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新农村整体规划

新农村整体规划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农村整体规划,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归纳起来,当前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如下六大特点:

1、整体规划更加科学。青岛市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上,既立足当前又着眼于长远,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以户为单位进行规划,既充分尊重了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又强调了整体形象的和谐,整体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2、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目前青岛市农村产业布局变化明显,逐步趋于合理化。按照大、特、专、高的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构建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地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实行整体联动,基本形成了特色产业发展区、优势产品产业带、若干区域中心镇的“点”、“线”、“面”产业发展新平台。

3、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青岛市以水、电、路、气、通信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配套设施趋于完善,2005年,投入1.8亿元完成了1050个村庄的自来水工程,2006年底全部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同时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全市行政村柏油路通达率达到83%,郊区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位。

4、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在重点镇、中心镇的带动下,村庄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镇容村貌得到整体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农户住房结构更加合理,自来水普及率极大提高,生活能源使用更加清洁,生活垃圾处理更加科学,社会治安更加放心。

5、农户认识更加理性。在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担心出现的问题和建设资金来源等问题的理解上,农户表现出奇的一致,与国家的政策主张基本吻合。这彰显了当前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趋于理性。

6、农户参与更加积极。在涉及农户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中,农户表现出比以往更加积极的心态。比如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兴修村庄基础设施、参加种养合作社、免费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一事一议”、村民选举等方面,大多数农户均表示积极参与,这说明当前新农村建设是深受农户拥护和支持的。

二、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展望

根据当前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思路和模式,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作者认为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1、农业生产企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发展,而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则是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的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更为严密的管理制度,更容易采用新技术,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以企业为载体,以利益分配为纽带,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组织起来,进行协调有序的规模化大生产。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产品市场的营销,农产品加工也需要“企业”这种组织来替代,发挥应有的作用。按照工业企业生产的一般流程,实现农业领域的企业化生产将是沿海地区农业未来发展的有效选择。

2、社会保障制度化。据统计,青岛市虽然已有89.4%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受益面还只有20%,多数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以及农村特困人群难以公平享受医疗服务。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是农户的心声。可以预见,实现医疗卫生领域的制度化建设将是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大势所趋。

3、农民素质知识化。“三农”中,农民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农民素质进步的速度跟不上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速度,必然会影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最终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将是新农村建设对未来农民的总体要求。

篇2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强化责任,形成全力

县林业局积极响应县委的决策部署,把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锤炼党员先进性、加强党员干部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县林业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股室和个人,使新农村建设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担子,每两到三天由副职领导带队组织10多名干部职工到点上劳动,并形成制度,长抓不懈。同时,把在新农村建设中肯吃苦耐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绩突出的干部列为后备干部,把“服务新农村,践行先进性”推向,使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县林业局共计派出1000多人次参与了新农村建设劳动。

二、整体规划,大力扶持,力争实效

xxxx镇xxxx村新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距xxxx圩镇1公里,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xxxx钨矿扩建时的移民置房,现有农户23户,人口132人。村庄依山而建,二屋土木结构,建筑平面成长方形,前后两栋为农户住区,中间为厨房,左边为猪牛栏,右边为厕所,整齐划一,还有木质眺楼环绕房屋四周,檐阶、台阶一律由河石铺设而成,独具客家民居特色。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里的房子大都比较破旧,为此,县林业局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本着依山就势、保留特色、切实可行的原则,对新屋建设示范点进行了整体规划,力争把新屋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产业发达,邻里和睦的具有客家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在对新屋进行规划的调研过程中,县林业局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是制约新屋经济发展的瓶颈,也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地不便。针对这些问题,县林业局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重点抓好通路和改善村庄周边环境、组内环境和家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斥资8万多元修通并硬化了宽3.5米、长500米的通组干道,改变了以往狭小的黄泥路,方便了居民生活。二是改造户厕23座,拆除废旧房、猪牛栏等60多间计800多立方米,从而真正做到了人畜分离。三是粉刷装修房屋4900平方米,由县林业局提供木料100多立方米改造了眺楼336m,眺楼漆成朱红,窗子漆成草绿,保留了客家民居特色。四是新建花园3个,花草拼成“新屋欢迎您”五个大字,构建了人文气息。五是对现有自来水工程调整布局,进行扩建,改善了人居环境。六是积极引导和帮助村组建立以“五老”为骨干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健立建全各项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农村产业

篇3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新农村建设;应用

1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整体规划不合理

按照建设“山水长安、富强长安、和谐长安”的要求,长安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着手于园林景观设计和整体规划,但起步比较晚,整体水平比较低,干部群众从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处于对经济建设作用不大、与物质生活水平脱节等传统思想,导致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规划没有特色、形式表现单一、缺乏地方自然特色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割断了视觉景观空间。

1.2与实际需要脱节,自然特色不突出

随着西安市主城区的逐步扩张,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商业聚集区在长安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的优点进一步放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一味地追求城市化模式,没有从大局考虑,没有真正设计出切合乡村实际的园林景观,忽视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体现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的原则。

1.3管理维护力度不够,景观时效性不长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和规划新农村园林景观,取得了初步成效,建成了一批整洁而具规模的乡村园林景观。但是,由于建成的园林景观缺乏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没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加之群众的爱护意识较差,甚至破坏园林景观,导致园林景观效果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长期维持。

2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建议

2.1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

在园林景观设计实施中,要加强生态景观价值的宣传教育,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群众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有利于改变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激励人们自觉投身于园林景观建设、管护中。在进行村内道路线形、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模块造型设计时,要充分考察研究,与村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园林景观建设成科学合理、贴合实际、生态自然的宜居空间。

2.2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

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与城市同步,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生产生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实际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切实融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包括休闲功能和生产功能等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实现切合实际与突出自然特色的双重效益。以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等理论为依据,从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角度出发,充分保留原有的植被、地貌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从而确保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2.3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只注重前期设计,不注重后期管理维护不合理,也不科学。从当前普遍情况来看,由于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难以发挥正常的观赏作用。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设计始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的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日常使用和后期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观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才能长效地发展园林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作为长安区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多栽树、栽大树、栽乡土树”的基本思路,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缩小城市之间差距,促进城乡园林景观的和谐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科学发展;以山为核,做美秦岭北麓;以水为脉,做活碧水文章;以绿为基,做靓最美乡村,以长安独有的生态资源创建出山清水秀、大绿大水、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彰显出大美秦岭、山水长安、生态南城的新品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