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经营资产价值

经营资产价值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9: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营资产价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经营资产价值

篇1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公司资产质量决定公司利润水平。资产按照对利润的贡献途径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两大类,经营性资产是能为公司在生产和流通中带来收益的资产,而投资性资产的主要作用则是对外投资,从而获取利益的资产。经营性资产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载体,从多种角度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因而经营性资产质量又是公司管理质量的体现。本文以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一、文献综述

钱爱民、张新民(2009),先对经营性资产的概念以及质量特征加以界定,然后结合新准则下经营性资产信息披露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周转性、获现性和增值性三方面构建出经营性资产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经营性资产质量进行分析。钱爱民、周子元(2009)在已构建出的经营性资产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化工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对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有效,得出了不同类别的公司对资产质量的关注点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选取2014年制造业中的169家专用设备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5家ST公司、13家缺失数据和数据异常公司、2家B股公司、61家创业板公司和4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之后,最终选取42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论文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期末余额、长期待摊费用、投资性房地产期末余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等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三年以上应收款、经营性资产当期减值损失、应收票据平均原值和应收账款平均原值等数据则是通过查阅巨潮资讯的公司年报及附注手工摘录整理获得。同时对数据进行抽样并对其正确性进行核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利用EXCEL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指标体系

根据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专用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经营性资产质量特征从存在性、周转性、盈利性及变现性这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并进行分析。

1.经营性资产存在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不良经营性资产率X1、经营性资产保值率X2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比率X3。

2.经营性资产周转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商业债权周转率X4、存货周转率X5、有效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X6、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X7、经营性固定资产周转率X8和经营性资产周转率X9。

3.经营性资产盈利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毛利率X10、核心利润率X11和经营性资产报酬率X12。

4.经营性资产变现性的核心利润获现率X13和经营性资产获现率X14。

三、实证检验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离散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四个指标依次是核心利润率、经营性资产报酬率、核心利润获现率和经营性资产获现率。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公司虽然处于相同的行业,但在各个个体间在盈利能力、变现能力以及资产的增值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及解释的总方差(篇幅所限制,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略)。结果表明: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5个,同时,这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数达到了80%以上。因此,本文选出了5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66%,使原始数据的信息得到了较好地保留。

为对各个因子进行更好地描述,论文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结果表明公共因子M1在X4商业债权周转率、X5存货周转率、X6有效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X7经营性流动资产转率上和X9经营性资产周转率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经营性资产在营运能力方面的信息,称之为周转性指数。公共因子M2在X10毛利率、X11核心利润率、X12经营性资产报酬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经营性资产在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称之为盈利性指数。公共因子M3在X3经营性固定资产比率、X8经营性固定资产周转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指数。公共因子M4在X2资产保值率、X14经营性资产获现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经营性资产在真实性方面的信息,称之为真实性指数。公共因子M5在X13核心利润获现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资产的在变现能力方面的信息,称之为变现性指数。

根据因子分析法求得的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表略),可以计算每个因子的的得分。因子得分的公式为:

M1 = .003X1-.055X2+.085X3+.242X4+.142X5+.267X6

+.222X7+.013X8+.222X9-.129X10-.008X11+.036X12

-.046X13-.004X14 (公式1)

………

M5 = -.312X1-.193X2+.009X3-.041X4-.152X5-.082X6

+.012X7+.022X8+.012X9-.044X10+.01X11+.027X12

+.713X13+.343X14 (公式2)

基于上述公式,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经营性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M,

M=(35.997%M1+15.161%M2+12.663%M3+8.641%M4+8.306%M5)/80.766% (公式3)即:

M= 0.008X1-0.108X2-0.045X3+0.072X4+0.018X5

+0.085X6+0.1X7+0.082X8+0.1X9+0.005X10+0.068X11

+0.083X12-0.086X13+0.149X14 (公式4)

本文选取的是4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在2014年度的数据,根据公式1-4,我们求得了42家样本公司在2014年平均资产质量的得分值,并分成表2经营性资产质量综合指数分布情况所示和表5经营性资产质量二级指数分布情况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质量集中在平均水平,分数处于较高和较低两个极端的样本公司比例不大,只有少数的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从表3可以看出,周转性指数中,所有样本公司的得分都在0以上,说明样本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质量周转状况整体良好。盈利性指数中,26.2%的样本公司得分在0以上,且多集中在0~0.5这个区间内,得分在0以下的样本公司多集中在-0.2~0,-0.5~-0.2两个区间内,说明样本公司的盈利情况欠佳。固定资产指数中,只有16.7%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1.5以上、1~1.5区间的公司比例较小,处于-1以下的公司没有,说明样本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布比较均匀。真实性指数中,有100%的样本公司得分都在0以上,反应出样本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的保值情况还可以,且分布均匀。变现性指数中,33.31%的样本公司得分大于0,大部分分布在-1~1之间,说明大部分公司经营性资产获取现金流的较好且分布较均匀。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经营性资产质量的因素包括周转性、盈利性、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真实性和变现性这五方面。从综合评分来看,有一大部分的公司资产质量较好,但是整个行业的盈利性性以及变现性欠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受经营性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相较于扩张资产的规模,不如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其周转性,使资产被充分利用。

2.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受经营性资产盈利能力的影响。由于核心利润的好坏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性资产的盈利能力的强弱,因而公司的管理层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的核心利润上。只有公司的利润空间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才会提高,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循环,才有机会继续扩大公司规模。

3.固定资产的配置组合和优化调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影响重大。一旦公司盲目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就会使得企业的动态发展减缓,核心业务的需求量降低。此外,也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防止其长期闲置,从而浪费获利的资源。

4.制造业公司的现金流入量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要想使企业良性运作,那么不仅要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还要满足扩张的需求。因此,公司就要处理好销售生产与赊销政策之间的关系,使得公司保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

[参 考 文 献]

[1]钱爱民,张新民.经营性资产:概念界定与质量评价[J].会计研究,2009(8):54-60

篇2

在我国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被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又成为新的热点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影响面巨大的工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是对国有经济关系的根本性调整,这必将在更深层次下触动原有的行政格局和利益格局,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一、概念和主要内容

1.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概念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从事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目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企业国有资产;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资产;三是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2.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收益管理和绩效管理五个方面。其中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综合评价及管理方式的管理等;投资管理包括:投资方向的确定、投资方式的选择等;运营管理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方式管理和产权交易管理等;收益管理主要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法对其出资企业的收益权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有资产收益界定、收缴形式的确定、收益分配及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出资比例,对所出资企业收缴净利润,并同时进行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绩效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考核、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内容。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产权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立法较为滞后,立法的系统性不强,层次也不高,缺乏应有的连续性和权威性。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立法的最高层次是以国务院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其他有关法规全是一些部门规章。并且正是由于立法层次低,各部门自行立法,还加剧了部门间的利益争夺,导致立法的不统一,相互间难以协调甚至发生冲突。到目前为止,作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运行和使用的基本法律《国有资产法》尚未颁布,使国资委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以及与财政、发改委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关系无法明确界定,致使国资委在工作受阻时,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2.管理和操作上存在漏洞,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近年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层收购不规范的问题。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资产重组方式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中近年来也被使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收购者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国有资产部门监管不力的环境下,不仅不按规定履行有关程序,而是千方百计设法压低收购价格,并通过隐匿、转移国有资产,操纵企业利润,隐瞒应披露信息等手段,减少企业净资产来完成收购行为。与此同时,政府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却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国企改制的法律环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有效监管的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人人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督机制;其次,推进政府职能转化,真正实现政资、政企分开。具体可以参照以下策略(1)科学合理地划清政府管理者职能和所有者职能的具体界线,搞好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工。(2)建立产权责任主体的硬约束机制。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各个私有者对自己资产经营好坏要承担直接责任,终极所有者财产硬约束的存在直接构成了产权运营中各个责任主体的硬约束。

2.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监管效果

在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要求:(2)加快相关法律建设,实现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3)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落实监管责任;(4)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5)建立良好的资产评估社会中介机构;(6)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

3.设置中央层面国有资产代表机构

篇3

正因为这些不合理的消费选择会造成严重后果,营销学术界近年来也对这类消费选择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针对这一现象,韦滕布罗赫(Wertenbroch ,1998)给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有害品(vice)和有益品(virtue。具体来说,有害品虽然能在短期内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享受,但是长期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损失,而有益品与之相反,虽然在短期内带给消费者的收益低于有害品,但是长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收益。消费者短期内会觉得有害品更有吸引力,但是为了长远,有益品是更合理的选择。而当人们持续将时间和经济资源投人到有害品消费而忽略有益品消费时,就会造成以上提到的不良后果。

除了相关的定义,过去的研究也指出了许多影响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去的研究关注的都是较为短期的变量,很少关注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对这类产品选择的影响。而过去的很多相关研究证明,消费者的价值观会对他们的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顾客关系、感知产品意义、信用负债、感知价值和决策风格等。

本研究将关注一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观—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在经典的施瓦兹(Sehwartz)价值体系中,自然环境价值观包含于普适主义(universalism)价值观中,代表的是“人们对自然利益的理解、认同和保护”f87。相比即刻的个人利益,在这类价值观上得分较高的消费者更关心自然的长远利益。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正确对待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政府和社会都在致力于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开始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更多的人采用循环使用的购物袋来代替一次性的塑料袋,采用更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取代车辆出行等。但是,前人的研究仅仅关注了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于与环境相关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而没有关注这一价值观对于消费者其他类型消费行为的深远影响。

因此,本研究关注的是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与环境不直接相关的)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通过直接测量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和提升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检验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从而为相关管理机构和企业如何通过培育人们的自然环境价值观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自然环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形成的一种对于目标重要性的持久信念,在个人认知系统中具有核心的位置,指导人们的具体行为[97。而在个体层面上,施瓦兹的价值观分类体系被学术界广泛接受[al。该体系认为价值观主要来源于人类的三种普遍需要:作为生物个体的需要,社会交往中的合作需要,以及组织生存和福利的需要。根据这三种普遍的需要,它归纳出了个人价值观十种基本的普适类型:权力、成就、享乐主义、刺激、自我导向、普适主义、仁慈、传统、遵从和安全。以往研究证明,施瓦兹价值观体系的价值类型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涉及政治态度、专业选择、消费行为、唯物主义、顾客创新等领域。

在施瓦兹价值观体系中,普适主义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追求社会的平等与正义、保护环境和与自然的统一。根据其定义,普适主义价值观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维度:社会价值观和自然环境价值观,前者关心人与社会、与其他人的关系,而后者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前人的研究,这两个子维度中,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人们的具体消费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得分较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机产品、节约用水和避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但是,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而缺乏关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环境无关的消费行为影响的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着重关注自然环境价值观如何影响与环境不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

(二)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

巴泽曼等(Bazerman et a1.,1998)提出,每个人都面临两个自我,“想要自我”( want self)和“应该自我”( should self) 7227。前者集中于短期利益,能给人带来短期的情感或体验上的享受,但是不符合人们的长期利益,甚至会给人们带来长期的损失,例如酗酒、抽烟和冲动性购买等。而后者虽然短期内不能带来与前者相当的享受,但是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例如辛勤工作。结合前文提到的韦滕布罗赫(Wertenbroch ,1998 )中关于有益品和有害品的定义,如果人们是理性决策者,对未来的收益有理性的期待,他们会选择有益品[‘〕。但是,因为人们并不是完全理性,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如努力或者优异的表现、金钱概念或时间概念、选择产品或者放弃产品,以及之前自我控制的成功等[z3 -za }。但是其中仅仅有很少的研究探讨了价值观对人们这类消费选择的影响[z9},而价值观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因素,既是激励人们行动的目标,也是人们产生行动的动机,而强制的动机可以促进自我控制的实现[30},因此价值观在消费者对于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前人的研究,如果想要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人们需要为了长期利益牺牲短期愉悦。而根据自然环境价值观的定义,它主要关注自然的整体福利,追求与自然的统一,必然强调自然的长远利益,放弃个人的短期利益。正因为两者具有这样的共通点,选择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的思维方式除了会影响与环境相关的消费行为,也会传导到与环境并不直接相关的行为中,对消费者做出合理的产品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相关学者发现持有自然环境价值观的消费者更有可能控制自己食用肉类制品的数量,秉持自然环境价值观的消费者购物频率更低,更少进行享乐性消费,生活更节俭。

根据前文提到的有益品和有害品的性质,如果消费者想要做出正确的产品选择,也必须学会放弃短期利益,追求长期利益。例如,科维茨和郑毓煌(I}ivetz & Zheng , 2006)发现,当消费者意识到不同的产品对自己的长短期利益有不同影响时,更容易进行自我控制,从而选择有益品而放弃有害品[35}。他们在研究中采用了“感知冲突”这一概念测量消费者感知到的有益品和有害品的利益冲突。消费者在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中感知冲突越强烈,越有可能选择有益品。因此,当人们将自然环境价值所倡导的利益权衡方式传递到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中时,人们会感受到更高程度的感知冲突,从而更可能选择有益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自然环境价值观使得消费者更有可能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中选择有益品。

假设2: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与此同时,前人的研究证明感知冲突的影响大小会受到很多消费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的年龄[36]。随着年龄的增长,忽视长期利益产生的后果会越来越明显(例如长期不健康饮食、不积极锻炼的后果),感知冲突对消费者的冲击也会越大,消费者也会越来越认为长短期利益的矛盾与自己的决策更相关。因此,相比年龄较轻的消费者,感知冲突对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影响更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消费者年龄在自然价值观对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三、实验研究

(一)实验一

1.实验设计

实验一的目的在于检验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与产品选择的关系。实验的参与者为位于北京的某综合性大学的356名学生(18 } 25岁,男性150名)。课题组告知被试自己未来计划进行一些重要的消费者调查,并赠送参与者礼品,所以现在想了解哪些礼品更受欢迎,然后邀请他们在两种礼品中选出自己更喜欢的一种(两种礼品市场价格相同)。可供被试选择的礼品包括:一盒费列罗巧克力或者一盏飞利浦小台灯。

随后,为了排除产品选择的影响,被试回答了一些与本实验无关的问题(用做填充任务/filler task。填充任务之后,课题组测量了被试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使用两种量表对施瓦兹文化价值观进行测量,分别是施瓦兹价值量表(schwartz values survey, SVS)和肖像价值量表( portrait valuesquestionnaire,PVQ) }3'}。而现在的研究使用得较多的是PVQ量表。该量表在超过60个国家15万以上的被试中进行过广泛测试,信度和效度良好。在该量表中,被试首先阅读一些关于他人的简要描述,然后评价被描述者和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似(1=完全不像我;;6=完全像我)。例如:“他坚信人们应该关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对他来说很重要”(测量自然环境价值观)。通过被试人员的评分,可以测量出他们的基本文化价值观的情况。在本研究中,笔者选用了肖像价值量表(PVQ)中测量自然环境的条目来测量被试的自然环境价值观(a=0.70)。

在测量完被试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之后,课题组要求被试对巧克力和台灯的产品类别进行打分(1 -7分量表,1代表完全有害品,7代表完全有益品)。被试随后回答了人口统计变量和实验目的等问题。

2.结果分析

操纵检验:所有被试都没有猜出实验的真实目的。相比巧克力,被试更倾向于认为台灯属于有益品(1代表完全有害品,7代表完全有益品;M巧克力=4.20,M台灯=5.62,t(355) -43.94,尸<0.01) o

主效应:以自然环境价值观得分为自变量,以对礼品的选择(0为选择巧克力,1为选择台灯)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的主效应显著(B = 0. 095 , lkald ( 1) = 3 . 579 ,P <0.05)。这说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显著,自然环境价值观得分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中选择有益品。

实验一通过直接测量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初步验证了消费者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为了检验自然环境价值观影响的内在机制,在实验二中课题组将通过测量被试的感知冲突来验证其对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的中介作用,以期检验研究假设2。与此同时,为了拓展本研究的营销实践指导意义,在实验二中课题组将采用企业绿色营销信息来操纵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再者,为了控制不同产品品类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实验二也将采用同一品类(软饮料)中的有益品和有害品作为产品选项。

(二)实验二

1.实验设计

实验的参与者为网络招募的100名被试(男性42名)。在本实验中所有被试被随机分到自然环境价值观组或控制组。在自然环境价值观组,被试看到关于Nike品牌“旧鞋用起来”(回收旧鞋,利用可回收材料创建高质量的运动场地)环保项目的简要介绍,并被要求对此发表自己的感想[38}。控制组被要求回忆和描述最近一次购物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并发表感想。所有被试随后进人产品选择任务。

在产品选择任务中,课题组告知被试自己未来计划进行一些重要的消费者调查,并赠送参与者礼品,所以现在想了解哪些礼品更受欢迎,然后邀请他们在两种礼品中选出自己更喜欢的一种(两种礼品市场价格相同)。可供被试选择的礼品包括奶油蛋糕消费券或者超市牙膏类产品消费券。在所有被试做出选择之后,课题组借鉴科维茨和郑毓煌(Kivetz&Zheng,2006) }3s〕中测量感知冲突的问题,测试了被试在两种产品选择中产生的感知冲突。量表包含8个问题,例如:“吃奶油蛋糕能让我立即感到很愉悦”;“使用牙膏刷牙能给我带来未来收益”。

之后课题组询问被试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a=0.72),以检验实验对价值观认同度的操纵是否成功。在被试回答完产品类别操纵检验、人口统计变量和实验目的等问题之后,实验调查人员收回问卷,并对参与者的帮助表示感谢。

2.结果分析

操纵检验:所有被试都没有猜出实验的真实目的。相比奶油蛋糕,被试更倾向于认为牙膏属于有益品}4代表完全有害品,7代表完全有益品;M蛋糕=4.21 ,M牙膏=5.67;t(99) -9.25,尸<0.01)0

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价值组(M白然组=4. 88)明显比控制组(M控制组=4. 48)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更高(t(99) -2. 18,P <0.05)。

主效应:以组别作为自变量,以对消费卡的选择(0为选择奶油蛋糕消费卡,1为牙膏消费卡)作为因变量进行逻辑(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自然环境价值观主效应显著(world (1) = 4. 76 , P < 0. OS )。这说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显著,相比控制组,自然环境价值观组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有益品(牙膏类产品消费卡)。

中介效应:根据之前理论的推导,自然环境价值观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意识到有害品和有益品在长短期利益上的冲突,从而更愿意选择有益品。将被试在8个冲突问题上的得分两两对应相减,然后相加得到被试的感知冲突。然后,采用索贝尔(Sobe1,1982)的方法检验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中的中介作用fs97,如图1所示。首先将产品选择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做逻辑(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显著(P<0.05)。然后,将感知冲突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结果证明组别对感知冲突的影响显著,即自然环境价值观组相比控制组产生了更高的感知冲突(t=2.46,P<0.01)0最后,将感知冲突和组别同时作为自变量,以产品选择作为因变量,得到的结果是:自然环境价值观的影响不再显著(P >0.09),而感知冲突的影响仍然显著(P<0. OS)。

参考普雷切和海耶斯(Preacher &  Hayes,2008)进行自举分析(bOOtStrap,用5 000个bootstrap)发现[40}将感知冲突放在中介变量位置时,模型95%的置信区间为[0.081 0,0.959 4],不包含0,说明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起中介作用。因此证明,当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升时,更能感知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短期利益之间的冲突,从而更加偏好有益品。

四、研究结论和未来方向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即自然环境价值观使得人们更容易感知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短期利益上的冲突(感知冲突),从而更有可能选择有益品。其中,在实验一中,直接测量了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发现自然环境价值观高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有益品。实验二通过介绍企业绿色营销行为提升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验证了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研究发现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影响,拓展和丰富了关于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过去关于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短期环境因素[23 },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自然环境价值观影响的结果和作用过程,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人们对价值观深远影响的认识[37}0

第二,前人关于自然环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与环境相关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而本研究拓展了学术界对于自然环境价值观影响范畴的认识,将其拓展到与环境不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中。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价值观的影响不仅体现为直接相关领域的行为,还会作用于人们内在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

第三,前人的研究主要采用直接的价值观测量来检验价值观的作用,而本研究在测量的同时还采用了提供特定信息这一方式提升消费者对特定价值观的认同度,证明了外部环境可以一定程度影响价值观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因此,未来的研究者可以考虑通过一些外在线索提升某些价值观的认同度,从而增强这些价值观的作用。

(二)对管理实践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实践层面,本研究的发现对相关管理机构和营销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