遇

老年人的消费需要一般体现为保健、实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占社会总的消费份额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费的特殊性,因此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市场虽然有所启动,但几乎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有关老年医疗保健的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篇2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通常有两个统计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时,或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2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以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00年及2010年全国老年人三个年龄段人数及占当年人口总数百分比、部分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部分地区空巢老人家庭占该地区所有家庭的百分比等进行简单的对比统计,并简单分析。

2.1老龄人口数量大、增速快、高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2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大,且差异程度日趋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较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由上表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计算出:2000年时,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与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宁夏的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相差了6.99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也相差了8.36个百分点;而到了2010年,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重庆与老龄化程度最低的的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相差了9.75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也相差了15.27个百分点。这表明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地区差异特别大,不同地区的一定的劳动年龄人口所要负担的老年人口差异也特别大。而且通过对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这种差异程度也在逐渐上升。

2.3空巢老人问题愈发严重

由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全国范围内空巢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百分比上升了很多。其中老龄化程度较高的重庆的空巢家庭占全部家庭百分比的上升值更是几乎达到了全国平均值的两倍。由此可见,我国不仅是老龄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由老龄化问题导致的空巢老人问题也在持续加深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大于3%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据相关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可能将达到90%,届时可能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3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两点影响

3.1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以老龄化程度较低的青海省为例,2000年青海省的老年抚养比为6.65%,而到了2010年青海省的老年抚养比便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到了13.58%。这意味着,在2000年青海省每100名劳动年龄的人口要负担6名左右的老年人,而到了2010年则要负担13名左右的老年人。另据相关预测,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到了本世纪中叶可能会达到60%左右,这必然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更为严峻的社会养老负担。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我国所面临的挑战确是格外严重的。

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在经济实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这些国家便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美国目前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与中国大致相当,但美国的人均年收入却是中国的6倍左右,相较于我国而言,美国人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就有更多的财富资本。众所周知,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虽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社会各项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十分不完备。可以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点为时过早。一方面意味着我国要以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去提供和发达国家支出比重相等的财富来抚养老年人,另一方面意味着,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前,我国便要仓促应对来之过早的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压力较一般发达国家而言较大。

3.2增大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一定人群中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而这些老年人大多是不能劳动或者说工作的,他们的赡养费用自然就需要自己的子女及政府来负担,这会加重经济发展的压力。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政府必须将更多的财政收入应用于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以及社会服务,这必然会导致政府减少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从子女的角度来考虑,家中的老人越多,岁数越高,子女所需要承担的赡养费自然越高,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随着家中老人的增多,子女必然会减少投资及部分消费,以增加储蓄,为老年人的养老做准备;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老年人没有收入或是财富用于养老,那么他们必然求助于政府,这对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政府的财政都会形成一定的负担,而即便是老年人有固定的退休收入或是养老准备金,碍于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者说老年病,他们也会减少消费,将收入或养老准备金存入银行甚至说将钱藏在家里,这对于目前承受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的我国而言,又是一个不得不跨越的经济发展障碍。

此外,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总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的下降,而劳动力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往我国往往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主要就是因为我国拥有大量且廉价的劳动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劳动力占全人口的比例会减少,由于企业职工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全社会突出重视,企业雇佣一个职工也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因此中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工厂的成本必然会上升,这可能会使部分企业将其工厂转移至其他国家。

如此一来,我国由“世界制造工厂”这一称号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必然会下降。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任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但是它在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老年人的精力和体力虽然远不如年轻人,但老年人有年轻人所不具备的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的工作技能,在一些对体力要求不是太高的工作岗位上,老年人仍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工作经验等优势继续散发着自己的余热。而且老年人的生活相对轻松,很多退休以后被返聘到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要比年轻人更加专注于对岗位和社会的贡献。比如说,很多高校在教师资源不够用的时候,便会聘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来教书,而这些老教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热情都不比同行的年轻教师要差。 因此,合理的组成一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年人队伍,并将其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地方,可以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及动力。

4浅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点建议

目前,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来说,想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必须要控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人的老去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想要降低老龄化的程度与速度就不得不适当的增加新生人口的出生速度。这时过去那种过于简单的计划生育政策显然是行不通的了。改便不合理的计划生育政策,从长远的角度制定更为合理的生育政策可以说是现阶段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就目前我们国家所出台的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来说,出台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为了适当增加人口出生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在今年的两会上,甚至有部分政协委员及常委提出了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虽然现在听到觉得有点为时过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候,这样的政策是很有可能出台的。

参考文献:

[1]蔡玮娟.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篇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呈现老龄化逐年加速的趋势,“未富先老”的特征显著。与全国一样,宁夏也是在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的老龄化。宁夏于200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我国最晚进入老龄化的地区。本文将通过分析宁夏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及宁夏人口老龄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应对宁夏人口老龄化问题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来应对宁夏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宁夏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宁夏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宁夏于2009年由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而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尽管如此,宁夏的老龄化情况仍不容乐观:其老龄人口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加之少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导致老少比急剧上升。据如下统计数据图4.1可以看出,1994―2014年宁夏老年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少年人口比重却不断下降,老少比也随之呈急剧上升的态势。宁夏少年人口比重从1997年开始就一直低于30%,且其下降速度逐年加快,2013年已经接近20%;而老年人口的比重却不持续增长,2010以后老年人口比重迅速增长远超2000年以前的增长速度,老少比重也越来越大。

(二)宁夏人口老龄化特点

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据相关部门预算结果显示,2025年以后宁夏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120万,到2030年宁夏老年人口将接近142.5万人,较2014年增加约60万人,年均增长4.58%。据此宁夏未来老龄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未富先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均GDP远远低于老龄化程度同水平的发达国家。而宁夏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龄化速度逐年加快,远超全国平均老龄化速度,但是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宁夏惠农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3.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9.5%,成为宁夏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区)。宁夏红寺堡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仅占5.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仅为3.8%,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宁夏老龄化程度最高与最低地区之间相差7.1%,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

三、宁夏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宁夏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

宁夏少年儿童比重不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老少比急剧上升,且宁夏人均寿命不断增加,高老龄人口多。宁夏人口老龄化受出生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增加的双面影响,从而导致宁夏人口结构向老年型发展。

(二)宁夏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知,老年人口仅仅消费年轻时的储蓄,没有劳动收入,所以就老年人口而言会出现其储蓄率为负的现象,社会储蓄率将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根据经济投资量:

可知u若减少,则经济投资量也将会减少。根据宁夏老龄化人数增长快、高龄人口数量多的特点导致宁夏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居民总体储蓄水平u降低,从而影响宁夏的资本积累。且未来宁夏老龄化程度a的增加,意味着宁夏家庭收入用于医疗保健等养老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储蓄率将进一步降低。那么宁夏经济的投资量也将会进一步将减少。

(三)宁夏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政府需要加大老年人口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家庭承担的养老支出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养老支出部分支出bY也将逐渐增大,而这些问题都将使经济生产中的在投入资金减少。

另一方面有效劳动平均资本量:

表明在劳动力技术水平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劳动平均资本量会随着的增加而增加。

四、对策建议

(一)引进人才,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数量少、待遇差,生产技术水平低且进步慢,导致单位劳动力产出低,导致宁夏经济发展落后,对老龄化的承受力能力差。因而提高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人才、技术与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带动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对老龄化的承受能力,使人口老龄化给宁夏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是宁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