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西医结合及临床医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314-01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B
玻璃体积血在眼科临床中较为多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长期不吸收,将会导致玻璃体变性、积血机化、玻璃体后脱离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当前临床上尚无独特疗效和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9例患者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16~75岁,疗程1天~1个月,高血压动脉硬化15例,糖尿病性14例,肾病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例,外伤9例,经常规检查如视力、裂隙灯检查、散瞳检查眼底,出血量大窥不见眼底的患者,眼B超检查确诊为玻璃体出血,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1.2 治疗方法:对59例不同病因所致的玻璃体积血,进行常规检查,了解病因,实施治疗方案。西医疗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高血压和降糖降脂,病程早期,予以卧床休息,包扎双眼,全身应用止血剂,6-氨基己酸6 g静脉滴注,出血停止后,尿激酶500~1 000单位溶于0.5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球结膜下注射,10天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0.4 g安妥碘肌肉注射。中医则根据患者病变与体质辨证施治,运用四物汤基础上加味,配予凉血止血,止血化瘀,滋阴降火,平肝明目,补益肝肾等药物,随症加减。而对于部分玻璃体内的机化物,选加海藻、昆布等药,促进吸收。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视力恢复至1.0或发病前视力,玻璃体出血完全吸收;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玻璃体出血大部分吸收;有效:视力提高2~3行,玻璃体出血部分吸收;无效:视力无变化或下降,玻璃体出血无改变或加重。
2.2治疗效果:本组治疗时间1~6个月,治愈12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44%。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对所有患者进行最终观察3~6个月,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2003年9月初诊。左眼起病1个月,曾在某医院住院,疗效不佳而来我院就诊。左眼视力仅感光,外眼无特殊,眼底黑,眼压正常,时感头晕,纳可,易激动,口干,舌质红苔薄,脉弦,测血压150/90 mmHg,属阴虚阳亢,上扰脉络,日久血瘀,则不见。方用四物汤加味。组方:生地黄12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2 g,女贞子15 g,水蛭15 g,旱莲草12 g,白茅根15 g,藕节15 g,石决明20 g,珍珠母30 g,三七粉10 g。冲服。服1周后,视力指数,玻璃体积血较前吸收,续服1月,视力达到0.8,玻璃体积血基本吸收,眼底清晰。
4 讨论
玻璃体积血是最常见的致盲疾病,可为眼内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恶性贫血及眼部的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后脱离等引起视网膜血管病理性改变,毛细血管壁的渗漏及血液粘滞度改变所致,另有一部分是因眼外伤或眼部手术后并发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壁的破裂,引起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而致。由于玻璃体中留有胶质,又无血管,其代谢过程较慢,血液进入玻璃体后容易和玻璃体中的胶质混合,所以其出血过程的吸收相当缓慢,若出血较多而又处理不当时,积于玻璃体中的血块可发生机化而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机化形成的条索可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裂孔及造成网脱、机化膜,还能促视网膜上无用的新生血管增生,导致血管的再次破裂出血[1]。为此,一旦玻璃体积血的诊断成立,及时采取切实有效和及时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目前对于玻璃体积血的治疗尚无特殊的方法和特效的药物,玻璃体切割手术虽然可以将混浊的玻璃体及陈旧性玻璃体积血切除,但不能解决血管本身的张力和血液本身的凝结度,故仍有继发出血的危险,而且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也有引起网脱和继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在一般医院也不适于开展这种高难度的手术,所以,目前大多主张以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在治疗当中必须全身与局部结合考虑,应用中西药物及必要时可考虑玻璃体切割等措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祖国医学认为,玻璃体积血为瞳神内气疾病,多以内障目也。临床上中医认为,忧思郁怒,疏泄失职,致使气滞血瘀,热气伤血,火郁脉络,血热妄行,溢于络外,阴虚阳亢,血络受损,气血不足,失于统摄等,为其病因所在,需辨证施治。在临床治疗中运行四物汤加味,随症加减,以水蛭为主药破血凉血逐瘀功效,补血调血,更有助于改善循环,激活玻璃体积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加速血块溶解,可增加毛细血管渗透,亦有利于积血吸收,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
根据第五版《妇产科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包括妊娠诱发的高血压及妊娠前即存在的高血压。前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一般发生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是造成孕产妇死亡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因多元化,复杂化。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传统单纯西药治疗,疗程长,易反复,并发症多。该地区地处宁南山区,患者多来至农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孕期检查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发其他病变,所以迫切需要一套经济实惠便捷的治疗手段,现就本人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供同道商嗟。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取2000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00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17岁。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
1.2治疗方法西医组给予低盐饮食左侧卧位等。如有体重增加过速或血压增高者,但尚不够妊高征的诊断标准时,给予对症治疗。并根据病情的进展情况,给予解痉药物为主,首选硫酸镁,在解痉的基础上扩容等。
1.3病因病机分析本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性小动脉痉挛,多认为与子宫胎盘缺血,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以及免疫遗传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中医“子气”,“子肿”,“子烦”,“子晕”,“子痫”等病症范畴,其病理改变以瘀血为中心环节,并与气滞,阴虚等互为因果。
1.4临床分型与治法
1.4.1妊娠水肿主要源于阳气衰弱,水停不化,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系源于脾肾两虚,初为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水道不利,泛溢肌肤,遂致水肿;治法:健脾行水,平肝潜阳为主,方用:全生白术散加减,白术15g,茯苓15g,大腹皮15g,陈皮10g,赤小豆20g,生姜皮10g,益母草15g,石决明10g,白芍10g,肾阳虚加山萸肉,菟丝子。
1.4.2妊娠高血压阴虚肝旺,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耳鸣口干咽燥烦躁不安,尿少,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滑。治法: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方用:二至丸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女贞子12g,枸杞12g,旱莲草12g,10g,泽泻10g,赤芍10g,丹参10g 。
1.4.3先兆子痫均为肝阳上亢,其中主要均属标实本虚,症状:头疼剧烈,视物不清,耳鸣,胃脘胀痛,恶心,舌红而降或有瘀斑,苔黄或花刺,脉弦滑,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潜阳,方用:生地30g,石决明30g,桑寄生15g,白芍15g,沙参12g,枸杞10g,麦冬12g,丹参10g,川楝子12g,若血压高头疼头晕者加钩藤12g,活血化瘀方: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5g,赤芍10g,益母草20g,桃仁3g,红花3g,广木香6g 。
1.4.4子痫属虚实夹杂为肝风动,症状;突然倒仆,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目睛直视。昏不知人,舌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滑数,治法:平肝熄风,止痉。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双钩藤20g,石决明10g,羚羊角10g,桑叶10g,10g,贝母10g,天麻10g,白芍10g,甘草6g,夏谷草10g;蛋白尿加:益母草20g,白茅根20g;DIC早期方:当归10g,川芎10g,参地15g,桃仁10g,红花10g,枝壳6g,桔梗3g,牛夕15g,丹参30g,益母草10g,炙草3g;按上述各型,临床应辩证分型,灵活掌握。
2结果
见表1。
作者单位:461000 许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指的是脑实质内发生非外伤性的出血,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8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患者90例,结合组患者有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6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伴随高血压患者71例有中风史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1例;西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42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岁,其中高血压有69例,有中风病史患者19例,伴有冠心病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所有收治住院180例患者脑出血症状全部符合由神经科学会于95年进行修定的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同时,所有患者在发病的48 h之内通过脑CT和MRL的检查病症得到了证实。
1.3 治疗方法 结合组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西医组则是按照常规临床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护理方面两组没有差异性。
具体方法有:首先是抗脑水肿,使用脱水剂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防止继发性的脑水肿,者是成功治疗的关键。使用脱水剂要以患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以及颅内压来合理确定使用。轻度患者静脉滴注125 ml的20%甘露醇,每次10 h左右;重度患者则是每次5 h左右,配合速尿40 mg进行静脉注射,每次12 h,当血压低于160/95 mm Hg时要加用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对于在丘脑或脑干或者脊髓出血患者要加用10 mg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每次12 h。
中医治疗以中医辨证理论属阳热实证患者要服用安宫牛黄丸,昏迷患者鼻饲,每天服用1丸,连服3至5 d。同时配合清开灵30 ml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连续使用7至14 d。
同时所有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处在安静环境里,尽量少搬动。对于烦躁不安患者,要给予颅痛定或者是安定等镇痛镇静剂。要持续吸氧,维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患者的肺部或者泌尿系统发生感染。采用雷尼替定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保护患者的胃黏膜,避免患者消化道出血以及激素产生不良反应。要维持患者的营养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做好预防压疮。在患者的脑水肿消退之后,尽快开展康复治疗并使用治瘫汤。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学术会议确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2],其中治愈标准是患肢的肌力恢复至5级,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正常,生活能够自理;显效的标准是:患肢的肌力提升2级或更多;有效的标准是患肢的肌力提高1级;无效标准则是患者在治疗的前后症状改变不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结合组患者有15例治愈(17%),45例显效(50%),12例有效(13%),7例未愈(8%),死亡11例(12%),总有效率达到了80%;西医组患者中有6例治愈(7%),39例显效(43%),18例有效(20%),9例未愈(10%),死亡18例(20%),总有效率达到了70%。住院时间结合组在5 h~36 d,西医组住院时间则在1 d~71 d。
3 讨论
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人,起病急而且来势凶以及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早期要大胆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治疗中甘露醇的用量在125 ml相比较250 ml对肾功能损害明显较小,同时雷尼替丁的使用可缓解消化道出血以及激素反应[3]。本文中安宫牛黄丸配合清开灵静脉滴注能够清热解毒并醒神开窍。因为安宫牛黄丸成分主要有麝香和冰片以及郁金和珍珠、石菖蒲、牛黄等药物,具有镇静、镇痛、改善脑血环、保护脑组织以及增强免疫等作用,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安宫牛黄丸配合清开灵注射液可以降低病死率。
本文提到的治瘫汤主要包括黄芪、桃仁、红花、归尾、牛膝、川芎、赤芍、地龙、丹参、土鳖虫、田三七等[4]。可以补气、活血化瘀、活血凉血、行经通络。临床使用时加白附子和僵蚕以及全蝎治疗口眼歪斜;去牛膝,添加桑枝和桂枝治疗上肢偏瘫;添加续断和桑寄生以及川杜仲有助于下肢瘫痪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刘翠霞,曹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76例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4).