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公路管理与养护

公路管理与养护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路管理与养护,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公路管理与养护

篇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公路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建成的公路在运营使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凹坑及裂缝等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因此,必须重视公路路面的维护工作,分析路面养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以确保公路的质量及安全性。

1.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路面养护管理指的是为确保公路长期处于完好的状态,避免由于路面出现质量问题而使事故发生,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养护及专项养护工作。而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公路路面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大类。

2.我国路面养护与管理现状

2.1 不完善的养护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应用的是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对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进行准确的反映,不利于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路面养护经费也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拨付,并不能满足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的需求,因而并不能发挥社会融资的效果。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普遍出现滞后的问题,并没有对预防性养护足够重视,阻碍了养护工作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及养护工作规模的扩大。

2.2 养护机械设备相对落后

由于目前我国的公路路面养护经费较少,因此我国大部分用于公路养护工作的机械设备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严格缺少先进的、大型的养护机械设备,使得公路养护机械配备及使用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公路养护的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3 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公路的建设处于发展的阶段,大量高素质的公路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都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因而严重缺乏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现有的大部分养路员工难以快速接受和应用公路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方法,因而不利于公路的养护管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3.公路路面养护措施

3.1 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沥青路面作为目前一种常见的公路路面类型,此类型的路面经常会出现结构损坏或者功能损坏等问题。在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时,可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喷洒复原剂。复原剂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路面养护材料,在使用复原剂进行维修养护之前,必须先将其稀释;在复原剂进行稀释以后,直接喷洒至在沥青路面便可。复原剂能够有效地在路面的细小裂缝中渗入,使裂缝封闭,从而可以起到恢复及改善路面的效果;

(2)乳化沥青养护技术。如果裂缝的宽度小于6 毫米,可先清理干净裂缝里的杂物;同时应用乳化沥青把裂缝灌满,在灌满之后,在裂缝表面撒上细沙或细石屑,隔一段时间后清扫路面,然后将交通开放即可。除此以外,也可半乳化沥青用作材料,养护路面时应用封层施工的办法。封层养护方法主要应用于裂缝宽度在10mm 以内路面的养护工作;在进行养护时,为了使得路面清扫、沥青喷洒、撒石屑以及现场维护等工作得到有效的协调,应四个人在同一时间进行作业。

(3)稀浆封层技术。这一种可以对车辙路面、坑槽路面、氧化路面、

疲劳龟裂路面等进行有效的养护处理。由乳化沥青和混合集料共同组成稀浆,在进行养护的时候,应应用摊铺机将施工材料在沥青路面铺设,如果稀浆固化,同时强度达到标准后,即可放行交通。

3.2 混凝土公路路面养护措施

混凝土公路路面具有强度高和养护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在公路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混凝土路面较易出现断角或者裂缝等问题,同时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想要对病害进行根治,唯一的办法是把出现问题的板块更换掉,但是这样会对路面的正常通行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对路面进行养护。目前我国关于混凝土公路路面的养护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中一种为早期裂缝的养护措施。将早期裂缝处理妥善能够有效地避免裂缝的扩大,使养护难度降低,同时使路面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对裂缝进行处理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为灌胶封闭,灌注裂缝的材料主要有聚氨酯类、烯类以及聚氨酯等物质;应用灌胶封闭的方法对路面进行养护之后,不但能够有效预防雨水渗入路面进而破坏基层,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规避路面出现大面积破坏的问题。与此同时,灌胶封闭技术还能够使路面性能有效地改善,提高路面的稳定性。第二种养护措施为错台板及脱空养护措施。如果路面的面板出现错台或者是脱空等问题,常常不能被发现,然而如果出现此类病害,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对于以上病害,可以采取以下的养护办法。如果板底存在缝隙,则可以进行压浆的填充,以避免板块产生进一步的脱空;假如错台量较大,则应采取措施使错台消除或者减少,例如可被强低侧植筋等;如果错台量较小,则可利用磨平机打磨其高出部分,使公路的路面变得平整。此外,如果路面的裂缝宽度较小或者情况较为轻微的时候,则养护时可应用热沥青,也可对路面擦油罩面进行养护,使其原有的性能大为改善。

3.3 冬季公路路面养护措施

我国的辽土较为广阔,有些地区,在冬季具有较低的气温,路面经常会出现冰雪;为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路面上的冰雪消除。传统的方法是在路面上撒盐;但是近几年有研究表明,应用撒盐的方法消除路面冰雪,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效果,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在路面上撒盐会严重破坏公路的路面。无论是混凝土形式的路面还是沥青类路面,如果在路面上撒盐以后,都会使公路的正常使用年限将大幅度缩短;同时在运营与使用期间必须花费较大的养护成本。因此,可以利用机械除雪的办法,在路面积雪在3 厘米以下时,利用除雪车先将行车道的积雪推至路边,再用路面清扫吹风车将雪吹出路外。已结冰路段人

工撒布粒径为3 毫米-10 毫米的碎石防滑料,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为了防止道路在冬季因低温而出现开裂,对于路面轻微开裂的最常见的措施是,将专用的容器修补进开封的路面,留有一定缝隙,并用干燥的沙子铺设,用轻型碾压机碾压即可。对于开裂较为严重的路面,要先对开裂内部进行清洁,再根据专业技术进行补平修整,并采取比例合适的封胶,并减少车辆对修整路面的碾压。

4.总结语

对公路的路面进行定期维护,不但可以使事故减少,还能够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在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必须对路面的各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公路路面的病害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同时应重视对路面维护新的技术和处理方法的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路面损害程度,确保沥青路面的正常运行,结过往车辆提供高质量和舒适的路面体验,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

篇2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工作合力

路政部门与养护部门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工作情况、交流监管经验,通报告知事项的处理情况,指出协作上的不足,同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制度,研究解决问题。形成路政为养护保驾护航,养护当好路政“千里眼”的有效联动局面。建立健全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部门的公路巡查情况告知机制,公路养护部门在日常养护或巡查时发现的路损案件,以电话或书面告知单的形式及时告知路政部门事故地点及事故车辆信息,路政部门对养护部门告知的涉路案件及时进行立案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养护单位。路政部门发现路面有影响行车安全的破损轮胎、石块或其他遗落物,要及时进行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公路的受损程度;对巡路时发现的公路水毁、坍方、滑坡、沉陷、翻浆等公路病害时以书面告知公路养护部门进行处置,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形成强劲的管养合力,共同担负起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责任。

三、加大巡查力度,完善巡查制度

路政部门与养护部门实行错时巡查,共同协商明确各自具体错时巡查时间、路线和职责,做到巡查时段上不留盲区,巡查过程中不留盲点,有针对性地延长巡查时间,减少巡查漏洞和空当,降低路损案件逃逸率,全面排查和消除了公路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降低公路管理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确保路产路权完好。

四、路政部门紧密跟进养护部门,协调配合

路政部门紧密跟进养护部门,公路养护生产的大忙季节,路政部门主动维护好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督查各作业点规范设置安全设施,并提出车辆交通运行方案,全力确保养护工期不受影响。在路容、路貌整治过程中,养护单位利用机械及人力优势,利用铲车等大型机械协助路政部门做好执法工作,通过管养资源互补,在公路养护、路域环境整治、维护路产路权方面发挥作用,提升公路养护质量与管理水平。

五、建立两位一体的路政许可管理机制

路政部门始终坚持加强路政管理,保护好路产路权,就是维护好公路养护成果的理念,建立两位一体的路政许可管理机制。路政部门受理的路政许可事项,要充分征询养护单位的意见,由管养路段路政和养护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勘验,确定施工方案,管养双方签字认可后,再进行行政许可,确保各类许可项目符合公路安全要求,并严格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篇3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公路建设量越来越多,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日益重要。只有高度重视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对其特点及现状等进行深刻分析,对如何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进行探究,才能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使公路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特点、病害和现状

1、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特点

一是强制性。根据我国公路法的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必须对公路进行管理和养护,保证公路的良好工作状态。

二是全面性。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不仅是对公路的路面和路基进行管理养护,还要对桥梁、沿途绿化带、沿线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养护。

三是时效性和针对性。不仅要做好基本的管理养护工作,还要及时发现公路病害,有针对性进行修复,保证公路的工作状态。

四是复杂性和专业性。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不仅要注重机械化养护,还要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

2、公路管理与养护的常见病害及原因

一是随着车辆增多,繁重的交通量或超限超载车辆的行驶对公路造成较大伤害。早期建设的一些公路,因为设计、施工技术、使用材料受到限制,建设质量不高,为公路出现病害埋下了隐患。

二是微小损害修复不及时引发的公路损害,受到台风、洪涝、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特别容易对公路产生损害。现有的公路管理与养护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公路的应急修复能力不强,一些微小损害不能及时发现并快速修复,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害。

3、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现状

一是管理与养护体制陈旧。我国的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经费拨款的方式,较为封闭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公路管理与养护观念滞后,分配机制僵硬,缺乏活力,加大了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难度。

二是“重建轻养”现象严重。重视公路的建设,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重视不够,忽视了公路管理和养护是保证公路通畅运行、整洁使用的关键,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同时,对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科技创新不够重视,限制了公路管理与养护技术的提升。

三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对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机械化水平不高,日常的管理与养护基本是靠基层养护站完成,养护人员的年龄偏大、专业素养较低,基本上是靠人力和手工操作进行维护,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交通量对公路造成损害的养护需要,制约了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我国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不高,还处在一个认识较低的层面,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不足,达不到标准要求。公路管理和养护单位只有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才能不断规范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创新管理体制,转变管理和养护理念

从我国现有的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来看,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横向上管理与养护的部门设置过多过细,纵向上部门职责比较模糊,不利于分清职责,落实管理与养护责任。因此,要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养护理念,实行大部门制的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管理与养护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强化管理和养护力量;实行决策和执行分离机制,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把养护工作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提高管理与养护水平。要转变管理和养护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以公路管理与养护市场化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与养护的规则体系,以公路管理与养护的体制创新和理念创新来提高养护和管理水平。

2、提高思想认识,树牢“建养并重”意识

公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要提高对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树立“建养并重”的意识,将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创新思路,完善方法,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意见,用科学的办法管人,用高效的制度养路,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散管理、措施得力的管理养护体制。层层落实责任,从源头抓起、抓好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一方面,强化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在保证日常管理与养护的同时,加强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适应重型载货车辆增多的实际,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水平,实现公路养护和使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重视绿化和修复投入,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开展公路绿化,在加强道路养护的同时,注重对沿途绿化的养护。要继续加强基层公路管理站点建设,提高损害修复能力和水平,确保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坚持机械化养护,适应新的养护要求

公路养护工作量越来越大,单纯依靠人力难以达到良好的养护效果,因此,要建立一支技术娴熟、反应迅速的机械化管理养护队伍,负责对路面、路基、桥涵、防撞护栏、隔离栅等设施进行维护。同时,要适应环保要求,大力推广机械化湿扫,避免机械清扫车打扫路面过程中造成扬尘污染。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状态,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本身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现有的公路管理与养护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有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管理体制,才能不断提高公路管理与养护水平,保证公路的科学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宋桂杰,李云汉.浅谈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养护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