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篇1

初中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学策略,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识,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高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

第二,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第四,竞赛。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并从一个小组中抽调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对地图进行拼图比赛。通过这样进行设计,不但可以使枯燥的行政区域变得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加深了记忆。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信息的传送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位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常,人类最常使用的就是视觉,而且在所有方式中也是最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使信息传递的更加有效和快速。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也给我们提供条件。多媒体把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的。这样就把教学方式拓展开来,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教学的方式。因此,地理在教学中可以广泛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给学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会对课堂产生兴趣,更好的参与课堂。比如在对长江进行讲授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长江气势磅礴的景象,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进到课堂中来,使他们对长江产生好奇心,想知道长江到底都有哪些特征,再加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对长江流连忘返,更加引发了对长江的学习,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还有,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时候,在讲到日本的时候,可以把日本相关的地理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呈现,并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对日本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学生的讨论找出问题,并解决它,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能够迎刃而解。

总之,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非常的丰富。学好地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可是,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地理老师要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还真正“爱”上了地理课。

【参考文献】

[1]曹阳,张勇,张蓓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35-36

[2]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第1期(1):81-82

篇2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是每名初中地理教师都要探索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我觉得以下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好。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关键在“导”,即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传达高效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养成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和学生生观念转变了,提高课堂效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

地理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同时要尽量多的搜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地理的文献、各种地理现象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除了老师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让学生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好能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一些在预习中的疑问,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融入课堂。教师还要注意学校的生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掌握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目标的导向差异。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来源不同,感受各有侧重。地理教师在课课前有必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拿出最佳的授课方案。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门新学科,入门相对较难,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转变思维方式,他们还不善于动用抽象空间的思维来学习什么经纬网啊等高线啊地形图啊等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打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一开始就掌握不好地理基础知识,为他们学习地理造成重大障碍,目前吉林省的地理还不是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学习时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不爱积极参与,于是地理课教学,地理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总是充当课堂的主角,这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免流于肤浅,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效。为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老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有趣味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调查所教学生的主要兴趣爱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后,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稳固而长久的兴趣就会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65―01

作为一门重要的中学课程,地理教学还有很多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中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迎合这些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摸索、探究,不断追求教法创新,从转变自身开始,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教育界关于教学策略这一名词的具体界定尚存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教学策略应该被划分为是一种思想,认为教学策略应该是一种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得以实现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或方法;也有人认为,教学策略只是某些教学概念的不同说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看到,弄清概念很重要。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培养学生兴趣。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地理老师们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加大,教师不但要能传授还要会传授,要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同时还要培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将教学与生活相连接,让知识的传授由浅入深,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教学。

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只有真正做到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会自发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与日俱增,对相关知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地理教学在这一趋势的驱使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值得高兴的是,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它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所以,让授课结合生活,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作出相应的授课,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例如,教师可通过讲述相关历史典故相关名人轶事等人文知识,或是结合时事以及数理知识等来讲述、阐释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课下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是集体观看视频资料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图有画面有讲解的教学方式,是最能提高课堂活跃度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很理想!例如,笔者上课时,常常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抢答或是竞赛,以此让大家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